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

第31章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

华缉对郑平的拥护,让胡昭心下一凛,对郑平的畏惧之心更深了。

堂堂一个高唐县的名门贵公子,对郑平的态度却如侍兄长一般。

待得胡昭离开,华缉犹自激动不已,让老仆去请郑平赴宴。

但老仆却是摇了摇头:“郑县丞受高唐令青睐,必定会被盛情款待,今日是请不到的。”

华缉怔住,面有遗憾之色:“幸得忠叔提醒,我倒是忘却了。”

“但礼不可废,遣人去县衙候着,将我的请帖奉上。”

“缉公子。”老仆言语忠厚,但眼神精明:“歆公子去洛阳前多有嘱咐,让缉公子在家读书养望,切勿掺合官场之事。”

华缉不在意的挥了挥手:“忠叔,我已加冠,不是不知分寸的少年郎了。”

“显谋兄素来眼高,对朝中的公卿亦是多有鄙夷,如今却甘愿当一个小小的高唐县县丞,效力于名声浅薄的刘备。”

“我料显谋兄必有大事谋划,三年前不能随显谋兄仗剑出游,我已颇有遗憾。”

“如今再遇显谋兄,岂能再受兄长束缚,只在这宅中读书养望?”

“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而非明哲保身,徒废光阴。”

华缉眼中有光。

二十岁的青年,一腔热血心中舞,敢学去病大丈夫!

老仆见状,不再多言,但双眸之中却多了三分欣慰之意。

……

胡昭办事效率很高,不过半日的时间。

高唐县境内四个乡有权势的豪强富商,全都通知到位。

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一里大概五十户到一百户不等。

但因为天灾人祸频繁,各乡的户口也锐减不少。

四个乡加起来,明面也才万余户。

但这万余户,通知到位的豪强富商却多达五十人!

县衙,客舍庭院。

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郑平独坐石桌前,借着月光逐一翻阅胡昭准备的户籍、人口、钱粮、房屋、田地、诉讼、贼事等文书统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治理一县,得了解一县。

想对高唐县的豪强富商施以恩威,就得尽可能多的了解高唐县的具体情况。

良久。

郑平将最后一本文书放下,徐徐起身。

铿锵的剑鸣声响起,郑平配剑出鞘,月下任舞。

剑风时而凌厉,时而沉稳,时而巧变,时而奇诡。

但舞剑的人,儒雅而沉稳,又仿佛如那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轻微的步伐声响起,胡昭小心翼翼的来到客舍庭院。

见郑平在月下舞剑,胡昭也不敢惊扰,但那双精明的小眼睛中却多了一丝惊讶。

“这剑术,一般的刺客都近不了身。”胡昭下意识的想。

待得郑平呼气而立,收剑回鞘,胡昭这才近前递上文书,言语恭敬:

“县丞大人,这是明日赴会的人员名单,烦请过目。”

郑平扫了一眼文书,却见“华缉”的名字位于文书首位。

而华缉之下,则有五十人的姓名、籍贯和势力简介。

内容一目了然。

“胡昭。”郑平回到石桌前,将文书放下,一双睿眼扫视胡昭:“你很聪明,也很会审时度势。”

“依你往日德行,县尊本是容不下你的。”

“但念伱政务精熟,有实干之才,我亦不想你这一身才学埋没于泥垢之中。”

“若你能勤修德行,今后前途即便是一郡太守亦能胜任。”

这明显暗示的言语,胡昭又如何会听不明白?

“下官谨记县丞大人教诲,今后必定勤修德行,不辜负县丞大人的厚望!”胡昭言溢于表,暗暗松了一口气。

郑平自石桌上取出一本左伯纸装订的书册,递给胡昭:“《律令》一道,向来晦涩难学,如今精研《律令》的士人亦是极少。”

“令尊昔日于家父门下求学《律令》,想必留有家风。”

“这本《律令》,是家父几经校注后的最终版,今日赠于你,望你莫忘了令尊在世时的教诲。”

胡昭的瞳孔瞬间紧缩。

虽然自称郑玄门人,但胡昭的父亲其实也就郑玄几千门人弟子中不起眼的一个。

估计郑玄都不记得胡昭父亲的名字。

求学律令,也就听了几场郑玄的聚众授课,不似孙干、国渊等门人能得到郑玄一对一的授课。

胡昭更不用提了。

父亲早逝,所谓的家风传承也就家中的藏书来充充门面。

只有少年历经苦难的,才会更懂社会险恶、现实残酷。

胡昭虽然向往清流,但更明白如何抉择才能在这世道中生存。

德行?

