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后果很严重

诸葛瑾到达建邺的同时,徐祚也赶回了富春,他身负绝秘使命,一回家就赶去拜见奶奶孙氏,送上一件玄狐裘和几只老人参以及一大堆辽东特产之后,徐祚把孙绍的亲笔信放在了孙氏的面前。

作为孙家的女人,孙姑奶奶可不是一般的精明。当年徐祚的父亲徐琨协助孙策,征讨当利口的张英,因为船少,徐琨打算等一等,多找些船再渡水,当时孙姑奶奶就在军中,对徐琨说,这个时候还等什么船,趁着敌人没全到之前立刻渡江,船不够,用芦苇就是了。徐琨听了她的话,以最快的速度渡江击败张英,刚刚战胜不久,张英的援兵就到了,见徐琨已经占了当利口,只得无功而返。

孙姑奶奶的见识由此而见一斑。

“他想干什么?”孙姑奶奶不高兴的看着徐祚,“这样的任务你也接?”

“大母,事情是这样的。”徐祚见她不高兴,连忙把事情解释了一遍。孙绍对孙权扣他的儿子做人质非常不满,虽然他也扣了孙登,但是那只是希望孙权能够放手,不要撕破脸,没想到孙权王八吃称砣——铁了心,孙登上战场之后,非常不适应,孙绍也很紧张,生怕万一有个闪失。这次趁着大胜,他希望用两千匹战马换回大桥和儿子,为了确保万全,孙绍希望老姑奶奶能出面说个情,给孙权一个面子,大家好好说,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大家都有孙家的血脉,齐心合作是天经地义的,坦诚才是正理,扣着人质反倒让人不舒服了,而且这也不尽人情。

孙姑奶奶听了,长叹了一声。她从孙绍的举动中看出了诚意,对缺马的江东来说,两千匹战马是多大的一个礼物啊。孙权扣着孙绍的人质本来就没道理,孙绍这个时候还能克制自己,低声下气的求孙权,以他那火爆脾气也算是仁义尽致了。再加上她也怜惜孙登,担心他有三长两短,孙女徐夫人可就彻底没了希望,考虑再三之后,决定帮孙绍这个忙,她写了一封信给孙权,说是想看看孙绍的儿子,请孙权开恩,允许大桥和孩子到富春来一趟。

这当然是个台阶,孙权如果识相,把人送来,收下两千匹战马,皆大欢喜,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然而出乎意料,这封信如泥牛入海,再也没了消息。

孙姑奶奶有些沉不住气了,她对孙权失望之极。徐家为孙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她的儿子徐琨从年轻时起就跟着孙策征战,战功赫赫,封广德侯,后不幸死在讨黄祖之役。孙权继位,只把徐矫嗣了侯,却没有授兵,这是让孙姑奶奶第一个不高兴的地方。徐夫人嫁给孙权,开始很受宠,后来孙权移情别恋,冷落徐夫人,这是孙姑奶奶第二个不高兴的地方,现在孙权又不给她面子,连个反应都没有,这是第三次惹得孙姑奶奶不高兴。相比于孙绍一封王就对徐家的种种恩赐,孙姑奶奶出离的愤怒了。

孙绍要以两千匹战马换回人质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在越国传播开来,紧跟着又辐射到了相邻的吴郡、丹扬郡,在正月里大家相互窜门拜年,这个消息便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孙权成了最不识好歹的人,而孙绍成了最委屈的苦主,舆论倾向十分明显。让人奇怪的是,与孙绍有关的顾陆朱张几家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沉默,他们甚至杜门谢客,坚决不参与讨论类似的话题。

孙权大发雷霆,愤怒的吼声连隔壁的大桥都听得到。

步夫人奉命过府安抚大桥,性格柔弱的她不敢违抗孙权的命令,但是实际上她的心理也不舒服。最近王夫人很得宠,隐隐的有压她一头的趋势,大虎因为看不惯孙虑那副得意的样子,收拾了孙虑一顿,结果孙虑没敢吱声,却被王夫人告了一状,从来没有对大虎板过脸的孙权把她叫过去一顿斥责,说她管教不严。天可怜见,大虎这性子究竟是谁惯出来的?步夫人有苦难言,她又不习惯向人倾诉,一肚子苦水只能自己留着。

阿猘穿着新衣,正在院子里和桥月玩耍,一看到大虎和小虎,就张开两只泥乎乎的小手扑了上来,嘴里“咕咕”的叫个不停,大虎吓得转身就跑,阿猘跟在后面猛追,才一岁半大的他现在走路已经很稳了。

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开心的笑容,一身锦衣的大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步夫人笑着看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最近城里有些谣言,夫人听到了吗?”

