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

巡狩队伍到达洛阳时已是初冬,路上一片萧瑟,城内也不是很热闹,当地官员秉承节俭之旨,没有大张旗鼓地迎接皇帝,好奇的百姓被隔在几条街以外,只能看到旗帜飘扬。

东海国传来消息,瞿子晰仍在查案,黄普公则已率军出发,他要在冬天赶往南方,然后利用明年的春夏两季,游说海上诸国,再度扩充水军。

黄普公是一支已经射出去的箭矢,能飞多远、能否击中目标,都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知道结果。

在洛阳,有许多事情需要皇帝尽快处理。

柴悦已经从塞外赶到洛阳,他是庶子出身,与家族关系不是特别融洽,名下也没有多少田宅奴仆,因此对皇帝的决定一点也不反对。

经过一番长谈之后,柴悦次日被加封为南军大司马,加上原有的北军大司马,他一个人统领两军,大楚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韩孺子必须牢牢掌握住军队,只要没有大规模叛乱,他就能与大臣一直对峙下去,一旦军心混乱,再强硬的皇帝也得低头。

黄普公拒绝参与朝政,韩孺子失去一位南军大司马,放眼看去,满朝武将当中再无合适人选,不是太年轻,就是不可信。

柴悦同时掌管大楚最精锐的两支军队,一支驻扎在碎铁城,一支驻扎在马邑城,职责由拱卫京城变成了保卫边疆。

这项任命招致一面倒的反对。

随行官员品级稍低,一直比较忍耐,没像京城大臣那样告罪请辞,当皇帝宣布将南、北两军交给同一个人,并且两军要在塞外驻扎至少一年时,他们不干了,当场就与皇帝发生了争执。

韩孺子仍住在上次的宅院里,客厅不大,大部分官员只能在庭院里列队,想说话要先通报再进屋,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他们的反对。

最先发难的是兵部,兵部尚书蒋巨英就在洛阳,但他是待罪之身,三次上书请求致仕,因此没有参加今天的朝会,兵部的一名主事,年近六十,皇帝刚一宣布决定,他就站了出来。

“陛下,此举万、万万不可。”主事姓刘,一着急,说话有些结巴。

“为何?”韩孺子料到了反对,也做好了驳斥的准备。

“南军、北军历来由两位大司马分别统领,从太祖时就已如此,一百多年来,从未变过,怎可轻易改动?而且京城乃天下至重之地,两军专职守卫京城,偶尔派出去抗敌,怎能长驻塞外,成为边疆之军?如此一来,京城空虚,无兵可守,便是两军将士,也会寒心。”

韩孺子点下头,嗯了一声,没有马上发起反击。

又有一名官员站出来,比兵部主事还要激动,“陛下,兵者,国之利器,南、北两军乃大楚最利之器,绝不可授予同一人。柴悦年轻,既无显赫战功,又非宗室重戚,独自统军在外,这个……这个……绝不可以。”

他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官员找到了更合适的目标,纷纷对准了柴悦,都觉得他没有这个资格。

柴悦站在一边,恭谨地低着头,一声不吱,更不辩解。

庭院里的一名官员获准进厅,先向皇帝行礼,随后指着柴悦说:“柴将军从龙有功,但是绝不能同时掌管南、北两军,因为他品行不端。几年前,就是皇帝登基的那一年,柴悦酒后无德,与人打架,还公开声称大楚将要天翻地覆、尊卑颠倒,真英雄就该早谋立身之术,这岂不是叛逆之心?此案由礼部核查,详细记录在案,陛下随时可以调阅。柴悦,你说这是不是真的?”

柴悦得到过皇帝的命令,仍不吱声,但是脸有点红,官员所言显然不是捕风捉影。

十七位官员先后提出反对,分别来自不同部司,颇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等官员们势头稍缓,韩孺子开口道:“理不说不清,事不辩不明,诸卿反对柴悦掌管两军,朕已听到,可有人支持?”

厅内厅外近百名官员,没一个人站出来。

兵部的刘主事上前,拱手准备再度开口,无论如何得给皇帝一个台阶,可是不等他说话,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微臣觉得这项任命最合适不过。”

众人惊诧,四处寻找,终于靠墙的位置看到了说话者。

这是每日例行的正式朝会,随行官员参加,皇帝选中的诸多顾问通常要等官员散去之后,才来见驾,今天却有几名顾问留在大厅里,没有加入队列,而是远远地靠墙站立,一直没受到关注。

“康自矫,这里不是你说话的地方。”刘主事斥道。

康自矫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名声却大,人人都认得他。

康自矫前行数步,“我该不该说话,应由陛下决定。”

韩孺子抬下手,“说说你的理由。”

皇帝下令,没人敢于反对,兵部刘主事悻悻地退回队列。

康自矫走到皇帝面前,深鞠一躬,然后侧身面对刘主事等官员,大声道:“诸位只说了坏处,我来说说好处吧。第一,大楚百废待兴,不宜劳动天下,南、北军是现成的军队,用来守卫边疆对天下的影响最小……”

刘主事抢道:“难道京城就不需要守卫了?”

