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宫女

宫女佟青娥留在东暖阁服侍皇帝,很快就铺好了被褥,帮皇帝换上睡觉时的小衣。

韩孺子早已习惯受侍者摆布,木然地配合,脑子里胡思乱想,太后、东海王、孟娥、杨奉等人轮番登场,不给他一点空闲,以至于好一会才收现佟青娥仍站在床边,可他已经换好小衣,只等躺下睡觉,用不着别人舒服了。

“还有事吗?”韩孺子客气地问,心里却想,名字里有“娥”的宫女一定不少,孟娥、孟徹没准都是化名。

佟青娥莫名其妙地有些脸红,轻声说:“奴婢服侍陛下就寝。”

韩孺子从来没见过哪位宫女像她这样害羞,微笑道:“你已经服侍过了。”

“嗯。”佟青娥没有动。

“你是第一次服侍别人吗?”韩孺子很愿意与人聊天,之前是求之而不得,那些太监和宫女跑得一个比一个快,谁也不愿意留在皇帝身边,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忙完自己的活儿之后不肯离开。

佟青娥点点头又摇摇头,“这是奴婢……第一次……服侍陛下。”

“我没有特别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了,别的侍者通常睡在那边的榻上,你若是嫌小,去别的房间睡也可以,我晚上睡得沉,从来不叫人。”韩孺子倒希望自己的卧室里没有外人。

佟青娥的脸更红了,声音也变得更低,“我可以……可以……睡在陛下的床上。”

韩孺子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床,这是一张很宽大的架子床,几乎能当间小屋子,可是一名宫女提出这样的要求似乎有些太过分了,韩孺子寻思了一会,问道:“你不习惯睡椅榻?”

佟青娥低头不语。

“也是,那张椅榻很小,我躺上去还要蜷身,你睡着就更小了。”

佟青娥比十三岁的皇帝大了五六岁,个子高出半头,略显丰腴,的确更占床铺。

“好吧,你睡在我的床上。”韩孺子同意了,他从小就没对任何仆人颐指气使过,进宫之后更是不会,“但是不要告诉别人,你知道,宫里管得严,若是被人发现你不守规矩,很可能会受到惩罚。”

韩孺子还记得那两名只因没看到皇帝偷偷写信就被狠狠打了一顿的太监。

佟青娥轻轻点头,缓缓坐在皇帝身边,离他很近,近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那就休息吧,睡个好觉。”韩孺子站起身,向佟青娥笑了笑,迈步走到桌边,吹熄蜡烛,摸黑来到椅榻前,躺在上面,那里有宫女早就备好的小枕薄被,天已不算太冷,盖着正合适。

“陛下……”大床那边传来佟青娥惊讶而困惑的声音。

“你睡我的床,我睡椅榻。没关系,我从前睡的床比椅榻大不了多少,睡大床还真不习惯呢。哦,记得明天早点叫醒我,咱们好换过来,免得被人发现。”韩孺子翻身入睡,心想这真是一名古怪的宫女,不过愿意说话甚至敢向皇帝提要求,终归是一件好事。

很快,他又开始想其它事情了,究竟是“功成身退”,还是“功成弗居是以不去”?沿用前皇帝的年号,有过这种先例吗?想得多了,他总觉得“功成”两个字似乎有些不祥的意味。

然后他就睡着了,本来还以为会被孟娥半夜推醒,结果一觉睡到次日凌晨。宫女佟青娥将皇帝唤醒,服侍他穿衣,然后通知外间的小太监,小太监又叫来早已等候在屋外的更多太监与宫女,开始为皇帝梳洗打扮,准备去给太后请安。

韩孺子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佟青娥的神情似乎有些抑郁,对皇帝的让床之举不仅没有感激,好像还很失望。

身边围绕的人太多,韩孺子没法过问,只是觉得这名宫女比孟娥还要奇怪、还要难以讨好,要不是怕连累她,真该问问杨奉这是怎么回事。

杨奉今天根本没有出现,平时他都是先护送皇帝去给太后请安,有时候还会送皇帝去凌云阁听课,然后才去忙其它事情,今天他却消失了,彻底将皇帝留给了上官皇太妃。

吃过早饭前往凌云阁的时候,杨奉仍然没有出现,在御花园里,与皇帝汇合的勋贵侍从一下子由十五六人增加到将近五十人,排成数行,在礼官的引导下,恭敬地向皇帝跪拜。

皇帝的勋贵侍从多达四五百,大都见不到皇帝本人,之前太后选择了十五六名与皇帝年纪相仿的少年进入御花园,这回增加到三倍名额,年纪最大的有三十来岁,其中数人隆鼻深目,很像是远方之国入侍的王子。

奇怪的感觉在韩孺子心中越来越深,他能明显感觉到这些侍从比平时更显敬畏,人数虽多,跪拜的时候却是鸦雀无声。

相应地,护送皇帝的太监与侍卫也增加到百余人,御花园的甬路都有些拥挤了。

“杨公去哪了?”韩孺子忍不住问身边的左吉。

左吉也不像平时那样总是微笑,低声答道:“杨公被太后委以重任,出京去了。”

