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战机

六月的扶南湾是多雨的季节,潮湿而闷热的空气总是让人浑身湿漉漉的,天气的变化也总让人始料不及,刚刚还是烈日当空,突然之间可能就乌云压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孙绍握着笔,看着光洁平整的东莱纸,却久久没有落笔,他愣了片刻,慢慢的放下了笔,抬起头,看着窗外如泼的暴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泛着白沫的海面,久久无语。

“大王。”在隔壁向秦赛学习扶南语和天竺语的夏侯徽听到孙绍的叹息声,走了过来,扶着门框,看着孙绍屹立在窗前的背景,眼中闪过一抹担心。

或许是因为天气,或许是因为战局的拖迟,孙绍的心情也非常不好。从去年九月出兵到现在已经快十个月了,开始打得很顺利,接连击杀了范旃,生擒了范金生,本以为多管齐下,扶南唾手可得,可是没曾想,范蔓老而弥坚,居然又撑了几个月还未落败相。眼下扶南虽然很紧张,可是孙绍的心里也并不轻松。

打仗是要钱的,两万多大军远征扶南,虽然有大量的商船帮忙运输辎重,可是压力还是非常大。现在双方都在拼消耗,而他的消耗速度显然要比范蔓的消耗速度大得多,仗着这几年兴商积下的底子比较厚,这次出征又是打着为商人出气的名头,商人们都比较支持,他还算没有捉襟见肘。

然而孙绍清楚,他和范蔓现在都骑在了虎背上,谁也下不来,范蔓输了固然会一无所有,而他如果不能拿下扶南,灰溜溜的退回去,那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威信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一切以他的个人魅力为根基推行的各项离经叛道的政策也将遭到质疑,新生的越国很可能会一蹶不振。

谁也不能退,可是谁也吃不下谁,范蔓到了海上不是他的对手,而他要想攻打特牧城,也着实有不小的难度。他手头的一万多人都是精锐这不假,可是要想凭这一万多人拿下特牧城,却绝对不是易事。特牧城外没有能够供大船行驶的水道,大型攻城器械无法运到城下,范蔓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开到特牧城外,当年一天攻下襄平的奇迹很难在特牧城复制。

这都归功于一个人,范蔓可不是那个无能之辈公孙恭。征战了几十年的范蔓虽然一直处于下风,但是他没有给孙绍留下多少可趁之机,先期潜入特牧城的密探虽然送出了一些消息,可是要么严重滞后,要么就没有太大的用处。扶南国的贵族大多是和范蔓沾亲带故的,而且又大多是征战沙场的武将,要想策反或者刺杀,目前都没有足够的把握。

孙绍训练出这样的一批人不容易,他不想用他们的性命来冒险,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做出玉碎之事,虽然第五营别部司马周鲂表示能承受一定的代价,但孙绍却一直没有下令动手。

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还撑得住,孙绍对周鲂这么说,虽然他的心里已经没有那么笃定,但是在下属面前,他无论如何也不能露出动摇。他一定动摇了,哪怕仅仅是一丝犹豫,也会一级级的放大,变成不可逆转的崩溃。

网撒出去容易,再往回收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媛容啊。”孙绍回头看了一眼,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夏侯徽天生聪慧,对语言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跟随他出征的这段时间,夏侯徽一面帮他处理一些机密文件,一面向秦赛等人学习夷语,他要征服扶南,夏侯徽就日以继日的学习扶南文字,给扶南的文书都是由她亲手书写的。“今天的课程学完了?”

“学完了。”夏侯徽露出纯真的笑容,双手举着一张刚练习的文字,跳到孙绍的面前:“大王,你看,有进步吗?”

孙绍接过来看了一眼,连连点头:“好,非常好,媛容,你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

“嘻嘻,多谢大王夸奖。”夏侯徽故意俏皮的笑了笑,然后站到孙绍身边,她今年已经十四岁了,这两年发育得非常快,已经有六尺一寸,站在孙绍身边也有点女人的样子了。她仰着头,看着眉心微锁的孙绍,轻声笑道:“大王是在担心战事吗?”

孙绍犹豫了片刻,点点头:“是吧,我预想的事情太简单了,到现在为止,扶南还没有产生内乱,看样子还得僵持下去。我军是客军,僵持的时间太久可不是件好事啊。我担心……财赋会支撑不下去。”

夏侯徽笑了笑,神态却非常从容:“两万大军,不过出征半年,如何会支撑不下去?想当年孝武皇帝征讨匈奴,前后十几年,积累了七十年的财富耗之一尽,民间中产以上多破产者,流民以百万计,如今的越国远远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大王何忧之有?”

孙绍有些不解的看着夏侯徽,在他看来,这一仗消耗的财赋已经多得惊人了,足以引起民怨沸腾,为什么夏侯徽却不以为然?

