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乱世懦夫岂可为帝

看着少帝最终还是被张让劫走,李素心中也说不出是什么感受。

冷静下来想想,这或许是对李素原定计划利益最大、对历史走向破坏也最小的结果。

那就是个烫手山芋,拿在手里要么臣服,要么与天下为敌,还是按照原本惯性丢给董卓最好。

但是呢,不甘心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这主要来自于对李素一贯爆表的智商优越感的挫败。

“我都用了那么多计了,也借助了一些先知先觉,最后也才起了这么点零敲碎打的微小作用。”

这种心态,凡是以自己智商为傲的人,多半都能理解。

“还是小看了天下英雄,也小看了各方势力的随机应变。我已经尽量不去把袁绍曹操刘表董卓等英豪视为NPC,也推演了他们可能会因为我的变动而随之而动的可能性。

但终究还是少算了一两步——我把何进和十常侍这些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浓墨重彩的庸碌之辈,设想成了NPC,可惜到了生死关头,庸碌之辈也是会随机应变造成历史扰动、把我强行拖进漩涡中的。

算了,经此一事,历史走向估计被彻底粉碎了,以后千万不能再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一定要就事论事设计对策,否则是要吃亏的。”

这就是李素在救援行动结束后,给自己内心敲的警钟。

还有就是以后别太贪,什么好处都占尽——

他原本之所以非要留到何进死后京城慌乱,动机主要是希望兰台、东观管理松懈,帮蔡邕多拯救一些文化遗产。另外就是想观望劝诱将来可能被挤兑的吴匡,拉走些吴匡嫡系的北军精锐和趁乱拿些京师武库的积蓄,削弱董卓霸占京师后的武力提升。

如果当初肯放弃这两部分收益,也不至于有这些事。

幸好是有惊无险了。

李素喘匀了气后,那些太后、亲王、公主们也差不多回过神来了,李素上前行礼:“臣等无能,未能将陛下一起救出。但还请太后暂且宽心,权摄大事。”

卢植也是这个意思。

何太后一脸茫然:“遭此大乱,要本宫作甚?你们先继续想办法救皇儿才是啊!”

李素:“正因如此,眼下才需要太后安定人心——请太后随我等先去接受昨晚戡乱众将朝拜,将十常侍逆乱行径说清,如此才可使讨贼名正言顺,也可防止滥杀无辜。”

何太后还不理解:“这有什么用?”

李素急道:“这么说吧,至今为止攻宫戡乱众将,仍然没有朝廷明令,太后不出面,证明昨晚大将军并非太后亲自召见、而是十常侍矫诏召见,那么攻宫诸将如何心安?士卒们是否会担心他们的将领是无命私行?

另外,据我所知,昨夜中军校尉袁绍原本奉命护卫大将军,正因大将军被害让他极为惶恐、怕担负护卫不周之罪责,所以攻入宫中之后,滥杀无辜。

无论是十常侍等罪有应得之人,还是普通洒扫辛劳的无辜宦者,都被尽数诛杀,以图减轻自己罪责。如能请太后当众体谅其惶恐,限制其杀戮范围,也能挽救无辜。”

李素这番话讲得非常漂亮:宦官一派势力该不该灭?当然应该,但不等于要把宦官杀光啊,只要把掌握权力的杀了不就行了?干苦力的没必要杀。

你把所有宦官都杀光,那除非你后宫将来别招新的,从此不用宦官只用宫女,或者允许用男人!不然你不是有伤天和、刚杀了一批再招一批,多损阴德呢!

卢植听了之后,不由也是精神一凛,暗赞李素真是忠义仁厚、又思虑周全,比袁绍不知高明了多少。

当然了,卢植没想到这个问题,主要是他也没注意到袁绍“入了宫见到没胡子的就统统杀光”的不得人心暴行,也就没意识到让何太后立刻劝慰袁绍的政治意义。

卢植:“臣附议!李中郎思虑周全,真乃国之干城,请太后从其议!”