那是能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情况,胡昭才会去考虑的。

但此刻,郑平却因为胡昭白日里提到的求学律令一事,就赠胡昭一本经过郑玄几经校注的《律令》。

这让胡昭如何不震撼?

坚持自称郑玄门人之子,本来就是情急之下的保命手段。

胡昭不信郑平猜不到用意,但正因为相信,胡昭才震撼。

自古以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胡昭有实干之才,但无经世德行。

这样的人,注定是会受到诟病的。

但郑平却唯才是举,肯定了胡昭的才能,又劝胡昭勤修德行,更是慷慨赠书!

要知道,即便是师徒,也未必会赠书的!

器量宽一些的,口述让你自己记录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赠书?

“县丞大人,这,太,太贵重了!”胡昭语气颤抖,右手伸了出去,但很快又缩了回来,想要又不敢要。

这可是郑玄亲自校注的《律令》啊!

“胡昭,书籍虽然贵重,但他毕竟只是知识的承载体。”

“真正贵重的,是潜心研究知识的人。”

“而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即为经世致用!”

“你有实干之才,不似腐儒皓首穷经、清谈高论,有资格研究这《律令》。”

郑平淳淳善诱,让心思驳杂的胡昭,渐渐由惧意滋生了敬意。

“谢先生赠书,愚下谨遵教诲!”胡昭双手捧过《律令》,语气更显真诚。

如果说刚才满口信诺的“勤修德行”是胡昭下意识的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那么现在口称“先生”,是胡昭真心敬意了。

看着胡昭离去时,那强忍的惊喜,郑平拾起羽扇,轻扇肩头,尽显智慧之机。

御下之道,当施之以恩义。

(本章完)

第67章 怀柔之策,再扬刘备仁名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畅言大势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更新说明第252章 关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贼第342章 四营乱阵,袁绍被乌桓坑第277章 文丑战败,公孙杀帝夺玺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269章 浑水摸鱼,郑平乘船北上第216章 卢植计成,董卓伏诛授首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42章 入平原县,群英荟萃之地第186章 袁术败逃,张飞巧遇典韦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161章 舌灿莲花,郑平游说刘虞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44章 下官斗胆,恳请陈相退位第145章 冯谖三窟,向刘表借钱粮今天没有第三更,容我花时间调整下后面的剧第331章 关羽决意,刘协中箭而亡第127章 巧魁儁乂,刘备再遇良将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56章 略施小谋,刘子平的惊叹第309章 奸诈曹氏,刘备陆康论势第29章 星汉灿烂,当聚文武义士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第334章 刘协遗命,郑平抵达温县第277章 文丑战败,公孙杀帝夺玺第247章 孙坚归降,曹操又头疼了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77章 郑平借兵,张飞寻访卢植小孩发烧,今天两点这章只能欠更了第238章 先登破营,袁术仓皇败逃第115章 贤才齐聚,拥韩馥制袁绍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103章 权略相争,河北义士沮授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75章 祈天灯现,破乐陵斩贼首第156章 赵云献策,常山国的选择第191章 第三帝都,刘备决意建城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125章 初见袁绍,刘备欲挖颜良第88章 袁曹密谋,刘备名扬四州第323章 许都陷落,袁曹军争再起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3章 论策黄巾,君必以民为本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当存天下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6章 赠字瑾瑜,郑平盛赞刘备第146章 公孙野心,祸乱天下之举第16章 赠字瑾瑜,郑平盛赞刘备第145章 冯谖三窟,向刘表借钱粮第284章 甘宁东进,张飞计邀黄忠第332章 帝位之争,刘虞私问刘备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绍谋争辽东第5章 立志青州,何惧天时不在第235章 攻心之计,关羽义释周泰第9章 儒生英气,敢称少年有为第290章 大汉忠臣,刘备献礼玉玺第34章 坚壁清野,张飞的大耳刮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306章 郑平之谋,命世英才刘备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28章 选将练士,关羽孤傲依旧第74章 运兵神势,彼之矛攻彼盾第148章 群策群力,智者不谋而合第11章 师出同源,权谋蕴藏机变第304章 争夺兖州,兖州牧吕奉先第105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第64章 策马挥刀,安天下复汉室第321章 先乱后取,郭嘉献议和计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56章 略施小谋,刘子平的惊叹第265章 关中大旱,刘协欲迁青州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第155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彧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45章 矢志不渝,举刘备为茂才第66章 破贼杀敌,关羽初显帅才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叹,今天只能一更了。第226章 马腾投袁,吕布欲连臧洪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298章 刘备长子,梦日月故名昭第162章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之能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将第265章 关中大旱,刘协欲迁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