“大王,你太重视所谓民意了。”夏侯徽扶着窗栏,伸起手指理了理腮边的一绺青丝:“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是不错,可是,远远没有大王想得那么严重。就和大王期望扶南民众起来反对范蔓一样,大王又过于担心越国民众的反感。其实以臣妾看来,大王出征,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别说现在只是大半年,赋税还能支持得起,就算是财赋不足,需要增加赋税,百姓们可能有些怨言,也不至于闹得不可收拾的。扶南的百姓也许是希望大王来做扶南王,给他们带来一些好处,可是你要是希望他们起兵响应大王,那可能性也非常小。”

“这么说,民心的得失与社稷的安危无关?”孙绍的嘴角挑起,露出调侃的笑容,不经意之间,他有些烦躁的心情竟安定了一些。夏侯徽微微一笑:“大王,你一定是在想黄巾军的事情,或者是秦末高祖起义兵的事情?对不对?”

孙绍点了点头,他确实想到了这样的例子。

“可是,大王想必也知道,陈胜、吴广起事,固然有不堪秦之暴*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偶然,如果他们不是遇到大雨,能够安全的到达渔阳戍边,他们还会在大泽乡起事吗?黄巾之乱,张角在民间组织了多少年?大汉外戚、宦官当政,又岂是中平年间才开始的?”

孙绍一愣,这和他一直秉持的理念不符,但是夏侯徽说得似乎又有道理,他一时不知道怎么说。他转过身,靠在窗户上,笑道:“你继续说,我看你是憋了很久了,今天终于说出来了。”

夏侯徽小脸一红,她的确是憋了很久了,只是孙绍一直走得很顺,她想提醒他也没有机会,现在孙绍遇到困难了,想必能静下心来听她说说意见。她对孙绍的治国理念一直不是非常赞同,她觉得孙绍在对待民心问题上有些过于敏感,而对于民众也太宽仁了一些。要知道治国宽易严难,你对他们好,他们不会知足,会希望你越来越好,满意只是暂时的,而且为上者太宽则下民易放纵,放纵则易滋生事端,等出了事再严肃处理,自然会激起不满。袁绍的败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袁绍据有四州之地,实力强劲,最后为什么败给了实力远不如他的曹操?不仅是因为袁绍本人的能力不如曹操,更重要的是,他驭下不严,过于放纵审配、逢纪那样的臣子,结果尾大不掉,空有实力,却不能一致对外,内耗太多。象这次崔谦自作主张,明明可以以多击少,却为了立威,偏偏要以少击多的事情,明显就是违反了孙绍的既定计划,是擅权的征兆,孙绍虽然碍于御史们的弹劾,没有给崔谦升职,但是他却赏了崔谦一个岛,这等于变相的鼓励将军们自作主张,是个非常不好的苗头。

崔谦是立了威,可是他立的是谁的威?是孙绍的威还是他崔谦自己的威?

夏侯徽知道孙绍很有主见,平时也不怎么听他的,两人谈到政治问题的时候,大多是孙绍在说,她在听,她一直想找机会提醒孙绍,却苦于孙绍一直都很忙,又连战连胜,更是春风得意,她一提起这样的话头,孙绍就笑而不语。

象今天这样能静静的听她说的情况,是比较难得的,然而孙绍现在忧心战事,她又必须为他宽心,不好多提那样让人不快的事情。

“越国这几年积累的财富不少,大王的大军数量又不多,以越国的实力支撑一两年的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夏侯徽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况且所有人都知道,大王如果能拿下扶南,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就算是现在,虽然还没有拿下扶南本土,但是歼灭了扶南水师之后,南海落入大王手中,商人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了明显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会对一时的消耗妄生非议?大王不妨派人去问问那些商人,他们对此次战事是什么态度。”

孙绍点点头,心里又宽了一些。扶南本土还没有拿下,但是他独占南海的目的却实现了一半,邓艾和卫温都已经送来了好消息,让他不安的心里稍微有了些慰藉。

邓艾和张昭一路南行,宣化诸夷,沿着最后的北风赶到了爪哇海域,他们的宣化获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些夷人的足迹从来没有走出过太远,一听说他们是传说中的大汉派来的水师,他们大多露出了对天朝上邦的景仰,再说邓艾他们是通商建交为主要目的,并不是强行要他们臣服,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抵触,特别是在邓艾击败了两个眼红他们带来的货物的夷人部落后,大汉水师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了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一路走去,大大小小近百个小岛都表示愿意臣服于越国。

