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追捕

白马县比邻齐国,地势一马平川,最近几个月可不太平,先是齐王派人来征兵,县令闭城自守,胆战心惊地捱到齐王兵败,又要防备余贼入界,不等稳定下来,朝廷派出的捕贼大吏趾高气扬地来了——这些人在京城是无名小卒,到了这里就是大吏。

县令焦头烂额,心中颇有不满,总觉得能保住县城应该是大功一件,没受到奖赏也就算了,反而还要接受刀笔吏的轮番盘问,好像犯了大罪一样,他真想大声发问:齐军势如破竹的时候,你们在哪?

县令不敢开口,连想一想都要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今天,他尤其要堆出满脸笑容,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并非官吏,而是一名太监。

午时刚过,官道上驰来一队人马,大概二三十人,没有旗帜,也没有开道的鼓乐,速度极快,不像是上方钦差,倒像是传送急件的驿卒,可看他们的穿着确实是一队太监,其中或许还有一些侍卫,很少进京的县令认不出来。

“这么快?”县令从刚搭成不久的路边凉棚下走出来,吃惊不小,他早晨才接到上司公文,自以为动作很快了,没想到这边刚刚准备好,钦差就到了,还好出来迎接得早,要不然会犯下大错。

县令匆忙整理官服,命令手下赶快列队,挥手示意师爷将棚内的茶水撤掉,绝不能让钦差以为他在这里只是喝茶而已。

钦差队伍到了,数十匹马骤然停止,扬起的灰尘逐渐扩散、降落,县令不敢躲避,带领众人在尘土中跪下,“白马县恭迎钦差……”

“免礼。”马上的声音冷淡而高傲,倒是颇符合钦差的身份。

杨奉不记得自己到过多少地方了,这些天来,他风尘仆仆地一直四处奔波,为了节省时间尽快上路,只带了二十几名随从。

他在追捕一个人,在杨奉眼里,此人十分关键,甚至比叛逆的齐王还重要。

为了这名逃犯,杨奉不得不暂时放弃皇帝,他还有一个想法,想看看皇帝能否在宫中自立、是否值得他以后付出更多心血。

“弓手备齐了吗?”杨奉坐在马上问道,他没时间跟地方官吏周旋,必须做出居高临下的架势,才能做到速战速决。

县令从接到这个要求的时候起就感到疑惑,不敢多问,马上道:“齐了,就在那边待命。”

杨奉看到了,拍马向前,随从跟上,只有一名太监留下,下马向县令展示文书,让他签字盖印,尽快完成该有的程序,县令手忙脚乱,他已经安排好筵席与礼物,可是都在县城里,怎么也想不到钦差是个急性子。县令的官印不在身边,只得命师爷即刻去取,心想这位太监钦差不是来打秋风的,要办的事情肯定不小。

百余名县兵列队而站,队伍参差不齐,很多人的穿着与普通农夫没有区别,身无片甲,手里倒是都握着硬弓,斜挎的箭囊里存着七八支箭矢。

杨奉并不意外,他所过之处,各地兵卒大都如此,像样一点的精兵都被征发,跟随太傅崔宏去北方迎战匈奴了。

县尉匆匆跑来,他跟县令待在一起,没有马,因此落后,迎着扬尘,气喘吁吁地对马上的钦差说:“上差……咳咳……这些都是……咳……从各乡调来的……咳……箭士,还有一些正在赶来,到今晚……”

“这些人就够了。”杨奉求快,对众县兵大声道:“待会每人试射三箭,平直稳重可达八十步者,赏银五两。”

本来茫然无措的县兵一下子兴奋起来,纵声欢呼,县尉红着脸挥手,命令士兵闭嘴,不得在钦差面前无礼。

杨奉不在乎,他已经见惯地方上的随意与混乱,白马县算是不错的了,数名随从前去摆放简易箭靶,杨奉问县尉:“你熟悉本地人物风俗吗?”

县尉连连点头,“熟悉,下官就是本县人氏,为吏二十余年,地方上的缙绅,没有我不认识的。”

杨奉拨马走出一段距离,给县兵腾出射箭的地方,然后停下,对跟上来的县尉说:“我要打听的人不是缙绅,是位豪杰。”

“豪杰……不知是哪一位?”

“赵友。”

“赵友?”县尉面露茫然。

“人称千金璧的那个赵友。”

“哦,白马赵千金,当然认识,上差为何打听他……”

杨奉敏锐地注意到县尉目光中的一丝慌张,这就是他为何一定要速战速决的原因,地方官吏与豪杰大都有交往,晚一步,消息就会被泄露出去。

“赵友窝藏钦犯,我奉皇帝之命亲来捉拿,违逆者灭族,通风报信者,死罪。”

县尉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白马县民风淳朴,没人敢与钦犯勾结……我再去调些兵马。”

“不用,这些人足够。”杨奉看向正在轮流射箭的县兵,重赏之下,颇有几位射得既远又直,是否能中靶他倒不在意。

县尉脸上青红不定,终于壮起胆子说:“上差或许有所不知,赵友人称‘千金璧’,乃是双臂有千斤之力的意思,并非千金之璧玉,他为了附庸风雅才改为‘璧玉之璧’。”

“我听说过。”杨奉早已摸清赵友的底细。

县尉更显恐慌,“不仅赵千金力大无穷,他还有一群兄弟,惯常舞刀弄剑,这个……这个……不好对付啊。”

“江湖功夫,不足为惧,只要你们听从命令就行。”

“听,下官就算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违令。”

杨奉冷淡地嗯了一声,等了一会说:“若能拿住赵友窝藏的钦犯,大功一件,赏银至少千两,若是主犯,十万两,官升数级不在话下。”

