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

匈奴人突然停止了攻城,一夜无事,次日也没有重整旗鼓,好像已经认识到己方的短处,打算长久围城。

韩孺子总算能够踏实地小睡一会,可是醒来之后头晕脑胀,心里还在琢磨着睡觉前那件事,仿佛从未被睡眠打断。

谁能出城传旨,命令各地立即派兵救援晋城?韩孺子起床之后看到每一个人都会衡量一番。

张有才和泥鳅?不行,他们年纪太小,根本逃不出重重包围,而且无官无职,一个是普通太监,一个是渔村出来的少年,就算手里捧着圣旨和宝玺,也没人相信他们。

中司监刘介?他倒是在宫中任职多年,许多朝臣都认识他,忠诚也足够,可他逃不出重围。

孟娥?韩孺子对她已没有半点怀疑,以她的身手,或许有办法趁夜从匈奴人的营地中间潜出,可她的身份注定不会受到官员的信任,比张有才还不如。

东海王?胆子太小。

崔腾?根本不予考虑。

樊撞山?名声太响,任何时候出城都会引来大批匈奴人。

其他武将?正面冲锋的话,连樊撞山都未必能冲出重围,别人更没希望。

全体文臣?由他们当中的某人传旨最合乎大楚的规矩,但也恰恰是他们寸步难离晋城,韩孺子只是想了一下,就将他们全体排除。

城外还有一支北军,不知有多少人马?这时在做什么打算?能不能拖住匈奴人……

韩孺子想得头都疼了,对从昨天开始贴身保护他的孟娥笑道:“帝王之术?我现在只能让你看到帝王的无计可施。”

“我不是第一次看到陛下的这个样子。”

韩孺子笑了笑,即使是在宫里当傀儡的时候,他也有一点腾挪周旋的余地,从未像现在这样,四面都被堵死,唯一的希望是有奇迹发生,而这奇迹完全不受他的控制。

他先登城望了一会,确认匈奴人真的无意攻城之后,就在城下的军营里召见文武官员,正式任命楚国都尉邓粹为车骑将军,总领全体守城将士。

昨天的战斗刚一结束,代王亲眷就来告御状,这是韩孺子对此的回答。

车骑将军按惯例属于从一品,只比大将军低半级,已经空缺多年,代国都尉才是正三品,邓粹这算是平步青云,但是没人羡慕他,这是一项临危授命,责任极大,一时半会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很可能永远也得不到。

韩孺子可以一个人做决定,但是不能一个人想出所有办法,他将眼前的困境大致说了一下,然后向上百名官员问道:“匈奴人为何停止攻城?”

军营不大,众多仪卫围成一圈,皇帝与大臣全都站着,皇帝身后是太监与侍卫,文武官员各站一边,按等级排列——不管外面有多少匈奴人,礼部还是得照章办事,维护秩序与规矩。

皇帝的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就连一些文官也能猜出来,匈奴人停止进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等候援军与器械,二是试图围歼城外的另一支北军。

“晋城独木难支,必须取得支援,谁能冲出重围,传旨救驾?”韩孺子抛出第二个问题。

大部分文官自觉地沉默,这可不是他们能回答的问题,武将却是群情激昂,尤其是樊撞山,第一个请命,可是被问到如何突围时,他的回答却太简单了,“给我一百敢死之士,舍命一搏,好过在城里坐以待毙!”

如果失去樊撞山,对城内守军的士气将是一次重大打击,韩孺子只能摇头拒绝,安抚了几句。

请命的人很多,连崔腾和几名文官也跳出来,可是都跟樊撞山一样,空有一腔热情,没有突围的实际办法。

韩孺子很快解散这场无用的商议,留下邓粹,听他的守城计划,对这位临时任命的将军,他还是无法完全信赖。

与极有章法的柴悦不同,与沉勇有谋的房大业也不一样,邓粹对事前制定计划不屑一顾,“该怎么守城,大家都知道,多说无益,只是将该做的事情重复一遍而已,楚军所不知的是城外敌人会怎么做。料敌先机,臣做不到,除非是神仙,臣也不觉得其他人能做到。战机瞬息万变,大将只能随机应变,陛下既然任命臣守城,就等匈奴人再次攻城的时候,再看臣的手段吧。”

韩孺子无话可说,只好客气地命人送走新任车骑将军,然后问身边的东海王:“你听谁说他是大将之才?”

东海王苦着脸说:“他姓邓,又是武将,所以大家都这么说……陛下让他守城,不只是因为我的推荐,主要是看到他昨天舍财诱杀匈奴人吧?”

东海王对邓粹也没有多少信心,得先推掉一点责任。

韩孺子没再说什么,他身边实在无人可用,樊撞山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北军前锋将军则是稳重谨慎之人,难以在危急之际承担大任,唯独邓粹显出几分奇谋,不知是凑巧,还是真有本事,只能先用再说。

韩孺子回到王府,刚在厅里坐下,王赫带领一群侍卫向皇帝跪下,只剩孟娥还守在皇帝身边。

“这是……何意?”韩孺子惊讶地问。

王赫道:“陛下受困,我等不能守城杀敌,有愧于心,请陛下允许我们突围求援。”

韩孺子早想过这些侍卫,欣赏他们的勇敢,却不能接受他们的请求,“诸位的身手朕是了解的,但这不是狭路相逢,城外的匈奴人太多,你们……能闯出去吗?”