“什么谣言?”大桥转过头,静静的看着步夫人,依然晶莹如玉的脸庞上挂着恬静的笑容。

“就是……奉先要用战马换你们的事。”步夫人被大桥看得有些脸红,心虚的让开了她的目光,“这些……”

“这些不都是事实吗?”大桥打断了步夫人的话,“我听说姑奶奶都写了信来,可有这回事?”

步夫人无言以对,大桥连这个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们忍心让子高在外面征战?”大桥转过头,不再看步夫人一眼,“他过了年才十四岁,又是个从小没娘的孩子,这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夫人,你愿意看着王夫人成为吴国的太后吗?”

步夫人黛眉一皱,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大桥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她的心结。不错,孙权现在还宠爱她,王夫人虽然也得宠,可是以她的性子,目前对她还没有造成实际性的威胁,但是如果孙虑成了吴国太子,那事情就不一样了,要立太子,必须立后,而她没有儿子,这是致命的。如果立孙登,她还有机会,如果立孙虑,她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夫人后来居上,成为吴国的王后。孙权四十岁了,孙家男子短命的多,谁知道他还能活几年,十年?二十年?孙虑一继位,王夫人就是王太后,到了那时,她能有什么好结果?

这也就是大桥为什么说王夫人成为吴国的太后,而不是王后的原因。

步夫人心痛得说不出话来,她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连一个儿子都没生,要是有一个儿子,又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子高是个可怜的孩子,你要是能对他好一点,他会感激你的。”大桥淡淡的说道:“至于我,是不是谣言并不重要,你们非要自欺欺人,把这些当成谣言,我也没有办法。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什么事都不要做绝了,身为江东之主,这点心胸都没有吗?奉先真要和他争,我和阿猘又何足道哉。”大桥转过头看着步夫人,句句戳心窝子:“要是奉先扣押了你们母女,向他讨要地盘,他会答应吗?”

步夫人没吭声,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出来,长子孙登都不起作用,更何况她们母女了,估计孙权根本不会理她们的死活。可是场面上她还要保持镇静,不能失态,只能忍住泪强笑道:“夫人玩笑了,事情哪有这么严重。”

大桥撇撇嘴,无声的一笑,再也不说话了,整个人如一块玉雕,精致而又冰冷,让人无法接近。

孙权始终没有给出正面回应,正月初三,孙权派中郎将张温出使蜀国,正月初五,朱治长子武卫校尉朱才出镇江夏,相关人事调动十余起,朱张顾陆四家是重中之重。然后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就在建邺城弥漫开来,慢慢的把这些议论压制下去。

正月十五,上元节,孙绍在宫中设宴,请群臣饮宴,步夫人在后宫宴请大臣们的妻子,大桥被邀请列席,一切显得都很安祥。孙权这个正月过得不开心,各种烦心事不少,不免有些借酒浇愁的意思,他不仅自己喝,还逼着群臣喝,不喝的就让郎中硬灌,搞得大家苦不堪言,他却乐得哈哈大笑。就在一屋子人喝得东倒西歪的时候,王夫人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

已经半醉的孙权很不高兴,瞪着王夫人刚要发火,王夫人一把拉住孙权的袖子,尖声叫道:“大王,快救我们的儿子。”

孙权一愣,随即吃了一惊,扔掉杯子,拉住王夫人手臂,急声道:“虑儿怎么了?”

