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六营立旗,真仁主不妄杀

第255章 六营立旗,真仁主不妄杀

关中之局,早已在郑平的预料之中。

在淮南借孙坚之力击败曹操的初衷,本就是让曹操寻求新的破局之策而去关中迎奉天子。

一个由吕布、张邈和陈宫执掌的天子,不符合青州的利益。

刘备可以自诩大汉相父,愿意替刘协效力,但郑平会尽力去改变这种情况。

水浒传虽然是虚构,但宋江投降被赐毒酒之事,却真切的反映了朝廷之上的黑暗和苟且。

权力,只有掌握在真正的仁德之人手中,才不会被事后清算。

纵观整个汉末,也唯有刘备不会妄杀部下。

而被刘备下令杀掉的刘封、彭羕、张裕、雍茂四人,皆是事出有因。

刘封身为义子,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刘封、孟达,令其发兵相助。但刘封和孟达却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不响应关羽的号令。

以勇自矜,又以义子身份自傲,连诸葛亮都对刘备说出“刘封刚猛,若刘备逝去之后难以制御。”这样的话来。

将刘备的核心文武得罪了个遍,刘封这脑子也是傻得可以。

彭羕本是庞统和法正举荐,刘备也颇为赏识彭羕。

但彭羕被赏识后,就变得嚣张自矜,目中无人。跟刘封一样,瞧不起刘备最信赖的诸葛亮,以至于诸葛亮密告刘备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而刘备因为诸葛亮的劝谏,决定远离彭羕,贬彭羕为江阳太守。

好家伙。

彭羕被贬后,竟然对马超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意思就是说刘备就是个老兵痞子,没什么好说的,马将军你在外,我在内,杀了刘备后足以横行天下。

得志就猖狂目中无人,失意就滋生反叛之心。

这样的人不杀就是个祸害。

张裕是刘备唯一任性杀了的人了。

这人似乎天生跟刘备不对付,屡屡讥讽刘备,刘备要往东,张裕要往西。

刘备要打汉中,张裕不让刘备打,说打了也没用。

更是暗中跟人说“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这不是故意在恶心刘备么。

刘备要匡扶汉室,张裕倒好,逢人就说汉室要亡了。

以至于诸葛亮替张裕求情免死的时候,刘备都忍不住说出“芳兰生门,不得不除。”的话来。

这意思就说,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将不能容忍,势必去之。

能把刘备恶心到诸葛亮的劝谏都不听,张裕也是够强悍。

最后一个雍茂,名声虽然不大,但他却是刘备的主簿,如此亲近的人,按理说会以刘备的利益为主。

结果此人在曹丕篡位后,竟然跟刘巴和费诗一起,公然反对刘备称帝。

身为刘备的秘书型亲信,为了一个直言劝谏的名声,不私下跟刘备沟通,却公然反对称帝。

这就等于让刘备公开承认曹丕是正统,以后大家都去曹丕麾下当官,寻死也不是这么个死法。

除刘备外,袁绍因为兵败羞于见田丰而杀田丰,曹操更不用说,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孙十万更是一来兴致就拿大都督开刀。

此类人,皆有多疑猜忌的心思。

而身为大汉皇帝的刘协,同样如此。

能在曹操觐见的时候让武士将刀架在脖子上的手段也是让人震惊一地。

按照汉制,三公带兵觐见皇帝,必须渔鸥虎贲之士持刀挟行。

意思就是两个虎贲大汉,用兵器架着曹操的脖子,才能觐见皇帝。

刘协更是威胁曹操,辅佐朕是你的幸运,不辅佐就死吧。

这样的御下手段,盛世还勉强,乱世之中,那不是自绝生路么。

不论如今的刘协品性如何,郑平都不会去赌刘协是个良善仁德之君。

自幼生长在宫中、又历经董卓、王允、李傕等人乱政的刘协,其心性也不可能如出身底层、善于结交豪侠、深知民众疾苦的刘备豁达。

迫使曹操去迎奉天子,本就是郑平为了破掉吕布、张邈、陈宫辅佐天子的局面而设计的。

一个奉天子、还政于天子的吕布三人组,和一个挟天子、欲执掌权柄的曹操,明显后者更符合青州的利益。

wωw ⊕ttКan ⊕C〇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见郑平提及河北战事,刘备的眼神也逐渐严肃:“南征袁术时,袁绍就遣张郃在边境驻兵,提防青州趁机入境。”

“如今北面有消息传来,袁绍连败伯圭兄七阵,伯圭兄已经困守易京不出了。”

“涿城的刘陔,更是降诏,以伯圭兄为叛逆,令袁绍破易京后灭伯圭兄全族。”

“显谋,我想保伯圭兄一命。”

“再不济,也希望能保伯圭兄之子公孙续一命!”

