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书房

倦侯府邸大门紧闭,午时过后不久,门外的八名卫兵撤走了,他们是皇宫宿卫,不能给侯府看门。

杨奉召集府中的所有人,聚在庭院里,清点人头。

一共十五名太监、八名宫女,加上韩孺子、杨奉,以及杨奉带来的十三位“朋友”,共是三十八人。

杨奉对众人说:“你们都是自愿跟随倦侯出宫,想必早就得到过提醒,出宫之后不会一帆风顺……”

“我们不怕!”张有才喊道,声音有点大,他一兴奋起来总是控制不住。

“怕或不怕,咱们都站在这里了,既然是同舟共济,我也不对你们隐瞒:眼下的形势很危险。”没人应声,杨奉扫视众人,继续道:“咱们都知道,太后是真心让倦侯退位,仅此而已。可外面的人不知道,他们会按自己的想法臆测,保不齐会有人猜过了头,想用倦侯的人头向太后邀功。本朝没有过这种事,前朝倒是发生过,当朝廷选立新帝之后,想邀功的人可能会更多。”

“太后不能派人保护倦侯吗?”人群中一名太监小声发问。

“不能,一群皇宫宿卫站在侯府门前,会令外人更加怀疑太后的意图,咱们得自保,只要挨过头几天,外人的疑心就会渐渐消散,倦侯安全,咱们也安全。”

太监和宫女们面面相觑,出宫之前他们的确得到过提醒,追随废帝要冒一定的危险,可那只是泛泛而论,如今危险真的到来,而且来得这么早,他们还是有点惊慌。

又是张有才大声道:“怕什么,咱们都是闹过皇宫的人,还怕外面的几个小毛贼?”

众人齐声附和,杨奉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才继续道:“诸位也不必过于担心,你们的职责很简单,谨守门户,没有倦侯和我的许可,别让任何人进来,真有狂徒敢闯府,由我来应对。”

杨奉带来的十三位“朋友”都是身高体壮的大汉,身上带着刀,目光咄咄逼人,瞧着令人心惊,看家护院却让人心安。

太监和宫女们更放心了。

侯府太大了一些,杨奉命人将后花园以及三、四进院子的门户通通锁死,所有人都住在前两进院中。

韩孺子被安置在一间耳房里,这里从前应该是一间书房,摆着书案、书架,却没有一本书。

韩孺子坐在书案后面晃动双脚,张有才忙着擦拭灰尘,皱眉说道:“陛下……不,主人就住在这里吗?连张床都没有,杨奉是不是有点夸大了?这里可是京城百王巷,住在这里的人非王即侯,谁敢来闹事?”

韩孺子在想事情,笑了笑,没有回答,门口传来一个声音,“皇宫都有人敢闯,何况是百王巷?”

张有才吓了一跳,吐了一下舌头,“杨公来了,对不起,我就是……”

“叫我‘总管’。”杨奉冷淡地说,“退下吧,这里暂时不需要你。”

张有才放下抹布,匆匆向外走去,到了杨奉身后,转身冲皇帝使个眼色,意思是说自己就在门外,随叫随到。

杨奉没看见小太监的动作,到处扫了几眼,说:“待会有人会送来简便小床,倦侯在此暂忍几日。”

“这里挺好,若能装满书就更好了。”

“嗯,以后会有的。”

“你听说过这种说法吗?书房是男主人的藏身之所。”

杨奉一愣,在这种时候倦侯还有心情闲聊,很是出乎他的意料,摇摇头,“没听说过,此话怎讲?”

“是母亲跟我说的,她说:书房是男主人的藏身之所,他们一本正经地躲在里面,假装进行十分重要的工作,名正言顺地禁止妻儿进入,在这里,他可以发呆,可以胡思乱想,可以尽情玩赏自己的喜爱之物,暂时抛弃丈夫与父亲的身份。”

杨奉又是一愣,但是点点头,“我从前也有一间书房……的确,我不只在里面读书,也在里面偷懒,家里人从来没发现。王美人说的是桓帝吗?”

“应该是吧,我从来没进过父皇的书房。母亲还说,书房如此隐密,所以男人都在这里制定阴谋。”

杨奉第三次发愣,“王美人都教了你什么?”

“母亲教我的东西可不少,我还在慢慢揣摩。我喜欢这间书房。”韩孺子拍拍椅子的扶手,又摸了摸光滑的书案,上面一无所有,侯府里的东西自然不像皇宫里那样精美奢华,表面都有些破旧,可他真的很喜欢,“坐在这里,我能感觉这间屋子属于我。”

杨奉深深地鞠躬,这名少年经常让他吃惊,每一次吃惊之后,他的期望都会增加一分,“请倦侯保持这种感觉。”

韩孺子点点头,正式问道:“真的会有人想要杀我吗?”