“虑儿被人劫走了……”王夫人泣不成声,话没说完就腿一软,晕倒在地。孙权大怒,立刻把负责保卫后宫的郎官叫来问,一问才知道,夫人们在喝酒饮宴的时候,大虎、小虎带着孙绍的儿子阿猘在庭中玩,孙虑一个人被排斥在外,颇有些寂寞,就带着几个侍卫到后院去散心,结果去了很久也没回来,王夫人觉得不放心,派人去查看,发现几个侍卫被人杀死在后院,孙虑失踪了。

孙权倒吸一口冷气,刚喝下去的酒全变成了泠汗透体而出,堂堂的吴王府居然被人闯了进来劫走了王子?这还了得。孙权立刻让人把负责吴王府安全的偏将军周循叫了来,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周循刚刚得知消息,还没来得及通报,被孙权当着众臣的面斥责,羞愧难当。

吴王宫里顿时乱成一团,全副武装的将士很快就吴王府围了起来,建邺城也全城戒严,就在孙权暴踏如雷的时候,又出了一件大事:阿猘也不见了,陪他一起玩躲猫猫的大虎、小虎找来找去没找着他,最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阿猘所戴的项圈,才知道阿猘也被人劫了。

一听到这个消息,大桥就晕了过去,孙权则是震怒了,他责成建邺的守军全城出动,掘地三尺,也要将这两个孩子找出来。

这个上元节注定是不太平的,原本安宁祥和的建邺城突然之间就站满了全副武装、面色冷酷的武士,一队队人冲进百姓的家中,翻箱倒柜,彻底搜查,这其中免不了有借机勒索、公报私仇的,搞得鸡飞狗跳,就连所有大臣的府中都未能幸免,一个是吴王的儿子,一个是越王的儿子,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负责搜查的人恨不得把所有人家的地皮都刨开。

凌晨丑时,校事吕壹首先发现了目标,在北城门外的一艘船上,他们发现了一个舱门紧闭的客房,两个士卒上前搜查,刚一进门就被人杀死。吕壹当机立断,让人把这艘船团团围住,一边向孙权报告,一边向里面的人喊话,大意无非是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出来投降,要不然格杀勿论。

里面的人沉默了半晌,最后说,他们愿意交出一个孩子来换一条生路。吕壹在欣喜之余,又进一步要求同时释放两个孩子,里面的人冷笑一声,说了一句,杀人者,人恒杀之,能放一个已经算是客气的了,逼急了,老子拼着这条命不要,两个孩子一个也不放。

吕壹不敢再逼,一面让人围好这艘船,一面赶回宫里面见孙权。

孙权面色铁青,焦躁的在屋里来回打着转,后宫里乱成一团,王夫人和大桥一醒就哭,直哭得肝肠寸断,再次晕过去为止,醒了再接着哭。步夫人、袁夫人生怕她们出意外,和一帮婢女寸步不离。孙权在前殿等待消息,不知道骂了多少人,打了多少人,终于听到吕壹有消息了,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一面让人到后宫报告消息,让大桥和王夫人安心,一面和吕壹一起赶往江边。

那艘船已经被闻讯赶来的水师围得水泄不通,要不是顾忌到两个孩子在劫匪手里,那艘船早被打成碎片了。孙权命人喊话,放下孩子,饶你们一条生路。

劫匪好象早有准备,还是那句话,杀人者,人恒杀之,要放只能放一个,两个是想都别想,我这次来就是报仇的,不能空手而回,请孙权尽快做出选择,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地平面上之前,如果孙权还没有选好,那就两个一起死。接下来,劫匪就再也不回一句话,孙权派出几个勇士试图突袭,却无一例外的被杀死在船上。那个劫匪武技十分高明,孙权亲眼看到他手挥一柄长剑,在眨眼之间就击杀了两名精锐。

孙权被逼到了绝路上,他怒不可遏,却无可奈何。他觉得这件事有些蹊巧,哪儿来的劫匪,居然对他宫里的情况这么熟悉,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两个孩子劫走了,武技又这么高明,先是一点声响也没有的就刺杀了保护孙虑的几个郎官,现在又轻而易举的击杀了几十名精锐。他和孙家又有什么仇,宁可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劫一个孩子走?