如果前方拦路的是一座城、一条河、一支军队,韩孺子相信这些侍卫高手有办法绕过去,可晋城四面受围,除非飞行或者地遁,谁也没办法逃出去。

王赫却不是随意请命,回道:“我们可以分头行事,在匈奴人营中放火,或有机会穿营而过。”

韩孺子认真地考虑了一会,还是摇头,“不值得冒险,朕还需要你们的保护。”

王赫只好起身,带着侍卫们退下。

崔腾忍不住说:“干嘛不试试?这些侍卫武功高强,或许真能突围呢?”

“匈奴人的营地看似松懈,实则严密,一人呼而百人应。王赫他们想要偷偷穿过营地,就只能步行,一旦被发现,断无生还之道。”

“那也应该试试啊。”崔腾小声说,觉得皇帝有点谨慎过头了。

韩孺子其实心动过,但他见过太多所谓武功高手的失败,面对匈奴人大军,他不想拿三十名侍卫的性命去尝试。

只有东海王能理解皇帝的心事,他在心里将夺位失败的原因大部分归咎于江湖人,既然都是武功高手,侍卫不可能比江湖人强出太多。

“陛下需要一条妙计,说起来就有成功的可能,而不是碰运气。”东海王道。

“哪来的妙计啊?”崔腾想不出来,打量东海王,不屑地说:“你有妙计?不对,你要是有也是奸计。”

“呵呵,妙计、奸计是一回事,用在敌人身上是妙计,用在自己人身上是奸计,陛下受困,我也受困,城破之后玉石俱焚,我再蠢也不会害自己啊。”

崔腾说不过东海王,“你的‘妙计’呢?说来听听。”

“我的妙计是集思广益,晋城虽非大城,军民也有数万,总能找出一两个能人吧?”

“贴告示?”崔腾问。

东海王看了一眼皇帝,笑着摇摇头,“城内人心不稳,贴告示会让大家更加慌乱,我的建议是这样:首先,放出风去,就说陛下已经秘密派人出城求援,不管怎样,先稳定一下人心。”

“骗人嘛。”崔腾其实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嘴上不肯承认。

东海王也不理他,继续道:“其次,也还是私下里放出风声,说陛下仍需要一名备用的使者,或者自荐,或者推荐,不问出身,只要能逃出去就行。”

韩孺子也觉得东海王的计策可行,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应征的是一名普通百姓,谁会相信他携带的圣旨呢?”

“呃……那就加一条要求,不只自己能逃出去,还得带一位大臣。”

这样的条件过于苛刻,几乎不可能招到合适人选,可韩孺子别无它法,于是点头,崔腾马上道:“我去传风声,这事我能做。”

崔腾跑出去,东海王又道:“我自己肯定不行,但我可以推荐一个人。”

“谁?”

“林坤山,陛下一直带着他,也该用上一用。”

希望立刻变成失望,韩孺子摇头,他宁可将希望寄托在武功高手身上,也不会再相信望气者。

中司监刘介引入一名军官,原来匈奴人又在城外列队了。

韩孺子再次登城,果然看到匈奴人又有攻城的架势。

邓粹也在城上,看样子一点也不着急,周围的将官都已露出惊慌之色,他却只是观察,迟迟没有下令。

看到皇帝到来,众将让开,邓粹指着城外道:“匈奴人佯装攻城,是要引诱另一支北军赶来救驾,他们昨天伤亡不少,今天不会真打。”

韩孺子什么也没说,在邓粹身边站了一会,转身回王府。

皇帝对邓粹的信心又多了一些,众将更无异议。

午时已过,匈奴人果然没有真正攻城,另一支北军也没有被引来。

中司监刘介悄悄走进来,等皇帝抬头,他说:“陛下,中书舍人赵若素求见。”

“什么事?”

“赵若素自愿出城去请救兵。”

韩孺子记得赵若素,此人看过大量奏章,几乎就是一座活书房,可是说到突围求助,他可不像是身怀绝技的样子。

“请进来。”韩孺子以为这又是一个趁机表露忠心的官员,反正都知道皇帝不会同意,不妨显得勇敢一点。

赵若素进屋,却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只是说大话,行礼之后开口便道:“陛下舍得城外的那支北军吗?”全本小说网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荐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约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二百章 雪林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二百章 雪林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择木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四百七十六章 传染的不安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欲熏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诺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五十章 软禁第一百八十七章 遥远的西方第三百四十一章 难熬的一夜通知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对质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将军需要胜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四百五十章 亲人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五百零七章 一举一废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宫大势第九十章 赌局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十章 风波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二百八十章 洛阳城外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五十二章 地动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零一章 献礼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五章 斋戒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机会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