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热闹的新年

一名宗室子弟主动申请出使西方,这是一件大事,韩孺子没法立刻做出决定,让韩息先回去,今后以散骑常侍的身份来侯府报到。

至于韩息的出现对皇帝来说是有所得,还是一场小小的闹剧,韩孺子很难确定。

中司监刘介只希望皇帝尽快回宫,好给慈宁太后一个交待。

倦侯府里终究无事可做,韩孺子只得起驾回宫,连马都不能骑,一切仪仗都要按规矩来。

即便是皇帝,也要为不辞而行付出代价。

慈宁太后率领全体后妃,包括怀孕的佟青娥,一块跪在泰安宫的庭院里,声泪俱下地质问皇帝为何如此轻贱自身,“陛下不在乎母亲、不在乎后妃,难道连尚未降生的皇子也不在乎吗?”

慈宁太后说得多些,皇后等人以劝慰为主,同时也要表现出同仇敌忾,谁也不敢在这时站在皇帝一边。

韩孺子急忙上前,亲自搀扶母亲,母亲不起,他也跪下,慈宁太后这才起身,到了屋子里,仍不停数落,韩孺子只好保证今后再不会不辞而别,并将今天的行为全归咎于喝酒。

慈宁太后渐渐平静下来,淑妃邓芸胆子大些,讲了几个笑话,气氛才算恢复正常。

待众人离开,慈宁太后收起笑容,看着皇帝,摇摇头,叹息一声。

韩孺子恭谨地站在母亲面前,还跟小时候一样,那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惹母亲伤心,每当母亲生气或是落泪,他都不知所措。

“还记得吗?五岁的时候你曾经偷跑过一次。”

韩孺子想了一会,摇摇头,五岁该是记事的年纪,他却没有任何印象。

“那是一个下午,我在屋子里打个盹儿,丫环一眼照顾不到,你就跑出院子,那时咱们还住在王府里,我真是吓坏了,怕你被人看到,怕你不小心惹怒什么人。我与丫环四处寻找,但是不能走得太远,那一个时辰,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时刻。”

“朕年幼无知,让太后操心。”

“你那时还是孩子,哪懂这些?一个时辰之后,你自己回来了,浑身泥巴,高高兴兴向我讲述外面的花花草草,我本想严厉地惩罚你,却不下得手,唉,大概就因为如此,你才记不得往事。”

韩孺子脸色微红,向前一步,说:“母亲,外面真有广大的世界,只是坐在皇宫里,朕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难道这世上只有你一个皇帝?历朝历代的皇帝是怎么做的?”

“历代皇帝大都在太子时期开拓眼界、培养亲信大臣,而且少有大楚今日之危机,母亲,就算宫里也能感受到外面的变化吧?”

慈宁太后沉默不语,儿子终归不是小孩子了,她越来越难以在言辞上争得上风。

“大楚的官员也都希望朕留在皇宫里,将天下交给他们治理,母亲,就凭这一点,朕也得走出去,韩稠并非唯一的贪官,他们是大楚一切问题的根源。”

“陛下要走多远?”慈宁太后问。

换成皇帝沉默了,他要走遍天下,不想现在就吓到母亲。

“朕要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韩孺子最后回道。

慈宁太后再次长叹一声,“好吧,我不为难陛下,让外人以为我是那种不讲理的太后。”

“母亲!”韩孺子又惊又喜。

“但我有条件。”慈宁太后马上道。

“母亲请说。”

“至少五位皇子。”

韩孺子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颇觉尴尬,“母亲……”

“五位皇子,早立太子,朝廷安心,我也安心,到时候随陛下疯去吧。”

慈宁太后是认真的,韩孺子思忖片刻,“两位皇子,视情况立不立太子。”

慈宁太后也一愣,儿子居然跟自己讨价还价,既好气又好笑,“陛下有十几名后妃,虽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或是生儿,或是生女,或是不生,都很难说。”

“好吧,三位皇子,不能再少了,养儿不易,三个我都嫌太少,至于立不立太子,到时候再说吧。”

慈宁太后也累了,叫来宫女,回自己的寝宫休息,她暂时获得胜利,至少十个月内皇帝没法随意出宫,待到皇子陆续出生,皇帝或许就会担起父亲的职责,不再想着四处乱跑了。

韩孺子明白母亲的用意,但他不能再惹怒母亲,必须后退一步,而且皇子的确很重要,在赵若素提出的两条难题里,这是其中一条。

其次还得有一位守成可信的宰相。

佟青娥已经怀孕,是男是女尚不能肯定,三位皇子要什么时候才能凑齐?韩孺子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的私事总是会变成公事、大事。

