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崔府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双倍月票最后一天,请大家投出手中的月票吧,谢谢。)

不用崔小君回娘家打听消息,元月初三,太傅崔宏对太后发出的招数就公开了,正如杨奉所说,他早已发招,只是一开始没被外人认出来。

太后的兄长上官虚自从丢掉南军大司马之职以后,一直顶着上将军的虚衔赋闲在家,在新帝登基前几天,受到数位大臣的举荐。

举荐者有朝中大臣,也有地方官吏,很难说他们当中谁想借机讨好太后,谁受到崔家的指使,总之举荐的奏章从各个渠道送达勤政殿,不是很多,却也足够引起议政者的注意。

韩孺子在邸报中看到了这些奏章,没有特别注意,只看了勤政殿的批复,也就是太后的反应,太后拒绝了前几份奏章,新帝登基的第二天同意了最后一份,任命上官虚为宿卫中郎将,专职保护皇宫的安全。

即使遭到过亲妹妹的背叛,太后还是别无选择,只能信任亲哥哥,皇宫里接连发生意外,她的确不能再交给外人掌管。

担任中郎将刚刚半年的刘昆升调任北军都尉,官衔升了半级,其实等于遭到了贬黜。

直到这时,也没有几个人看出这些奏章背后的用意,可能连太后本人也没看出来。

韩孺子与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这些举荐都来自太后的授意或者默许。

元月初三。兴荐上官虚的真正用意显露出来。都察院的一名五品官员上书。先是赞扬太后的选择正确,以外戚担任中郎将早有先例,接着,他毫无隐讳地指出一个问题:太后的哥哥上官虚受封,当今天子的几个亲舅舅还被困在南方卑湿之地,这不公正,应该立刻将他们调回京城。

新帝韩枡出生不久便遭遇大难,父母双亡。舅家吴氏被贬往南方,多年没有过联系,如今又被想起来了。

邸报还没有印发,杨奉当天傍晚拿回来一份传抄的奏章,对倦侯说:“这就是崔宏的奇招。”

“崔宏要借助新帝的舅舅对抗太后?”这是韩孺子的第一个反应。

杨奉摇摇头,“吴氏一家离京太久,在朝中已无根基,即使回来也不会对太后造成太大威胁。”

杨奉是不会将答案直接透露出来的,韩孺子只能继续想,好一会之后。他终于明白过来,“这份奏章的真实含义是要昭告天下。新帝的舅舅并非上官虚!”

杨奉嗯了一声。

“我和东海王是桓帝之子,尊太后为母合情合理,新帝却是镛太子遗孤,与太后没有半分关联,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却没有人敢于挑破,这份奏章开了一个头。吴氏一旦回京,风向对太后就更加不利。”

“没错,所以太后必须做出反击,想一想太后会怎么做?”杨奉又提出新问题。

“拒绝吴氏反京?惩罚上奏的官员?”

“大权在握的太后或许可以这样做,可太后正在争取大臣的支持,而大臣,必须站在‘礼’的一边。”

“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规定了上下尊卑各色人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所有人当中,大臣最在乎礼,礼,下可以教化庶民,上可以制约帝王。”

“可大臣不得也守礼吗?”

“当然,但他们的所得远远多于付出。帝王不愿守礼,作为至尊者,礼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太多,非圣贤难以做到,而帝王不想当圣贤;庶民也不太愿意守礼,作为低贱者,礼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服从与付出,所得甚少。”

“礼就是惯例。”韩孺子轻声道,想起皇太妃曾经说过,惯例是朝中最强大的力量,有时候连皇帝都无法突破。

“也可以这么说。总之太后不能直接驳回提议,等着吧,过几天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奏章,朝中有这样一批人,维护礼仪的劲头儿比守卫边疆的将士还要不屈不挠,他们不会被收买,却会无意中受到利用。”

“太后提拔礼部尚书元九鼎,防备的就是这一天吧?”

“太后未必能提前猜到崔家的这一招,但她知道自己的地位于礼多有不合之处,所以要借助元九鼎的支持。”

太后与崔宏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双方派出的只是前哨,大将尚未出马,很多围观者甚至没看出烽火已燃。

韩孺子只需冷眼旁观,可他必须得去一趟崔府。

他已同意崔小君回家省亲,倦侯夫人不是普通民妇,当然不能说回家就回家,必须提前通报,不仅要通报崔家,还得通报宗正府,以确定相应礼仪。

回想起来,韩孺子发现自己从进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就受到礼仪的束缚,他原以为这都是太后的指示,其实太后只是利用现成的惯例为己所用。

崔家做出回复,欢迎女儿回府省亲,同时也邀请了倦侯。

按理说,这也属于应有的礼仪,可韩孺子还是感到意外,最终接受了邀请,想看看崔家会如何接待他这个废帝女婿,而且崔小君也很希望能与夫君一块回家。

元月初七的下午,倦侯夫妻前往崔府,也就是在过去的几天里,为外戚吴氏呼吁的奏章开始增多,都被压在勤政殿内,没有得到回复。

倦侯拜亲的礼仪同样经过宗正府和礼部的精心设计,太傅崔宏不在家,从礼仪上省去一个麻烦,崔宏的长子崔胜与妻子迎至大门外,引领倦侯夫妻进至前厅,互拜一番。然后到正厅奉茶。寒暄数语。崔胜之妻请倦侯夫人去内宅拜见外祖母。

