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谋自己的反

韩孺子离开东海国,将后续事务全都交给瞿子晰和御史台,他总得依靠朝中的一股力量,不可能事事亲为,但是一路慢行,随时能够接到东海国传来的消息。

刚过东海国边界,巡狩队伍停下,名义上是要最后一次检阅地方军,实际上是给瞿子晰助阵。

就是在这里,韩孺子进行下一步计划,颁发一连串的圣旨,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道。

一道是退兵归农,要求各地驻军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允许士兵返回原籍或是前往新开荒地区落户,根据情况,免除若干年的租赋,并由官府贷给种子、耕具等物。

另一道是借奴垦荒,向天下的勋贵、富户“借”奴,按数量给予爵位补偿,无爵封爵,有爵提升,最高可到小侯,爵位已为列侯者,可以推恩给子孙,或者延续最多三代。

总之一切以农为本。

韩孺子没法将所有勋贵统统按燕家这样处理,必须恩威并施,这两道圣旨是“恩”,给勋贵们放行奴隶的机会,接来就是“威”,一是拿东海国做榜样,从重处置,不仅燕家落网,其它私自蓄奴者,都被抓起来,不仅得不到爵位,还要自己拿钱给官府,为超额的家奴赎身。

圣旨一道接一道地发出,宰相卓如鹤接到命令,即刻准备,三个月后进行一次全国清查,再有私蓄奴者,一律按东海国的办法处置。

兵部尚书蒋巨英接旨,要去洛阳迎驾。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私奴不入户籍,不用交纳税赋,也不用服役当兵,对大楚来说,这是一群不存在的人,却是众多大家族的重要财富,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即使皇帝“恩威并施”,大多数人仍选择观望。

但韩孺子的退却到此为止,不想再做妥协,为了保证成功,在暗中做了一些准备。

早在十多天前,韩孺子刚到东海国的时候,就向京城发布旨意,借口匈奴人有异动,将南军调往碎铁城、北军调往马邑城,共同防守北疆,宿卫军的绝大部分离京来与皇帝汇合。

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又是皇帝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现在才明白,皇帝这是有意掏空京城,只留一批文官,手中无兵,与皇帝相隔数千里,没法反抗。

韩孺子的确紧张了一段时间,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万一出现意外,大楚又将陷入内战。

他留在东海国边界,也是为了观察事态变化。

这天上午,数名御史台的官吏来到皇帝军营中,带来一份右巡御史瞿子晰的命令,要带走巡狩前驱使者王平洋。

王平洋是临淄人,但是自从攀上皇亲之后,在东海国添置了大批产业,也拥有不少私奴。

王平洋被吓瘫了,当众大哭大叫,嚷着要见皇帝,被宿卫士兵直接架走。

一名御史奉命留在营中,向皇帝解决情况。

南直劲被打个措手不及,几天过去也没缓过劲儿来。当天下午,他受到皇帝的召见。

皇帝正与几名年轻的顾问共同拟定圣旨,还有东海王、崔腾等数名近臣守在外围,随时提供意见,帐篷里人不少,说话声音却都很轻,偶有争议,也都迅速解决,不会没完没了。

南直劲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知道这就是皇帝一手制造的小朝廷,与勤政殿的风格截然不同,这里的人只为皇帝一个人服务。

他能认出大多数人,发现其中的勋贵子弟很少,经由吏部正常推荐上来的人更是一个没有,无一不是皇帝亲自选定的人。

规矩全坏了,南直劲心想。

整整一个时辰之后,众人散去,要将写好的圣旨交给随行的官员,分送各地。

朝廷失去了最重要的决策权,成为一个单纯的执行者。

众人经过南直劲身边,都好奇地看一眼这名老吏,南直劲谁也不瞧,等众人走光,只剩两名太监、两名侍卫的时候,他前趋几步,向皇帝磕头。

韩孺子很疲惫,但是也很兴奋,坐在桌后,说:“平身。”

南直劲起身,拱手道:“外戚王平洋违法蓄奴,御史台奉命捉拿归案,卑职特来告知陛下,请陛下裁决。”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外戚也一样,无需请示,照常执法即可。”

“是,陛下。”南直劲明白,皇帝将自己留下来还有别的原因。

韩孺子示意太监和侍卫离开,四人互相望了一眼,陆续退出,但是都守在门外,一有异常,立刻就能进来。

韩孺子一点也不担心南直劲会做出格的事,就像不担心一名饱读诗书的儒生,会突然拿起刀剑当刺客,儒生手中有笔,那才是他们最有力的兵器,南直劲的兵器则是朝廷的规矩与惯例。

“南直劲,朕这几天颁布的旨意,你都看到了?”

“看到了,陛下。”南直劲不愿撒谎,他现在是御史台的普通御史,没资格查看全部圣旨,可他的确都看过了,一份不落、一字不差。

“你替朕揣测一下,朝中大臣以及天下大族,会遵从旨意吗?”

