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4章 公孙度已死

所以,在移民分田的过程中,朝廷不能做这个不公平的第一原动力,至少当初给过所有人公平起步的机会。

在坚持了这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李素最后想到了一个妙招:

在远离会稽北部、如今还缺乏人烟、但农业灌溉环境还不错的九龙江、JIN江等后世闽省水系沿岸的三角洲地带,开拓新的屯垦点,并且设置县城。

这个办法,在深入考察之后,被李素发现是完全可行的,因为闽地并没有太严重的烟瘴问题,尤其只要沿海,不深入武夷山区,卫生条件就更安全了。

但当地原本是因为交通不便,所以才很少有县城,后世整个闽省范围内,如今就“东冶”一个县(福州),其他全都是白地!

历史上,其实泉州这些地方,也要到南北朝后期才开发,而漳州更是要到唐朝——唐朝时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后来居然还在当地得了“开漳圣王”的名头,成了信仰崇拜对象。

陈家在闽南也成了千余年的第一大族,当地人拜的妈祖娘娘也是他们陈家的后人,后来湾湾人的姓氏都有“陈林半天下”。

而李素复盘之后,却发现阻挠汉人开拓闽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气候和瘴毒病菌,而只是交通不便——因为武夷山、仙霞岭这些的存在,闽地各处与北方的陆路交通是非常困难,成本巨大的,所以,最划算的沟通,就只有靠航海走海路了。

毕竟后世泉州厦门漳州这些地方,都是武夷山区的小江河入海的河口位置,走海上水路不要太方便,这些地方后来也都是海外贸易重港。

但汉末的时候,航海难以抵达这些地方,原本是因为“东海和黄海所需的海船,船底结构不一样”。

如果没有李素的出现,汉朝人至今还在完全用沙船类的船跑沿海呢,狭长深底的“福船”根本不可能出现。而没有福船,航海航到长江口,就不可能再进一步南下了。否则沙船到了江南的东海部分,甚至进入湾湾海峡,风高浪急很容易倾覆。

毕竟“福船”这种船听名字就知道,就是为了到福建沿海航行才发明出来的。

历史上福船要隋唐才有,所以隋唐才开发闽地。现在李素提前有了福船,当然应该提前开发闽地。

至少开发闽地的沿海。

所以,最后的两万户移民,在李素的力排众议之下,在充分做好了卫生防疫、防止水土不服后,趁着冬天相对最凉快的季节,被迁移到了闽地。

李素在地图上设置了两个新县,都是万户县暂定取名就叫泉县和漳县,让后世闽省地界内的县城数量,增加到了三个,每个县占一条小江河的出海口,慢慢种田。

而刘备在处理之前的叛乱问题后,就给过李素一个旨意,让他自我反省移民导致他个人受益的问题。

这个旨意抵达的时候,李素其实已经把移民安置好了,他也确实没在自己的核心腹地谋多少好处,所以可以说和旨意的要求不谋而合。

所以,李素等于是任何事实上的整改措施都不需要多做,直接把最新情况补充汇报一下,就符合要求了。

李素就趁机上奏澄清:他打算新设置的漳泉二县,完全是为国,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封户,那两个县不属于任何之前朝廷封给他的地盘,依然是直属于朝廷的。

刘备看了之后,最终的处理意见就是:漳泉依丞相所议,收归国有。

另外,丞相封下的句章县,从移民建设过程中受益,多了一万户。为了避嫌,也为了之前李素自请减少一些封地为逼出青、兖叛乱担责,就暂时把句章县削了。

如此,一切处理都落到了实处。最后刘备还私下里跟李素通气,干掉公孙度后,把句章还给他。

当然,整个过程中,朝廷公文往返数遭、期间雒阳那边还派官员来核查验证,总共掰扯了几个月,等一切手续都搞明白,都已经是204年的夏秋之交了。

“可怜”的李丞相,暂时从二十县公,退到了十九县公,就当是谦受益、满招损吧。收回拳头也是为了更好的出拳嘛。

这个结果揭晓时,距离这些移民在南方实际展开屯垦,都已经有半年过去了,当地的第一季水稻早稻也已经收获。

北方来的农民们,也是磕磕绊绊学会了如何在南方的气候勉强种些蔬菜、茶树、甘蔗、竹林。虽然因为地皮是才第一年垦荒的,所以收成非常差,但因为朝廷对于新移民有多年的免税政策,所以勉强也能活下去。

