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

君臣之间的战斗并不罕见,手段各不相同,有的直接兵戎相见,皇帝杀大臣、大臣弑君;有的迂回曲折,皇帝频繁撤换官员,大臣则拉帮结伙以自保;也有意兴阑珊的时候,皇帝放弃朝政,躲在深宫里专心享受天子的奢侈生活,天下亏空不关他事,宫中收入少一两也会使得龙颜大怒。

总之战斗一旦开始,从来不会有好结果,皇帝胜了,大臣从此懈怠,大臣胜了,皇帝失去锐志,打个平手,朝廷将会一直动荡下去。

明知如此,韩孺子也不能步步退让,大臣不肯全心全意为皇帝效力就算了,可是将主动投向皇帝的人抓起来、藏起来,却做得太过分了。

韩孺子希望自己的威胁不用变成现实,现在对朝廷进次清洗,至少要耽误三年以上的时间,对他、对大楚来说,都是得不偿失。

南直劲走了,中书省官员和其他大臣都不吱声,次日下午,来送奏章的仍是其他中书舍人,双臂一直在颤抖,从门口到书桌这么一小段路,走得无比艰难,奏章终于放到桌上时,稍显零乱,远不如平时整齐。

但是这天晚上,中书令没有“如约”派人来晁鲸家中取走金子,好像已将此事忘得干干净净。

勤政殿上,也没有大臣再提起此事,就连之前似乎并不了解内幕的宰相申明志,大概也得到了提醒,对自己写过的建议闭口不谈。

接下来的一天仍维持平静,只是气氛有些尴尬,大臣们说话时小心翼翼,彼此议论时也尽量降低声音。

午后不久,韩孺子正要前往倦侯府,宫里传出话来,慈宁太后想见皇帝一面。

除了通报东海国那边的消息,韩孺子的确好几天没有进宫请安了,于是立刻去见母亲。

慈宁太后说了几句闲话,盯着儿子,突然叹了口气,“我听说陛下与大臣发生了一些冲突。”

“算不上冲突。”韩孺子笑道,“只是彼此有一些想法没有表达清楚,让母亲悬心了。”

“嗯,那就好,陛下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不过——我还是要提醒陛下一句:桓帝以及慈顺太后,都曾与大臣有过不和,最终都是草草了结,谁也说不上是胜利者,放眼大楚历代皇帝,只有开国的太祖和陛下的祖父武帝曾经成功击败过大臣。太祖的手段是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武帝则是利用数十年里所建立的威望,一纸令下,无人敢于反抗。陛下打算用什么手段?”

慈宁太后还是不放心,在别人眼里,这或许已经是地位稳固的皇帝,在她看来却仍是没长大的儿子,需要她的扶持与帮助。

韩孺子正色道:“朕没有武帝的威望,也没有太祖身边那么多的支持者,朕上前一步,为的是与大臣各让一步。母亲,朕明白治国之难,也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轻易不会与大臣闹翻。”

慈宁太后笑了笑,“是我多心了,陛下珍重,陛下聪明睿智不输于武帝,假以时日,必能重振大楚,成就另一个盛世。”

“只要能够不愧对列祖列宗,朕就很满意了。”

“嗯,既然回来了,就去看看皇后,你总在外面居住,也不像话。”

“是,母亲。”

韩孺子退出,心中暗叹一声,母亲终归还是与大臣保持了联系,希望她能适可而止,不要走到干预朝政那一步。

他还有点纳闷,母亲为何让自己去见皇后。

谜底很快揭开。

崔小君有段时间没跟皇帝单独见面了,非常高兴,几句话之后,她转到了正题,“听说云梦泽的强盗又向京城派来了刺客?”

“嗯,是有这种传闻。”

“那陛下……是不是应该回宫居住?这里毕竟更安全些。”

慈宁太后为大臣说话,皇后请皇帝回宫,两个并不和睦的女人,在维护皇帝利益这件事上,保持着一致。

韩孺子笑了笑,“皇宫说是安全,却几次被刺客突破,皇后亲身经历,还觉得这里更安全吗?”

崔小君不语,越是危险的时候,她越希望皇帝能在身边。

“皇宫尾大不掉,人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错,倦侯府虽小,却尽在我的掌握之中,放心吧,云梦泽敢派刺客,我就敢接招,我有准备。”

“妇人之见,陛下莫怪。”

韩孺子心里对皇后总有那么一点愧疚,比对母亲的还要多些,上前揽住她的腰,轻声道:“今天我留下,大楚不缺我这一天。”

这天下午,韩孺子不想内忧外患,不想大臣的异心,所有时间全用来与皇后厮守,当晚留宿,次日一早,给两位太后请安之后,前往勤政殿。

宰相等人的态度显得自然多了,韩孺子也露出仁君的一面,对大臣的建议极少反驳。

午后他去倦侯府,赵若素已经等在了大门口。

赵若素还没有腰牌,因此不能随意进府,皇帝在轿中向蔡兴海点头,表示可以,赵若素这才获得允许,去隔壁的府中领取相应之物,等他进府的时候,皇帝正与众人商议军情,他被太监请进大厅,站在一边旁听。

