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迁怒

“夏侯徽?”曹操一手握着笔,一手捻着胡须沉吟了片刻:“这是谁家的女子?”

夏侯家也是个大家族,大大小小数百口,曹操也不可能全记得,更何况是个女子。他仔细的想了半天,还是没想起来,便对辛毗说道:“你马上去问问伯仁,看看这是谁家的女子,名声都传到江东去了,怎么我都不知道。”

辛毗点头应是。

“这么说,孙绍有心联姻了?”曹操搁下笔,站起身来,双手负在身后,慢慢的踱着步,不时的看一眼辛毗。辛毗不敢乱动,曹操多疑,自己和曹丕走得近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个时候有什么不合适的举动很可能引起曹操的不快。

“臣觉得,他又想,又不想。”

“怎么叫又想又不想?”曹操似乎很随意的问了一句。

“说他想,是因为他没有拒绝,说他不想,是因为他也没有答应。”辛毗没吟了片刻,又小心的说道:“他似乎对厉锋将军的女儿……没什么好印象。”

曹操花白的眉毛皱了皱,倒没有太在意,他抚着胡须,仰起头想了想,不经意的笑了:“想不到此子倒与人不同,女子四德中何尝有才?”

辛毗心中一凛,更是加了几分小心。曹操用人唯才是用,与儒家提倡的唯德是从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不同,他多次发布求贤令,表明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这里面当然有他要拉拢那些很难得到名门大族认可的寒门的意思,但是也和曹操一贯的用人态度很相符。孙绍在这一点上倒是和曹操非常相似,从曹操的语气可以听得出来,他对孙绍的印象非常好。

“子廉的女儿……”曹操有些遗憾,他知道曹洪不是个喜欢学问的人,包括他的几个儿子都对学问一点兴趣也没有。这么说来,要想让曹洪和孙绍联姻还有些难度。他挥挥手,让辛毗先出去,然后看着一直没说话的刘晔道:“子扬,事不谐矣。”

刘晔却笑了笑,摇着头道:“臣却以为不然。”

“为何?”曹操好奇的笑道。

“臣虽然大部分时间都随丞相征战,但是在邺城的时候也不少,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夏侯徽,有美貌的女子有几个,但是有智慧的女子臣从未听说,孙绍又是从哪儿听来的?厉锋将军的女儿虽然不以才名,但是美貌出众,孙绍又没见过她,怎么会这么草率的拒绝了?”

曹操眼珠一转,随即有些明白了,随即又沉下了脸。

“再说了,孙绍自己本不是什么爱好学问的人,他虽然拜了张昭为师学习春秋,可是他的经学一直不显,倒是他做生意的精明让人佩服。”刘晔从容的笑道:“厉锋将军可也对经商颇感兴趣啊。”

曹操一愣,随即又笑了:“不错,这一点他们倒是很相似,说不定能谈得来,哈哈哈……”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闻说孙绍对关羽之女颇为宠爱,他的两艘楼船之中就有一艘取名凤仪,此女与他成亲之后,随他远征南海,现在又为他诞有一子,再加上关羽护犊,此时孙绍不置可否,或许与关氏父女有些关联。”

曹操连连点头:“你说得对,云长的脾气我是知道的,他对那个女儿又很是看重,孙绍真要纳妾,他有点不快也是正常。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再派人去谈。再过些时候,孙权和刘备如果还不来,云长大概就不会这么傲气了。嘿嘿嘿,也许……”

刘晔不动声色的一笑,曹操对关羽一直很看重,到现在还有心招揽,真是痴心不改啊。

辛毗离开大帐,直接去了黄门侍郎夏侯尚的营帐。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从子,从建安十年开始指挥骑兵跟随曹操征战,也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将军。两年前刚刚配合曹彰出征代地,平定了乌丸之乱,这次曹操起大兵包围宛城,他奉曹彰之命,率领两千精骑赶来助战。夏侯尚和曹丕的关系很好,他做过五官将文学,可以说是曹丕的心腹。他的夫人就是中坚将军曹真的妹妹,而曹真也是曹丕的心腹。也正因为如此,最近他也受到了曹操一定程度上的冷落。

“夏侯徽?”夏侯尚一听辛毗的来意,脸色顿时变得十分怪异:“孙绍怎么会知道我的女儿?”

