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

皇帝在洛阳一待就是几个月,新年在即,仍不肯起驾回京,反而热衷于发布圣旨,一道接着一道,任命了大批新官员,同时不停地召见留守京城的重臣,每次只见一位,除了宰相,三品以上的实权大臣,几乎都被叫到。

皇帝的应对之策由此变得清晰。

挨个召见大臣,是为了分化朝廷,这一招确有效果,同在京城的时候,大臣们十分团结,一旦分处两城,中间隔着函谷关,免不了彼此猜疑,只要是被皇帝见过的人,都要向同僚“自证清白”。

但大臣还是慢慢分化了,原兵部尚书蒋巨英调任大将军府掌印官,专职调查兵奴一案,一有人来说情,他就双手捧出军令状的副本给对方看,“本官的身家性命都在这上面,你说,我该怎么帮你?”

皇帝的另一招则让大臣们更加头疼。

新官员都是皇帝亲选的人才,品级不高,却被安插在重要部司,这些人有皇帝撑腰,个个都很狂傲,以未来的尚书、侍郎自居,一上任就挽起袖子要大干一场,令上司极为不满,同时也心怀忐忑。

京城大臣多已上交请辞奏章,皇帝扣留不放,原来只是缓兵之计,只待亲信成熟,就要将大臣全换掉!

没有几个人真心想辞官,皇帝只是要求释放私奴,并没有没收田宅,如果丢掉官位,损失可就大了。

大臣开始“反击”,做法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暗示手下的老吏可以怠工,皇帝既然派来了新官员,就让他们干活儿好了。

朝廷逐渐陷入混乱,影响之大,远在洛阳的皇帝也能感觉到。

奏章不再按时送达,晚个两三天已成常态,顺序颠倒,不分轻重缓急,偶尔还会有丢失,不是落在驿站,就是遗落在部司,追究起来,全是推委,谁做事谁担责,皇帝任命的新官员只好请罪。

皇帝仍不屈服,奏章混乱,他干脆不做批复,有了想法之后,直接下达圣旨,驿站不可靠,就派宿卫军甚至身边的太监将圣旨送往京城的宰相府,盯着宰相发布下去。

卓如鹤总算尽忠职守,他没有完全站在大臣一边,虽然不停地上书请辞,并且言辞恳切地请求皇帝以天下为重,稍退一步,但是没像其他大臣那样懈怠,只要是圣旨,都会照行无误。

大雪纷飞的季节,皇帝与大臣斗得热火朝天,“战场”逐渐扩张,最先加入的是一群读书人。

读书人也发生了分裂,一派支持皇帝,一派支持大臣,或是当众辩论,或是书信往来,各持己见,一些人甚至因此断交。

瞿子晰曾算是读书人的首领之一,如今却弹压不住当初的仰慕者,他还在东海国,各地书信络绎不绝,府门下经常被塞进匿名信,大都是指责与咒骂,声称他失去了气节,令天下读书人寒心。

瞿子晰只给几位好友回信,对其它书信一概不回,亲笔写下四个大字,贴在大门上——公门无私,字迹被泼墨,他就安排工匠刻了一块木匾。

瞿子晰身为右巡御史,没法参与读书人之间的争斗,皇帝这一方的“大将”是康自矫,他没有被派回京城当官,仍然留在皇帝身边充当顾问,白天与到访的读书人当场争辩,晚上奋笔疾书,继续为自己辩护。

康自矫很聪明,不以强权压人,擅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方说皇帝逾越规矩,他就问大臣的规矩在哪里?对方说皇帝劳民伤财,他就问劳谁的民、伤谁的财?对方说天下纷扰,皇帝要负最大责任,他就说皇帝当然负责,所以才要频繁下达圣旨……

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斗,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无论对错,皇帝都不会改变主意。

韩孺子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接下来,他要等大臣出新招。

离新年还有半个月,这天午时过后不久,东海王求见。

东海王一直小心地置身事外,拒见外人,连信都很少写,只在被皇帝问到的时候才给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

韩孺子刚用过午膳,正站在桌子旁边发呆,桌上的公文摆得乱七八糟。

东海王进来之后笑道:“岂有此理,连陛下身边的人也懈怠了,桌上这么乱也不好好收拾一下。”

韩孺子转过身,“何必呢?这就是真实的现状,无需粉饰。”

东海王又笑一下,没有接话,说道:“我今天上午接到一封信,陛下肯定猜不到是谁写来的。”

“你既然说朕‘猜不到’,那这封信十有**是从宫里来的,太后还是皇后?”

