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

韩孺子回到皇宫,动用少府帑藏重赏房大业家人,遗憾的是房大业的儿孙当中并无出类拔萃者,老将军后继无人。

恢复勤政殿听政的第一天,场面稍有些尴尬,卓如鹤假装一切正常,其他大臣却都悄悄地察言观色,希望弄清楚皇帝的真实意图。

韩孺子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和往常一样,与几位大臣商议朝政。

第一件事就是前往东海国巡狩,皇帝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剩下的问题就是时间与路线。

冬季将至,卓如鹤建议明年春天出发,经由洛阳东进,最为稳妥,经过的郡县也比较多。

韩孺子却比较急迫,要求十天之后出发,不走洛阳,而是先南下,然后沿江东下,顺便巡视新近安定的云梦泽,入冬前到达东海国。

卓如鹤稍加反对,很快就代表群臣同意了。

作为回报,韩孺子称赞了宰相的功劳,表示自己不在京城期间,愿将整个朝廷托付给宰相。

剩下的就都是些琐事了,韩孺子将房大业推荐的数十位将领名单交给兵部,由兵部调集,尽快送到皇帝身边来,他要亲自考察。

卓如鹤又提起右巡御史的空缺问题,认为应该早些补缺。

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兴趣,商议了一个多时辰。

韩孺子让议政大臣们拟一份方案,希望在再次巡狩之前,将这个问题解决。

下午,韩孺子在凌云阁召见了东海王等人,亲自安排巡狩事宜。

这是平淡的一天,君臣和睦、朝廷稳定,韩孺子不到天黑就回到后宫,逗了一会女儿,又去给两位太后请安。

慈宁太后将皇帝叫到自己的住处,问道:“陛下又与大臣闹别扭了?”

韩孺子笑道:“一点小误会而已,已经没问题了。”

慈宁太后知道皇帝不肯对自己对说实话,轻叹一声,“其实我并不意外,咱们母子二人与朝廷总是隔着一层,陛下从小没受过宗室与朝廷的好处,自然对大臣没有什么好印象。”

“太后多虑了,先帝当了多年太子,登基之初不也与群臣有过矛盾?朕在摸索,大臣也在摸索,双方都摸清状况之后,慢慢就好了。”

对韩孺子来说,“先帝”总是父亲桓帝,而不是兄长思帝。

“陛下心里有数就好,可别耽误太久。”

“太后放心,目前进展顺利。”韩孺子自信地说。

慈宁太后微微摇头,改换话题,“那个王平洋,陛下觉得怎么样?王家也就他读过几天书,懂规矩、有点眼力,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不错,这一路上他做了不少事情,颇合朕意。”韩孺子没有完全说实话,王平洋的确很会做事,正因为如此,反而令皇帝不喜,猜测他受到了慈宁太后的指点。

“那就好,王家总算有人能为陛下效力,不至于担着外戚的名号,却每每置身事外。”

母子二人聊了一会,慈宁太后道:“陛下又要出京,走之前去探望一下慈顺宫吧,那边的状况不太好。”

韩孺子和母亲就是从慈顺宫过来的,上官太后没有露面,自从去年冬天以来,她的身体就日渐衰弱,似乎已近末年。

上官太后还不算太老,但是已经失去了多半活力,只在遭受到威胁时,才会奋力反击。

“是,明天朕就去。”

韩孺子实现了诺言,次日下午特意前往慈顺宫,事前打过招呼,上官太后正装见驾,感谢皇帝的关心。

两人并无母子亲情,甚至彼此憎恶,但有一点相同,都曾面对大臣的阻力,以至于步履艰难。

“陛下此番与大臣交手,感觉如何?”上官太后主动提起此事,屋子里还有两名侍女,都是她的亲信之人,另一位是太监张有才,是皇帝的身边人,不至于泄密。

韩孺子本无意谈论朝政,可是环顾身边,杨奉去世、赵若素背叛、东海王等人各有私利,皇帝已经没有可说话之人,反而是完全退居深宫的上官太后,与皇帝有一些共同语言。

“算不上交手,只能说是试探吧,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韩孺子一开始还不能对上官太后开诚布公。

上官太后脸上的确有着明显的病容,对朝政却重新产生了兴趣,微笑道:“陛下是在静观其变吧,想看看哪些大臣会站出来反对宰相和中书省?”

韩孺子勉强点头,“朝廷有问题,但还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朕希望暂时维持现状,不想再生变故。”

“陛下做得对,但是要小心,大臣们会利用这一点。”上官太后指点道。

韩孺子有些好奇,问道:“太后……执政之时,是如何与大臣打交道的?他们似乎都很害怕太后。”

“嘿,所谓害怕只是假象,陛下回想一下,除了公开的叛逆者,我可曾更换过朝中重臣?”

