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

邓粹和张印在西域做出了决定,却没办法将这项决定及时通报给朝廷,派出去的使者被寒冬与西域诸国的疑虑拦住,前进不得,这队楚军在虎踞城凄凉地庆贺新年时,京城还不知道邓粹已经安全返回城内,更不知道两位将军打算死守寒城。

韩孺子的这个新年过得颇不痛快,身为皇帝,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可与他与大臣的分歧并未解决,如今又添上新的一条:皇帝觉得西方敌军是更大的威胁,大臣们却认为北方的匈奴才是大患。

大臣的证据很充分,西域不利于大军行进,西方敌军不了解大楚地势,匈奴人却是中原上千年的敌人,投降神鬼大单于之后,必定引敌南下。

还有一项证据,虎踞城最后的公文里说得清清楚楚,邓粹曾率军击败西方敌军,却败给匈奴大军,更说明匈奴更值得防范。

韩孺子手里却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他只知道,匈奴老单于绝非胆小怕事之辈,却毫不掩饰自己对神鬼大单于的恐惧,最终匈奴也还是选择投降。

他向塞外派出多名使者,其中包括金纯忠,只为弄清一件事,匈奴人是全体投降,还是再度发生分裂,迄今还没有回信。

新年过后,韩孺子不能再等,终于传旨,要求邓粹和张印返回京城,将虎踞城转交给西域国家。

兵部接管了与西域的一切联系渠道,立即派人前去送达圣旨。

韩孺子离开勤政殿,心中总是不安,可他没有别的选择,大臣的理由十分充分,邓粹下落不明,单凭张印一个人极难守住虎踞城,当初的筑城决定没有错,可惜时不我待,敌人来得太早了一些。

在凌云阁,皇帝的诸多顾问又都聚齐,也都一致支持朝中大臣,自大楚定鼎以来,匈奴总是最强大的敌人,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匈奴已经投降另一股强敌,也很难改变楚人的看法。

圣旨已经发出,后悔无益,韩孺子开始与众人商量北疆战略,他现在急需一位兵部尚书,一时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傍晚,韩孺子回后宫时,心情好了一些,接受大臣的建议有一个好处,无论最终胜败如何,责任都不在皇帝身上。

这个年过得很是仓促,初十还没到,宫里已经没有多少喜庆气氛,韩孺子照例给两位太后请安之后,立刻前往秋信宫,在皇后与公主这里寻找片刻安宁。

孺君公主不知烦忧,每次见到父亲总是咯咯地笑个不停,令韩孺子更生怜爱之情。

韩孺子想留在秋信宫过夜,崔小君劝道:“邓将军生死未卜,陛下应该多去安慰淑妃。”

邓芸极为挂念兄长,回京之后一直心神不宁,皇帝来的时候,她正对烛发呆,甚至忘了起身相迎,过了一会才记起规矩,急忙起身,“陛下……”

韩孺子示意她坐下,却不知该如何安慰,“邓粹擅长出奇制胜,没那么容易被杀,顶多三个月,他肯定能安全返回。”

邓芸勉强笑了笑,“陛下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那个梦吗?”

巡狩途中,邓芸曾梦到哥哥满身血迹,韩孺子点点头,“梦不可当真。”

“仔细算来,我做那个梦的时候,与哥哥在西域遇险正好相合。”

韩孺子坐下,握住淑妃的一只手,轻声道:“就算真出意外,你也不要太伤心,邓粹是将军,免不了会遭遇种种危险。”

“我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我哥哥的脾气向来是知难而上,越危险越要往前冲,他若陷在阵中也就算了,若得安全,必然不会遵旨回京,一定要在西域再战几场。”

“朕的旨意很明确,他会遵旨的。”韩孺子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气。

邓芸又是勉强一笑,另一只手按在小腹上,“我有了。”

韩孺子一愣,随后大喜道:“真的?”

“我已超过十天没来月事,御医今天确诊,说我已经有了。”

“怎么不早说?太后、皇后还都不知道吧?”

“我让御医先不要透露,我想亲口告诉陛下。”

韩孺子站起身,“太好了,朕总算听到一点好消息,此子在危难时刻孕育,必然不同凡响。”

邓芸笑道:“可能是位公主呢,我瞧陛下更喜欢公主。”

韩孺子笑了笑,“你不害怕了吧?”