“你女儿?”辛毗又惊又喜。

“嗯,是我女儿,不过她今年才十岁,和普通的女孩儿没什么两样啊,怎么会……”夏侯尚觉得很尴尬,自己的女儿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怎么名声都传到江东去了。他看着辛毗,被胡风吹黑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悦,好在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和夏侯徽一样,都是孙绍口中的聪慧女子,要不然夏侯尚真以为辛毗在给他使坏呢。

“是这样啊。”辛毗也十分不解,他也有些搞不清了。孙绍不仅知道他的女儿,还知道这么一个才十岁的女子,他这消息来源也太让厉害了吧?联想到前不久邺城之变,他忽然吃了一惊。

“伯仁,邺城之变,会不会就是孙绍的手笔?”

夏侯尚想了想,也觉得有可能,他连连点头:“可能,可能,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此子倒的确有些手段啊。他仗着有丞相大人的符传,通商中原,不仅不用交税,还借着沿途不敢查他货的机会安排细作,防不胜防。”他想了想,猛的抬起头对辛毗说道:“要不……建议丞相收回那只符传吧?”

辛毗摆摆手,示意夏侯尚稍安勿燥,忽然笑了一声:“你想把他推到厉锋将军那一边去吗?”

夏侯尚扑嗤一声笑了:“佐治,你不会是想让我把女儿嫁给孙绍吧,我女儿可才十岁。”

“十岁怎么了?”辛毗淡淡一笑:“丞相将三个女儿献与天子的时候,小女儿也只有十一岁。”

夏侯尚翻了翻眼睛,不屑一顾。建安十八年,曹操为了排挤伏皇后,避免董承之类事件再次发生,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天子,其中小女儿曹华只有十一岁,只能留在邺城,后来长到十三岁才送到许县,现在和她的两个姊姊一起在宛城内。

不过,曹操把女儿嫁给天子,那是为了他的权势,让他为了曹丕把女儿嫁给孙绍,却有些为难。曹操最近的态度很明显,曹植在巴郡立功,曹丕却捅出一个大篓子,这局面明显不利于曹丕,这个时候是否有必要牺牲女儿的幸福,实在是个很难的选择。要知道,他喜欢这个女儿可超过儿子夏侯玄。

辛毗见夏侯尚沉默不语,大致猜到了他的想法。他淡淡的说道:“其实你也不用担心,我想丞相这个时候也未必会同意的。”说完,他起身施了一礼,匆匆地走了。

夏侯尚想了想,忽然惊出一身冷汗。不错,就算他想把女儿嫁给孙绍,现在曹操也未必会同意,因为曹操提这门亲事,是想招降孙绍,给曹植增加助力,而不是给曹丕,自己和曹丕走得很近,夫人又是曹真的妹妹,这些曹操都心知肚明,他肯定不会同意的。只是他不同意是一回事,而自己不愿意又是另一回事,这样一来,自己如果拒绝,不仅得罪了曹操,而且得罪了曹丕,可谓是两面不讨好。

他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追了出去,赶上辛毗,一把拉住辛毗的衣袖,央求道:“佐治教我。”

辛毗笑了笑,轻轻的抽了抽袖子。夏侯尚讪讪的松了手,却拦在辛毗面前不让,陪着笑连连拱手。辛毗无奈,闭上眼睛想了片刻道:“伯仁,我如实告诉丞相,丞相如果问你的话,你就说全凭丞相作主便是了。丞相如果不问你,你也不要提起。”

夏侯尚感激不尽:“多谢多谢。”

不出辛毗所料,曹操得知夏侯徽是夏侯尚的女儿,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太小了,便没有再说下去,这件事便暂时放下了。

