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

建筑多道壁垒、备置大量冰块、派出和谈使者……楚军做出严阵以待的架势,敌我双方从上到下都是这么以为的。

楚军兵力不足,除了防守似乎别无选择。

韩孺子却偏偏要进攻,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全军出动。

崔宏惊呆了,可这项旨意由皇帝亲口说出,他亲耳听到,由不得他表示怀疑。

“陛下,楚军只有不到两万人……”崔宏还是要劝说几句。

“朕知道。”韩孺子站起身,将崔太傅当成整个朝廷和全体楚军,“朕问一句,正面交锋,楚军有几成胜算?”

崔宏一愣,硬着头皮回道:“没有胜算。”

“守正不行,唯有用奇。”

“可是……陛下已经用过一次,而且这一回不同,敌酋亲临战场督战。”

“所以敌军绝对料不到楚军敢于出战。”

崔宏还要劝说,皇帝抬手,表示自己还没说完,“敌军极可能继续强攻京城,如果攻下,则士气如虹,正面交锋也好,暗中偷袭也罢,函谷关都不是对手,到时候只能另想办法。如果攻城再次遇挫,敌军士气沮丧,奇袭就有可能事半功倍。”

崔宏张口结舌,不是被说服,而是觉得匪夷所思,就像听到一名赌徒信誓旦旦地宣称下一轮必胜,因此要将全部身家都押上去。

韩孺子绕过桌子,继续道:“敌军为何数量众多?因其涸泽而渔,攻占一国之后,将其成年男子全部编入军中,不从者斩。这样的军队人心不稳,不可留在本国,必须转战它国,越远越好,而且不能停留,要一战再战。”

崔宏点点头,马邑城一战楚军在追败逐亡的过程中抓获不少俘虏,过后详加审问,相关公文他都看过,皇帝所说倒是没错,只是不知与现在有什么关系。

“朕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样的一支军队,其中的将士明知进亦死、退亦死,为何不肯反戈一击,击破神鬼大单于?”

这个问题崔宏能回答,“据臣所知,敌酋拥有一支本族军队,兵力在五万到十五万之间,除此之外,各**队数量都不超过一万,如果多于此数,就分到别的方向,甚至会被杀死。敌酋还刻意在各国之间制造矛盾,使得诸军互不信任,无力挑战敌酋的本族之军。敌军将士皆以为,全力图进或有活路,退则必死,因此往往愿意死战。”

“神鬼大单于极少打败战,所以各国将士都以为进攻优于逃散,更优于造反。”

“正是,何况将士的家人还都在后方,受神鬼大单于控制。”崔宏道。

“敌军只可胜,不可败。”

“当然,神鬼大单于若非百战百胜,单凭本族军队,控制不住这么庞大的诸国联军。马邑城一战,敌军败逃,京城一战,敌军临阵而怯,但这两战的指挥者都不是敌酋本人。他一到,必要取胜。”

“如果不胜不败呢?”

“何为不胜不败?”崔宏不解地问。

“攻破京城为胜,退走为败,若是敌军全力攻城而不破,但又不至退走,则为不胜不败。”

崔宏思忖片刻,“敌酋亲临指挥而不能破城,则敌军士气必然大受打击。”

“神鬼大单于会怎么做?”

“应该不会退走,也不会伺机待战,而是尽快发起下一次进攻,以一场大胜掩盖之前的不胜不败。”

“照此说来,敌军士气下降不会太久,只在两战之间,可能不到一天,甚至只有一两个时辰。”

崔宏明白皇帝要说什么,勉强点头。

韩孺子叹息一声,“敌军士气旺盛时,楚军无论正奇都不是对手,必须趁其士气下降时发起奇袭,或有胜算。”

“可是京城……能守住吗?”

“必须守住,如果不能——”韩孺子又叹一声,“楚军退回函谷关,再作打算吧。”

崔宏被说服了。

崔宏掌军多年,不说百战百胜,却也颇通兵法,想了一会,说:“我会多派斥候,敌军一有攻城迹象,楚军马上做准备。这几天从邻县征集到一些士兵……”

“全带上,函谷关只留百人守城。”

皇帝这是在孤注一掷,崔宏继续道:“楚军可以多张旗帜,或许能迷惑敌军。”

“也可能要在夜间作战,多带锣鼓,十倍以上,百倍也可,务必要让敌军心慌意乱。”

崔宏上前一步,“臣请亲自带兵,陛下留下守城。”

韩孺子摇摇头,“这一战朕必须亲临战场,否则的话,拿什么稳定军心?”

