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粮之难

在韩孺子之前,只有一个人给予困境中的柴悦一些实际的帮助,或是一些金银,或是数套衣物,或者是几句介绍,好让柴悦能够体面地周旋于京城权贵之间。

此人却不是京城土著。

“洛阳大侠王坚火,外祖母是诸侯之女,他却无心做官,最爱扶危济困,因为相貌有些特异,人称‘丑王’,经常来往于京城、洛阳之间。”柴悦介绍道。

“‘俊侯丑王布衣谭’,嘿。”韩孺子已经见识过另外两家,印象不是太好。

“我怎么没听说丑王跟谭家关系这么好?”东海王又有点嫉妒,他听说谭家要找人求情,却没人告诉他会是王坚火。

柴悦尴尬地笑了笑,“两家都是天下闻名的豪侠,总该有些联系吧,我不是特别了解。”随后向皇帝正色道:“柴悦受人恩惠,不得不报,可国家事大,陛下若是……”

“无妨,我可以见见这位丑王,明天上午带他来。”

柴悦谢恩,东海王笑道:“我见过一次丑王,陛下有点准备,他可是真丑,丑得能吓人一跳,以他的家世,却不肯出来当官,大概就是因为容貌。”

“面丑心善,俊阳侯当初靠的是权势,谭家人多的是钱财,只有王坚火,以仁心得侠名。”柴悦辩解道。

东海王一撇嘴,“丑王给你的可是钱财衣物。”

“那不一样……”

柴悦还想再辩,韩孺子抬手表示自己不想再听,“洛阳城已经封闭了?”

柴悦道:“八门都已封闭,只要圣军师和宝玺还在城里,绝对逃不出去。”

韩孺子回来得太晚了,谁也不能保证圣军师还在洛阳。

东海王道:“没准林坤山在骗人,为的是让陛下久驻洛阳。如果那个圣军师真藏在这里,河南尹和丑王都脱不了干系。”

韩孺子当然明白这些人之间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没有半点证据,皇帝也没办法随便抓人。

他让柴悦退下,叫来中司监刘介,命他去传刑部司主事张镜。

趁着只有侍卫在,东海王道:“陛下,你得相信我,这些天我一直跟在陛下身边,对谭家的事情一丁点都不知晓,他们也不当我是自家人,对我守口如瓶。”

“谭家真以为有人能说服我?”韩孺子有点纳闷,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召见丑王,就是不想让对方得意,“他们找来找去,只会将自己往死路上推。”

韩孺子说的是实话,他最忌惮的就是谭家人无所不在的关系网,结果他们却偏偏要显示这一点,令皇帝更加忌惮。

若不是有圣军师的事情干扰,韩孺子甚至想在洛阳就对谭家动手。

杨奉说皇帝有两次成熟,第一次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二次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话说得有点早了,韩孺子现在想做、能做的事情一大堆,最大的阻碍是时间不够和人手不足。

“谭家人……都很愚蠢,不识时务。”东海王不知道该怎么说,突然压低声音道:“麻烦的是那些男人,女人……就不用惩罚了吧?”

韩孺子笑了一声,他了解得清清楚楚,冠军侯就是死于谭家女子之手,东海王王妃谭氏更称得上是女中豪杰。

刑吏张镜到了,身为刑部的随行官员,又曾在帝位之争中有过反复,张镜对自己的处境忐忑不安,急于立功自保,因此一得到命令就与洛阳的同僚一道,布下天罗地网,暗中寻查圣军师和宝玺的下落。

“暂时还没有线索。”张镜跪在地上,每次来见皇帝他都感到紧张,即使站在人群中都不到抬头,更不用说单独来见。

“不要太相信洛阳的官吏。”韩孺子提醒道。

“是,微臣只是请洛阳府配合,微臣在这里认得一些人,能够帮忙。”

洛阳是天下名城,与京城联系紧密,身为刑部官员,张镜自有一些特殊渠道。

“嗯,你对王坚火了解多少?”

张镜一愣,“洛阳丑王?了解一些,他是与俊阳侯、谭家齐名的豪侠。”

“王坚火与谭家关系怎么样?”

张镜又是一愣,瞥了一眼东海王,他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免不了都会传到谭家耳中,越是如此,他越得实话实说,以显示自己忠于朝廷而不是谭家。

“民间盛传,丑王与谭家仇怨颇深。”

轮到韩孺子微微一愣,“两家因何结怨?”

“谭家生意广泛,洛阳乃天下至中,商旅最多,据微臣听闻,谭家一直想在洛阳开办一家客栈,用来周转人财货物,可是没有丑王的允许,客栈办不起来,两家因此结怨。”

韩孺子忍不住冷笑一声,“听听,这就是所谓的豪侠,侠名为表,利字居中,无官无职,却能争城夺地,势比一方诸侯。”

东海王和张镜都不敢吱声。

“下去吧,每天早晚两次过来报告情况,一有消息,随时来见。”

张境磕头退下,心里轻松不少,只要有事可做,就能取得皇帝欢心。

东海王小心翼翼地说:“所谓豪侠也就这么回事,唯利是图,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韩孺子笑而不语。

中司监刘介进来,“陛下,国子监博士瞿子晰求见。”

“请进来。”韩孺子有意将这位儒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宰相,因此比较客气。

瞿子晰这回行的是臣子之礼,他对什么场合该行哪种礼仪心里有数,礼部只是按规矩行事,他却能说出一套理由来。

获赦平身之后,瞿子晰道:“听闻陛下传旨大赦洛阳流民,再度开仓放粮,臣特来庆贺。”

东海王笑道:“你又不是洛阳人……咦,不对,你是来庆祝陛下的?”