韩孺子摇摇头,老宰相殷无害从武帝末期任职,经历四代皇帝病死在相位上,他不动,百官的变动自然也是极少。

上官太后继续道:“我曾经尝试在广华阁另起炉灶,结果却是一场惨败。刑吏也是官员,也是大臣,从我这里得到权力之后,却觉得不稳,总想再找靠山。陛下应当明白,在官吏眼中,朝廷总是比皇帝更稳定,所以更大的靠山还是朝廷。那些刑吏暗中投靠大臣,表面上为我做事,却借机排除异己。在我听政期间,重臣未变,底下的变动却很多,我原以为那是我一手造成的,最后才明白,我才是工具。”

上官太后神情黯然,她肯放弃权力,原因有许多,其中一条就是觉得自己再也掌控不住朝廷。

“经过武帝的强压,大家都以为朝廷变得软弱,可是换一种想法,能在武帝时期坚持下来的大臣,哪一位不是老狐狸?软弱是他们的诱饵,诱使陛下放松警惕,他们就能为所欲为。”

“或许,是太后做错了,执政者不该警惕大臣,就让他们按自己的规矩行事吧。”

上官太后盯着皇帝,惊讶地发现皇帝似乎在说真心话,她摇摇头,“如果全按大臣的规矩行事,陛下还活着的时候就应该住进太庙,每年出来几次,接受群臣的朝拜,其它时间里不闻不问。”

韩孺子微微一笑,最初将他当成雕像的人,恰恰就是上官太后。

“武帝是皇帝的楷模。”上官太后思考得越久,越佩服武帝,自觉相差甚远,“武帝一生都与大臣争斗,无休无止,他总是胜利者,唯一败给了死亡,等他驾崩之后,朝廷恢复原样,武帝的成果却没人继承。”

上官太后承认自己毒杀了桓帝,她一点也不后悔,在她眼里,那实在不是一位好皇帝、好丈夫。

韩孺子不想追究此事,并不意味着就能坦然接受,对上官太后,他永远都会保持警惕,比对朝中大臣更甚。

“无休无止?”

“对,无休无止,武帝越到晚年,与大臣斗得越激烈,殷无害那班大臣能坚持下来,一是确有几分真本事,二是侥幸,武帝再多活两三年,谁也留不到现在。”

韩孺子突然明白上官太后想说什么了,“太后是说大臣应当定期更换吗?”

上官太后点点头。

“太后本有机会,为何未做?”

“未掌兵权。”上官太后执政数年,南军一直是她的心腹大患,却一直无法除掉,“我终究是名妇人,难以取得将士效忠,上官家的人……不提也罢。陛下不同,陛下虽在军中受过苦,却也得到了将士的欢心。陛下自己或许还没有注意到,陛下已有武帝之资。”

韩孺子笑了笑,“多谢太后高看,太后好好静养,不宜劳神动念。”

上官太后也笑了笑,“我只是不甘心看到大臣们得意。”

韩孺子告退,时间还早,他去内书房坐了一会。

张有才在一边服侍,见陛下没有看书,忍不住道:“慈顺宫可有点古怪。”

“嗯?你又看出什么了?”

“她说的那些话,虽然我听不大懂,但是都不该由她说出来。”张有才比皇帝还要警惕。

一个沉默已久的人,突然滔滔不绝起来,当然有原因,韩孺子却不想对外人提起,是母亲提醒他去探望上官太后的,原因当然就在此处。

“不懂最好。”韩孺子道。

“陛下……真打算更换大臣?”

韩孺子打量张有才,“你还说自己没听懂?”

张有才嘿嘿笑了两声,不敢再问。

三天之后,勤政殿大臣推荐数人担任右巡御史,供皇帝挑选,韩孺子指定了瞿子晰。

又过两天,一项不起眼的任命也被通过:当了几十年中书舍人的南直劲,终于离开中书省,前往御史台,成为一名六品御史,正好是瞿子晰的直接下属。

南直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与兵部合作,前往东海国共同调查楼船将军黄普公失踪一事。

满十天之后,皇帝再次出京巡狩,仍然只带三千人,沿江东下,目的地也是东海国,房大业推荐的数十名将领,都在路上与皇帝汇合。

南直劲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只对一件事感到困惑:皇帝为什么偏偏指定自己调查此案?

韩孺子也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也对一件事最感困惑:除了赵若素,还有谁在泄露自己的想法?全本小说网

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罚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二十章 仁义通知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四百六十六章 财主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没者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诺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访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九十五章 赌徒与赌徒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离第一百七十章 神机妙算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二章 兄弟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会说话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一章 进宫第二百零四章 联姻(求月票求订阅)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宠妃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与外孙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争位者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二十章 仁义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宫通知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敌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二百三十四章 独断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长女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宫大势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三百五十八章 胆大包天的车骑将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