狄开、燕朋师、赖冰文三将今天不在场,众人可以尽情议论他们的短长。

燕朋师得到的支持最多,他年轻,出身世家,早年也曾在皇宫担任勋贵侍从,结交广泛,而且敢于孤军深入,极得众人的青睐,就连参与商议的几名读书人,也都看好这年轻的将军。

崔腾回来得晚,急于赶上进度,全力推崇燕朋师,“燕小狮,我认得他,他从前跟我哥哥是好朋友,一块吃喝……那什么,可他的确是个人才,我听说先帝就很赏识他,把他送回东海国是为了历练。这小子当年就很能说,一群人聚会,就听他侃侃而谈,别人几乎插不进嘴……”

“就跟你现在一样?”东海王笑道,燕朋师来自东海国,他却无话可说,因为他一直没有就国,对名义上属于自己的臣子所知甚少,而且他懂得避嫌的必要,尽量不开口,只有嘲笑崔腾时是例外。

崔腾晒黑的脸还没有恢复,面露鄙夷,“你懂什么?燕朋师有大将之才,人家说的话能跟我一样吗?”顿了一下,他补充道:“跟你也不一样。”

燕朋师得到的赞扬居多,只有一位翰林院学士小心地提出:“兵者,险事也,燕朋师视之为手到擒来,只怕……”

好几个人同时反驳。

“只怕什么?孤船入海、大破群盗的不是他吗?”

“据说车骑将军邓粹每到排兵布阵的时候都交给别人,自己呼呼大睡,不也大败匈奴?”

“燕朋师那不叫轻敌,叫自信。”

没人再说燕朋师的不是。

对南越郡的老将狄开,众人的意见也很一致,第一年老,未必还能承受得起海上颠簸,第二勇猛有余,谋略不足,难任大将。

对赖冰文的争议比较多,虽然事隔十几年,皇帝身边的这些年轻人当初都没有亲眼得见,但是勋贵侍从中间从来不缺传言,赖冰文刚一回京,多年前的那些传言又都沉渣泛起。

原来这位赖大人年轻时品行有点问题,勾结有夫之妇,本来这种事情也不算罕见,但是公开闹起来就不多见了,赖冰文无奈之下,才弃文从武,远赴它乡,与从前的朋友几乎断绝了联系。

至于被勾引者是谁,这就是一个看人缘的问题了,谁家人缘差,谁家的妻子就要遭殃,至于年纪、相貌合不合适,都不重要。

对赖冰文的治军才能,大家也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能守卫孤镇数月,虽然不如晋城那么危险,但也足见能力,其他人则以为这是运气,海盗不愿硬攻,很快又赶上大将军崔宏包围临淄,所谓的孤镇,其实也没有那么“孤”。

韩孺子只是听,极少开口,他是皇帝,一旦对某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争论也就结束了,他现在需要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要小心地保持中立。

崔腾比较急躁,站起来说:“选将之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让他们三个各带一支军队出海,谁的战功大,谁就是大将。”

事情要是真这么简单就好了,韩孺子未置可否,发现众人提不出更新的观点,宣布散会,没人知道皇帝看中了哪一位将军,但是都觉得燕朋师的希望最大。

东海王磨磨蹭蹭,故意等到最后,见厅里人不多,上前小声道:“云梦泽派来刺客,只是加强防御还不够,不知陛下有何安排,谭家愿献微薄之力。”

“谭家人回京了?”

“没有没有,全都老老实实待在东海国呢,可谭家在江湖上交友广泛,写封信、开个口,总能得到一些帮助。”

“好啊,但是没有圣旨。”

“陛下一句话就够了。”东海王笑呵呵地退下,心里清楚,自己只能私下调查,得不到朝廷的协助,皇帝仍然不信任谭家,不可能给予全权。

太监们开始收拾大厅,赵若素又让开几步。

皇帝向厅外走去,结束商议之后,他通常去后书房阅览奏章,再有余暇,就看看书。

太监向赵若素招手,赵若素急忙跟上。

到了书房,韩孺子坐稳,没问赵若素这些天的去向,也没问他是怎么回来的,直接道:“对那三位将军,你怎么看?”

赵若素趋步向前,拱手道:“燕朋师身为东海国相燕康之子,要什么有什么,他又是步兵都尉,怎么会指挥孤船出海?此事只怕有诈,要么军功有假,要么立功者另有其人。”

韩孺子点点头,“你能查出真相吗?”

赵若素想了想,“如果我能再看一遍东海国近半年以来的秦章,或许能查出点东西来。”

这正是韩孺子所需要的人。全本小说网

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与外孙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锅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感谢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欲熏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十章 风波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圣旨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通知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没者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会说话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六十章 宫门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踪第二十三章 武帝与皇孙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铁城不够高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约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三百三十六章 选人与用人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二十一章 兵败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二十六章 呼吸通知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择木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二十三章 武帝与皇孙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二百零八章 粮仓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