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

南直劲晋见皇帝,行礼之后直接说道:“陛下希望微臣揣测大臣的应对之法?”

“嗯。”韩孺子身边需要一位军师式的人物,从前是杨奉,后来是赵若素,现在则是南直劲。

“无需揣测,不出十天,陛下将接到大量告罪请辞的奏章,陛下可以体验一下没有朝廷的难处。”

“朕也料到了,所以希望你能向大臣们传递信息:朕这一次不会屈服。”

“陛下高估微臣的能力了,微臣此前揣摩陛下心事的时候,何曾违逆过陛下?无非尽力满足陛下的需要,使得陛下忽略某方面的事情。”

“顺势而为。”韩孺子立刻想到这个词。

“正是,顺势而为。”南直劲并不知晓这个词的来历,“陛下却是要逆势而动,微臣只能提供一点预测,别的做不到,微臣即使向大臣们指天发誓,也是没用,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微臣的说辞。”

“那你就再揣测一下,大臣的请辞是真心的吗?”

“没人想丢掉官位,但是无路可走的时候,也只好如此。朝中此刻必然大乱,陛下远离京城,可以为所欲为,却也给了大臣们辗转腾挪的余地,他们可以随意拉拢、硬逼、利诱,群臣将团结一致。”

“即便如此,朕也不会退让。”韩孺子冷冷地说。

“让群臣争斗,陛下居中裁决,这样不好吗?卓宰相上任之后多提拔世家子孙,已然得罪不少人,左察御史冯举争夺宰相之心并未完全消失,众多年轻的读书人则支持右巡御史瞿子晰,这都是朝中现成的裂痕,只因为陛下逼得太紧,这裂痕没有扩大,反而越来越小。”

南直劲还是皇帝希望用更传统的方法治理朝廷。

“现在的问题不是朕能否掌控朝廷,而是朝廷能否掌控天下,朕此次巡狩深有感触,离京城越远,朝廷的影响越弱,若非朕亲临东海国,燕家永远不会倒,朝廷派来的人,不是被蒙在鼓里,就是早被收买。”

南直劲沉默片刻,辅佐一位思路完全不同的皇帝,难上加难,唯有一个办法或许能让皇帝做些让步,那就是让皇帝感觉更难。

“群臣告罪请辞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呢?随行官员也会步京城大臣的后尘吗?”

“应该不会,只要是在陛下眼皮底下的官员,都会明哲保身,正如微臣刚才所说,陛下远离京城,得到了自由,也给了大臣胆量。”

韩孺子笑了一声,“你继续说吧,大臣的第二步会是什么?”

“军心不稳。”

韩孺子沉默了一会,这的确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怎么个不稳法?”

“陛下提前从京城调走了南、北军与宿卫军,这是一着好棋,可军中将领一多半是世家后代,陛下意欲收回私奴,这些人的家里受影响最大,一旦受到父兄的鼓动,他们很可能做出点事情。”

“谋反?”

南直劲摇头,“几支军队分散各处,没有哪一支占据明显优势,彼此忌惮,应该不至于走到谋反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找不出众望所归的人代替陛下。依微臣的经验,军中将领更常见的做法是告病,声称自己旧疾发作,没法再带兵。”

“文臣告罪,武将告病。”韩孺子忍不住冷笑一声。

“正是,招数虽旧,可历朝历代极少有皇帝能对付得了这两招,无非事后抓几名为首者撒撒气,当时却只能选择退让。”

“还有吗?就这两招?”韩孺子问道。

南直劲看了一眼皇帝,回道:“还有一招,对京中大臣来说,这一招并非根本,却能保护他们的安全。陛下远离京城,失去了地利,也会失去人和,如无意外,太后这一次会被大臣拉拢过去,群臣告罪、告病之后,太后的求情就会来了。”

“太后会为大臣求情?”

“太后会为大楚求情,希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一意孤行。太后还会为自己求情,希望陛下……”南直劲没再说下去。

太后当然要提起母子亲情。

韩孺子再度沉默,大臣的应对之法一招比一招狠准稳,他只有坚定的意志,还没有成熟的反击计划。

南直劲躬身道:“陛下若觉得为难,还有回旋的余地:正常惩治燕家,收回‘借奴开荒’的圣旨,改为鼓励开荒,与朝廷原有的规划合而为一,然后继续巡狩,参照东海国,逐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囫囵吞枣。”

宰相卓如鹤一直在推进开荒,苦于人口不足,进展比较缓慢,只有云梦泽一地情况稍好一些。

南直劲要将皇帝的旨意塞进宰相的策略之中,以此减少阻力。

韩孺子明白他的意思,也明白这的确是一个办法,稍作思考之后,他还是摇头,“朕心意已决。”

韩孺子必须向南直劲显露不可动摇的意志。

南直劲叹了口气,“既然如此,微臣没什么可说的了,微臣只能揣测到这一步,但是想不出应对之策,陛下若能成功攻克这三道关卡,再说以后的事情吧。”

