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

新春即将到来,韩孺子不急于重返倦侯府,留在宫中处理政务,府丞赵若素早来晚走,每次见到皇帝都要先禀报一下府里的情况,以表示自己没有忘记身份。

杨奉走了,带着栾凯前往云梦泽,韩孺子身边需要一名顾问,今天尤其需要,他刚从勤政殿回来,坐在凌云阁里,翻阅到一份奇怪的奏章。

中书省摆列奏章的把戏已被拆穿,最近比较老实,所有奏章全按时间顺序叠放,这份奏章位置偏上,说明来得比较早,但是在勤政殿里,宰相等大臣没有提起,说明它不是很受重视,或是大臣们有意避嫌。

韩孺子一言不发,将奏章在桌上推过去,赵若素立刻走来,双手捧起奏章,快速浏览一遍,抬头与皇帝对视一眼,低头又看一遍,这回读得比较细致,随后放下奏章,退后几步。

“十位诸侯为代王求情。”赵若素简单地总结道。

韩孺子疑惑地问:“朕又没有向代王问罪,他们求什么情?紧张什么?”

韩稠已被定下死罪,正月以后问斩,但他是宗室老人,按惯例,皇帝最后会取消当众问斩,改为在牢中赐死。皇帝无意株连他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为此惴惴不安,代王一家比别人更觉恐惧。

韩稠此前着力推荐代王充当皇储,宰相申明志调查得清清楚楚:代王的庶兄想要继承王位,于是与韩稠勾结,希望让嫡生的弟弟充当皇储,一旦当上皇帝,代王之位就会由兄长继承,韩稠看中代王一家容易控制,因此一拍即合。

代王庶兄已被削籍为民,送回代国,由地方监管,永世不得入京。

皇帝对代王一家的处置到此为止,并未株连他人,对代王更是从未表达过不满,在皇帝眼中,那只是一名几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被奸人利用而已。

十位诸侯却联名为代王求情,令韩孺子哭笑不得,更是迷惑不解。

“陛下是否准备削夺诸侯之土以及权力?”赵若素问道。

韩孺子沉吟片刻,“朕只是有这个想法,尚无具体计划——诸侯王怎么会知道朕的想法?”

“陛下削减齐国,改为临淄国与数县,就是一个预兆。”

“齐国先后两次叛乱,不该削减吗?”

“应该,但诸侯王看到的是威胁。”

韩孺子没有开口,他的确是要“威胁”各地诸侯,齐王叛乱、代王无能、洛阳侯刺驾……宗室烂得比朝廷还要严重,必须来一次刮骨疗伤。

赵若素继续道:“接着陛下又收回洛阳,另行任命河南尹,各地诸侯不免更加紧张。他们对别的事情可能不在乎,唯独削蕃,哪怕只有一点迹象,他们也能嗅得出来。这份奏章表面上是为代王求情,其实是在试探陛下的心意:如果陛下没有发怒,甚至公开宣布代王无罪,放他回代国,则诸侯安心;如果陛下大怒,他们自会请罪,反正也不是什么大罪,然后他们会再想别的办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像齐王一样叛乱不成?”

赵若素拱手道:“叛乱是非常手段,微臣不敢预测,微臣只说正常手段:他们应该会从陛下身边的人下手,陛下最信任谁、谁对陛下影响最大,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将此人拉到自己这边。”

“与韩稠的手段一样。”韩孺子轻声道。

韩稠很早之前就在讨好慈宁太后,效果显著,深居宫中的太后正需要外臣的帮助,很容易受到迷惑。

赵若素自然不会说出名字,又一拱手。

“关于削蕃,可有惯例?”

“陛下不觉得太早了吗?”

韩孺子摇头,“大楚既然是韩氏的江山,宗室就当以身作则,宗室不正,朝廷何以正?天下何以正?你只说之前有没有惯例吧。”

赵若素想了一会,“有,依微臣所知,共有三种惯例。”

韩孺子很满意,“都说来听听。”

“一是诸侯王犯下重罪,依律削蕃或是夺国。”

“嗯,对齐王已经用过,不能用在其他诸侯身上。”

“二是劝说诸侯自愿削蕃,先从最亲者开始。”

“朕没有……”韩孺子突然想起东海王,那是他的弟弟,于亲最近,随后笑着摇摇头,“这招朕也用不上。”

“三是推恩,允许诸侯将本国分给多名子孙,大国变小国,也是一种削夺。”

“这个惯例朕知道,大楚从烈帝时起就在用,延绵至今,诸侯国由六七个增加到二十几个,可还是有个别诸侯不肯从命,比如齐国,一直是单传,不肯推恩给更多子孙,朝廷也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叛乱发生。太慢,而且不受朝廷控制。就这些吗?”

“削蕃的惯例大致就这些了。”

韩孺子想了一会,微笑道:“惯例以外呢?可有其它手段?”