太后这也想明白了,就带着另外几个皇亲国戚,在卢植赵云五百骑兵保护下,上马奔驰绕了小半圈宫墙,急急忙忙回到内宫,找到了袁绍、吴匡和袁术等人。

连一旁才九岁的陈留王,都觉得这个李中郎真是忠义仁厚之人,如此国难之际都还心细如发,不肯滥杀皇帝身边的无辜亲近之人。

“太后在此!太后已经救出来了!各军速速住手不得再滥杀无辜!宦官只杀有职事者,杂役人等无辜不必杀害!各军速听太后懿旨!”

李素和卢植让手下士兵大声呐喊,花了好久终于把袁绍他们的人劝住了,何太后还亲自出声喊了几句让温德殿的人开门,南宫最后一进大殿也算是无血开门。

何太后只是事急从权选了几个有职事的、平时跟十常侍有勾结的宦官杀了,其他小宦官全部赦免。还明确表示将来收复北宫之后,北宫里的宦官也是如此:只杀十常侍和他们手下有管理职务的宦官。

如此一来,只有南宫六进中前五进的宦官是真的全部杀光的,第六进和北宫能活下来一大半,将来何太后也不用招人了。

袁绍还是一副气咻咻没出气的样子,曹操在旁连连劝他消气,心中暗赞:“这李伯雅竟与我不谋暗合。我当初说但诛首恶、付一狱吏足矣,若欲尽屠,必然泄露,了此事必败!

可惜本初与大将军皆不听我言,我也无能阻止。这李伯雅不但所见与我略同,还能在惶急之时想到补救之法,少杀无辜、安定朝廷,吾不如也!”

而且,曹操不愧是此刻宫中所有人里,除了李素之外智商第二高的,以他的阴沉细心,很快想到了另一种可怕的可能性:

“不好!今日十常侍虽能尽诛,但太后身边将来还要从年轻无职事的宦官中再提拔黄门、常侍、长秋,这些提拔上来的人,纵然一时不懂外朝事务,没有学识计谋,但假以时日十年八年之后,岂不是要成长起来?

到时候,这批新成长的有职权宦官,定然因为本初当年要杀尽他们,而视本初为仇寇。而对于从本初刀下救下他们性命的李素,定然会视为再造恩人。恐怕数年之后,太后与少主在内廷就只能听到称颂李素功德之言,左右再无一人说李素坏话!

此计好生歹毒啊,若让李素留在朝中为官,就凭这份人脉、内外两朝美誉,恐怕不到三十岁就能位列三公了!”

天地良心,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思维反应其实已经比李素都更快了,李素根本没想到这一层,也不在乎收获一批腌人的感恩。论京官的政治敏感度这个细分领域,曹操还是比李素强的。

曹操还在那儿跟空气斗智斗勇,何太后已经当众宣布了另外一些开释群疑的定论:

“诸将勿惊,本宫在此当众申明三事:其一,戡乱诸将有功无过,也不必因未能保护大将军而自责。昨夜大将军被召之事,纯熟十常侍矫诏,本宫并未召见,更不曾谋害亲兄,此事不可再株连无辜。

其二,使中郎将李素,昨夜在大将军之前入宫,此事确是本宫召见劝慰,与此后十常侍矫诏招大将军也毫无关联。大将军是被十常侍召至另一处谋害的,李素应该从未见过,他最后与赵都尉破门助战,纯为义愤立功。

其三,本宫宣读此条旨意之前,乱中误杀一律不再追究,但下旨之后再有滥杀者治罪!”

说完之后,袁绍、曹操、吴匡、袁术,居然都是觉得一阵安心,一块松了口气。

尤其是袁绍,他彻底洗脱了“保护何进不力”这颗定时炸弹反噬的可能性,一时惶恐感恩。

“多谢太后宽仁、怜恤下情!臣不胜受恩感激!”袁绍居然感动得流泪下拜。

曹操则是又在一旁牙酸:这李伯雅……明明占了本初那么大便宜,将来本初恐怕都会因此被活下来的宦官排挤而做不了京官,但他居然还有本事让本初感谢他!而且要知道本初之前跟他并没什么交情!这是何等泣鬼惊神的操弄人心!

