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

韩孺子的本意是要从南冠美、申大形、罗世浮三人当中选出一位状元,全未料到会突然听见“顺势而为”四字。

可这四个字并非望气者独有的口号,偶尔冒出来说明不了什么,韩孺子不动声色,问道:“怎么个顺势而为法?”

曾荡云二十多岁,个子很高,看上去却很虚弱,总像是在往左边微微歪斜,即使是躬身行礼的时候也不例外。

“神鬼大单于大势已去,楚军若是远征,必然大胜。”

“你刚刚还说楚军必败无疑。”宰相卓如鹤忍不住开口,觉得这个人是在哗众取宠。

“并不矛盾,楚军必然击败神鬼大单于,却会败给西方诸国。”

卓如鹤忍不住笑了,周围的官员以及来面圣的考生也都发出笑声。

“这话可就怪了。”卓如鹤当宰相久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由自己开口,像这种质疑的话,皇帝轻易不能当着众人的面提出来,以免遭遇尴尬,只能由他人代劳,“楚军西征是要帮助诸国,皆是盟友,何来胜败之说?”

曾荡云不笑,正色道:“数十万楚军,耗费巨亿,只为取一颗人头?击败神鬼大单于之后必然要留下一部分吧?”

“当然。”朝廷对此制定计过划,卓如鹤看了一眼皇帝,决定稍稍透露几句,“可以效仿西域之例,派置都护官以及少量楚军,羁縻而已。”

“据我所知,西方诸国矛盾重重,否则的话,也不至于为神鬼大单于所制,这些矛盾存在已久,有如长城南北的千年争战,有共同敌人时还好些,神鬼大单于一亡,必然恢复明争暗斗。到时各国都向大楚求裁,信使一来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之久,大楚不管,则威名扫地,大楚干涉,则少量楚军必然不够,只好再度增派军队,长此以往,对西方诸国来说,大楚就是新的神鬼大单于,必生反心。”

“放肆!大楚从未想过将西方诸国纳入大楚疆界,怎么会被当成神鬼大单于?”卓如鹤厉声呵斥。

曾荡云行礼,“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楚的一举一动,在西方诸国眼中怕是别有含义,到时候非由大楚所能决定。”

卓如鹤又要开口驳斥,韩孺子冲他摆下手,向另外几名考生道:“你们有何看法?”

众人都明白,这是皇帝的另一论测试,申大形抢先开口,向曾荡云道:“羁縻之策在西域曾行之有效,为何不能在更远的地仿效?”

曾荡云拱手还礼,“西域与大楚相隔遥远,难以纳入版图,因此施行羁縻之策。古人云五服,由近及远有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以此观之,道路的远近、难易极为重要,羁縻在西域有效,放在更远的地方却未可知。此乃大势,人力难以逆之,或有一日,器械之利达于极致,日行数千里,大军朝发夕至,届时西域为郡县,极西可羁縻之。”

众人又大笑,南冠美站出来道:“此言差矣,大楚非要统治西方之地,乃是惩恶诛凶,诸国矛盾重重,正可利用之,扶弱除强,不必非由大楚出兵。”

“兵者,凶器也,数十万楚军远征西方,按最好的可能估算,损失也有一两万,至于马匹、粮草更是不计其数,声势之大、耗费之多,亘古未有,却只为惩恶诛凶?”

韩孺子向罗世浮看了一眼,微点下头,罗世浮得到鼓励,也开口道:“所谓惩前毖后,楚军远征,耗费虽多,却示天下以威,此后千百年不受西方之乱,一劳而永逸,很是划算。”

曾荡云微微一笑,“今人休言千年事,一劳永逸只是一厢情愿,神鬼大单于忽然而兴,莫说千年前,便是百年前、十年前有谁能料到?敌变,我亦变,怎可存一劳永逸的想法?势者如水,需与之沉浮,方得自由,君名‘世浮’,大概也是此意吧?”

罗世浮脸上微红,“按你的意思,大楚备战数年,大兵陈于塞外,却要虎头蛇尾?”

“非也,圣人不逆势,却可顺势、造势、助势、借势,大楚备战数年,西方诸国尽皆知之,也正因此而敢于反抗神鬼大单于。在下不才,献一愚计:塞外继续陈兵,与此同时多向西方派遣使者,与诸国约定开战之机,并许下诺言,先破敌酋者、斩送头颅者,封以大王,位在诸王之上。西方诸王必争此位,不待楚军移师,而敌酋之头已悬于京城北阙。”

众人一时无话,韩孺子看向门口的五名考生,问道:“你们也说说。”

五人以为自己早已出局,突然听到皇帝亲口发问,吓了一跳,一人跪下,其余四人急忙也跪下。

太监让他们起身,五人互相看看,名叫刘检的考生颤声回道:“这个所谓的‘大王’不就是新的神鬼大单于吗?他日后若是生出野心,大楚就是亲手扶植了一名敌人,还不如大楚代替之。”

众人又都看向曾荡云,觉得这句话问得有道理。

曾荡云低头略作思考,开口道:“或有这种可能,唯一的应对之计就是楚强。楚强则敌不敢侵,无人敢生野心,楚弱则人人觊觎,好比神鬼大单于,若不是有匈奴入侵在先,他也不至于倾巢而至。”

申大形已经察觉到自己之前的应对过于油滑,难得皇帝欢心,这时抢着说道:“兜了一圈,曾兄等于什么都没说,何谓楚强?必是远征万里之外,探取敌酋之头,楚军若是不动,岂非示弱?”