赵若素又一次拱手,“削蕃之外,陛下也可选择削权。”

“如何削权?”

“诸侯世袭,诸侯之官却由朝廷任免,朝廷若能控制这些官员,则诸侯无权,与郡县无异。”

韩孺子皱眉,“诸侯之官说是由朝廷任免,其实也跟世袭差不多,像东海国的燕家,不就一直把持国政?”韩孺子又想了一会,“诸侯之官一直由朝廷派遣任命,为何多数诸侯仍能掌权,如齐王甚至能够制造叛乱?”

“各国远在京城之外,朝廷所派之官孤军奋战,难敌诸侯,或有争执,因为涉及到宗室,皇帝通常会选择息事宁人,长此以往,官吏也不愿惹事,权力日小,诸侯权力日增。”

韩孺子不语,对待韩稠,他采取的手段就近似于息事宁人,半晌之后,他说:“天高皇帝远,就是这个意思吧?”

赵若素只是拱手,没有回答。

韩孺子记得杨奉很早以前就说过,皇帝的权力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内,十步以内,皇帝难敌一介匹夫,千里以外,皇权只是几张圣旨而已,遵守与否、遵守到什么程度,皇帝都看不到,至于更远的地方,皇权遇到的只有敌意,而不是服从。

不管怎样,赵若素的确提出一个办法,仍在惯例的范围之内,在这之外,赵若素不能也不愿提出建议。

赵若素告退,韩孺子独自审阅奏章,心中仍在思考削蕃之事。

先换宰相、次削诸侯、再正朝纲,这是韩孺子定下的顺序,接下来才能富民强军,与匈奴一战,至于更远一些的西方强敌,他还没有详细的想法。

邓粹、张印从西域送回来一些消息,表明大单于没有撒谎,西域以西的确发生了大规模战乱,商人急剧减少,讲述的传言也都与大单于的说法一一对应,不过战乱还没有波及到西域,那位“神鬼大单于”一直在向西、向南扩张,似乎没有东进之意。

“一劳永逸、万世基业……”韩孺子自言自语,心中开始怀疑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

“陛下想一劳永逸,我有办法。”一个声音居然在回应皇帝。

韩孺子吃了一惊,他还以为屋子里没有外人,抬头看去,崔腾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自从能起床之后,崔腾每天都来宫里报到,与众多勋贵侍从不同,他有特权,可以不经通报直接进凌云阁。

“你有办法?”韩孺子笑着问,将与崔腾的聊天当成一种休息。

“这还不简单,找几个信任的大臣,将朝政托付给他们,陛下就能一劳永逸、逍遥自在了。”

韩孺子大笑,崔腾的建议果然只能当玩笑听。

“你有事情?”韩孺子交待过,崔腾虽然可以进入凌云阁,但是得有事情,不能随随便便地想来就来。

崔腾点头,“明天老君出丧,我替崔家感谢陛下的恩德。”

老君是皇后的祖母,皇帝自然要给予礼遇以及丰厚的赠礼,都是少府和礼部在安排,韩孺子认可而已,“嗯,可惜朕明日不能亲去送葬。”

崔腾急忙摆手,“这样就够了。明天我去送葬、守庐,要七天才能回城,这回来见陛下也是告辞,请陛下保重,不要劳累身体,马上就要过年了,寻常百姓尚且要休息几天,陛下也该多与家人团聚。”

韩孺子惊讶地看着崔腾,“你又从哪学来的这套话?”

崔腾脸一红,“陛下,天地良心,这可真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没让别人代笔。”

韩孺子笑道:“朕相信你,朕会接受你的建议,你也多多休息,不可再纵情酒色。”

“是,陛下。”崔腾打量皇帝两眼,“看陛下的脸色,好像还没有完全康复。”

“不是什么大问题。”韩孺子聊够了,低头继续看奏章,这也是逐客的意思。

崔腾却不识趣,上前一步,说:“我有一种感觉,陛下自从回京之后,精气神都差了一些,陛下什么时候再出去走走?天下这么大,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巡狩呢。”

韩孺子敷衍地嗯了一声,他现在再想离京可不容易。

过了许久,韩孺子抬起头,崔腾已经走了,屋子里再无外人,韩孺子若有所思,“巡狩也是惯例……”

巡狩往往劳师动众,耗费不少,韩孺子接受大臣的建议,早没了巡狩的计划,可今天与赵若素谈过之后,他却有了新的想法。

(今日一更,qq聊天定于下个周日,望周知。)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阳皇叔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十五章 奸诈是为了救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四百七十六章 传染的不安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何在?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通知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无私仇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四百七十六章 传染的不安第三十一章 联系者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踪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通知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五十八章 胆大包天的车骑将军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边的刑吏第一章 进宫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踪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四十一章 圣旨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计划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一百零二章 勋贵的玩法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于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无计第八十三章 话别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一百零二章 勋贵的玩法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利之年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后的将军第九十四章 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