将十几名后妃想了一遍,韩孺子还是去秋信宫见皇后。

崔小君正焦急地等待皇帝,此前与太后站在一起并非权宜之计,她确实以为皇帝不该如此随意。

“第一次没事,可是等陛下养成时不时外出的习惯,别人就会知道,并从中寻找机会,那名刺客在崔府潜藏了几个月,他们有耐心。”想起当时的事情,崔小君不寒而栗。

韩孺子执住皇后的双手,“我也有耐心,如果几名刺客就能将我打败,皇帝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现在最着急的事情是皇后尽快生个太子。”

前半句还很严肃,后半句突然变化,崔小君一时没适应,随即脸红,“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做事没点正经。”

“这是正经事,事关大楚江山稳泰的正经事。”韩孺子严肃地说。

崔小君脸更红了,满腹的埋怨再也没法说出口。

韩孺子遵守诺言,没再随意出宫,接下来两天难得地放松一下,奏章、韩息、大臣、天下都可以等,他在宫里举办真正的家宴,只有太后、皇后与嫔妃们能够参加,上官太后仍然置身事外,远离一切热闹。

除夕到了,皇家的习惯与普通人家没什么区别,只是排场更大一些、更隆重一些,祭祖就用了一个时辰,大批官员赶到太庙,与皇帝一同参拜历代祖先。

到了下午,大部分官员都可以回家了,连休三天,衙门里只留少数人轮值,皇宫当然不能松懈,但是从城外调来一部分北军与南军,与宿卫八营共同轮值,以便让将士们都能休息一下。

这是一个热闹的除夕,韩孺子尽可能将热闹引到母亲那里,众人也明白皇帝的心意,轮番前往慈宁宫贺喜,到了正月初一,拜贺达到了高峰,宫人排成长队,宫外的大臣、勋贵也都送来自家命妇,给太后拜年。

这是慈宁太后的新年,苦熬多年以后,她终于等来此刻,即便如此,她仍未得意忘形,一大早就先去慈顺宫拜贺,下午又带领大批命妇再次前往拜贺。

皇家也要互赠礼物,全由少府承担,乔万夫送来细表,韩孺子看过之后吓了一跳,仅仅除夕和正月头三天,他要送出去的金银布帛就足够北军的一年军饷。

好在还能收回来一些礼物,算来算去,大概价值送出去的不到一半。

“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给皇帝送礼,原来是有利可图。”韩孺子对礼单很满意,未做调整。

“大家都以为皇帝富有天下,却不知皇帝也有手紧的时候。”乔万夫笑道,这个年他过得很开心,商人的欠条都已毁掉,少府省下一大批钱,足以应付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支出。

宫里也要互赠礼物,皇帝送给宫人的主要是衣物与金银,太监和宫女则凑份子,送一些特别的小物件,皇帝送给后妃的是珠定首饰,后妃还赠的则是笔墨纸砚等物,只有淑妃邓芸与众不同,送给皇帝一口宝刀。

“燕赵之地多壮士,自然也多利器,这口刀可不普通,最早属于前赵王庄垂,在他手中杀人无数,后来辗转多人之手,染血更多,我们家在代国的时候搜寻到此刀,珍藏多年,今天献给陛下。”

韩孺子不是很相信邓芸的故事,但是承认那真是一口好刀,入手沉甸甸的,刀刃上有几个小缺口,但是依然锋利,吹发立断。

慈宁太后不喜欢这件礼物,以为是凶器,立刻让人带走,妥善收藏。

韩孺子与皇后共同送给两位太后一个小戏班,这是崔家早就采办好的,培养了多半年,戏子都是十来岁的孩子,以为宫中解闷。

慈宁太后送给皇帝的是一身手缝长袍,送给皇后与崔家的则是金银布帛,没有特异之物。慈顺太后的还礼都由女官负责,她本人什么都不管。

一连几天,宫里宫外新年气氛浓郁,大梦又有了几分太平气象,韩孺子与母亲也终于感受到真正的宫中生活。

初五起大祭,由太祖开始,每天一位皇帝的牌位巡行全城,最后再送回太庙,按惯例,勋贵世家以及各衙门的府前都要搭彩棚,争奇斗艳,吸引大批百姓围观,堪比正月十五的灯会。

韩孺子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却忙个不停,直到正月十六之后,终于闲下来,又能正常批阅奏章了。

奏章积累得不算太多,只有一份值得注意。

西域的官员上报,从极西方来了一队使节,自称代表神鬼大单于,要来拜见大楚皇帝,官员按惯例护送至楚界,由楚地官员接管。

韩孺子大致算了一下,这队使节两天前应该到京城了,他却没得到通报。全本小说网

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九十章 做决定的总是一个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六十八章 书房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三十一章 联系者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一百六十四章 当斩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阳皇叔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夺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眠之夜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三百三十章 不寻常的夜晚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三章 为人母者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敌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势(求月票求订阅)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长辈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五十四章 气数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圣旨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请第一百八十五章 离开与到达第五十六章 读史之怒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独骑回营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二十章 仁义第三百九十二章 铺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一百四十七章 残城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于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亲不认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