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

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

北海郡,剧县。

时任北海相的孔融志在靖难,到任北海后,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

同时加固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准备成就一番事业。

且不提孔融是否有“靖难”的能力,至少这份壮志还是值得钦佩的。

主簿王修、功曹孙邵,都是此间俊杰,受孔融征辟出仕。

北海府衙。

头戴高山冠、身着赤色官袍的孔融,正襟危坐、面有忧色,即便是独自处理政务,孔融对于服冠坐姿,都有很严格的自我要求。

孔融前方的案牍上,平列着一排的竹简。

最右边的一根竹简,上面有“黄巾贼、张饶”字样。

青州境内的黄巾,以北海郡最猖獗,如今有愈演愈恶劣的趋势。

这让孔融很难受!

立志要靖难讨董,如今却连北海郡的黄巾都不能荡平。

虽然都尉宗宝多次率郡兵征讨,但这频繁的出征,反而让北海郡的黄巾由一开始的多据点、小规模,渐渐的向几个固定的据点聚集,规模也由一开始分散各处的三五十人,渐渐变成三五百人、甚至于三五千人。

其中最猖獗的,是自称黄巾渠帅的张饶,麾下黄巾众已经达到万人规模。

这种反差,让孔融难以相信这是亲自治理的北海郡!

趵趵趵趵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侍从近前,将一份竹简递给孔融,声音轻微但吐词清晰:“孔相,这是王主簿从高密县连夜送来的。”

王主簿,即是王修,如今暂代的高密令。

“叔治的信!”孔融眼神一凛。

让王修暂代高密令,不仅仅是因为王修为人正直、赏罚分明,又有抑制豪强的胆魄。

更重要的是,王修肩负孔融密令,要结好郑玄!

郑玄这样的名仕,即便是孔融自负才学都要仰慕。

一看信中内容,孔融的呼吸顿时变得急促了,下意识的揉了揉眼角,生怕看花了眼。

“康成先生欲替次子郑平求娶素儿?”孔融忍不住出声惊呼。

孔融如今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许配给了泰山羊衜,小女儿孔素今年刚及笄,待字闺中。

素,即本心,清淑之气自盈于本心。

又有清尘脱俗,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对于孔素这个小女儿,孔融一向期待很高,而孔素也没有令孔融失望,性情温和、知书达礼、才德兼备,大家闺秀能有的优点几乎都学了个遍。

孔融早就有跟郑玄联姻的想法!

郑玄长子郑益谦厚,继承了郑玄对经书的注解,但早已成婚。

而郑玄的次子郑平,天纵奇才,年少扬名,如今又刚到及冠之龄,尚未婚配。

论身份、论才学、论德行、论年龄、论政治抱负,郑平都是孔融最看重的女婿人选。

但郑平十六岁出游,一直未能归家,孔融虽然有联姻之意,但也只能委婉的让代理高唐令的王修表达意思。

如今郑玄主动遣长子郑益来剧县下聘礼,这对孔融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

这不仅仅是觅得佳婿这般简单,郑平身后的郑玄,其名仕的影响力更令孔融看重。

“传本相令,让都尉宗宝即刻统兵五百,前往高密县迎护郑益,切勿让贼人侵扰了。”孔融豁然起身,言语中掩饰不住喜悦。

命令很快传达。

孔融也没了理政的心思,返回内院将此事告知陈夫人和孔素。

得知是名仕郑玄的次子郑平,陈夫人没有反对之意,而孔素则是心中忐忑。

此时。

自高密往剧县的官道上。

青衣儒冠的郑益,率领家兵、押运聘礼徐徐而行。

身为郑玄的长子,郑益继承了郑玄大部分的优点。

自律、谦厚、正直、好学.

虽然不似郑平一般才能出众,但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均衡,能治书注典,亦能治理一县。

郑益身侧,郑平一袭白衫纶巾、腰悬玉佩长剑、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摇着精致的羽扇,潇洒风流如谪仙。

郑平虽然同意了向孔家提亲,但在跟郑益叙旧后决定亲自跟随来北海。

对于名仕之家而言,联姻这种事,避是避不开的。

但郑平有平天下的志向,这婚配自然是不能疏忽的,是否值得联姻,郑平得亲自见了孔融父女才能断言。

郑益一路显得很兴奋:“父亲常言,孔北海性情洒脱,豪气有如长虹;高朋满座,酒不空樽,其文章亦是辞气清雅,有彬蔚之美。显谋能娶得孔北海之女,倒是令为兄羡煞啊!”