楚军的战术就是虚张声势,敌军或许不明所以,却骗不了己方士兵,能给他们带来些许信心的唯有皇帝本人。

崔宏考虑再三,无可劝谏,再躬身道:“臣请为先锋。”

“好。”这正是韩孺子的本意,崔宏既是兵部尚书,又是皇后的父亲,理应与皇帝共进退。

崔宏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主动提出,紧接着,他提出了条件,“既为楚臣,自当为大楚、为陛下尽忠,臣年迈体衰,于世间并无留恋,只有一事萦怀:长子死于军中,幼孙尚稚,只剩次子崔腾一人以续香火。”

“崔腾可以留在关内。”

崔宏跪下磕头,谢恩之后告退,开始调兵备战。

韩孺子独自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在冒奇险,所谓退守函谷关只是安慰,如果京城被攻破,敌军必然一鼓作气直逼关下,楚军的撤退很容易变成溃散,皇帝本人也镇压不住。

可他想不出还有别的办法能打赢这一战。

“生死存亡在此一举,祖宗若是有灵,保佑朕旗开得胜,若是以为朕无德无能,朕甘愿战死沙场。”

韩孺子自言自语,他对神灵向来敬而远之,这时却忍不住向祖先求助。

自己给自己鼓了一会劲儿,韩孺子再度平静下来,走到门口,对张有才说:“请孟娥过来。”

孟娥很快到了,还是普通宿卫士兵的装束,张有才刚要退下,皇帝将他叫住:“有才留下。”

韩孺子从桌上拿起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给张有才,“这是密诏,朕离关之后,你即刻动身前往洛阳,将此信交给皇后,不得有误。”

张有才大致明白皇帝要做什么,心中一颤,扑通跪下,“陛下……”

“这不是谦让的时候,朕心意已决,你执行旨意就好。”

张有才磕头,起身之后颤抖不已,却不敢再说话。

韩孺子又从桌上拿起另一封信,交给孟娥,“你留在关内,只要一听说前方败绩,立刻去洛阳,也将此信交给皇后。”

孟娥看了一眼信,没有接,说:“让张有才带信,我留下。”

“这两封信不能同时带到洛阳,必须一先一后,而且必须是你。”

孟娥还是摇头,“我另外推荐两个人,陛下肯定觉得合适。”

韩孺子很久没被人这么直白地拒绝过了,有些尴尬,“不可能再有人比你合适。”

“杜氏爷孙。”孟娥还是说了出来。

韩孺子吃了一惊,盯着孟娥看了好一会,最后说:“去哪找他们爷俩儿?”

“他们就在函谷关,跟张有才见过面。”

张有才脸一红,急忙道:“我不是有意隐瞒,实在是陛下最近太忙……”

韩孺子笑了笑,表示不在意,手里拿着信犹豫片刻,最后递给张有才,“这封信你也拿着,等你出发的时候再将它交给杜老爷子,必须是他,不是小杜。”

张有才点头。

“杜摸天要见皇后比较困难,你要与他约好如何在洛阳见面。”

张有才再次点头。

“你要告诉杜摸天,如果前方大胜,他手里的信立刻毁掉。”

张有才还是点头,“陛下不见他们爷俩儿吗?”

韩孺子露出微笑,“不必。你先退下吧。”

张有才拿着两封信退下。

韩孺子看着孟娥,“你知道信中写了什么?”

“第一封信,陛下要立庆皇子为太子,以免朝廷无主。”

“是,朕还让皇后必要时带着太子前往晋城,接受大军的保护。”

“第二封信,如果陛下大败,京城、函谷关接连失守,陛下希望有人能带着皇后、皇子与公主藏于江湖,就像是当初的陈齐后人。”

都被孟娥猜中,只有一些小错误,韩孺子笑了一下,“只是孺君公主,皇后与皇子不可逃于民间,他们要为大楚尽忠。所以你比杜氏爷孙更合适。”

“陛下错了,我虽是陈齐后人,但我是被保护者,杜氏爷孙名满江湖,朋友遍及天下,他们才是保护者。”

韩孺子退后两步,“你已经没什么可学的了,为何还要留下?”

“有始有终,陛下大败,楚亡,陛下大胜,从此无需帝王之术,对我来说,这都是终结。”

“朕若大败,楚未必亡,朕留在晋城的人足够再建一个朝廷。”

“嗯,我又学一招。”

韩孺子又笑一下,他很想向孟娥提一个问题,最后还是决定藏在心里,说道:“有时候,朕更希望经历大风大浪,是不是太自私了些?”

“那句话怎么说的?一个人可以自私,但不要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陛下当然自私,只要还能考虑到别人就不为过。”

“你的自私呢?只是为了学习帝王之术?”韩孺子忍不住旁敲侧击。

孟娥却没有回答,问道:“得有人去通知京城,让他们多坚守一阵。”

“不要命已经去了。”韩孺子迅速冷静下来,思绪又转到即将到来的大战上。全本小说网

第三十一章 联系者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零二章 后院失火第四百零二章 后院失火第九十五章 赌徒与赌徒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四十章 回信第二百三十八章 点燃怒火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六十章 宫门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五章 斋戒第四百章 为友报仇第三百四十一章 难熬的一夜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二十三章 武帝与皇孙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内奸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六十八章 书房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三十章 离寨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无私仇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一百一十五章 迁营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二百一十五章 虚能生实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临终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门外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四百零一章 献礼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九十章 做决定的总是一个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四百六十六章 财主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归山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