“当然。”

东海王轻哼一声,知道这些儒生都很骄傲,最爱说怪话,干脆不开口接话了。

“朕刚刚传旨开仓,流民尚未得粮返乡,有何值得庆贺?”韩孺子打点起精神,与这些儒生对话,得十分小心,才能不在言辞上落于下风。

“民为水,君为舟,水静则舟稳,水顺则舟速,水乱则舟覆,陛下初返帝位,朝中臣心未稳,陛下却先想着天下百姓,此乃治水之根本,因此值得庆贺。”

东海王惊讶地看着瞿子晰,以为他在讥讽皇帝不分轻重,心想读书人真是胆大包天,早知如此,自己也该拉拢一批。

韩孺子却不在意,笑道:“朕接受庆贺,瞿先生还有何话要说?”

“治水非一日之功,圣旨一下,百姓欣然而至,若无粮可放,或粮食太少,不足以裹腹,不免败兴而归,如此一来,治水不成,反酿祸患。”

韩孺子眉头微皱,“洛阳乃关东名城,富甲天下,怎么会无粮可放?”

“洛阳富的是民,不是官。洛阳再大,大不过京城,官库中的存粮自有定数,不比其它郡治之所更多,引来的流民却数倍于别的地方,如此一来,存粮必定不够。”

“河南郡为何不早说明情况?”

“天威震慑,小吏怎敢说难?”

回想在洛阳侯府里颁旨的情形,韩孺子不得不承认,作为皇帝他当时的确很威风,也正因为如此,河南尹以下,没有一名官吏敢说半个不字。

韩孺子沉吟片刻,“敖仓存粮甚多,总该够了吧?”

瞿子晰伏地磕头,再次表示庆贺,然后起身告退。

“这回他可有得吹嘘了。”东海王还是不太喜欢儒生,“说起来他们与豪侠有什么区别呢?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韩孺子没吱声,他在想,自己身边缺一位宰相式的人物,这个人能按旨行事,又不至于吓得官吏们不敢开口说出实情。

在他的亲信之中,恰好缺少这样一个人,柴悦等人是武将,瞿子晰职位太低,而且不太像是好打交道的人,想来想去,还真是殷无害那样的老滑头最合适。

韩孺子打量东海王几眼。

“陛下有什么吩咐?”

东海王聪明,也足够圆滑,假以时日,总能成熟起来,可惜太不值得信任,韩孺子摇摇头,“去告诉刘介,让他传户部侍郎刘择芹。”

刘侍郎也是随行官员之一,对开仓放粮曾表现得比别的大臣要热心一些,韩孺子希望此人能用一阵。

东海王出去传旨,刘介进来确认了一下,才出帐派人传唤刘择芹。

“当务之急是找到圣军师和宝玺,真不值得为放粮费心,瞿子晰这种人最爱空谈,然后甩手一走,将麻烦丢给陛下。”东海王心里只想着一件事,“莫不如让谭家帮忙,他们认识的江湖人毕竟比较多。”

“谭家在洛阳的势力会比王坚火更大?”

“呃……不一样啊,丑王可以选择帮忙或者不帮忙,谭家为了赎罪,绝对会尽心尽力。而且我非常怀疑,丑王明天来求情,不是救人,而是要害人:明知陛下不喜欢江湖手段,他却非要以此触怒龙颜,自己得名,谭家受害。陛下,一定要小心在意啊。”

“唉,你对谭家才是‘尽心尽力’。”

东海王急忙闭嘴,再不敢开口。

随行官员都住在军营里,户部侍郎刘择芹很快赶到,证明他的确是一位负责的官员,对洛阳的人口与存粮一一道来,正如瞿子晰所料,粮食的确不够。

“洛阳之富名闻天下,各地流民蜂拥而至,前些日子走了一些,剩下的仍然不少,具体数字谁也不清楚。”刘择芹道。

“如果开放敖仓之粮呢?”

刘择芹抬头看了一眼皇帝,“这个得问兵部的意见。”

“为何是兵部?”

“天下各大粮城皆归兵部所有,为的是供养各地楚军。据臣所知,敖仓对北方马邑城至关重要……”

“朕明白了。”韩孺子在马邑城待过,知道边军对粮草的消耗有多大。

“臣有一策,不知可用否?”刘择芹道。

“说吧。”

“官仓不足,还有私仓,洛阳富户甚多,家家皆有存粮,虽然无人计数,但是粗略估计,至少是官仓存粮的五倍以上。”

韩孺子点头,兜了一圈,他还是得找河南尹等当地官员帮忙。全本小说网

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敌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选择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选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推迟发稿通知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十九章 愿效犬马之劳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离第一百四十六章 齐王后人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七十三章 衙门口(第三更)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二十三章 武帝与皇孙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圣旨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发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战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二百三十八章 点燃怒火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诱兵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三百三十章 不寻常的夜晚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一百九十章 做决定的总是一个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岖之路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一百零二章 勋贵的玩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二百零八章 粮仓第四百八十章 谋自己的反第一百零六章 河边小寨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二百零九章 读书人的立场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三百四十七章 飞石第四百四十三章 为人母者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虎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