……

江陵,关平跪在刘备面前痛哭失声。刘备面色尴尬,无言以对。他到江陵已经两个月了,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没有北上解围的举动。现在关羽派关平来催他,可谓是在他的脸上扇了一个大耳光。他在剑阁被曹**得差得没命,关羽为了给他解围,不顾自己的兵力不足,悍然北上攻击襄樊,如果不是他出奇制胜,利用汉水淹了于禁的三万大军,他现在恐怕已经和于禁、曹仁拼得两败俱伤,甚至有可能大败而归。关羽为了他愿意冒一切险,可是他现在却坐视关羽被曹操围在宛城,不愿施以援手。

他为难的看看诸葛亮,目光中既有惭愧,又有无奈。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上前扶起关平:“坦之(关平),主公与君侯恩若兄弟,他怎么会见死不救呢,只是,你知道吗,孙权大权就驻在柴桑,其意在益州,主公不敢轻动啊。”

关平沉下脸,甩开诸葛亮的手,怒气冲冲的说道:“那军师是说,只要孙权起兵北上,离开柴桑,主公就会北上解围?”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听关平的意思,好象孙权很快就要北上了,难道孙绍有办法让孙权北上?不可能啊,孙权要除孙绍的心思只怕比刘备要除关羽的心还重。说实在的,诸葛亮也知道,刘备虽然从理智上知道关羽是个隐患,但是从感情上来说,刘备不愿意坐视关羽被曹操困死,他一直在理智和感情的矛盾中煎熬,这些天无数次的动摇过,有几次甚至准备起兵了,要不是他力劝,只怕刘备已经到了襄阳。

“当然了。”诸葛亮很严肃的点点头:“主公怎么可能坐视君侯不管呢?只要孙权出兵北上,主公肯定会一起跟着去的。”

“那好,我这就将军师的决定回复父亲。”关平二话不说,转身就走。刘备和诸葛亮被他的态度一时搞得有些莫名其妙。关平是个比较低调的人,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嚣张?他难道能肯定孙权会出兵,还是关羽根本不相信他会出兵,早就知道他们会拿这个做借口?

他们当然不知道,关羽听了孙绍的话之后,把心底那些对刘备不确定的怀疑全部转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而且变本加利,他认为诸葛亮一定是担心他以后会和他争权,所以现在要借这次机会把他除掉,以前的一切,都是诸葛亮的虚伪做作,如果到了节骨眼上,诸葛亮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要借曹操的死致他于死地。

他虽然没对关平说,但是他不善于掩藏自己的心思,关平跟了他多年,又岂能体会不出这点味道?他一路上就在猜测这种可能性,现在刘备面露难色,一言不发,说话的就是诸葛亮,关平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想,诸葛亮已经从疑犯正式升级为罪犯。

只是诸葛亮自己并不知道,因为孙绍一句只说了一半的话,他以前在关羽心目中的好印象已经轰然倒塌,等待他的将是关羽雷霆一般的怒火。

“孙权会退吗?”刘备哑着嗓子问诸葛亮,不等诸葛亮回答,他又说道:“如果孙权会退,或者北上,我也想立刻起兵,再拖延下去,只怕云长会支撑不下去的。”

诸葛亮只得把刚冒上心头的一丝不安先放在一边,转过来劝愧疚的刘备:“主公,我相信孙绍现在一定也派出了求救的使者,只是他不到末路穷途,只怕孙权不会去替他解围。主公,孙权此人反复无常,他和曹操很可能有了默契,此时我们北上的话,益州可就危险啦。”

刘备仰起头,欲言又止。他不想这么做,可是又不能不这么做,关羽和他的情义是很深,可是在儿子和关羽之间,他还是会选择儿子。刚刚关平的举动让他愧疚的同时,也让他感觉到了关氏父子的嚣张——连一直比较温和的关平现在都变成这样了。

都怪孙绍——刘备不愿意责怪关羽,把责任推到了孙绍的头上——要不是孙绍那个嚣张跋扈的竖子和关羽在一起,关羽怎么可能变成他的隐患?他可一直是他最信任的人啊。

“派人去和孙权谈谈。”刘备十分纠结,心烦意乱的一把袖子:“他实在不想去救人的话,请他向后撤一点,我去救。”

