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异姓为王

费袆垂头丧气的从关羽的府中走了出来,怏怏的上了车,命令回驿舍。孙邵去见孙绍的时候,他也赶去见关羽,他的运气好一点,关羽没有象孙绍踢孙邵一样收拾他,但是也没见他。费袆在前厅站了一个时辰,关羽连一个回信都没给他,仿佛不知道他在外面等着接见似的。

任你有千般说辞,可是见不着面你怎么说?费祎唉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看到面色煞白的孙邵时,他还有些羡慕孙邵,至少孙邵现在知道孙绍的意思了,而他对关羽在想什么却一无所知。

思前想后,费祎知道这个任务自己是无法完成了,只得派出使者,请刘备另派高人赶到宛城谈判。

天子在咨询了几个亲信之后,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同意了杨彪的建议,下诏封关羽为荆王,以南郡为封国,都江陵;封孙绍为越王,以会稽为封国,改称越国,都山阴。

诏书一下,全城皆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关羽和孙绍两个当事人的身上,孙邵和费袆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知道这虽然是曹丕的诡计,但真正促成此事的却是杨彪,杨彪这是给出一个信号,孙权和刘备再不来,天子可没什么耐心了。孙绍去江东,关羽占荆州,没你们的份了。

就在费祎手足无措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关羽拒绝了天子的封赏,伏阶泣血上书,请求天子封刘备为王。他的理由很充分,高祖皇帝有白马之盟,异姓不得封王,有违反者,天下共击之。刘备是汉室宗亲,封他为王不违背白马之盟,他勤王是奉了刘备的将令,有功也是刘备的功劳。

关羽对刘备的忠心,日月可鉴

费祎长叹一口气,整个人差点瘫在地上。如果关羽接受了王位,那刘备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看着费祎如释重负,孙邵却不敢放松,他思前想后,没办法,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派人去打听了一下,结果消息很震惊,孙绍接受了天子诏书,上殿谢恩去了。

孙绍称王了。

孙邵如遭雷击,双眼都不聚焦了,整个人傻乎乎的坐在那里,呆若木鸡。侍从们吓傻了,又拍又喊,好一阵子才把他叫醒过来。孙邵一回过神来,就泪流满面。孙绍称王了,他向天下人表明,他和孙权势不两立,江东殆矣

他再次急书,把这个重大的消息报给孙权。

刚换上门匾的临时越王府,孙绍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周循、越海等人围坐在他的面前,神色各异。周循、越海、孙桓阴着脸,他们对孙绍接受天子的诏书称王十分不满。和孙权再有意见,那都是家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个时候称王对江东的伤害很大。你真以为脱离了孙权你还能有多大能量?天子也好,曹丕也好,都不过是想分裂江东和益州的力量而已,关羽都能认清这一点,你却挡不住诱惑?

崔谦等人却无所谓,甚至还有些兴奋,孙绍称王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机会,以后再加官进爵什么的就不需要通过孙权了。孙绍和孙权翻了脸,以后就会更加倚重他们这些海盗出身的人,受到重用是意料之中的。

陈海和丁奉等人比较尴尬,反对也不是,支持也不是,只好一声不吭。

孙绍一句话也不反驳,只是安静的看着他们,直到每个人都不说话了,这才用青瓷杯盖轻轻的碰着茶杯,扫了众人一眼,淡淡的说道:“都说完了?”

