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龙行天下

曹睿犹豫了好一会,他上下打量着孙绍,孙绍却只是高深莫测的笑。曹睿很想问他一句,这曹彰和曹植的王爵和他们现有的四王是不是一样?要是如此的话,那么曹家以后难免会有争正统的麻烦,如果这三个新封的王比现有的四个王略低一级,那自然好了。

可是,他无法开口询问。

天子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微微一笑:“今天请诸卿来,便是商量此事,封王是大事,不可儿戏,诸卿不必急着答复,可以先考虑一下,过几天再议不迟。”

曹睿松了一口气,生怕孙绍打断,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圣明。”

孙绍无可无不可,刘禅更是觉得与已无关,他只是可惜,李严这么一员干将不回来了,未免有些可惜,他可是当初父王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啊。

“诸卿慷慨,朕就下诏命将作大匠准备了,诸卿的三千金一到,立刻开工。”天子笑眯眯的看了曹睿一眼,有意无意的说道:“对了,孙卿,吴国是不是也该照例啊?”

孙绍一耸肩:“这是陛下的事,不用臣多嘴。”

“那我就可下诏给吴王了。”天子叹了一口气:“唉,说起来吴王还比朕年轻几岁,怎么身子骨这么弱啊,诸卿,朕真是担心他啊,虽说立了太子,可是孙霸毕竟年轻,一旦有什么事,未必能守得住啊。”

孙绍不置可否,全当没听到。天子见了,也没再说什么,谈笑风生的扯起了别的话题。

……

曹睿回到了魏王邸,立刻让人叫来了随行的刘放与孙资,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在这两个亲信面前,他没有任何隐瞒,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现任中监,孙资字彦龙,太原人,现任中令,两人前不久刚刚封了关内侯,在以战功为重的魏国来说,这是不多见的。他们为曹睿处理机密事宜,是当之无愧的心腹之臣。

刘放静静的听完了曹睿的担心,犹豫了好一会,这件事涉及到曹家王室的事情,并非简单的国事,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曹睿身边久了,他多多少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曹植和曹睿的母后甄氏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是真是假并不重要,王室的污秽他见得多了,具体到这件事上,他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万一真有这事,他如果说了对曹植不利的话,以后传到太后的耳中,他岂不是要倒霉?

孙资见刘放不吭声,却直接了当的说道:“臣以为不妥。”

曹睿不动声色的看了他一眼,端起茶杯轻轻的吹着,语气轻松的问道:“为什么?”

“如果他们都封了王,而且是与大王平爵,那以后见了面,大王岂不是要向他们行礼?”孙资慢吞吞的说道:“大家都是王,而且他们的辈份还要高一些,万一有什么争端,听谁的?而且,子文将军性格豪爽,喜欢管闲事,他要是插手魏国的事,那怎么办?”

曹睿的眉头轻轻的皱了皱,也有些头疼。鉴于曹植当初争嫡,曹睿对宗室防范得一直很严,曹操的儿子又多,对曹操把魏王之位传给曹睿大多有些不同意见,曹操在世的时候,他们不敢吭声,曹操过世了,他们却渐渐的传出一些不平之声。以前限于尊卑,他们不敢当面表达出来,可是如果曹彰和曹植也称了王,他们就多了两个选择,万一闹出出走的事情来,那曹睿的脸面往哪儿搁?

见曹睿为难,刘放也拿定了主意,附和道:“臣以为彦龙此议甚当。孙家叔侄便是先鉴,虽说都姓孙,可是孙绍不是硬生生从孙权手中抢走了南海?这次四国联军西征,魏蜀都从中得了好处,唯独吴国却是什么好处也没有,几万人被孙绍一口吃掉,连个响声都没有。如果二位将军也称了王,而且是和大王平爵的王,对曹家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见两个心腹意见一致,曹睿也点了点头:“可是这是越王的上,如果我反对,那以后的合作岂不是困难了?”

刘放摇了摇头:“臣以为,越王未必就希望这三个人成为与魏蜀吴越一样的王国。”

“哦?”

“越王此次西征,因自身实力的原故,虽然拿下了波斯,但不得不分封群臣,非越国力量占了不少的比例。越王有意安排太子孙奉坐镇泰西封城,其用意甚明,无非是想借诸军的力量逐渐征服西夷。孙奉只是一个越太子,他也许指挥得动几个侯爵,可是他还能指挥得动王吗?”刘放胸有成竹的一笑:“这不过是越王欲擒故纵之计罢了。”

曹睿恍然大悟,哑然失笑。他顿了片刻:“那又该如何给他一个台阶下呢?”

“和他谈谈合作的事。”孙资抢着说道:“他要东征,辽东必然是前线,魏国还可以再次成为他的盟友嘛。”

曹睿连连点头。

……

杨修快步走进了承光宫,天子和太子正面对面的坐着,一看到杨修,太子连忙起身站到天子身后,天子指了指太子原先的坐席:“杨卿,坐”

杨修连忙摇头:“嗣君之席,岂是臣敢坐的。”

“不妨。”天子呵呵一笑:“朕今天要麻烦你一件事。”

“请陛下直言,臣万死不辞。”

“没那么严重,不过,这件事却也不是小事。”天子站起身来,连回走了两步,脸上的笑容渐渐的变成了沉重,他站在殿门口,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沉默了片刻,忽然有些伤感的说道:“算起来,杨公去了十四年啦。”

“十三年四个月又十一天。”杨修不假思索的说道。

天子转过头看了杨修一眼,点点头:“你现在知道了杨公为什么一定要把你送到越国为官吗?”