诸葛亮还想劝,可是刘备大步走远了。诸葛亮站在原地想了半天,叹了口气,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法正。如果法正还在,刘备肯定不会是这种态度,自己和法正相比还是差了一截,虽然法正已经死了,自己还是不能完全顶替他的位置。一想到法正,诸葛亮就有些愤懑,法正怎么了?他会打仗,我也颇通兵法啊,不过他的机会更多而已。将来有一天我有掌兵的机会,也让你们看看我的用兵才能。

……

柴桑,孙权看着一脸是土的孙桓,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接过孙桓双手送上来的急报,挥挥手:“你先下去洗洗,然后再吃点东西,好好睡一觉,我和诸君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

孙桓目光复杂的看了他一眼,随即低下头,快步走了出去。孙权被他那一眼看得不安,心脏猛的跳了一下,恍惚之间,好象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孙桓,而是孙绍,是孙绍那双似乎能一直看到他内心的那双眼睛,只是那么一瞟,就看透了他所有的险恶用心,将他心底最阴暗的东西无遮无挡的抖了出来。

“至尊?”孙邵见他发呆,连忙拉了他一下。孙权一惊,这才回过神来,孙桓已经出去了,眼前是空荡荡的门。

“哦,长绪,你看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孙权将手里的急报塞到孙邵的手里。孙邵觉得有些烫手,可是又不敢再塞回来,他虽然还没看,但是从孙桓那副样子就可以猜得到,宛城快到了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了。

“至尊,我们如果北上,刘备会不会趁虚而入?”

“我就是在担心这个啊。”孙权应声答道:“这个卖草履的老贼无耻之尤,那年趁着公瑾和曹仁在江陵血战,他偷偷取了江南四郡,这次如果我北上解围,他会不会再故伎重施?”

“完全有可能啊。”孙邵明知道这是借口,还是深表同意的附和道:“我们支援了他那么多粮食,帮他击退了曹操,他不仅一点善意没意,反而做出这种姿态,实在让人齿冷。对这样的人,不能不防。”

“那……奉先那里怎么办?”孙权反过来问道:“我不能就这么坐视啊。”

孙邵一愣,心道你这怎么能问我呢,分明是你想借曹操的刀杀他好不好?可是这话不能说,他还必须给孙权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派人去和刘备谈一谈吧,我们一起北上。”

孙权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时间也差不多了,再不北上,孙绍和关羽固然要完蛋,但是曹操也会再次南下,重夺樊城、襄阳,如果不在此之前到达襄阳,守住汉水防线,那么南郡就会失守,三方的战线会再次回到建安十三年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曹操大概不会给他江淮之地了。

“派别去比较好?”

“张温。”

孙权瞟了孙邵一眼,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孙邵和张温关系不好,张温是吴郡才子,现在是中郎将,孙邵是淮泗派的老臣,因为要抑制江东土著过快的实力增长,他对张温一直很压制,当然了,这不会由他自己来表现,一般都由孙邵这样的臣子出面阻拦,所以张温对孙邵的意见很大,私下里说孙邵没学问,是个无能之辈。这样的话传到孙邵的耳朵里,孙邵当然也不会饶了他。

孙权不反对手下互相争斗,这样对他只有好处,更何况派张温去和刘备谈判也确实比较合适,谈得成更好,谈不成,孙绍也不能怪他,张温可是孙绍的旧部。

张温很快来了,听了孙权的命令,他二话不说,领命出帐。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找到了刚吃完饭的孙桓。孙桓虽然把脸上的尘土全部洗干净了,可是憔悴的脸色却掩盖不住,看到张温,他没什么好脸色。在孙绍帐下的时候,孙绍很少提张温这个人,就是提也是夸他学问好,但是孙绍手下比如帅增之类的对张温印象就很差了,他们一直对张温当初的行为耿耿于怀,认为张温利用了孙绍,然后又背叛了孙绍。孙桓和摧锋营呆的时间久了,不知不觉的把自己当成了孙绍的人,任何和孙绍不对付的,都是敌人或潜在的敌人——要不然他也不会用那种眼光看孙权了。