“说完了。”孙桓怒气冲冲的拱拱手:“可是你都谢过恩了,我们说也没用。”

孙绍笑了起来,还是不做任何解释,他的目光慢慢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去,最后又收回到的手中的茶杯上,语气从容而平静:“这件事,我不想对你们做任何解释,而且,叔武说得对,这已经是事实了,解释也没有意义。我做事,不喜欢勉强人。你们有的跟了我三四年,有的只有几个月,现在我要立国了,如果有不能接受的,我们好聚好散,以后万一在战场上见面,大家不需要有什么顾忌,各为其主,放开手脚一搏就是。”

众人面面相觑,孙桓勃然变色,孙绍这是在赶人了,而且对象很明显,主要针对他和周循,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孙权派来监视他的。

孙绍站起身,懒洋洋的拍拍袖子,又看了一眼众人:“如果哪位对我还有点信心,愿意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的,我也是欢迎之至。要是哪位现在信心不足,想要先跳出圈外看看情况再说,我也不反对。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这也是人之常情。我孙绍虽然不是什么圣人,这一点度量还是有的。”说完,他背着手,轻松自在的进内室去了。

崔谦不假思索,起身跟了上去,在走廊里赶上了孙绍,躬身一拜:“崔谦誓死追随大王。”

孙绍嘴一歪,看着崔谦笑了:“建中,你不再考虑考虑?”

崔谦一笑:“臣在西卷城下就做好了决定,无须再考虑了。”

“很好。”孙绍点点头,亲热的伸手拍拍崔谦的肩膀:“在这里厌了吧?想不想朱崖?”

“想。”崔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没有海风吹,浑身不自在。”

“再忍两天,我们出海去。”孙绍哈哈一笑,沉思了片刻:“委屈你做个左将军吧。”

崔谦大喜,翻身拜倒在地,双手举过头顶,大声喝道:“臣谢大王恩典,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还在堂中的越海等人听得真切,脸色更复杂了,孙绍显然在考验他们对他的信心,崔谦没有犹豫,立刻升为左将军了,其他人呢?陈海坐不住了,他起身大步赶了过去,丁奉一见他起身,也连忙跟了上去,两人在孙绍面前翻身拜倒:“臣等誓死追随大王。”

孙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踢了陈海一脚:“竖子,我还以为要另找一个右将军呢。”陈海嘴里有些苦,本来按他的资历应该排在崔谦前面,这一迟疑,落到崔谦后面了。他尴尬的咧了咧嘴,欲言又止。

“承渊,委屈你做个折冲将军吧,你替我把摧锋营带好。”

丁奉磕头谢恩。

越海听着屋后的声音,如坐针毡,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周循和孙桓一眼,最后咬咬牙,匆匆起身。孙绍站在走廊里,看着越海大步走来,笑道:“我的后将军姗姗来迟了。”

越海赧然一笑,拜倒在地。

周循和孙桓相对苦笑。孙绍很舍得给人好处,一口气就封了四个将军,手脚之大方实在罕见。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几个都是他的亲信,他大概早就做好安排了,至于那个前将军,不用说,十有**是给苏粗腿留着的。虽然孙绍从来没有说过苏粗腿的事,但是聪明如周循和孙桓不可能猜不到这一点,他们疑惑的只是孙绍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让苏粗腿义无反顾的在孙权背后捅了一刀。

但是周循和孙桓不能象他们几个这么做,孙桓是宗室,他不能因为贪图富贵而抛弃孙权,周循考虑的则是家人,孙绍这么干,明着要和孙权决裂了,他如果再停在孙绍身边,母亲和弟弟妹妹肯定会有麻烦。他们俩互相看了好一会,最后异口同声的说道:“我们去辞行吧。”

说完,两人都笑了。

孙绍看着脸色为难的周循和孙桓,没有多说什么,点头同意了他们的决定。周循和孙桓松了一口气,起身退出孙绍的书房,走到门口,孙桓又停住了脚步。周循知道他有话要问孙绍,知趣的先走了。孙桓站在门边,两只手互相握在一起,手指捏紧又松开,松开又捏紧了几个回合,这才下定了决心,转过身重新走到孙绍面前,恭恭敬敬的拜倒在地:“越王殿下,桓有一事不明,想请殿下言明。”

孙绍见他在门口不走,就知道他有话要说,只是一直没有催他而已,现在孙桓称他为越王殿下,知道孙桓去意已决。他虽然有些失望,却并不表现在脸上,叹了一口气:“你说吧。”