韩孺子大吃一惊,停下脚步,身后的一长串队伍也急忙停下,后面的人收势不及,撞在了一起,好在没人摔倒。

“出京?去哪了?”韩孺子觉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没有杨奉,他有点不知所措。

左吉也吃了一惊,后悔自己多嘴,但是话已不能收回,只得说:“太后招募使者,前往关东各诸侯国传谕圣旨,杨公应诏,与右巡御史申大人昨晚就出发了。”

韩孺子更加吃惊,转身看了一眼东海王,发现他和自己一样意外,杨奉出京显然是昨天晚些时候决定的,至于是主动请缨还是被迫受命,就不得而知了。

“什么圣旨?”韩孺子问。

左吉越来越尴尬,皇帝居然不知道自己颁布的旨意,这可有些不成体统,他只好用更低的声音说:“陛下在勤政殿龙颜一怒,令齐王世子俯首乞饶,陛下传旨诏告天下,命令各诸侯国即刻出兵,共伐逆齐……”

“朕知道了。”韩孺子迈步前行,他帮了太后一个大忙,如果能因此击败齐王,就是利大于弊,可他真希望杨奉此刻能在身边,再给出一些指点。

今天讲课的是罗焕章,就连他也显得客气了一些,但是没有请皇帝点题,直接开讲:“关东战事未尽,草民给陛下讲讲上一次的诸侯之乱吧。”

韩孺子的高祖、武帝的祖父,烈帝在位时,大楚曾经发生过一次诸侯叛乱,规模比这一次更大,共有五大诸侯国共十七郡参与。

烈帝一度惶恐,甚至做好了迁都南方的打算,可战争只持续了不到四个月,看上去气势汹汹的诸侯联军,被堵在函谷关外,才打了几场不分胜负的小仗,诸侯军就分崩离析。楚军趁势发起决战,一举得胜。

战后,烈帝借机削藩,诸侯国领地就是从那时起缩小的,如今的齐国只有当初的一半大小。

韩孺子收束心事,认真听讲,问道:“诸侯军一击即溃,是因为诸侯王不行仁义之道吗?”

东海王偷笑了一声,罗焕章严厉地瞧了他一眼,东海王马上低头,专心看书。

“彼时五诸侯王礼贤下士、减民租赋、尊老养幼,可算是仁义之道。”

“那为什么战败之后还是无处可逃呢?”

“譬如有刀,壮士挥刀,以一敌十,稚儿挥刀,伤及自身。仁义乃天下利器,匹夫行之,利于乡里,王侯行之,惠及一国,天子行之,泽被苍生。五诸侯之仁义不如烈帝之仁义,兵败身亡乃是必然。陛下身居至尊之位,仁义之于陛下,恰如利剑之于烈士、良鞍之于宝马,相得益彰,利之大不可言喻。”

韩孺子觉得罗焕章也有点迂腐了,突然感到有凌厉的目光射来,扭头看去,东海王已经低头。韩孺子明白了什么,再向门口的两名太监看去,他们什么都没听懂,正站在那里发呆。

罗焕章才是第一个主动接触皇帝的外臣,虽然用词颇为隐讳,韩孺子还是听懂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罗焕章没有再做进一步的试探,接下来讲述的全是烈帝除五王的往事。

上午的课比平时短,离午时还有多半个时辰,左吉进来,请皇帝移驾。

韩孺子又来到了勤政殿,从这一天起,他每天上午都要抽出时间,来勤政殿里坐一会,旁观大臣们处理政务。他知道自己的地位,身边多得不正常的太监们时刻提醒他这一点,因此从不多嘴多舌,只是看与听。

起码这比被困在宫里一无所知要好多了,他能了解到一点关东的战事进展、全国的兵力部署和郡县的风土人情。

但是这一天他没能弄清杨奉的具体去向以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下午的武学照常,孟徹越来越有老学究的架势,说得多做得少,偶尔击出一拳一剑,让皇帝和侍从们吃上一惊也就够了。

韩孺子第一次感觉到皇帝的生活是忙碌的,可惜这忙碌只是假象,他从中所得甚少,直到这天晚上,才有一件事需要他亲力亲为,无法让外人代劳。

当时他已经很累了,洗漱完毕、换好衣裳,只想快点睡觉,至于是睡床还是睡椅榻,他都不在意。

服侍他的宫女还是佟青娥,脸仍然很红,笑容却与昨晚不太一样,说出的话更是不可思议,“陛下即将大婚,对夫妻之道不感兴趣吗?”

韩孺子的第一个念头是想起了罗焕章的“仁义之道”。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四百七十六章 传染的不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何在?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六十六章 财主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一百零六章 河边小寨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驾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二百零八章 粮仓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夺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断通知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楔子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战养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书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话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二百五十章 东海王的夜晚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四百四十三章 为人母者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宫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二百八十章 洛阳城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职责第八十章 散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二百三十四章 独断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