“倦侯退位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打探消息,同时也在劝说朝中大臣,让他们相信太后对你绝无杀心。”

“可他们不信。”

“既非相信,也非不信,他们在观望。没办法,只有少数大臣与倦侯有过接触,印象极佳,但是不能对外宣扬,大多数人只能靠传闻做判断,而传闻对倦侯不是很有利。”

“他们觉得我从前是名昏君?”

“过去的几个月里,朝廷的确发生了许多不好的事情……”

“我明白,皇帝就是皇帝,外人不管你是不是傀儡,也不在乎,总之,朝廷的错误就是皇帝的错误。”

“正是。”

“谁会来杀我?”

“大臣们不会,他们更愿意远离宫廷之争。生活安稳的百姓不会,这对他们没有好处。可京城里还有两种人,一种是地痞无赖,会被任何人所收买,还有一种人是失势的勋贵子弟,为了得到利益,这两种人都愿意铤而走险。”

韩孺子想起宫里的那些勋贵侍从,他们都有远大的前途,应该不会冒险来杀废帝。

杨奉继续道:“今天上午我得到消息,城里有一伙无赖少年蠢蠢欲动,他们没想讨好太后,而是想杀你扬名,同时拿你的头颅待价而沽。这些人好对付,挡在门外不让他们进来就是了。那些失势的勋贵子弟却不好说,他们心里有想法也不会对外泄露,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找来高手。”

韩孺子并无惧意,恰恰相反,他的心情很好,“可咱们不怕。”

“为什么不怕?”换成杨奉提出问题了。

“你说的这两种人都是冒险者,‘开始时斗志昂扬,一旦发现事情与预料得不一样,又会大失所望。’”韩孺子笑道,将杨奉当初用来评价罗焕章的话直接搬用过来,“只要咱们挡住几次挑衅,太后那边又没有别的暗示,他们就会知难而退,大家也会相信太后真的无意杀我。”

杨奉点点头。

韩孺子收起笑容,认真地问:“太后真的无意杀我?”

“据我所知没有。”杨奉回答得很谨慎,“咱们也只能照此准备。”

韩孺子用手指在桌上划来划去,又问道:“真是奇怪,太后算是大楚真正的皇帝,却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意思清晰表达吗?”

“她做不到,也不想做,这对她又没有什么好处。谁杀了你,她就杀了谁,将事情彻底终结。”

“如此说来,前来杀我的冒险者岂不是很倒霉?怀着偌大的期望,不成,一无所有,成了,却是死罪。”

“明白事理的人就不是冒险者了,倦侯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贵为至尊,怎样才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只凭旨意是做不到的,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韩孺子蓦然发现,杨奉又像从前那样向他布置任务了,忍不住问道:“这还会有用吗?”

“如果没用,倦侯不过是浪费了一点无所事事的时间,如果有用,倦侯能将机会握得比谁都紧。”

韩孺子露出微笑,“得一杨公,如得一上将军,太后将你送到我身边,我相信她确无杀意。”

杨奉竖起一根手指晃了两下,“吹捧他人是一门大学问,倦侯以后得好好学习。”

韩孺子扶案而起,“该学的东西很多,慢慢来吧,该是吃饭的时候了吧?”

午时早就过了,冬天太阳落得早,屋外已是黄昏,韩孺子早餐就没吃多少,午餐一直就没见到影儿。

“张有才!”杨奉喊道,知道小太监就在门外守着。

张有才立刻进来,“杨总管有何吩咐?”

“为什么还不开饭?”

张有才一脸惊讶,“饭?哪来的饭?”

杨奉一肚子济世之才,登得朝堂,入得江湖,说到治家可就差着一大截,微怒道:“当然是你们做的饭,难道出了宫就什么都不会了吗?”

“厨子倒是有两个,可是没有米面菜肉,拿什么做饭?”张有才两手一摊,“我们昨晚进府,粒米未进,只喝了点井水,还以为总管一到,什么都会有,原来杨总管也没带点吃的啊。”

杨奉愣住了,“是我忽略了……今天有点晚了,大家忍一忍吧,明天一早我就派人去买米面。这应该是礼部主爵司的责任,他们选定的府邸,连食物也不准备好吗?”

“或许他们也在揣摩太后的意图。”韩孺子说,揉揉肚子,“我还能忍一晚。”

张有才嘴一撇,他已经忍了一个晚上,“忍行,打架可就没劲儿啦。”

话音刚落,跑进来一名刀客,对倦侯看也不看,直接对杨奉说:“来了。”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岖之路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长女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七十二章 讹诈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六十八章 杀戮即忠诚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六十章 宫门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剑在手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话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应得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选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临终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五十二章 地动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计划第十七章 凌云阁上凌云志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诱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请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二百七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头眺望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