“宛城的情况现在如何?”张温对孙桓冷漠的眼神视而不见,意态从容的问道。

“不好。”孙桓收起了自己的不快,勉强答道。他虽然不喜欢张温,但是孙绍说过张温很聪明,他也希望张温能够出点好主意,于是把宛城的情况对张温说了一遍。张温见孙桓面色沉重,显然对孙绍的处境十分担心,忍不住笑了:“孙校尉,你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孙桓一听这话,立刻沉下了脸,怒视着张温。

张温嘴角一挑,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却不点破。他淡淡的笑道:“我奉命去江陵和刘备谈判,且不论能不能谈成,这一来一回的也要不少时间,你是在这里等着,还是赶回宛城去?”

孙桓哼了一声,沉默了片刻道:“张君有什么良策可以教我?”

张温点点头:“如果你要回宛城,你就对孙将军说,不要指望这里了。”张温抬起手,挡住了正要说话的孙桓:“刘备在江陵,至尊在柴桑,他们谁也不信谁,要么一起北上,要么一起等着,不可能协调一致的。”

孙桓不吭声了,他知道张温的意思,想了片刻,又问道:“那如果我留在这里呢?”

“如果你留在这里,那就不要闲着,立刻去拜访一下诸将,特别是那些老将和孙氏宗室,把宛城的情况告诉他们。”他顿了顿,接着又说道:“要快要不然你就没有机会了。”

孙桓眼光一闪,忽然明白了。孙权如果不想去救孙绍,他一定不会让自己把宛城的情况告诉别人,别人不知道宛城的情况,当然也不会对孙权驻留不前的举动表示异议。孙绍的那封急报,最后也许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衣服,客客气气的向张温拜了一拜。

“多谢张君提醒。”A

第50章 男女有别第73章 弱国无外交第47章 人到中年第56章 盛宴第30章 排场第34章 请君入瓮第68章 战机第62章 酒逢知已千杯少第53章 梦想第87章 艰难抉择第84章 最后一战第82章 利益第8章 打到服为止第16章 月下饮新茶第63章 怀春少女第27章 十年一梦第47章 人到中年第42章 绝户计第52章 海盗出击第84章 卖方市场第8章 美人如玉第90章 渔翁得利第74章 男儿当自强第28章 无欲则刚第25章 国之利器第9章 观沧海第45章 机会第95章 辛宪英第86章 天神之怒第50章 有实力,更安全第58章 言外之意第55章 海盗集结令第70章 挖坑第13章 酒家胡第41章 伏火诀第42章 以一当千第61章 兄弟之国第21章 武器的批判第43章 我是风筝你是线第56章 母老虎第56章 自已的地盘第45章 利害第64章 美梦第60章 扶南第66章 天高皇帝远第90章 一起发财第92章 组团去打劫第32章 落水狗第40章 风云突变第36章 得胜归来第21章 目标,夷洲第56章 盛宴第86章 心怀叵测第5章 随遇而安第36章 示巴公主第73章 弱国无外交第10章 内战与外战第73章 僵局第84章 最后一战第26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101章 女儿心思第9章 观沧海第71章 不怕欺负你就来第52章 海盗出击第39章 烽烟再起第14章 斗酒五金第97章 绣衣直指第48章 欲擒故纵第24章 新发明第106章 小夫人第86章 天神之怒第85章 天文数字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6章 过江单挑去第17章 所谋者大第66章 张昭第12章 伐交第6章 过江单挑去第18章 羊祜第55章 海盗集结令第62章 和为贵第52章 海盗出击第103章 大海无疆第95章 停战协议第30章 狐假虎威第28章 丧家狗第74章 魔鬼的汗珠火,到处是火。第65章 海盗总动员第2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12章 脱钩第73章 弱国无外交第88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82章 奉子成婚第40章 千里眼第61章 甩手掌柜第11章 摸错了第8章 美人如玉第56章 私生子第17章 本是一场戏第2章 说客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