郑平轻轻摇曳羽扇,自有一股风流韵味在:“孔融若是专注于著书立说,必然能成当世文豪。然而文学邈俗,却不擅长处理实务,跟焦和一样,都是清谈高论,无益于州郡的庸碌之官。”

郑益的笑容顿时一滞:“显谋,我们是去北海求亲下聘礼的!你这样鄙视孔北海,还如何求亲啊?”

忽然间,郑益有些后悔了,就不该让郑平随行!

这要是将求亲的事搞砸了,郑益都不知道回高密后,如何向郑玄交代。

“就事论事,跟求亲无关。”郑平微微敛容:“孔融身为北海相,虽然致力于讨伐黄巾,但这方式却是错了。”

“平定黄巾,须得征抚并用、恩威并济。但孔融虽然有安抚之心,却无征讨之威。”

“能让互不统属、三五十人一个小据点的黄巾众,短短半年时间内,就出现了超过万人规模的黄巾众,北海相的兵威,早已经荡然无存了!”

“任由黄巾众继续兼并,不出半年,这些黄巾众就会因为缺粮而不得不进攻城邑。”

“到那时候,孔融估计连剧县都守不住,还谈什么豪气如虹、文气彬蔚?”

郑益哑然。

对于军略大势,郑益跟郑玄一样,是看不明白的。

“显谋,为兄辩不过你。”

“但求亲,好歹得讲礼吧。”

郑益放弃了跟郑平的争辩,在辩术一道,郑益虽然是兄长,但从未赢过郑平。

“私下戏言罢了,不会当着孔融的面说的。”郑平轻笑,不再跟郑益讨论这个话题。

就在此时。

一个斥候策马而来。

“公子,有人劫道。”

郑平的眼神,顿时变得冷冽。

(本章完)

第229章 陶谦战死,徐州易主而抉第69章 上架感言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42章 入平原县,群英荟萃之地第196章 幽州惊变,刘备面临抉择第112章 促膝长谈,刘备初遇陈登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第149章 大势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216章 卢植计成,董卓伏诛授首第330章 许攸定计,刘协被劫走了第70章 义薄云天,关羽平定高唐第30章 高唐华家,郑平的小迷弟第310章 暗掌东平,郑平谋算吕布第181章 奇袭匡亭,关羽义释陈到第243章 三英齐聚,淮陵城曹孙刘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110章 收获民心,陈元龙的钦慕请假一天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95章 请君入瓮,青州决胜一战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340章 诸葛出手,另类的出师表第321章 先乱后取,郭嘉献议和计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178章 破袁术谋,关羽举兵北上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156章 赵云献策,常山国的选择第239章 生擒袁术,郑平再施诡谋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5章 谋士脏计,诱豪强借田地第196章 幽州惊变,刘备面临抉择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端午祭祖,请假一天第53章 黄巾来袭,平原战事将起第262章 张飞入荆,刘备荀攸交心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276章 传国玉玺,还治其人之身第238章 先登破营,袁术仓皇败逃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第36章 初露峥嵘,喜得钱粮兵马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孙观拜服第26章 十二策论,刘备立凌云志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拢刘备第245章 军争之外,郑平以计诱之第32章 经营名声,刘备渴贤爱民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第290章 大汉忠臣,刘备献礼玉玺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129章 以仁驱武,亦知先登之勇第24章 通达政令,驱黎庶除反贼第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331章 关羽决意,刘协中箭而亡第15章 蒹葭苍苍,北海伊人今在第336章 郑平回归,刘备决意称帝第334章 刘协遗命,郑平抵达温县第20章 壮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礼第294章 汉家宗室,唯刘备独称贤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316章 颜良贪功,关羽提刀请战第42章 入平原县,群英荟萃之地第200章 因势利导,人才拯救计划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324章 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计第301章 陷阵高顺,敬英雄斥匪类第264章 袁绍得计,刘备也该败了第34章 坚壁清野,张飞的大耳刮第178章 破袁术谋,关羽举兵北上第281章 再得玉玺,刘备欲往洛阳第96章 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314章 围魏救赵,郑平算敌所算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244章 郑平坐庄,郭嘉计胜周瑜第33章 白水草席,郑平设宴立威第110章 收获民心,陈元龙的钦慕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73章 声名鹊起,贤士兼济天下第314章 围魏救赵,郑平算敌所算第265章 关中大旱,刘协欲迁青州第320章 分化之策,郑平又骗人了第70章 义薄云天,关羽平定高唐第190章 刘备长女,积粮筑城之议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扬刘备仁德第155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