县尉立刻笑逐颜开,原本还有几分犹豫,现在就算是去抓捕自己的亲兄弟,也顾不上了。

试射很快结束,勉强凑足六十名合格的士兵,随从太监立刻分发赏金,每人五两,得到的人昂首挺胸,没得着的人垂头丧气。

杨奉一行共有二十六人,马匹却有四十匹,分一匹给县尉,命他带路,前去围捕白马县豪杰赵友,却暂时不告诉县兵们去处。

钦差带着士兵扬尘而去,县令站在路边,捧着公文茫然遥望,弄不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敢离开,只好留在原地,等师爷将官印取来。

赵友家在城外七八里的庄上,县尉熟门熟路,一点远道也没绕,望见庄园之后,杨奉停下,等后面的县兵跟上。

县尉道:“兵太少,围不住庄园,不如让下官独身进庄,劝说赵友投降,交出钦犯,倒也省事。”

“不必,你带兵在正门前列阵,听我命令,齐射即可,其它事情不用你们管。”

杨奉扭头示意,大部分随从下马,分批出发,把守庄园四方,只有六人留下保护中常侍。

县尉再不敢插话,隐隐感到这名钦差与众不同,虽是宫里的太监,对江湖上的事情却好像很熟。

县兵跟上来,在正门前站成两排,弯弓搭箭,庄里已经发现异常,大门紧闭,偶尔有人探头,很快就缩回去。

县尉急于立功,得到钦差的许可之后,催马上前,大声道:“赵千金,你犯事了!速速投降,交出钦犯,或可饶你不死,若不然……哎呦。”

庄园墙头有人影一闪,县尉抱头,调转马头疾跑回来,一手捂脸,鲜血从指缝里流出,“贼人用暗器。”

贼人不只用暗器,庄园大门突然敞开,十余人挥舞刀枪冲出来,嘴中呼喝,带头的是一名壮士,三十岁左右年纪,****上身,胳膊上刺着龙形,双手各握一柄大铁锤,怒声大叫:“挡我者死!”

赵千金在白马县颇为知名,连县尉都惧他几分,一见他冲出来,心中立生怯意。

杨奉却不在意,他得到确切消息才赶来此地,知道庄里没有多少人,他也不想与这些亡命之徒比试拳脚刀剑,当即下令:“弯弓。”

钦差监督,又刚领过赏银,县兵们即使心里恐惧也不敢后退,马上拉开弓弦,等待发射的命令。

杨奉眼看着赵友等人张牙舞爪地扑来,已经进入八十步之内,也不肯下令。

一名县兵太紧张了,手一松,放出一箭,没有准头,从敌人头顶飞过去。

杨奉喝道:“稳住!待命!”

十几名江湖豪杰越迫越近,其中一人不停挥手,掷出飞刀,射到杨奉身前的暗器都被随从侍卫拦下,县兵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两人中镖,倒地惨叫。

杨奉仍不下令,县尉吓得脸色又白了。

相距不过四十步,赵千金身上的龙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杨奉终于喝道:“放箭!”

五十几箭应声而发,这个时候准头不重要,箭矢如雨,顷刻间就射倒了七八人,剩下的六人愣了一下,其中五人转身逃跑,赵千金却将双锤舞得更快,继续前冲。

“弯弓!放箭!”杨奉的第二轮命令下得快,县兵们几乎跟不上,只有三十多人及时射箭,但已足够,赵千金连中数箭,扑通倒下,逃跑者也中箭,跑出没多远,迎上埋伏的钦差侍卫,一刀一个都被杀死。

整个围捕过程不到两刻钟,只有县尉和两名士兵受伤。

杨奉带来的侍卫早已翻墙进庄,没过多久,持刀冲出大门,拖着一名男子。

县尉很好奇什么样的钦差能让宫里派人来追捕,一眼看去,那人宽袍大袖,不像是亡命之徒,也不像本地人。

杨奉跳下马,走到犯人面前,盯着他看了一会,说:“你不是淳于枭。”

犯人大笑,“家师神通广大,你们永远也抓不到他!”

杨奉很失望,一名侍卫手起刀落,犯人头颅落地。

县尉又被吓了一跳,正想下令县兵入庄搜查余犯,被箭射中的一名豪杰大声道:“我知道淳于枭在哪,我知道,快救我!”

杨奉走过去,低头看着那张惶恐万分的脸,“在哪?”

“救我……”

“说出来,饶你一命。”

“我、我偷听到他们说话,淳于枭已经潜入京城,说那里……那里有一股新天子气升起。”

杨奉心中一震,突然明白自己上当了。

(一些读者询问如何投三江票,说明如下:只能在电脑端投票,手机可选“电脑版”,进入起点页面,左上方有“三江”字样,点击进入,页面右侧有“点击领取”图标,点击,如果符合要求的话,就能得到一张票。页面下拉,能看到《孺子帝》的封面,点击投票即可。三江票每日可投一张,到4月24日下午14时结束。希望大家都能投下票,票数最多的作品下周好像还有一个推荐。谢谢。)

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军侯做主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剑在手中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十七章 凌云阁上凌云志第六十章 宫门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四百三十二章 劳碌命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何在?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头眺望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为上计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三十六章 愤怒的皇后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宽容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书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为人母者第五百四十九章 认输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驾第一百零八章 真龙天子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一百八十七章 遥远的西方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欲熏心第三百五十章 谁包围谁?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为本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职责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悔第四百章 为友报仇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第一百四十七章 残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访第三十九章 愿效犬马之劳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一百八十五章 离开与到达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九十一章 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