曾荡云有点招架不住,低头思考得更久一些,“示强而不用强,事半而功倍。”

申大形抓住软肋,趁胜追击,“示强而不用,若敌人反击,反而事倍而功半。”

曾荡云正要开口,刘介已经得到皇帝示意,开口道:“可以了,今日之辩结束,诸生退下。”

十名考生向皇帝跪拜,被太监们送出皇宫,大臣们留下,他们要等皇帝选出状元。

韩孺子感觉不错,诸生争辩让他又有了初掌皇权时的热情,这种场景很长时间没出现过了。

“陛下可有中意者?”卓如鹤上前问道。

韩孺子对谁是状元却已不在意,只凭一张考卷、一场辩论分不出谁优谁劣,也没必要非得立刻排出名次,“勤政殿拟名次吧,今年的考生都不错,无论谁当状元,朕都满意。”

韩孺子将权力交还回去,大臣都很高兴,同时也都暗地里摩拳擦掌,要为自己支持的对象争得状元之位。

大臣告退,回勤政殿自有一番激烈的争斗,韩孺子静待结果。

房间里终于空下来,张有才带几个人收拾东西,差不多了,其他人退下,张有才说:“陛下对那个曾荡云很感兴趣吧?”

“你又看出来了?”

“呵呵,陛下别怪我,听到‘顺势而为’四个字,我也吓了一跳,不知他是无意还是有意。”张有才常在皇帝身边,所见所闻甚多,记得望气者的这句口头禅。

“嗯。”

“要不要叫来问问?”

“先不着急,等榜单下来之后,调他进翰林院再说。”韩孺子深知皇帝的一言一行有多受关注,若是现在就召见曾荡云,没准会给大臣们一个错误讯号,反而坏事。

“是,要不要我找人私下里调查一下?”

“你?”韩孔夫子有些惊讶,景耀已退,金纯忠进入大理寺任职,韩孺子身边再没有可做私下调查的人。

“不是我,是晁鲸,我瞧他最近闲得慌,天天和老乡喝酒闲逛,也不急着成家立业,不如给他找点事情做。”

经历几次战争,晁家渔村的人死亡多半,幸存者不多,韩孺子已经决定再不派他们参战,反而让他无所事事。

“好吧,对晁鲸说清楚,不可引起注意,不可惹是生非。”

“是,陛下。”张有才没动,继续道:“我可不敢口头传旨,陛下是不是给我写点什么?”

张有才还记得规矩,韩孺子笑了笑,提笔写了一封手书,命张有才找晁鲸办事,不提具体内容,而且注明一次有效。

张有才小心地收起纸条,转身要走,又忍不住问道:“陛下觉得谁会是状元?”

“让大臣决定,半天也等不了吗?”

张有才笑着退下,向其他太监交待几句,自去找晁鲸。

皇帝喜欢一个人独处,太监们都留在外面听宣。

韩孺子坐了一会,又拿起黄普公的信,心中已不像一开始那么愤怒,而是更冷静地看待整件事情。

他抬起头,看向角落,好像那里站着一个人,小声道:“远隔万里,自给自足,无念于大楚,无求于皇帝,即便是忠臣也有自立之意,黄普公未能免俗,与其空怀愤怒,不如因势利导。”

韩孺子叹息一声,又想起杨奉的那句话,皇权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内,他现在的确感受到千里之外的无力。

罗世浮显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韩孺子略感失望。

入夜之前,勤政殿送来名单,正如韩孺子所料,宰相获胜,申大形成为新科状元,南冠美榜眼,罗世浮探花,二甲若干人,应对失策的刘检,被归入三甲,舌战诸生的曾荡云也落入三甲。

大臣们显然不喜欢这个人。

韩孺子没有犹豫,朱批“阅”字,派人送回勤政殿,明早一早,礼部就将张榜公布名单,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次日一早,韩孺子起床洗漱,张有才过来侍候,等皇帝穿戴整齐,趁周围无人,他说:“陛下,晁鲸有消息了。”

“这么快?”韩孺子十分意外。

“人家根本没躲没藏,曾荡云带着教书先生一块进京,这位先生陛下认得。”

“林坤山。”

张有才点头,“要抓来吗?”

韩孺子摇摇头,他知道,望气者林坤山这是主动送上门来,根本不需要派人去抓。

第三百八十七章 隐而不退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齐之计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进谏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六十四章 当斩第二百二十七章 势变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一百零六章 河边小寨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七十八章 遗孤第一百一十五章 迁营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三十九章 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十章 仁义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宫女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将军需要胜利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一百三十章 离寨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择木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感谢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五十章 软禁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将不老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二章 兄弟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四百六十六章 财主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后一句话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荐第八十三章 话别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二百三十四章 独断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请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战养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钱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