何太后说完,忍不住用眼神看了李素几眼,想问他“我这几句台词没说错吧”。

李素怎敢当众与太后对视,只能是眼睛看地微微点头。

没办法,谁让他在“让对方解除戒心”方面,是最专业的呢。那是上辈子几百次说服亡命徒放弃抵抗、练出来的实战经验啊!

最终结果就是,除了董卓以外,人人都得记他的好。

何太后看大家都安抚好了,最后说了一句:“那你们自行商议,尽快救出皇儿,本宫有些受惊,先回去歇息。”

……

后续救皇帝的环节,因为之前刷了太多人情,袁绍、曹操、吴匡不得不都尊重一下李素的意见,问他和卢植该如何指挥。

但李素已经心力交瘁,关键事到如今他也不想阻止少帝落到董卓手上,所以他就推脱自己精力不济,又是外将,不便亲临一线争功,只是说“十常侍如若不敌,有可能会继续向北直接逃出城”,让大家留点兵力,考虑在北门围困或者设伏。

曹操听了也深以为然,第一个附议。

当天上午,他们就一边继续攻打北宫,一边分兵出城从各个城门包围皇城的出口。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大张旗鼓,上午时已经到了雒阳西门而不得入的董卓军,在绕城了小半圈之后,终于在北门外发现了同行。

董卓的人立刻拿钱开道、京军高级将领不肯家丑外扬,总能收买到几个肯开口的知情中级军官。所以董卓也很快就知道那些在城北各门设伏围困的兵马,是为了防止十常侍守不住北宫后往北出城逃窜。

既然如此,董卓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他们,一起“并肩子上”。

这种白捞护驾之功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哪怕是个跟别人平分护驾之功的机会。

又是一天的攻打之后,撑到八月二十四夜里时,张让等人终于撑不住了,明知北门外有兵马,但也想趁着夜色不打火把,万一可以从空隙里溜出去。

而且他们也并未大模大样走城门,而是在北宫北侧城墙上掏了洞钻出来——他们也是在赌那些兵马只注重看守城门,而忽视了没有城门的地段,所以死里求生试一试。

可惜,这一把显然赌输了,因为雒阳皇城北面的守军太多了,尤其是狡猾的董卓白天时兵力部署并不十分密集,入夜后却加密了密度,防止视野不好被偷越。

张让一行果然一出城没走五百米就被抓住,张让也不敢谋害皇帝,就在军中被士兵们杀了,十常侍中有四人昨夜在南宫就被杀了,剩余五人和其他一些比常侍低级的职事宦官,全部死在城北军中。

少帝刘辨只是被挟持出宫旅游了没五里地,就被重新送回去了。

“臣等奉旨救驾!幸陛下无恙!”董卓、袁绍、袁术、吴匡个个都蜂拥上来,以示自己并非没有出力,之所以在董卓的防区区段上撞见张让,只是分工运气问题。

这一次少帝身边没有弟弟帮他回答臣子的提问了,所以只能一声不吭地回到宫中。

董卓来了一趟也没听到什么对救驾之功的感谢、嘉奖,救了个闷葫芦,也是有些郁闷。

但当他跟其他军队一起护着皇帝回城后,董卓就听到了更多内幕消息。

“听说了没?其实本来北宫都不用再遭战火的,也不用死那么多人还折腾大军调动。昨天清晨的时候,卢尚书原本出奇计,可以在南北宫甬道那儿就把帝后诸王都救下来的,非常稳妥。

可惜陛下太过怯懦不敢跳,以至于太后和陈留王都被救了,连唐妃和公主都救了,唯独陛下又被十常侍乱命挟持了那么久。这要是真到了战乱之时,被贼寇挟持了这样懦弱的陛下,让他下令朝廷大军投降,不知他是不是也会真的认怂——咱西凉勇士可是从来没听说过主帅被俘会认怂劝降全军的。”

“不是说陈留王才九岁,陛下都十四岁了么,怎么白长了年纪胆子那么小,九岁弟弟都敢的事儿他不敢。不过这种话大逆不道,咱私下里说说,千万别外传啊!小心治罪!”