刘备终究还是念旧。

若公孙瓒依旧是刘陔的大将军,刘备碍于立场只能跟公孙瓒刀兵相向。

而如今,公孙瓒已经被刘陔诏令为叛逆,那么刘备跟公孙瓒的敌对立场就没那么明显了。

关羽和张飞识趣的闭上了嘴。

这样的大事,两人也不好参与,只是静静地看向郑平。

毕竟公孙瓒对刘备的帮助不小,即便刘备公然表示不支持刘陔,公孙瓒也将刘虞和赵云、沮授、田丰等人送到了青州。

公孙瓒本可留下刘虞,借刘虞的名声来稳定幽州,但还是选择了将刘虞送到了青州。

明知赵云、沮授、田丰都是大才,依旧礼送出境。

这要是换个狠心的,不为我用必杀之。

于公而言,刘备跟公孙瓒的立场是敌对的。

于私而言,刘备跟公孙瓒的情谊并未因为立场敌对而消失。

刘备殷切的看向郑平。

郑平连袁术的命都能保住,必然也有办法保公孙瓒一命。

羽扇轻摇,郑平一边饮酒一边蹙眉。

刘备的这个想法,的确很有难度。

郑平暂保袁术一命,是因为袁术被生擒,这生死自然可以由郑平掌控。

公孙瓒却不一样,公孙瓒如今在易京,而易京已被袁绍的兵马团团围住,又如何能轻易的保住公孙瓒一命?

刘备的殷切眼神在前,郑平又不能不去考虑。

这里是桃园,不是州牧府。

刘备选择在桃园说这事,其实就是在谈私交而非国事了。

良久。

郑平眉头舒展:“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不行。”

“使君可在平原国立旗调兵,将云长的先登营、翼德的锐士营、子龙的白袍营、子义的飞军营、叔至的白毦营、以及孙坚的破军营,六营旗号皆立于平原国边境。”

“做出一副要北伐的假象。”

“袁绍的兵马大部分都在北部,这个时候是必然不敢跟使君决战的。”

“而袁绍麾下的谋士,也一定能猜得出使君这六营旗号有虚张声势的目的。”

“届时,袁绍必定会遣人来跟使君谈条件。”

“至于能不能救下公孙将军,但凭天意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刘备虽然有救公孙瓒之心,但公孙瓒何其高傲,未必肯接受刘备的好意。

不过,刘备既然问策了,郑平自然会以最优解的方式向刘备献策。

刘备闻言一喜,起身向郑平一躬礼:“多谢显谋思策,即便不能救下伯圭兄,能救下伯圭兄妻儿,我也无憾了!”

孙坚的三万江东兵,大部分都留在了扬州。

郑平只让孙坚挑选了五千精锐步骑组成破军营留驻青州。

一方面,郑平信奉的是兵贵精不贵多,因此青州有旗号的营,都是五千人的规模。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诸将的兵权,避免单一大将执掌的兵马太多而无法约束。

先登营、锐士营、白袍营、飞军营、白毦营和破军营,六营的常备步骑,加起来已有三万精锐。

除非大决战,刘备是不需要征调各州郡的兵马的。

兵马太多,徒耗钱粮。

郑平也不希望刘备穷兵黩武,让士民百姓徒受兵祸之灾。

精兵简政路线,也是为了将钱粮更多的用在国计民生上。

商议过后。

刘备采纳郑平的建议,一面遣人向长安报送迁都的奏疏,一面在平原郡虚设六营旗号。

又令孙坚亲率五千破军营,进驻乐陵,一副要打渤海郡的模样。

临淄城内。

两个俊美少年,在街道上联袂而行。

正是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孙策的义弟周瑜。

孙坚奉令留驻青州后,就将孙策和周瑜送到了临淄城。

原本孙坚是想让孙策随军、次子孙权入临淄城,但被郑平给否决了。

郑平认为孙权虽然聪慧但心性不够豁达,而孙策武勇胸襟如孙坚,是不可多得的世之良将,如此良将应该入临淄城求学于名师门下。

原本孙策对郑平没有多少好感,被郑平这一顿吹赞后,整个人都有些飘了,更是惊觉世间还有如郑平一般的名仕俊杰能懂自己。

而周瑜亦是如此,郑平以“曲有误、周郎顾”之事盛赞周瑜才艺,又赞周瑜的才智计略。

更是断言孙策周瑜双玉合璧,斩杀河北上将颜良文丑亦是不在话下。

这一通的赞美,直接将孙策和周瑜两个未及冠的少年给夸飞了。

于是两人在得到调令后,便匆匆自淮陵来到了临淄城。

“阿瑜,听说这临淄城未及冠的少年俊杰,文以诸葛亮、刘晔、陆逊为首,而武则以关君侯之子关平为首。”

“我已见识过关平的武艺,这临淄城再无少年俊杰能媲美我的武艺。”

“不过这文嘛,公瑾可敢去比一比?”