“是太后。”东海王躬身道,皇帝就像是即将入场比武的高手,气势外露,随时都准备做出反击,东海王只能甘拜下风,“慈宁太后拜托我一件事,要我劝陛下回京,过个年就好,年后随陛下去哪都行。”

韩孺子沉吟片刻,“这是大臣的新招。”

“嗯……倒也未必,思子心切,慈宁太后应该是真心希望陛下回京。”

“太后是真心,但是真心会被假意所利用。”韩孺子指着桌上的奏章,“你觉得乱吗?这是两个月来最准时的一次,数量也最多。你来之前,朕就在想,大臣此番服软是为了什么?”

东海王不愿与皇帝直接争辩,苦笑道:“这么说,连我也被利用了。”

韩孺子微笑,“既然来了,就说说吧,你要怎么劝服朕回京?”

“我有自知之明,陛下肯定不会同意,我又何必多费口舌?”

“你今日的说辞没准就是大臣们以后的说辞,即使朕不接受,也可以提前有所防范。”

东海王挠挠头,“其实我还真没有好的说辞,来之前我是这么想的,太后的面子不能驳回,我来求见陛下,随便说几句,就算给太后一个交待。”

“你的本事不止于此,别谦虚,‘随便’说吧。”

东海王拱手,面露沉思之色,侧行三步,转身面对皇帝,说:“陛下允许我‘随便’说,我就斗胆一次:陛下觉得做皇帝很难,可曾想过太后也很难?”

东海王说中了要害,韩孺子沉默片刻,说:“太后难在何处?”

“陛下觉得大臣难对付,因此远离京城,太后却在京城,深处宫中,无时无刻不受大臣影响,所见所闻尽是陛下不好的事情,所谓三人成虎,太后必然以为陛下身处险境,慈母之心担忧不已,此为一难。”

韩孺子无言以对,他多次派张有才回京城给母亲送信,可信毕竟不是本人,抵消不了大臣的影响,他能想象得到,在母亲眼里,皇帝在外一定已是风雨飘摇。

东海王继续道:“何谓‘显贵’?只是地位尊崇没有用,总得人前显耀,所以品级低些的实权之官,比位居一品的虚衔之官地位更高。太后母仪天下,天下女子当中数太后地位最高,可是有贵无显,沦为虚衔,此为二难。”

“朕将舅氏一家留在了京城。”韩孺子辩解道,慈宁太后曾向皇帝请罪,要将王家人都送回乡下老家,韩孺子第一次派张有才回京,解决的就是这件事,留下了王家人,还给予许多赏赐。

东海王笑道:“陛下对舅氏与对太后一样,富则富矣,算不上‘贵’,更不是‘显贵’。”

韩孺子叹息一声,“王家若成‘显贵’,朕只怕群臣效仿,官官任人唯亲,大楚衰落更甚。”

“陛下担心得很对,外戚常是祸乱之源,史书上的记载不计其数。我只是想,陛下不能令王家‘显贵’,是否能在别的事情上抬举太后,令太后脸上有光呢?陛下孝心可尽,太后也得心安,不会再以为自己的太后之位是虚衔。”

韩孺子盯着东海王想了一会,“你还真有几分本事。”

东海王笑道:“一点小聪明而已,至于朝堂与天下,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东海王先将路堵死,韩孺子嘿了一声,他现在不相信东海王还能夺取帝位,但是也不会重用他。

“等等再说吧。”韩孺子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就算要推崇慈宁太后,也要等大臣先请皇帝回京,拒绝之后再接受慈宁太后的请求。

“太后怎么会给你写信?”韩孺子有点疑惑,母亲对东海王向来不喜,甚至曾劝皇帝斩草除根,如今却向东海王求助,实在有些古怪。

“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大概是平恩侯夫人在太后面前把我夸了几句。”东海王摇摇头,“平恩侯夫人太爱管闲事。”

“平恩侯夫人……他儿子还在洛阳吧?”

“苗援?在洛阳,骁骑营军吏。”

韩孺子陷入沉思。

东海王等了一会,问道:“我该怎么回复太后?陛下请放心,陛下所言绝不会从我嘴里泄露出去。”

韩孺子抬起头,“为什么朕一定要回京城?为什么太后、皇后不能来洛阳与朕相聚?路途并不遥远,道路也很平坦。”

东海王愣了一会,“应该可以,可是这样一来……洛阳不就变成京城了吗?”

韩孺子点头,“东海王,你出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东海王大吃一惊,这可不是他的主意。全本小说网

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钱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十三章 学习(三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阳皇叔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导(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临终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心之失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铺路第一百章 荒园混战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约第六十四章 无人相信的真相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一百八十七章 遥远的西方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七十三章 衙门口(第三更)第十九章 进退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齐之计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虎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通知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乱的神雄关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军侯做主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三百七十二章 宠妃第四百九十三章 迁都之争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开城门(求保底月票)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驾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一百章 荒园混战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五十四章 气数第二十章 仁义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五十二章 地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长女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书能杀人”第二百零六章 定计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约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八十三章 话别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儿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通知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十三章 学习(三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三十六章 愤怒的皇后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