这些军中流言到了董卓耳中,董卓顿时觉得理由也挺充分了——乱世怎么能立个懦夫当皇帝呢?

不过,这次他的救驾功劳不够大,也就跟卢植、袁绍他们平分,废立之心还是先按捺几天,总要把其他功臣翘掉几个,或者是调离京师,才好下手……

第400章 有右将军在工人还想失业?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个乃翁第538章 折返跑冠军吕布第586章 海盗本色(今天就恢复两更吧,还四千字)番外第56章 吕布:死前也要杀个可汗垫背第75章 数郡之地也敢称帝?第170章 忠义楷模第83章 无血开城下南郑(三更)第752章 从实则虚之,到实则虚则实则虚之第624章 疯狂生长的兵法思想树(七千字大章)番外第42章 高干:请诸位单于努力,再来一次白登之围第495章 弑君-上第82章 拖人下水番外第66章 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第382章 打仗全靠吓第34章 渣男级别的上中下策第34章 渣男级别的上中下策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63章 前门溃韩暹,后门来杨奉(三更)第447章 似曾相识的场景第301章 这点间接证据根本骗不过贾诩第446章 收拾旧山河第657章 关门打狗番外第32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572章 气势汹汹下江陵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韩第182章 打不过你恶心你番外第58章 新时代不用刻意炫耀第37章 刘县令弃官第618章 刘备飘了第14章 定个亲有什么好墨迹的第740章 这次不用你杀故主,传檄天下辱骂袁绍一顿就行了第36章 征辟只是走走过程第222章 虚与委蛇第444章 千骑欲问边,斩汜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第574章 长坂长下坡,需要人肉刹车片第417章 谁都想不到第790章 子时已到第627章 科学改造部队第663章 双英战吕布第736章 该出土时就出土第580章 太史慈大战周瑜第304章 天命不可违第440章 内部参考锦囊第451章 大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440章 内部参考锦囊第157章 腊月渡泸,深入不毛第452章 给你机会跑你不跑第109章 吃完上家吃下家第13章 屁股决定立场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还是比不过诸葛亮第142章 散关县长法孝直第124章 八艘飞甘兴霸第133章 三天一个郡第796章 李丞相说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225章 长安沦陷第648章 谋士多有谋士多的坏处第19章 咱也是官了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术第220章 深谙制衡的王允第61章 狗急跳墙第683章 公爵的制度设计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第3章 什么?州郡两级领导都是反贼?第90章 没有人比甘兴霸更懂渠江水战第483章 打赢了也要总结教训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808章 陛下自己想变法,关曹操什么事第63章 磨镜不误募捐功第282章 本将军自有主张番外第58章 新时代不用刻意炫耀番外第40章 破除迷信任重道远第391章 阎象舌战诸葛亮第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费第797章 丞相无赫赫之功番外第74章 英雄豪杰总是成批地来,又成批地走番外第31章 扶桑是辽东人的扶桑第14章 定个亲有什么好墨迹的第710章 新城选址是洛神显圣的意思第503章 两路北伐第87章 关云长义释严颜第771章 有种就全家老小一波流第513章 连敌人也引用你的经文第837章 二破邺城第144章 够浪才能引诱敌人来越塔第434章坚壁清野清了个寂寞第543章 围标式科举第545章 都当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第356章 历史的提前量第377章 历史进入了深水区第224章 真没想到,刘备能来啊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抢奇观的一生后续更新和开新书计划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569章 钓鱼窝已打好第394章 诸葛之算,恐怖如斯(八千字大章,舌战完结)第741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229章 连敌人是谁都没搞清楚第71章 丰收的季节第849章 刘曹对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