孙策语气轻狂。

刘备麾下悍将不少,但都是及冠的成年武将,未及冠的如关平等二代却是逊色不少。

即便关平有关羽亲自调教,但因为关平少年时间大部分都跟着胡夫人在流浪,几乎没什么武艺基础,还是来了青州后才开始习武的。

反观孙策,自幼习武,这武勇自然是难有人敌。

周瑜却是有些抹不开脸来,道:“兄长,你我虽然是少年,但明年就要及冠了。你让我去跟最大十六,最小十岁的少年俊杰去比。”

“这赢了也不光彩。”

周瑜有才,但也有傲气。

刘晔还好一些,勉强算是同龄人。

可去跟十二岁的诸葛亮和十岁的陆逊比,周瑜还真拉不下这脸。

这赢了不光彩,输了更不光彩。

“那这临淄城,也太无趣了。”孙策感到有些无聊。

周瑜轻笑怂恿道:“兄长若真觉得无聊,不如去白袍军寻那赵云比试如何?”

“听闻那赵云,未及冠就名震常山,二十岁就出任常山都尉,如今比兄长也大不了几岁,却成了白袍营主将。”

“听说是临淄侯麾下,最善于枪术骑射的大将。”

“兄长也善于枪术骑射,不想去比试比试吗?”

周瑜的怂恿,果然让孙策心动:“那就去白袍营!”

孙策言行果断,说走就走,很快就寻到了白袍营的训练营。

青州六营,都有单独的训练营用于训练新兵,合格后会用于六营的编制补缺。

有想要加入青州六营的,都会来临淄城的训练营参与考核。

见孙策一来就要挑战白袍营主将,负责新兵考核的夏侯兰顿时乐了:“自白袍营建立后,每月都有勇士想要挑战子龙,勇气可嘉!”

“可白袍营也有规矩,敢挑战子龙的勇士,输了的都得在新兵营待一年,哪儿也不准去!”

“一年之后,将会以白袍营骑卒的身份加入,从最底层开始磨砺,还得听从很可能比自己还弱小的伍长、什长、都伯指挥。”

“少年郎,本将瞧你颇为不凡,若是正常参加白袍营的新兵考核,至少也是个都伯,若是得到赏识还能晋升副将,前途不凡。”

“你真打算挑战子龙,然后当一年新兵后再当骑卒?”

孙策自信满满:“我可不会输!若是赢了,又如何说?”

夏侯兰笑道:“你若赢了子龙,你就是白袍营主将!”

孙策顿时来了兴趣:“竟然还有这样的挑战规矩?那我可兴奋起来了。”

“登记我的名字,我叫孙策,吴郡富春人孙策,这白袍营主将,我孙策当定了!”

看着眼前颇有傲气的孙策,夏侯兰的小细眼眯成了一条缝儿:“又骗来一个悍卒,子龙啊子龙,你可得感谢我。”

求求求月票

(本章完)

第150章 边让陈宫,兖州止战之策第107章 琅琊诸葛,汉代版少年班第147章 远交近攻,袁绍定连环计第303章 曹刘相争,张邈陈宫中计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320章 分化之策,郑平又骗人了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300章 奸诈曹操,吕布被迫嫁女通知:十六号恢复三更。第204章 初入青州,刘虞备受震惊第293章 领左将军,刘备开府治事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87章 东海糜氏,当急人之所急请假一天第67章 怀柔之策,再扬刘备仁名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劝降管亥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309章 奸诈曹氏,刘备陆康论势叹,今天只能一更了。第76章 举兵青州,刘备连横泰山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323章 许都陷落,袁曹军争再起第32章 经营名声,刘备渴贤爱民第191章 第三帝都,刘备决意建城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166章 局势突变,袁术作死行为第9章 儒生英气,敢称少年有为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6章 潜龙出渊,刘备出仕县令第100章 卢植赠书,加强版关云长第312章 争夺兖州,曹刘各起精兵第97章 昭烈之勇,刘备大败徐和第102章 谋夺青州,刘备被针对了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65章 何为仁义,彼害之我利之第249章 长安易主,刘协的疑心病第193章 引资招商,郑平糜竺论势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第64章 策马挥刀,安天下复汉室第116章 双鱼濡沫,刘备迎娶郭昭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40章 孙乾到来,酒水论映人心第19章 世道纷乱,叹人命如草芥第289章 曹刘相会,奸雄试探仁主第320章 分化之策,郑平又骗人了更新说明第326章 敌后战法,袁绍心态炸裂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225章 谋士对弈,各掌天下大势第276章 传国玉玺,还治其人之身第150章 边让陈宫,兖州止战之策第244章 郑平坐庄,郭嘉计胜周瑜第293章 领左将军,刘备开府治事第171章 断交绝盟,四方俊杰勠力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66章 荀彧发狠,郑平部署河北第324章 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计第126章 奸雄英雄,终究不是一路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更新时间变动(不收费)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第44章 下官斗胆,恳请陈相退位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257章 白袍添将,袁绍惊言中计第120章 举兵邺城,关羽傲气依旧第59章 攻心为上,郑平长袖善舞第247章 孙坚归降,曹操又头疼了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299章 刘备南巡,曹操阴谋得逞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96章 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叹,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238章 先登破营,袁术仓皇败逃第304章 争夺兖州,兖州牧吕奉先第216章 卢植计成,董卓伏诛授首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1章 趋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316章 颜良贪功,关羽提刀请战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244章 郑平坐庄,郭嘉计胜周瑜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48章 亲上加亲,刘备喜得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