一般这种开荒,哪怕结合烧荒增加肥力,第一年也就勉强两三成的收获,第二年有五成就差不多了,第三年或许能到七八成,随后才渐渐算是熟地良田。

不过李素设置新县的地方也都沿河沿海,官府提供运力、多投资几个造小木船的船厂,让百姓们可以农闲季节打渔补贴,就不可能饿死人。

鉴于开荒的难度,李素申请的免税期是五年,免徭役期是三年。免徭役期间有政府工程需要的,官府可以给百姓钱和生产物资来折抵工价。

如此优惠之下,李素的移民全部站稳了脚跟,欣欣向荣安心生产。后世的八闽之地,也第一次有了政府主导的成规模开发,闽地汉人人口第一次超过了二十万人。李素后来被尊为开闽台的先师,受到些奇怪供奉,这都是后话了。

……

而且,幸运还真挺眷顾李素的,有些事情简直是想啥来啥。

前面不是刚说,刘备私下里给他密信,承诺今年削掉的县和拆分的户口,等对公孙度用兵有所成就时,就可以给李素送回来。

这不,就在204年这年的秋天,远在三韩的公孙度,就寿终正寝病死了,传位给了他儿子公孙康。

当然,唯一值得惋惜的是,李素并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

因为远在海外嘛,路途遥远。

而且公孙度死前,可是一直在关注中原的情况,也派出他的海船假扮成正常的中原海商,刺探消息。

公孙度听说刘备收服了曹操的全部地盘后、这两三年里国内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连桓灵以来三十多年没听过的各种叛军乱匪都全部干掉了。今年年初最后一次泰山贼加青州兵残部的瞎折腾,也被雷霆手段彻底搞定,此后全国居然一处叛乱都没敢再发生。

所以公孙度临死之前,可谓是忧心忡忡,甚至原本按照历史轨迹,他该204年冬天才死,但现在提前了几个月,秋天的时候就忧惧而死了。

临死时,他苦苦告诫他要传位的儿子公孙康,让他一定要注意保密,把三韩和耽罗、对马、邪马台等地的交接工作充分做好、做扎实。确保把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全部接收好拿稳了,这时候才能发丧。

否则,公孙度觉得只要李素渡海出兵,直接就能摧枯拉朽把不服公孙康的人全部拉拢过去。

公孙康在父亲病榻前痛哭良久,表示记住了,一定严密封锁消息,而且对内部不稳的人进行一波清洗,确保权力交接更替的过程抓稳了。

公孙度听了儿子的承诺,这才咽气,随后公孙康就把他父亲重病期间服侍病情的内侍全杀了,跟公孙度的遗体一起火化,毁尸灭迹不让死讯外传。

然后,还少不了出于恐惧,杀了不少三韩和邪马台的异族酋首,跟个受害妄想症患者似的,看谁都像是通汉的内奸。

一时之间,从后世三韩到曰本的北九州地区,一片人心惶惶,很多这些年来被公孙家新征服的部族,都被公孙康恐怖的新统治暂时吓住了。

随后,公孙康进一步调集力量筹备海军,趁着冬天海上商贸往来本就不频繁,顺势把三韩和辽东、东莱、东海三地的商船队都停了,连伪装成大汉商船的船队都不发,怕的就是父亲的死讯走漏消息,被汉军注意到。