卫温这一路则走得艰难一些,如果说邓艾是和平之旅,那卫温的路就多了些血腥味。先是灭了摸跌国,随后又攻杀了四个忠于扶南的小国,这才算镇住了那十来个小国,而扶南大军和越国水师在金陈一带对峙的消息传开之后,这些小国都谨慎的持观望态度,他们虽然没有表示要响应扶南出战,但对动摇越国显然也没有什么积极性。目前卫温已经绕到半岛的西海岸,离顿逊港不到百里,已经和崔谦取得联系,随时可以从西面夹击范钧的人马。

战局在一步步的向有利孙绍的方向转化,但是速度很慢,在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之前,孙绍还是不能放心,最让他失望的是,经过各种努力,扶南内部的叛乱还是没有出现,那些扶南土著的百姓也好,部落也好,他们都对孙绍表示了好感,但是要他们起来造范蔓的反,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扶南内乱不起,范蔓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远远还没有到难以为继的时候。

孙绍在对范蔓咬牙切齿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成功之后,他似乎有些把事情想得太理想化了。利用华夷之辨,企图发起所谓的人民战争,在这个时候显得非常的一厢情愿。对扶南的百姓好一点,他们是非常欢迎的,但是要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与范蔓斗争,那太意想天开了。更何况这个通讯又不发达,几千俘虏一撒到偌大的扶南国里,几乎就等于消失了,星星之火算是播下去了,要想燎原却还有待时日。范蔓宣布减赋一年,基本就抵消了孙绍做出的努力。

孙绍因此变得有些急躁,非常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尽快拿下扶南,会引起民众的不满,现在听夏侯徽一说,他也认识到自己的理想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估了扶南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于越国民众的反应过于敏感。其实以现在的这个制度,就算是越国商人有所不满,他们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矛盾总是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爆发出来,当然了,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办法也就迟了。

孙绍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一直在以超越时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为他博得了好名声和民心之外,也让他对民心过于敏感,殊不知现在的百姓根本没有他那个时候百姓的意识。

孙绍正在思考夏侯徽的意见,外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脚步声虽然并不急促,但是还是透露出了一丝急迫。孙绍抬起头,正看到周鲂拿着一封急件走了进来。

“大王,范蔓出城了”

孙绍一愣,随即上前接过周鲂手中的急件,飞快的扫了一遍,然后仰起头,抚额而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范蔓终于先支撑不住了,他要夺回金陈国,打通南下的道路,终于从特牧城里出来了。

“传诸位将军议事。”孙绍一挥手,大声说道。

“喏。”涂虎粗声粗气的应了一声,高兴的走了出去。时间不长,越海、诸葛直等人都赶到了,他们听了周鲂刚刚收到的消息,也十分高兴,越国水师虽然精锐,可是要想攻城,那难度太大了,而范蔓出了城,那他们完全有信心和他一战。

然而在如何作战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却有了分歧。越海说道:“范蔓带领一万大军出城,城中虽然只剩下不到一万人的守卒,但是他们有城池可以依托,而已方却没有强有力的攻城器械,去攻城的话,只能以最原始的蚁附方式,那伤亡必然很大,所以不如尾随范蔓而去。范蔓虽然有一万人,但是扶南兵的战斗力不强,已方有较大的取胜把握。击败了范蔓,再取特牧城就容易多了。”

越海的话音刚落,赵袖就连连摇头,他说道:“范蔓虽然只有一万人,而且扶南兵的战力确实不如我等,可是他们有象兵,又熟悉地形,我们要想和他们在这个天气于丛林之中作战,无天时,无地利,谁有把握能赢?特牧城虽然有城池,我们攻城比较困难,可是有周司马的人在城里,如果能里应外合,破城并不是不可能的。”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马恢赞成赵袖的意见,而敦武却赞成越海的意见,孙绍一时拿捏不定,把目光投向了诸葛直。也许是觉得自己不是孙绍的亲信出身,族兄诸葛瑾又是吴国的左将军,诸葛直一直比较低调,议事的时候,他大多都是在旁听,很少说话,今天也是如此,可是从他的脸色可以看得出来,他有不同意见。

“季公,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嘛。”孙绍很随意的点了诸葛直的名。

诸葛直有些尴尬的抬起头,先看了孙绍一眼,又有些拘谨的看了看越海等人,这才缓缓的开口道:“臣……以为攻城不妥。”

“为何?”赵袖有些不悦的哼了一声。

孙绍皱了皱眉头,夏侯徽说得有理,他手下的这几个将军似乎都有些太咄咄逼人了。平时对敌人嚣张也就罢了,怎么对自己人态度也不好?