“殿下英明,难道看不破封王之中的诡异吗?”孙桓抬起头,直视着孙绍,眼神中有不解,有怒气,还有失望。

“你说呢?”孙绍嘴角一挑,迎着孙桓的目光反问道。

孙桓一愣,他没想到孙绍是这个回答,他想了想道:“臣以为殿下一定看破了其中的奥妙,但是臣不明白的是,殿下为什么还会接受。关将军拒绝了诏书,转而为刘备请封,殿下何以反而接受封王?”

“你是说,我应该象关将军一样做?”

孙桓点点头,他正是这么想的。

孙绍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似乎这口气已经在他心里憋了很久,直到现在才算是吐了出来,又似乎还有意犹未尽之意。他微微的仰着头,看着青黑色的屋顶,过了一会,淡淡的说道:

“叔武,你回去,告诉他十六个字。”

孙桓见孙绍已经不称孙权为至尊,而直接以“他”代替,更是伤心。他低下了头,泪水涌了出来,声音中充满了哀伤。

“殿下请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孙绍一字一句的说完,挥挥手,示意孙桓可以走了,转过身,重新拿起了案上的书,再也不说一句话。

孙桓仔细的咂摸了一会,眼神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他想再问,可是孙绍却背过身去,再也不看他一眼,他只好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拜了一拜:“臣一定把话带到。臣告退”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什么意思?”孙权喘着粗气,带着血丝的碧眼睁得溜圆的瞪着孙桓:“他这是在向我挑战吗?”

孙桓伏地不起,语带哭音:“至尊,臣不这么以为。臣以为,这是奉先在向至尊表达他的立场。臣冒死敢问至尊,在此事之前,奉先可曾有任何不臣之举?”

孙权语噎,想来想去,好象都是他在怀疑孙绍不臣,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就算这次苏粗腿反水,他也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表明孙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而他见死不救,让孙绍和关羽在宛城苦守近半年,险些被曹操困死,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孙权不是那种被表象蒙蔽的人,他考虑事情远比孙桓这样的年轻人或者说局外人想得更远,其实不仅仅是对孙绍,对每一个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人,他都会做同样的防范。

然而,这样的话又怎么对孙桓说?再说了,说了又有什么用,孙绍已经称王了,他已经摆明了要和他分庭抗礼,还要把他的会稽郡变成他的越国,他还有必要和他说什么对错吗?就算他以前错怪了孙绍,但是现在,天下人都可以证明,孙绍背叛了他。

所以对孙桓的质问,他没有回答的兴趣,也没有回答的必要。他现在头疼的是,孙绍如果来要会稽,他应该如何对付。孙绍这个越王是天子封的,他的背后不仅有朝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曹操,不用太多的怀疑,曹操一定会支持孙绍来取会稽,弄不好刘备也会趁火打劫。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苏粗腿一直在东海为祸,吕范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整个江东除了孙绍之外,没有人能平定东海,而受害最烈的钱唐口两岸已经民怨沸腾,虞、滕、周、魏等世家怨气极大,会稽太守淳于式、吴郡太守朱治虽然嘴上不说,却颇有怨言,说这件事孙权处理不当,以致现在东海不宁。

孙权焦头烂额,他非常想证明自己能控制得住局面,能平定东海,能抓到苏粗腿,得到他指控孙绍的口供后再把他碎尸万段,但同时他又清楚的认识到,他手下没有能制服苏粗腿的人。要想稳住后方,全力对付可能发生的冲突,他就必须向孙绍低头。