至于不做生意多出来的船,就全部被公孙康没收充入海军,拉成封锁线,严防乐浪郡的汉军南渡汉江(韩国那个汉江),也防止东莱半岛的大汉海军渡海来袭。

如此勤勉的消息封锁工作,着实让公孙康把他爹的死讯拖到了来年、也就是205年的初夏,整整隐瞒了四五个月。

当然,205年初,也只是三韩地区全部知道公孙度死了,考虑到三韩和大汉之间还隔着个大海,所以最后传到大汉、传到徐扬等地时,已经是初夏了。

也就是205年的四月份、春耕结束之后的时间。

Wшw ¸TтkΛ n ¸℃ O

当时糜竺和诸葛亮、太史慈都注意到了新的一年里三韩人伪装的贸易船肯定是锐减了,这才顺着这条线索深挖,最后挖出的猛料。

诸葛亮在东海郡,确认了这一切后,当然是快马急报给人在吴郡的李素。

李素得到消息时,第一反应居然是极为惋惜——当然,他绝不是在惋惜公孙度的死,而是在惋惜自己的情报工作不够好,历史知识也不够扎实。

谁让他前世没看过公孙度的履历呢!李素只知道历史上207年袁尚袁熙去投辽东时,辽东之主已经换乘公孙康了。但李素是真不知道,公孙度究竟是202~207年这段期间里、具体哪一年死的!

要是前世读书再细一点,未卜先知,不就能更精准地抓住公孙家父子权力交接的那个出兵良机了么?

但是后悔也没用,李素很清楚,公孙康肯定封锁了很久的消息,此时此刻,他应该已经把权力抓稳了。

所以大汉这边,反而不用很急,关键是要自己把准备工作彻底做好、做扎实再动手,已经错过,就不用抢了。

太史慈、甘宁等将领,纷纷请战,希望立刻用兵,都被李素按住了。

李素是这么劝诫下属的:“不要急,我军已经错过公孙父子交权的时间点,不差这几个月了。如今刚刚才得到军情,而我军原本都是打算至少明年,甚至是后年初才对三韩下手的。

眼下军粮器械船只都有准备到位么?没有吧,那还不尽量先筹集充分一点!另外,本相自会派使者威慑公孙康,给他开一个归降的条件,以大军压境吓住他,他肯主动降服,那就最好。”

太史慈听说这一决定时,急道:“丞相真容那公孙康归顺?”

李素智珠在握地摆摆手:“只要我们的使者够严厉,公孙康会觉得我军是还没做好渡海战争的准备,在虚张声势。

那样的话,他不会立刻投降的,反而会不惜一切代价严防汉江与海峡,这种高度紧张的戒备,势必不能持久。等他觉得最危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松懈的时候,就是我军展开后续的偷袭的良机。”

太史慈和甘宁听说李素还安排了偷袭的后手,就没再说什么,他们只要执行丞相的命令就是了。

战争准备的事情自然不用李素亲自操心,他只要关注大战略就行。

一个月后,徐州这边也做好了基本的调度,坐镇了青、徐已经一年半之久的诸葛亮,亲自南下到广陵渡江,与恩师会面,商讨战略思路。李素在吴县接见了他。

师徒见面,诸葛亮也不隐瞒自己的疑惑:“恩师为何觉得公孙康此人也会死硬到底,不惜与朝廷一战,以维持其权位?莫非,恩师对公孙康有很详细的了解?

学生只知公孙度是桀骜之主,不甘人下,但对公孙康毫无所知。然则以常理度之,即使当年骁顽如曹操,兵败身死后,曹昂尚且不敢再有抗拒,何况公孙康呢?”

李素笑着解答:“我对公孙康也不是很了解,但料敌从宽,关键就在于把握这些人‘自恃险远’的心理。公孙度公孙康,跟曹昂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人,而在于地。

曹昂占据的青兖之地,自古是华夏故土,自秦始皇统一以来,普天之下的华夏子民,都知道割据青兖之地的诸侯,必然被天下共主所觊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但公孙度所占的三韩乃是蛮夷之地,在汉人眼中,对蛮夷的深入控制总有边界总有尽头,不可能无限制扩张下去。而公孙度在三韩已十余年,早已摸清当地形势,他知道自己就算打输了,只要不被俘获,还有继续往东跑的机会、大不了隐姓埋名。

所以,这根处于中原腹地完全是两个性质,但凡一个人有机会域外称雄,自称至尊,不用仰人鼻息,那纵然饮食起居饥啖腥膻、渴饮浆酪,那还是有人心向往之的。”