最后一个问题不重要,孙家杀的人多了去了,想来寻仇的估计不是一个两个,只是他们没那胆量和本事罢了。孙权有时候又在想,这个劫匪会不会是孙绍派来的,他要战马交换不成,所以干脆派刺客出手,现在用两个孩子逼他做出选择,选阿猘,自己的儿子孙虑就死于非命,孙登又捏在他手上,自己不仅无法控制他,而且反过来要受他的控制。选孙虑,那更麻烦,孙绍肯定会来报复,贼喊抓贼是他的拿手好戏,有这样的机会不用,那绝对不是他的风格。

可是孙权尽管这样怀疑,他却没有证据,除非抓住劫匪,从他的嘴里得到口供,口供没有也行,这可以编,但是前提是你得抓住劫匪,这样编出来的口供才有说服力,如果劫匪都没抓住,你说他是孙绍派来的,谁信?

漏壶里的水滴声单调而刻板,象是孙权心头的血,他把牙齿咬得紧紧的,嘴唇咬出了血,却丝毫没有察觉,他痛恨孙绍,他可以肯定这是孙绍使出的阴招,可是他不能说,在没有证据之前这么说,别人只会说他栽赃,而不会认同他的推测。

时间如同船下的江水,慢慢的流逝,谁也不敢吭声,都在等待孙权的选择。

……

“他最后选了自己的儿子,放弃了我儿子?”孙绍一声冷笑:“就不怕我也杀了他的儿子?”

诸葛瑾汗如雨下,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孙登,连忙劝解道:“殿下,吴王也不是不怜惜殿下的儿子,那不是他选的,那是……天意啊。”

“天意?天你老母的意。”孙绍跳了起来,甩手就是一个大耳光:“我看他再扔一百次五铢钱,还是要选他的儿子吧,你当我是蠢猪?敢拿天意这种屁话来蒙我?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回师和他决一死战,让他看看他才叫真正的天意。”

诸葛瑾被他这一耳光打得眼冒金星,有苦说不出。当时他就站在孙权身边,当然知道所谓占卜选子,看天意而定的话正如孙绍所说全是屁话,可是他不能承认啊。万一孙绍现在真要回去和孙权拼命,他岂不成了罪人。

“殿下歇怒,殿下歇怒。”诸葛瑾连声劝道,“是吴范算出令郎有惊无险,所以……”

“吴范?”孙绍停住了扬在空中的手,瞪着诸葛瑾:“吴范算什么算?”

诸葛瑾吓得一哆嗦,这个海盗越王不讲理,你们叔侄斗气,你对我动什么粗啊,可是孙绍要揍他,他也没办法,这才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趁着孙绍疑惑的时候,喘了一口气,连忙把后来的经过说了一遍。

孙权面对这个两难选择,想选自己的儿子,可是又怕留下恶名,最后吕壹出了一个主意,请吴范算一算,看看两个孩子的命运如何,以天意做决定。结果吴范一算,效果出奇的好,孙虑有一劫,就在今天,如果过不去就死定了,阿猘也有一劫,却是有惊无险、逢凶化吉。这个结果一出来,那知趣的人当然不会放过机会了,七嘴八舌的劝孙权留下孙虑,理由很充分,阿猘有惊无险,逢凶化吉啊。

“去你老母。”诸葛瑾话没说完,孙绍反手又是一个大耳光,面目狰狞的说:“你当老子是二百五啊,我告诉你,吴范那老竖子死定了,老子不宰了他,决不罢休。”

诸葛瑾郁闷坏了,活了这大半辈子,从来没被人这么打过耳光,这次在孙绍这儿是全补上了。他受命到孙绍这儿来解释,就知道这是个麻烦差事,可是想着孙绍多少要给他点面子吧,谁曾想一听这消息,孙绍就疯了,甩过来一个耳光,甩过去又是一个耳光,比当初的孙邵还惨。

“拖下去打,打死为止。”孙绍怒不可遏。

“殿下,我父亲只是个使者,你打他有什么用?”诸葛恪再也忍不住了,冲过来拦在孙绍面前,怒斥道。孙绍一瞪眼:“小竖子,你敢在老子面前乍刺?滚开,要不然连你一起收拾了。”