邓芸曾经被惠妃佟青娥生孩子给吓到了,声称再也不想要孩子,这时道:“有点怕,不过还是挺盼望的,这个孩子不只是韩氏子孙,也是邓家的希望。”

邓芸向来口无遮拦,韩孺子也不在意,立刻派人将消息通报给太后、皇后,下令宫中庆祝,恢复一点喜庆气氛。

妃子怀孕所带来的喜悦很快消失,韩孺子又陷入到连串的事务当中,元宵灯节过后,他决定解决崔家。

外患即起,大臣们都以为皇帝不会再执着于私奴问题,韩孺子必须向天下人表明决心。

只要敌人还没有打到大楚境内,韩孺子就要先除内忧。

勤政殿内,韩孺子向宰相等大臣出示一份奏章,询问意见。

这份奏章的内容是弹劾太傅崔宏,称他身为外戚,表面上致仕,却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与外臣勾结,探听宫中秘事,以为己用,为崔氏一党谋利,尤其罪大恶极者,在皇帝下令“借奴垦荒”之后,崔家只放出少量私奴以塞责,继续隐瞒大量人口。

卓如鹤等人面面相觑,最近一段时间里,类似的奏章比较多,不只是弹劾崔宏,宰相等大臣也都隔三岔五地受到指责,皇帝一直没有追查,谁也没想到,就在群臣以为事情已经了解的时候,皇帝突然发难,选定的第一个目标竟然是自己的岳父。

“三月之期已到,年也过完了。”韩孺子扫视殿内的几位大臣,“该是追责的时候了,大楚不能拖着内忧去对付外敌,必须先解决私奴问题。”

大臣无语,宰相卓如鹤只好上前道:“陛下所言甚是,私奴问题的确该解决了,可是不是太急了一点?大楚需要稳定,此时动摇天下……”

韩孺子严肃地说:“允许众家继续蓄养私奴,才是动摇天下。”

左察御史冯举开口道:“天下私奴少说有数十万,多说可能逾百万,这么多人……一时间该当如何安置?垦荒需要官府提供种粮、耕具等物,过去几年已经贷出太多,迄今尚未收回,再难供应。”

韩孺子早想到了这个问题,说道:“边疆正值用人之际,可以允许私奴入军,服役三到十年,分为若干等级,许以田地,正好官府收回旧具,贷给新人。”

“私奴不只男子,还有家眷。”礼部尚书刘择芹提醒道。

“各家蓄私奴多年,交少多少粮租?不能只是放人了事,得支付一定的钱粮。”

大臣们目瞪口呆,皇帝不仅要继续废私奴,手段还更狠了。

“先不说那么多,崔宏该当何罪,你们定个意见。”

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都不敢开口,皇帝再次催促,最后还是卓如鹤道:“且不说崔太傅乃是皇后之父,单凭他为大楚立过的赫赫功勋,朝廷也该对他网开一面,臣以为,陛下应该先发书责问,崔太傅若是执迷不悟,不肯认罪,也不肯交出私奴,到时再予严惩不迟。”

宰相开头,皇帝似乎比较认可,其他大臣立刻跟上,全都表示支持。

责问书由几位大臣当场拟定,交给皇帝过目,韩孺子接连三次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加重措辞,午时过后才予通过,立刻交给宰相府,由府中官吏送到崔府。

崔宏已经听说消息,准备好了香案等物,以接圣旨的姿态收下这份责问书,磕头谢罪,当天入夜之前,就交上一份请罪奏章。

说是请罪,崔宏还是为自己做了辩解,否认与外臣勾结探听秘事,只承认曾为一些好友向朝廷求过官职,至于私蓄家奴,他表示崔家已按旨意行事,所有私奴不是入籍,就是释放,若是还有隐瞒,很可能是下面办事的人自作主张,崔家马上就会进行一次复查。

第二份责问书没有经过勤政殿与宰相府,直接由宫中发出,措辞更加严历,质问身为一家之主的崔宏,何以尽是推脱之辞。

韩孺子没有召见崔宏,所有问答都以公文进行,来回三次之后,崔宏终于认罪。

事情还没完,韩孺子立刻要求宰相与刑部定罪,一开始的处罚意见只是罚俸与斥责,韩孺子驳回,又经过一番拉锯,最终的处罚的是夺爵、收田、放奴,崔家一门两侯,都被削夺,连崔腾也不例外。

处罚本应更重,但是皇帝允许崔家以旧功抵罪。

消息传出,京城轰动,没过多久,传遍四方,引发更大的反响。

废私奴令僵持数月进展不大,直到崔家领罪之后,才有大量富贵之家交出私奴。

正月剩下的日子里与整个二月,韩孺子都在忙碌这件事,对朝廷逼得越来越紧,与此同时,一直关注着疆外的消息。

西域陷入一团混乱,虎踞城再无消息传来,送去的圣旨也下落不明。

二月底,金纯忠等使者回京,带来确切的消息,匈奴没有全体投降,而是再度分裂,坚持不降的一部分匈奴人,以大楚贵妃金垂朵和大楚公主崔昭的名义,向皇帝求助。

差不多在同一时刻,被迫交出私奴的几大世家,再也无法忍耐,联手向皇帝发难。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亲不认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头眺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十六章 愤怒的皇后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声动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四十章 回信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三百四十章 绝不能退第四百零一章 献礼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儿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请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百一十三章 嚣张的强盗楔子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锅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军之怒(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战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欲熏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六十八章 书房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十三章 学习(三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归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营地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五章 斋戒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宫大势第四百六十六章 财主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三百八十七章 隐而不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二百二十章 将军请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九章 陛下收玺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五十六章 读史之怒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约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九章 陛下收玺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通知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于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