对孙权来说,这个选择会让他颜面尽失,很可能后患无穷。

面对着孙桓的质问,孙权气得呼呼直喘,却又无可奈何。他仔细咂摸着孙绍那十六个字,从中嗅出的是孙绍的轻蔑,是孙绍的愤怒,和孙绍居高临下的傲慢。

是你先惹了我,所以我就要你好看。

孙权头痛欲裂,眼前直冒金星,他痛苦的挥挥手,让孙桓先下去休息。孙桓见孙权脸色不对,连忙上前扶住他,就象他到孙绍身边以前还在孙权身边当差的时候一样。恍惚之间,孙权似乎忘了孙桓刚刚为了孙绍的事质问过他,无力的靠在凭几上,伸了指了指脖子,示意孙桓帮他捏几下。

孙桓熟练的转到他的背后,轻重适度的帮他捏起来,捏了几下,孙权舒缓了一些,他木然的看着前方,目光呆滞,眼珠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他才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孙家的子弟,居然不如刘备一个异姓臣子,真是让我失望啊。”

孙桓的手顿了一下,然后又慢慢的捏了起来,孙权感觉到了他的迟疑,又问道:“叔武,你在他身边那么久,你说说,他在想什么?”

孙桓一边不紧不慢的捏着他的肩窝,一边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的开口道:“至尊,孙长史被他打伤的事情,你一定知道吧?”

孙权点点头,他正为这事生气呢。孙绍居然把他的长史孙邵打伤了,这眼里还有他吗?

“那是我在他身边那么久,唯一一次看到他发怒。”孙桓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寒而栗,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向待人温厚的孙绍会那样,他一点也不怀疑,当时如果不是关凤让人把孙邵架出去,孙绍会生生的打死孙邵。

“这几年……他的确不怎么发怒了。”孙权应了一声,忽然心中一动。孙绍为什么发怒?是因为他恨他见死不救,恨他借刀杀人。可是尽管如此,他也只是把怒火发泄到了孙邵的身上,而不是发泄到他孙权的身上,按理说,罪魁祸首是他孙权,孙绍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他没有必要对孙邵发火。

他在给我留面子?

孙权忽然坐直了身子。孙桓吃了一惊,以为自己捏重了,连忙拜伏在地。孙权却没空理他,他站起身,在大帐里来回走动,步子迈得又大又急。他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捏着自己的眉心沉思,脸色变幻不停,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不敢肯定。

“公绪,你立刻把顾公、诸葛子瑜他们几个请来。”

朱绩应了一声,匆匆的走了。时间不长,顾雍、诸葛瑾、滕耽等人赶到。孙权首先让孙桓把宛城的事情说了一遍,特别是孙绍接受天子封王的事情。一听说孙绍称越王,要以会稽郡为越国,所有人都愣住了,即使顾雍平素喜怒不形于色,也被这个消息惊得变了脸色。上次孙模送消息回来,他们只知道曹丕出离间计,天子还在考虑,都觉得以孙绍的智谋肯定能看破,不至于上这个当。没想到,孙绍居然称王了。

这其中的意味,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全都低下头沉默不语,这个时候说错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在江东引发一场内战。

“越王?”吕蒙首先发出一阵不屑的冷笑:“凭什么?就凭他那一万多海盗,还是凭天子的诏书?如果天子的诏书这么有用,那天下早太平了。”

孙权瞟了吕蒙一眼,没有表态。吕蒙这段时间身体不好,情绪也非常糟糕,因为蒋钦的死,他对孙绍的怨气非常重,这个时候很难平心静气的分析问题。

孙权随即又把目光转向了顾雍。

顾雍沉默不语,好象没看到孙权的目光似的。孙权眉头一皱,随即明白了,他斥退了众人,唯独留下了顾雍。偌大的房间里,两人相对而坐。孙权躬身施了一礼:“顾公教我。”

顾雍还了一礼:“臣岂敢。”

孙权依然很恭敬的躬着腰:“顾公,奉先此举让我方寸大乱。如果与他刀兵相见,我无法面对兄长的在天之灵,如果容忍他继续胡闹,那江东基业不保,我还是无法向父兄交待,这真是进退两难啊。”