“殿下,卦是吴范卜的,决定是吴王做的,与我父亲何干?殿下又何必欺软怕硬?”诸葛恪梗着脖子,寸步不让,攥起了拳头,大有孙绍再动手,他就和孙绍拼命的意思。

“这事与左将军无关。”双目通红的关凤从后面走了出来,跪倒在孙绍面前:“夫君,既然他无法护得阿猘安全,请允许我斩杀孙登,为我的阿猘报仇。”

诸葛瑾大吃一惊,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护在面色苍白的孙登面前,卫温和诸葛直也吓了一跳,连忙将孙登围在中间,邓艾、石苞等人二话不说,上前又将他们全部围在一起,“喀嚓”的拔刀声不绝于耳,大帐里顿时剑拔弩张。

孙登拨开诸葛瑾的手,慢慢的走到孙绍面前,拜服在地,一声不吭,眼泪却吧哒吧哒的滴在地上。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比孙绍还紧张,孙权为了孙虑放弃了孙绍的儿子,等于把他也推到了死路上,孙绍如果想杀他,又岂是诸葛瑾他们几个护得住的?与其如此,不如老老实实的领死。

在这一刻,他把孙权恨到了骨子里。

“你说得对,这事与你父亲无关。”孙绍走到诸葛恪面前,冲着面颊红肿的诸葛瑾施了一礼:“绍方寸大乱,对左将军不敬,请海涵。”

诸葛瑾呲呲牙,不海涵又能如何,此时此刻,只能忍了。

“这事也与你无关。”孙绍转身拉起孙登,伸手抹去他的泪水:“我要和你父亲开战,你留在这里不合适了,先离开吧。”

“什么?”诸葛瑾大吃一惊,孙绍真要和孙权开打?

孙绍看都不看诸葛瑾一眼,转身走上帐座,大声喝道:“传令诸将,大军即刻起程,开往建邺。”

凤挺身抱拳,应声大喝。

“怎么回事?”孙尚香怒气冲冲的闯了进来,胀红了脸喝道:“阿猘怎么了?”

第24章 新发明第13章 死穴第12章 第三条腿第78章 功败垂成第35章 后顾之忧第100章 洞房花烛夜第18章 知之为知之第98章 百川归海第17章 侯官船厂第39章 财帛动人心第58章 老将出招第5章 大桥发飚第7章 欢喜禅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41章 发威第64章 塞琉古城第26章 几条破船第96章 忠奸莫辨第31章 阴谋第45章 机会送上门第57章 决绝第27章 四国联军第73章 掩耳盗铃第20章 古道边第89章 真真假假第71章 你的目光太短浅了第18章 知之为知之第20章 玄武论四王第73章 两难第4章 横吹第47章 月上柳梢头第22章 学问第69章 山阴贺家第20章 女刺客第19章 蛮女第91章 越俎代庖第3章 纯属误会第6章 大任第23章 步步惊心第51章 跑路将军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3章 英雄还是懦夫第18章 知之为知之第57章 孙尚香第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85章 天文数字第87章 艰难抉择第1章 初肇王基第79章 鹰扬周郊第22章 投降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84章 关公门前骂大街第49章 捣乱者第7章 马中赤兔第3章 纯属误会第10章 辽东公孙第86章 天神之怒第84章 庞德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9章 观沧海第5章 随遇而安第40章 重心第16章 后果很严重第70章 攻心为上第28章 一只老狐狸第94章 震天雷第6章 过江单挑去第17章 本是一场戏第90章 一起发财第60章 扶南第81章 战争财第9章 与曹公谈谈心第56章 私生子第85章 关羽的危机第35章 一鸣惊人第65章 放水第57章 锋芒毕露第24章 谁忽悠了谁第64章 塞琉古城第54章 基提岛,汉福城第104章 交换第80章 一个不如一个第22章 学问第37章 水上豪宅第88章 徐晃出手第98章 百川归海第81章 一夫横江第48章 持剑经商第101章 公道在人心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9章 与曹公谈谈心第10章 捧杀第55章 野种第50章 有实力,更安全第82章 治病救人第26章 论语第47章 虚实第26章 几条破船第95章 关心则乱第82章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