诸葛亮顺着恩师的思路沉吟良久,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的心态差距,确实是这么回事。恩师对人性心理的揣摩,太到位了。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有机会当老大,哪怕是一群蛮子的老大,那也是很吸引人的,谁不想啊。

但问题的关键,似乎也转变了。

诸葛亮揣摩了一会儿,忧心忡忡地说:“如此一来,虽然我军只要与公孙康决战,就多半能胜之。但问题的关键却也变了,不再是打赢他就能克尽全功。

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他跑了,否则战场上的胜利和杀戮将毫无意义,他一直往东,无穷匮也,大汉又不能真追到天涯海角。恩师有什么良策,能确保打赢了之后不让公孙康的人逃跑呢?”

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纸面的第176章 郫县种田第797章 丞相无赫赫之功第446章 收拾旧山河第498章 孤欲帝则帝,何须遗诏第254章 给我五年还你一个新的蜀郡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这一步的第856章 处理刘和第568章 秋风得意马蹄疾第18章 你丫开自瞄挂了吧第81章 杨昂的企业级理解第189章 屯兵犍为寻衅端第118章 内行打仗看后勤第742章 准备再打一场昆阳之战第80章 带着三点五个亿的战利品跑了第749章 街亭分亭博望坡,当道扎营夏侯惇第509章 梁纲你过来啊!第319章 高祖托梦该怎么托第521章 多米诺骨牌第180章 千金市骨诸葛亮第29章 省亲救难第746章 三国志14:触发最大包围占领事件第423章 鸿沟停战协议(五千字大章,附停战协议地图)第553章 背信得荣华,首倡终天谴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绍一样好谋无断的时候第504章 王睿张咨殷鉴不远第37章 刘县令弃官第264章 一战团灭蜀地奸商第641章 李素:都说我心脏,程昱的心也一样脏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处,就是随口说句话都能当科举考题第66章 汉中太守假节钺第75章 不好,我们被识破了第58章 跟海盗讲什么江湖道义番外第42章 高干:请诸位单于努力,再来一次白登之围第620章 一段恩怨的终结第401章 太守随便封的感觉真爽第93章 站好大汉忠臣的最后一班岗第395章 沿着历史长河一路碾压第1章 我不想被灭口第298章 强偷弱是赌,弱偷强是白给第737章 太原围城战第47章 先到咸阳为王上第403章 二世纪的新生活运动第603章 静坐的卖队友第318章 世界线收束第60章 惺惺相惜第660章 不犯点兵家大忌,敌人都不敢跟我打第158章 不为五斗翡翠折腰第755章 首先排除一个正确答案第725章 蛮夷到了极点第177章 胸甲骑兵第387章 “历史的倒车”:最后一任益州牧第678章 顾雍还乡第105章 破门者赵子龙第535章 让敌人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以为我们知道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248章 出来混久了回家还债第731章 拿来吧你第662章 完美绕后开团第687章 袁公定然否极泰来第677章 于禁愿降第268章 炒期货的下场第271章 女学霸不好糊弄第571章 图穷匕见第434章坚壁清野清了个寂寞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术第16章 蝴蝶效应第168章 让!全都可以让!第474章 圆满忽悠第723章 南北两路开花第9章 关张千骑劫逆营第141章 疯狂搜刮第567章 走一步修补一步第305章 各取所需老毒物第706章 打着修理的旗帜,走着拆除的路子第105章 破门者赵子龙第546章 科举雏形第591章 一锤入魂第785章 岌岌可危第8章 进击的黑山贼第324章 关云长水淹陈仓第628章 战前准备第802章 邺城落第213章 还生病就说明生活条件还是不够好第658章 张辽:大家要有信心,吕布将军会来救我们的第653章 张任死不死你们投票决定第656章 文丑:我与淳于琼将军同年同月同日死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819章 八阵和八阵图的差距第324章 关云长水淹陈仓第172章 救火雒阳城第122章 浩然正气皇甫嵩第150章 荆州太平第339章 临阵倒戈段忠明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401章 太守随便封的感觉真爽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181章 让蜀郡百姓也赚几个亿第433章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