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

北有匈奴,南有叛军,柴悦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这支楚军的统帅是大将军崔宏,若在平时,崔宏断不会听从一名后辈的建议,这回不同,除了大将军印,他将几乎整支军队都交给了柴悦,任其安排,自己坐在旁边点头同意。

少数了解崔宏的人明白,大将军又要逃回京城,那里才是权力之源,只要崔家还想继续拥有权势,就必须在京城获得胜利。

柴悦不想那么多,京城对他来说乃是落魄之地,只有在军中,他才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地位与尊严。

“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必须让匈奴人明白楚军实力犹存,才能与之谈判,换回皇帝。”柴悦并不了解塞外与晋城的情况,他的计划是匈奴人包围皇帝,楚军就反过来逼迫大单于。

可楚军在经过多次补充之后也只有七八万人,远远少于匈奴人,背后的叛军数量不多,与敌军配合,却也是一个心头大患。

腹背受敌,对任何一位将军来说,这都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处境。

柴悦决定冒险。

“北方有劳房老将军看守,一天,我只需要一天。”

房大业点头,越是重要时刻,他越不愿说话,神情也越显阴郁,但他的承诺值得信任。

房大业统兵一万,沿山布置,多张旗帜,用来阻挡十万以上的匈奴人,柴悦则率领剩下的六七万人,全力进攻正在步步逼近的叛军,力争一天之内结束战斗,调头回来支援房大业。

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计划,需要精细的配合,柴悦与房大业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导致整支楚军的溃败。

柴悦没有立刻出击,排兵布阵看上去像是要与匈奴人决战,这是一般人的正常选择,可他早已派出大量斥候,严密监视着南方叛军的进展,还派出一支伏兵,准备堵住叛军的退路。

如他所料,叛军太不成熟,北上的途中小胜数次,再加上匈奴人的激励,以为此战必胜,因此贪功冒进,不像是来打仗,倒像是来拣战利品的,行军速度过快,队伍抻得比较长。

大单于发出通牒的第三天早晨,皇帝正在晋城向群臣敬酒,燕国之战提前开始,匈奴人首先发起进攻,楚军没有城墙,只有临时搭建的木栅,匈奴人不用攻城器具,纵马驰骋,楚军则以滚木擂石迎战。

柴悦开始派出一支支军队,一开始人数不多,只有几千人,显得楚军抽不出人手,用以迷惑叛军,将他们引入早已选中的狭窄地带。

一个多时辰以后,房大业挡住了匈奴人的两次冲锋,柴悦派出手中的全部将士,包围叛军,以乱箭射之——时间紧迫,柴悦不想留俘虏。

叛军为自大付出了惨重代价,被堵在一处狭长的山谷里,前后左右皆是楚军,尤其是两边的楚军,居高临下,万箭齐射,他们根本无从躲避。

房大业这边却颇为艰难,多处防线被匈奴人突破,他将残兵聚在一起,守在山岭上寸步不让,以吸引匈奴人继续进攻。

匈奴人这时犯下巨大错误,指挥作战的名王贵人一直没有看见岭后楚军的动向,以为岭上的楚军就是主力,冲破防线的匈奴士兵则急于抢夺人头和旗帜立功,根本没有在意其它事情。

房大业亲持弓矢,与士卒并肩作战,一直坚持到傍晚,身边只剩下千余人,矢石将近,楚军仍不肯退却或是投降。

直到这时,匈奴统帅才发现楚军数量不对。

柴悦的大军终于及时返回,虽然人马奔波整日,可是趁胜而归,远远地望见匈奴人,以及仍然耸立在山岭上的楚军旗帜,众将士的疲惫一扫而空,他们本应是防守一方,这时却变成了进攻者。

燕国之战将持续整整三天三夜,一条无名山岭,先后易手十余次,谁也无法完全守住,谁也不肯放弃。

同一天,塞外也发生了战斗。

再三权衡之后,大单于觉得塞外楚军滞留马邑城,不是最急迫的威胁,所以悄悄将匈奴主力转移到燕南之地,准备一举消灭崔宏的这一支楚军。

大单于不知道邓粹已经到了马邑城,就算知道也不会在意,在匈奴人的情报里,邓粹只是一名楚军逃兵,拐走了右贤王的姬妾,一路西进,不知躲进哪座楚城中去了,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人会是皇帝委任的楚军大将。

塞外楚军先到燕国,这一带的长城关卡被匈奴人由关内攻破并占据,原先的守军大都逃到马邑城,此刻就在邓粹军中。

匈奴没留下多少人守关,他们也不擅长、不喜欢守卫高墙,总觉得不如平坦的草原自由自在。

第一道关卡只用不到半个时辰就被夺回。

邓粹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拣了一个大便宜,只要胆子够大,还能接着拣。

让邓粹制定一项无懈可击的进攻或是防守计划,他做不到,所以每到这种时候他都找借口睡大觉,将具体事务交给麾下的将官,可是论到分析大势、当机立断,他有着近乎完美的敏锐直觉,好像冥冥之中有神灵相助。