康自矫微微一笑,“盗匪临家,主人是守院门还是卧房之门?京城的敌人从何而来?当然是塞外,塞外不守,专守京城又有何意义?边疆若是稳固,京城又有何惧?”

“别忘了齐国之乱。”刘主事冷冷地提醒,京城的敌人并不都来自塞外。

“别忘了陛下。”康自矫转身向皇帝行礼,“陛下巡狩四处,就是最强大的威慑,何地还敢效仿齐国?”

刘主事冷笑,“你说没有就没有?”

康自矫向刘主事深揖,“刘大人在兵部任职,似乎知道一些什么,不如直接说出来,好让陛下有所防范。”

刘主事一惊,急忙向皇帝道:“微臣没有隐瞒,更不知何地会是隐患,只是……只是有备无患,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兵部的警惕其实是有道理的,大楚几起内乱刚刚平定不久,还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说不定哪里就会出事。

可韩孺子愿意冒这个险,想要恢复国力,就得多减税、少征兵,兵少则面临两难,守内还是守外,怎么都是冒险的选择。

韩孺子点下头,表示自己不会怪罪任何人。

康自矫又道:“何况还有数万宿卫军,足以保护陛下吧?”

宿卫军也已奉旨赶到洛阳,正驻扎在城外。

另一名官员开口道:“即便如此,也没必要将南、北两军都交给同一人,更不应该交给柴悦。”

康自矫摇头,“非也,南、北军在京城时,统领者就是陛下本人,因此分属两位大司马,塞外不同,匈奴已经合为一家,令出一人,若生意外,边疆向京城请示,一来一回,战机早已贻误,非得有一位大将随机应变不可。”

“数十万精锐尽归一人,柴悦担不起此项重责,起码得是一位宗室王侯。”

“兵部刘大人刚才提起的齐国之乱,最初就是由宗室王侯挑起的。”康自矫用这句话堵住对方的嘴,随后抬手指向柴悦,“礼部刚才声称柴将军品行不端,可我想问一句,事情发生的时候柴将军年纪多大?”

柴悦现在也不到三十岁,皇帝刚刚登基那一年,他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康自矫又道:“礼部当年既然查过案子,却没有对柴将军做过任何处罚,想必也是因为觉得事情不大吧?”

礼部的官员还在大厅里,闻言脸色微红,无言以对。

“在我看来,诸位以为柴将军不可统领两军,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利器不可以授予外人,对此我没什么可说,我今天才见到柴将军,对他不了解,可陛下了解,陛下相信柴将军,我没有理由怀疑。第二个原因就是诸位的私心了,天下皆知,京城三军当中,宿卫军里勋贵子弟多,南、北两军当中官员亲眷多,塞外苦寒,又多危险,偶尔去一趟立个军功也就是了,常年驻扎却不合算……”

众官员七嘴八舌地呵斥,康自矫坦然面对,等声音稍歇,他说:“我只问一句,诸位谁敢站出来,说一句南、北军中没有自家的亲戚?”

厅里一下子静下来。

南、北军的地位比宿卫军稍低一些,但是驻扎在京城繁华之地,待遇比普通军队高得多,每次出征皆能立功,因此许多人都愿意加入,官员们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两军的士兵主力仍是京城周围几个郡县的良家子弟,装备精良、供应充足,战力一直不弱,因此也就没人计较。

韩孺子也不会,与变兵为奴相比,这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无言以对就像是默认,几名官员反应过来,急忙向皇帝下跪,赌咒发誓,声称自己在提出反对时绝无私心。

韩孺子仍没有怪罪任何人,宣布廷议结束,明天会有正式旨意。

散朝之后,韩孺子留下柴悦,对他说:“委屈柴将军了。”

柴悦慌忙拱手道:“臣得陛下信任,乃是天大之恩,有何委屈?”

“昨日朕问你,匈奴是否会再次侵边,你说自己要考虑一下,可有结果?”

“臣仔细考虑过了,有七成把握,觉得匈奴人会在明年春天进犯大楚。”

虽然无法宣之于口,可韩孺子心里“盼望”着这场战争。全本小说网

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敌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敌人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诺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九十章 赌局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踪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心之失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战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三十一章 联系者第二十章 仁义第三百五十八章 胆大包天的车骑将军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五章 斋戒第十章 风波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军之怒(求月票求订阅)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齐之计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三十九章 愿效犬马之劳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五十章 软禁第二百三十章 哪里好玩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一百一十三章 嚣张的强盗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二百零九章 读书人的立场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话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六章 衣带诏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战养兵第一百零二章 勋贵的玩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险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