“多谢。”韩孺子真心说这两个字,南直劲的难得之处是他站在大臣一边说话,揣测的事情更尖锐,也因此可能更准确。

韩孺子得尽快想出办法应对大臣的“三招”,单凭自己毕竟考虑不周,他迫切需要另一位“军师”,南直劲不愿做,其他人要么不可信,要么没才华,韩孺子一时间还真找不出帮手。

“如果杨奉还在……”韩孺子只能叹息一声,接下来几天,轮番召见随行的顾问,希望找出一两位可用之人,同时自己也在深思熟虑,常常熬到半夜才睡。

京中大臣的请辞奏章还没到,黄普公先回来了。

栾凯性子有些糊涂,记忆却极准,带着大楚水军,顺利找到了海盗的藏身之岛,金纯忠亲自上岛谈判,终于要回了黄普公,但是一大批水军俘虏仍被扣押在岛上,海盗们仍不肯就此投降,要等黄普公实现诺言。

给予众海盗大楚水军的名号,让他们去远方“进攻”神鬼大单于,这是黄普公向海盗们提出的建议,许多人真当回事了,一想到能打着大楚旗号去海外劫掠,心中兴奋不已。

韩孺子可没想同意,大楚名号至尊至重,怎么可能给予海盗?

黄普公被连夜送到皇帝营中,没有受到败将的指责,反而立刻得到了召见。

韩孺子起身相应,笑道:“黄将军平安归来,朕不虚此行。”

黄普公身穿普通人的衣裳,看上去又像是燕家的奴仆,立刻跪下,“败军之将,不值得陛下费此周折,末将无能,失陷贼中,折损大楚将士,伏乞陛下降罪。”

这些话显然不是黄普公能想出来的,他就算有这些想法,也说不出“伏乞降罪”的话,随行的礼部官员在发挥作用,即使对皇帝心存不满,他们仍然尽忠职守,保证礼仪不乱。

“将军为奸人所害,何罪之有?黄将军平身。”韩孺子也要按“礼”回应。

君臣二人聊了一会,陪同者陆续退出,最后只剩下七八人,有太监、侍卫、将领,还有两名官员。

黄普公毕竟是海盗出身,各方都不放心让他单独见皇帝。

“黄将军既然回来了,就继续担任楼船将军,统领水军。黄将军觉得什么时候能再度向海盗开战?”

黄普公拱手道:“末将在信中写过,海盗剿之不尽,不如引向敌国。”

韩孺子微皱眉头,“朕以为那只是营救黄将军的权宜之计,眼下海盗犹疑不定,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或可一战而定,救出被俘的大楚将士。”

“末将在岛上见过几位被掳的西方商人,听他们说,大楚水域与西方相通,神鬼大单于的军队已经攻克诸多港口,但是他们不爱乘船,所以毁掉了一切船只,禁止商人通行。末将确实觉得,由海路西进,或有奇效。”

“黄将军相信一群海盗?他们半路上就会操持老本行,四处劫掠,南洋之中颇有向大楚进贡之国,大梦怎能将祸水引向此等小国?”

“陛下如果相信末将,末将自愿带领海盗西进,只需一道圣旨,请求沿途诸岛国提供给养。”

韩孺子吃了一惊,“大楚正值用人之际,朕对黄将军寄予厚望,黄将军为何竟要远走?”

“末将出征之前,曾听闻西域邓将军率军出击,说过的一句话末将颇为认可:大楚为什么非要坐等敌人攻来呢?”

韩孺子还是摇头,一个邓粹就够让人头疼的了,迄今没有下文,绝不能再失去黄普公。

“黄将军受苦多日,先去休息吧。”

黄普公跪下谢恩,“陛下既有远虑,也该有远招,只想不做,想得再多也是无用。”

帐篷中的人都皱起眉头,觉得黄普公不会说话,尤其是礼部的一名小官,深深自责,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错,没将黄普公调教得好。

韩孺子心中却是一动,众人退出之后,他一个人沉思默想多时,考虑的不是黄普公,而是即将到来的大批请辞奏章。

黄普公想从海上出其不意地进攻神鬼大单于,朝廷一方未设防的“海域”又在哪里?

韩孺子想起一个人,就在营中,充当皇帝的众多顾问之一,或许可以叫过来帮忙。全本小说网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三百七十章 点醒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阳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九十章 赌局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穷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四百三十四章 热闹的新年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钱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内奸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战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四十章 回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势(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军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驾第九十三章 以一敌多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进谏第三十六章 愤怒的皇后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二百三十八章 点燃怒火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二百一十五章 虚能生实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三百九十二章 铺路第二百零九章 读书人的立场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九章 陛下收玺第一百一十三章 嚣张的强盗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五十四章 气数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粮之难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二百六十八章 杀戮即忠诚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