顾雍长长的眉毛轻轻一颤,慢慢的说道:“至尊,我不知道奉先现在是怎么想,但是从他传回来的这十六个字来看,他怨气是有的,但是,他应该没有主动与至尊为敌的意思。”

孙权点点头,他也正是从中看出了这个意思,才觉得事情可能还有转机。他想不通的是,既然孙绍并不想与他为敌,那他为什么要称王,这分明是个离间计嘛。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弄清他在想什么。”顾雍抬起头,温和的眼神让孙权慢慢的安静下来:“我们离宛城千里之遥,仅凭着快马送来的只言片语,很难搞清宛城的真实情况。从他以前的战绩来看,他不是那种冲动的人,他应该也不会因为一个王位而中了曹丕的计。或许,他有他的想法,只是我们猜不出而已。”

孙权有些不快,顾雍这句话可有些为孙绍开脱的意思了。孙绍就算有什么难处,可是他现在称了王,连官属都开始配置了,分明是不再听从他这个叔叔的命令,这个时候再派人去宛城还有什么意义?

顾雍似乎看出了孙权的不快,他接着说道:“至尊以为,关羽为刘备请封王爵,天子会答应吗?”

孙权眯起了眼睛,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他点点头:“应该会。”

“曹操能称王,刘备都能称王,就连奉先能称王,至尊为什么不能称王?”

孙权眼前一亮,对啊,大家都称王,从此平起平坐,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而且这是天子所封,名正言顺,有了这个王爵,他再也不用担心江东的士大夫说他的来路不正了。更重要的是,他如果称了王,刚刚形成的和孙绍之间尴尬的等级关系就可以得到扭转。

“那……派谁去宛城?”

“至尊最信任的人。”A

第81章 击掌第28章 丧家狗第34章 请君入瓮第96章 迁怒第85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67章 拜师第46章 内鬼第44章 半渡而击第11章 浑水摸鱼第16章 月下饮新茶第51章 跑路将军第70章 联姻第5章 随遇而安第38章 忘忧草第52章 海盗出击第36章 示巴公主第71章 不怕欺负你就来第25章 青出于蓝第18章 新菜第56章 母老虎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100章 比丘尼第44章 老虎要嫁人第11章 浑水摸鱼第55章 心理战术第45章 利害第10章 内战与外战第68章 战机第24章 新发明第9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84章 最后一战第55章 心理战术第41章 伏火诀第85章 天文数字第86章 心怀叵测第89章 大虎归来第92章 万国来朝第59章 跟我混吧第28章 父子相疑第62章 杀鸡吓猴第92章 天道第104章 交换第35章 祸水外引第50章 有实力,更安全第21章 目标,夷洲第89章 真真假假第5章 引道拒佛第81章 难以承受之重第67章 幻术第30章 内外有别第6章 满意一笑第53章 梦想第35章 一石三鸟第88章 徐晃出手第79章 大捷第34章 将计就计第22章 学问第28章 无欲则刚第70章 联姻第32章 落水狗第23章 步步惊心第14章 斗酒五金第83章 摧锋第61章 甩手掌柜第58章 漏网第23章 红杏出墙第36章 示巴公主第17章 所谋者大第84章 最后一战第9章 观沧海第48章 罗马军团第33章 使者之死第90章 渔翁得利第36章 新为人妇第19章 送终第35章 后顾之忧第96章 忠奸莫辨第5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7章 所谋者大第21章 姜是老的辣第35章 一石三鸟第9章 与曹公谈谈心第70章 攻心为上第2章 小周郎第16章 不战而胜第46章 试探第55章 心理战术第17章 物以稀为贵第31章 阴谋第64章 美梦第76章 你嫁人吧第51章 顾雍第94章 给诸葛亮上一课第38章 阿基米德线第29章 足衣第22章 世界大战第42章 绝户计第8章 美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