“微臣曾因揣测获罪,不敢再行此事。”

“朕赦你无罪。”

南直劲抬头看了一眼皇帝,“陛下这是要众人交出自家的‘命’,大概不会得到太多遵从。”

“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还要问一句,按朝廷的规矩,这种事该怎么解决?放任自流?还是等大家幡然醒悟?”

南直劲无言以对,沉默良久,回道:“微臣明白陛下意欲力挽狂澜的一片苦心,陛下不希望看到大楚慢慢衰朽,可是如此伤筋动骨,只怕大楚……衰落得更快。”

“这又为何?”韩孺子是在真心请教,从“敌人”这里,他能得到更多帮助。

南直劲将心一横,拱手道:“百姓是乌合之众,他们的喜好与支持对陛下毫无意义,所谓以民为本,应该是以‘治民’为本,万民不乱,朝廷无忧,陛下更无忧。可是靠什么‘治民’?肯定不是陛下一人所能办到,陛下自行选用了一些人,他们是朝廷的雏形,却没有朝廷的稳定与经验,依靠他们,陛下能治一郡,却治不得天下。最终,陛下还是得用朝廷,京城的那个朝廷,正在被陛下打得七零八落的朝廷。陛下肯定能够击败朝廷,却也击败了自己的左膀右臂,陛下壮士断腕,等到无手可用的时候,悔之莫及。”

“即使双手已经不听使唤,也要忍受?”

南直劲轻叹一声,“权贵之家的**,的确出乎微臣的预料,可是坏手也比无手强,陛下……做得太急了一些。”

“不得不急,你刚才说得对,朕自行选用的这些人,数量太少,权力也太小,治理不了天下,只能治一郡。”韩孺子停顿片刻,“大楚共有郡国四十七处,朕一地一地治理,大概要用四年吧。”

南直劲惊得目瞪口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当然,朕明白,这不符合朝廷的规矩,皇帝本应高高在上,通过朝廷治理天下,如此一来,才能事半功倍。可是朕不理解,开国太祖一生都在马上度过,即使称帝之后,也是马不停蹄,后世的皇帝却深居宫中,为何不肯效仿祖先?”

“大楚定鼎之初,天下不稳,各地常有叛乱,太祖不得不前往四处平乱,非其所愿。”

韩孺子探身,问道:“南直劲,你觉得大楚今日的状况比定鼎之初更稳定吗?齐国谋逆、群匪作乱、匈奴入侵、宫变不止,凡此种种,不都是在要求皇帝离开皇宫吗?”

南直劲再度无言以对。

韩孺子挺身,“韩氏稳坐江山百有二十余年,已经够久了,朕要再度‘夺’得天下。”

南直劲跪下,惊讶至极,“陛下这是要……这是要……”

“嗯,我要谋自己的反。”

南直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韩孺子笑道:“也没有那么夸张,朝廷会得到保留,朕相信,不是所有官员全都沆瀣一气,下以猛药,朝廷还有的救。比如宰相,朕很想保留,希望卓如鹤能够明白朕的心意。”

南直劲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没有受到处罚,又为何受到皇帝的召见。

皇帝要通过他给大臣们带个口信。

南直劲不知该如何回答。

外面突然有人说道:“陛下,剑戟营副都尉王赫求见,说有要事。”

“宣他进来。”

王赫匆匆进帐,看了一眼南直劲,拱手道:“陛下,外面抓到五名刺客。”

“嗯。”

“刺客来自海上,为首者名叫武游,正是栾凯……经过初审得知,刺客原本更多,中途散去了一大批,据称海上群盗决定释放黄将军,只是要提出条件。”

“除非见到黄将军本人,大楚不与任何人谈判。”

“是,陛下,卑职明白,卑职告退。”

王赫退出,韩孺子向南直劲道:“朕的状况比当初的太祖要好多了,起码能保住十步之内的安全,有人对我说,皇权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内,既然如此,朕要离天下更近一些。”

“恕微臣斗胆直言,皇帝不是这么当的。”

“朕不会坐视大楚衰落。”韩孺子冷冷地道,随后缓和语气,“不如这样,咱们打个赌吧。”

南直劲一愣,他曾经自以为摸透了皇帝,现在才发现他连皇帝最简单的想法都猜不透。

“赵若素之外,还有人向你告知朕的一举一动,不管还有几位,五天之内,朕必将他们找出来,到时候,你替朕向大臣传话,如果找不出来,你回御史台,朕也不处罚你。”

南直劲想了好一会,“还有一位,陛下若能找出来,微臣一败涂地,随陛下安排。”

(明日一更,下午发布,十二月的QQ聊天推迟到下个月,等全书完结,再与大家交流,望周知。)全本小说网

第七十二章 讹诈第十九章 进退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三百五十章 谁包围谁?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阳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敌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五十六章 读史之怒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十三章 学习(三更)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芦苇”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齐之计第一百七十四章 独自决定第四百五十章 亲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跷第三百九十二章 铺路第二百五十章 东海王的夜晚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时雨第三百三十六章 选人与用人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九十五章 赌徒与赌徒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烧的军营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二百四十二章 宫中的小君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营地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六章 衣带诏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利之年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十五章 奸诈是为了救人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计划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五十章 谁包围谁?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约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职责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