邓粹立刻下令,全部楚军无需保持队形,全速前进,以抢占关卡的多少论功,而且不准强攻,最多花费一个时辰,攻不下来就放弃。

皇帝在晋城、柴悦在燕南与匈奴人苦战之时,邓粹的军队却如脱缰野马一般,在关内、关外两线并进,抢夺那些被匈奴人占据的长城关口。

邓粹其实失去了一个机会,为了全歼燕南楚军,大单于调动了关内的一多半匈奴军队,从马邑城到晋城之间,只有少量匈奴军队驻守,塞外楚军完全能够长驱进入,直奔晋城救驾。

但在当时,没人了解这些情况:楚军不知道匈奴人南调,匈奴人也不知道塞外楚军东进。

少数发现异常的斥候,此刻正在路上狂奔,传递的消息一开始根本无人相信。

消息最不灵通的人,正是被围困的晋城军民。

匈奴人的抛石攻势持续到后半夜,晋城南墙已是残破不堪,守城士兵伤亡太大,只能退至城下。

皇帝也离开城头,与普通士兵一样,在马上吃了几口干粮,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城外是匈奴人的地盘,楚军不打算出城,而是要在城内展开巷战。

老弱妇孺都被送到城墙完整的北城,楚军将士在北城的街道上排列,除了少数将领,大部分人步行,马匹以及牛羊都被安排在前方,当作城内的第一道防线。

楚军被分成两部,东部由樊撞山指挥,西部归皇帝,蔡兴海交出指挥之责,带领仅存的数百名宿卫军保护皇帝。

凌晨时分最黑的一刻,匈奴人确认晋城已破,结束抛石,派兵进城。

匈奴人顺利过桥,迅速整理城墙各处缺口的乱石,随后一拥而入。

他们遭遇的第一拨“敌人”不是人,而是一群被尾巴上的火把惊到的发疯牛马。

匈奴人受到冲击,一时间大乱,攻势受挫,可是没多久,他们就重整队伍,像一条条长蛇钻进蜂巢。

晋城并非大城,街道没有多宽,堆积了大量的土石砖瓦,骑兵和弓弩的优势在此荡然无存,匈奴人只能下马,一步一步地与楚军争夺路段。

巷战持续了一个时辰,天已大亮,匈奴人进展缓慢,于是换了打法,开始放火。

晋城没剩下多少房屋,尤其是南城,几乎都被拆除,给城内的器具腾地方,给守城提供土石,只留下一段段参差不齐的墙壁,令马匹无法随意奔跑。

可火还是烧起来了。

楚军居然趁机发起一次反击,将放火的匈奴人撵到城边,随后就地取材,用堆积在路边的泥土扑灭各处明火。

城内的五具攻城器全是木制,体积庞大,无法移动,烧起来之后也很难扑灭,只能任其燃烧。

火焰冲天,城外的匈奴人大受鼓舞,再度入城,将楚军一步步逼退。

韩孺子早已下马,在街上跑来跑去,这时候命令不重要了,皇帝本身就是激励士气的最重要手段,他身边的人大都跟丢了,只剩下张有才和蔡兴海等几名太监,其他人都在与将士们一块战斗,连孟娥等侍卫也不例外。

没人问皇帝为什么要守这座城,连皇帝自己也不想,所有人都进入一种近乎无意识的癫狂状态,就是不肯退让,也不肯投降。

韩孺子觉得不需要再跑来跑去了,他还一直没跟敌人直接接触,是时候加入战斗了,于是对张有才说:“你留在后面。”

张有才也拎着一口刀,一个劲儿地摇头。

“你打不了仗,如果我受伤了,还需要你的照顾呢。”

张有才这才勉强点头,与另外两名太监留下待命。

韩孺子向蔡兴海笑道:“又是巷战,还记得皇宫里那一次吗?”

蔡兴海当然记得,当时他带着皇帝在长巷中逃亡,身后是十几名江湖客追赶,正是在那之后,他对皇帝死心塌地,于是哈哈大笑道:“场面更大,而且我的腿没有受伤,可以尽情杀一次啦。”

两人争抢着向前跑去,张有才等人跟在后面,不让皇帝离开自己的视线。

前方的楚军士兵越来越多,偶尔有冷箭从头顶掠过,所有看到皇帝的人都跟在后面,大声叫喊。

一群士兵堵塞了街道,正与匈奴人缠斗,韩孺子与蔡兴海只能一步步往前挤,前后左右都是人,唯独看不到敌人,但他们知道,敌人就在十几步之外。

每一步都那么艰难,突然间,前方宽松一些,韩孺子加快脚步,其他人也加快脚步,刀枪乱晃,他还是没看到敌人。

足足跑出百步之后,皇帝以及大量楚军士兵才恍然明白过来,匈奴人居然在撤退。全本小说网

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一百零八章 真龙天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边的刑吏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第五十章 软禁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九十四章 缺钱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换之道(一更)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换之道(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三百三十三章 劝降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与草民第一百八十三章 独骑回营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利之年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二百七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对质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发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三百四十七章 飞石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四百章 为友报仇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一百二十二章 说服江湖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九十四章 缺钱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敌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为上计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临终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一百零八章 真龙天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二十章 仁义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于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战斗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八十七章 隐而不退第六十四章 无人相信的真相第一章 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