正规礼仪到这里就结束了。

崔小君去往内宅与女眷相见,那里没有礼官监督,尽可以与亲人互述衷肠,韩孺子却留在正厅,低头喝茶,偶尔抬头与崔胜对上一眼,即使礼官已被崔家人请去喝酒,两人仍然无话可说。

韩孺子庆幸自己不用去见崔家老君。那个老太婆登门撒泼的形象已经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即使崔小君总说外祖母没有那么坏,他也没法改变印象。

至于崔胜,则是那个慌慌张张跑去向外祖母求助,却连详情都没打听清楚的公子哥儿。

今天的崔胜看上去比较稳重,就是有点心不正焉,隔会打个哈欠,好像没有睡足。

韩孺子终于知道什么叫度日如年,与杨奉在书房里议论时事,一整天都不觉得累。就算是每天的蹲马步,他也已经习惯。能够一次坚持下来,可是坐在崔府宽敞的正厅里,品着据说十分昂贵的上等茶叶,不到两刻钟,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侯府……没有皇宫大吧?”崔胜终于憋出一句。

韩孺子点点头,实在没法开口回答。

崔胜也觉得尴尬,嘿嘿笑了两声,低头喝茶。

门口脚步声响,进来一个人,径直走到倦侯身前,粗鲁地打量他。

崔胜如释重负,立刻起身,亲昵地抱着来者的肩膀,介绍道:“倦侯,这是我二弟崔腾,你们年龄相仿,大家亲近亲近。”

崔腾十五六岁,脸上还带着许多少年的稚气,个子却比哥哥要高半头,身体圆滚滚的,不是很胖,也不是健壮,只能说肉很多,但是分布均匀,像个过分高大的婴儿。

韩孺子起身,刚要开口说话,崔腾伸手将他推回椅子上,说:“你还我妹妹。”

韩孺子终于体会到礼仪和惯例的好处了,可是礼官不在,他只能自己想办法应对这种尴尬局面,于是坐在那里微笑道:“令妹就在后宅与老君相聚……”

“我见过她了,我让她留下,她不同意,非要跟你走。”崔腾气愤地说,脸上泛起一层红晕,像是初熟的苹果,这本应是很好看的颜色,出现在一名半大小子的脸上,却有些怪异。

韩孺子真担心崔腾会对自己吐口水。

崔胜急忙向一边拉扯自己的弟弟,“妹妹已经出嫁,不是咱们崔家的人了,从前也没见你对妹妹这么关心。”

“我关心的不是妹妹,是东海王,妹妹跟他走了,东海王……”

崔胜怒道:“二弟,怎么说话呢?一点规矩也不懂!”

“我怎么不懂规矩?他是一个废帝,还让着他干嘛?等父亲带兵……”

崔胜伸手去捂弟弟的嘴,崔腾反抗,两人就在客人面前撕扯起来,门口有两名仆人,这时都低着头,假装看不见、听不见。

崔小君曾经说过家里人都不像样,只有父亲一个人苦苦支撑,韩孺子终于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也难怪崔宏特别欣赏外甥东海王。

崔腾后退两步,“大哥,你别拦我,我不是来打架的。”

“去,找你那伙狐朋狗友玩去吧。”崔胜不耐烦地说。

崔腾盯着倦侯,“咱们掷骰子,你赢了,我没话说,你输了,把妹妹留下。”

崔胜气得脸比弟弟还红,向外推搡,“去去,不成器的家伙,拿妹妹当赌注,亏你想得出来。”

崔腾被推了出去,崔胜对两名仆人厉声道:“不准再让他进来,给崔家丢人!”

仆人应是,心里却清楚,自己拦不住家里的这位莽公子。

“倦侯见谅,我这个弟弟从小娇生惯养,十几岁还跟小孩子一个脾气,以后咱们多来往,互相熟悉之后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很好。他在外面的朋友比我还多,大家都说他仗义疏财,以后能成为大侠。”

韩孺子敷衍地笑了笑,若按杨奉的分类,崔腾顶多算是仗势欺人的豪强。

眼看两人又要陷入无尽的沉默之中,外面匆匆跑进来一人,差点被门口仆人当成二公子给拦住,待发现这是宗正府派来的官吏,仆人急忙退到两边。

礼官刚喝了几杯热酒,加上心中着急,又是一个大红脸,连起码的礼节都忘了,直接说道:“太后急召倦侯,命你即刻进宫。”

(求订阅求收藏)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全本小说网

第六十八章 书房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一百三十章 离寨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宫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九十四章 缺钱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六十八章 书房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谈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四百二十章 轿起轿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断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话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军侯做主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一百四十七章 残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战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东西第四百二十章 轿起轿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亲不认第五百四十九章 认输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险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后的将军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五百零七章 一举一废第四十一章 圣旨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二百八十章 洛阳城外推迟发稿通知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悔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铁城不够高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二十章 仁义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时雨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对质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三百三十三章 劝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六十章 宫门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敌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百八十章 谋自己的反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