“季公,你说说,为什么攻城不妥?”孙绍刻意的笑了一声。

“臣以为,攻城难度不小,范蔓经营特牧城近三十年,他现在虽然被迫离开特牧城去救援金陈,可是他怎么可能不做好安排?范蔓虽然出城了,范金生却已经回到特牧城,他不仅久经沙场,还和我们交过手,知道我们的战法和实力,有他在城里,更加增加了我们攻城的难度。”诸葛直说话速度不快,但是说得很流利,显然他是有过深思熟虑的。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看了一下众人,特别是孙绍的脸色,见孙绍面色平静,若有所思,这才放了心,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茶,这才继续说道:“再说了,万一我们攻城不下,而范蔓又杀了回来,那怎么办?”

赵袖一听,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又不服气的说道:“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去追范蔓?”

“我觉得追范蔓更有把握。”诸葛直点点头,在越海说话之前,他又说道:“不过,我不赞成尾随范蔓。正如赵将军所言,与范蔓于丛林之中作战,我们不仅不占天时,亦不占地利。再说了,我军长于水师,弃舟登岸,在丛林中长途跋涉,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臣以为,当以舟师尾随范蔓。”

诸葛直抬起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孙绍:“我们知道,范蔓不管走哪条路,他肯定是要去救金陈的,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直接由海路截击他?”

“海路?”越海和赵袖互相看了一眼,忽然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赵袖笑道:“不错,我们倒忘了,这才是我们最拿手的。他们走路,我们乘船,以逸待劳,择机而战,这才是上上之策。”

孙绍微微一笑:“奉英,我可是好久没听你夸人了。”

赵袖有些尴尬,拱拱手,没敢吭声。他又不笨,当然听出孙绍话中有话。

“季公,你这个主意很好。”孙绍见众人没有异议,当即拍板:“即日起程追击范蔓,大家要注意,现在是多风季节,风暴随时能到,扶南水师已经没有了,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近海航行,一旦天气不对就进港停靠,千万不要造成无谓伤亡。”

“喏。”众将起身领命。

……

范蔓坐在大帐里,看着面前瘦小精干的斥候,一手支着下巴,一手抚摩着刀柄。

“越国人追来了?”

“是,大王,他们坐着船追来了。”斥候连连点头:“他们的速度很快,一直离我们不远。”

“有多少人?”

“大船五艘,小船大概五十艘。”斥候嗫嚅了几句:“他们不上岸,我们混不到船上去,他们的斥候又十分骁勇,我们……我们捉不住俘虏。”

“我知道了。”范蔓和颜悦气的点点头,“你看到越王的战旗了吗?”

“看到了。”斥候放松了一些,连连点头:“越王的战船最大,他的船头还有一个鹰,非常好认。”

“来了就好。”范蔓眼角露出一丝狠厉的笑容,“看来这小子还不笨,居然没有去攻特牧城。不过,这丛林可比特牧城更危险。来了好,本王倒要看看,他怎么吞下本王这四万大军。”A

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16章 月下饮新茶第58章 老将出招第96章 迁怒第34章 将计就计第80章 豆腐第43章 大虎第38章 歪理第2章 小周郎第2章 说客蒋干第97章 下马威第19章 蛮女第100章 共赢第91章 一试诸葛亮第34章 操之过急第36章 得胜归来第25章 国之利器第36章 欺负你是为你好第28章 父子相疑第52章 孙家三姊妹第88章 凯旋第26章 论语第102章 发飚第98章 天子第78章 功败垂成第24章 太守朱治第97章 下马威第65章 我对你有信心第2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15章 打劫第49章 做了水师更要抢第37章 水上豪宅第9章 观沧海第83章 挑战第50章 战机第4章 横起风波第10章 汉人凶猛第24章 谁忽悠了谁第104章 交换第19章 送终第11章 引蛇出洞第34章 请君入瓮第1章 初肇王基第6章 老牌海盗第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61章 小桥流水第51章 跑路将军第17章 所谋者大第64章 塞琉古城第16章 不战而胜第40章 风云突变第71章 你的目光太短浅了第36章 欺负你是为你好第89章 别有用心第7章 马中赤兔第92章 组团去打劫第68章 印刷术第30章 内外有别第30章 狐假虎威第100章 比丘尼第69章 山阴贺家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27章 十年一梦第33章 冒牌货第38章 忘忧草第95章 停战协议第77章 请缨第16章 月下饮新茶第34章 操之过急第41章 发威第3章 纯属误会第68章 印刷术第22章 世界大战第11章 浑水摸鱼第89章 别有用心第93章 穷天子第83章 挑战第79章 吕蒙第75章 粗汉第66章 张昭第39章 有容乃大第88章 徐晃出手第89章 病入膏肓第25章 交州土霸王第5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6章 新为人妇第45章 机会送上门第89章 大虎归来第10章 汉人凶猛第91章 先下一城第88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55章 平衡第73章 僵局第63章 备战第37章 开窍第54章 兵不厌诈第26章 神秘刺客第28章 一只老狐狸第53章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