杨修默默的点点头:“臣已经明白了,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朕心甚慰。”天子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我大汉虽然历经磨难,却颠而不仆,就是因为有杨公父子这样的君子在。光武皇帝奖扶气节两百年,这才是我大汉的立国之本啊。德祖,杨公为了辅佐朕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不仅如此,他还为朕考虑到了更多。你随越王西征,对越国的事务了解甚明,现在是该回朝庭来辅助朕的时候啦。”

“臣……等候此日已经两年了。”杨修哽咽着。

“好啊,好啊。”天子感慨的点点头,对杨修的忠心十分满意。现在一般人都愿意去越国为官,很少有去了越国还愿意再回到洛阳的朝庭来的,因为朝庭除了一个名份之外,各方面的实力都不如越国。这次随曹彰出征的北军中,大部分人都留在了波斯,只有荀恽带着一些军官回到了洛阳。天子十分感激,立刻封荀恽为郎中令,那些军官也都升了官。

“德祖,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导好朕的太子。”天子轻轻的拍拍杨修的背,“朕才疏德薄,挣扎了一生,勉强保住了祖宗的一点基业,却没有能力恢复当年的荣光了。现在我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有一个应付不当,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现在朕老了,纵有万般雄心,也没有时间去奋斗了,朕只能把愿意寄托在后人的身上。太子虽然不是什么聪颖之辈,却还算忠厚,德祖,你要好好教导他。”

“臣……万死不辞。”杨修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起来,起来。”天子弯下腰,扶起杨修,让他坐在席上,然后吩咐太子上前行拜师礼。杨修本不敢受,可是为了师道尊严,他还是受了一礼,郑重其事的吩咐了几句,这才避席,给太子还礼。

等一切礼节行完,太子按规矩开始问道:“请问先生,我大汉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修抚了抚颌下的短须,打量着眼前恭敬的太子,沉默了好一会,这才说道:“是太子殿下与越太子孙奉之间的差距太大。”

太子一愣,这个答案显然出了他的预料,他回过头求助的看了一下天子,天子也有些愕然,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么说,大汉的危险不在越王,而在越太子?”

“可以这么说。”杨修缓缓说道:“臣在越王身边数年,潜心观察越王,知其虽然雄才大略,世间少见,但是,对大汉来说,他却有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忠诚。”他看了一眼天子,“虽然他对陛下不够谦逊,但是他对大汉的那份爱护,却是任何人都难以越的。”

天子眨了眨眼睛,想了一会,点点头笑了:“不错,我大汉之火之所以还能不灭,与他的忠诚有莫大的关系。前有曹公,后有越王,如果不是越王的维护,只怕大汉早就不复存在了。朕至今对当初东海之上,他逼着众人折箸为誓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陛下言之有理。”杨修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越王放荡不羁,不好礼节,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覆灭大汉,他宁愿不远万里的到波斯去征伐,也不愿意在大汉境内挑起战事。其实,他之所以要把曹彰、曹植和李严等人安排在波斯为王,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天子若有所悟,不住的点头。

“臣敢说,越王有生之年,大汉都不会有覆亡之祸,但是,越王之后呢?”杨修忧心冲冲的说道:“越太子孙奉不过二十岁,已经立下了如此战功,虽说越王已经决定让他坐镇泰西封城,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他可能都会致力于征伐西夷,无暇东顾。可是臣担心的是,一旦征伐过于顺利,亦或征伐不顺,导致他决定把注意力转回国内,那时候恐怕……”

天子瞪大了眼睛,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听出了杨修话里的意思。孙绍在世,大汉无忧,二三十年后,孙绍也老了,孙奉将继承越国,如果他在波斯的征伐顺利,也许二三十年他已经将那一大片土地收入囊中,实力之强难以想象,而如果征伐不顺利,他也许会退而求其次,回到大汉来寻求展,那同样没有人能是他的对手。

到了那个时候,大汉的存亡也许只是孙奉的一个念头而已。孙绍不图汉,焉知他是不是要做周文王?

二三十年后,将是太子面对孙奉的时候,大汉能不能存在下去,全看太子和孙奉之间的实力和智慧对比。就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子如果能保住现在有的疆域,就是一个莫大的胜利,更不用说其他了。

天子在心惊的同时,又夹杂着一丝失落,大汉难道就没有希望了吗?就算有杨修这样的人才相助,中兴也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杨修目不转睛的看着天子,看着天子的神色由震惊到沮丧,又从沮丧到痛苦,他一直没有吭声。他知道天子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不把这些想法先打破的话,他担心天子会做出蠢事来。他在孙绍身边两三年,深知越国的实力之强悍,如果不是孙绍有一种他姑且先称为“忠诚”的信念,只怕大汉早就变成了过去。他其实对孙绍并不是完全相信,但是除了相信孙绍之外,他还有什么办法呢?他虽然自负有才,但是他对能否和孙绍对阵却一点信心也没有,只能寄希望于孙绍的良心。

他把目光看向二三十年后,他不敢奢望自己能把太子教得比孙奉更强,但是他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把太子教导成一个知进退的天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保住现有的地盘就是最大的胜利。

……

接下来的时间对孙绍来说变得非常愉快,曹睿主动向他表达了善意,希望与他加强合作,天子也对他十分客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还让太子主动和孙奉套近乎,刘禅倒没有太多的动作,他除了经常来和孙奉聊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之外,几乎不涉及国事,直到两个月后,蜀国的丞相长史马谡星夜兼程赶到了洛阳,才开始洽谈相关的合作事宜。马谡带来了诸葛亮的意见,对李严封王之事大加赞成,同时建议下次东征的时候,再算上蜀国一份,他连将领都选择好了,就是眼前这位马幼常。

孙绍一一答应,具体细节的商谈则交给孙奉去处理。

谈判一直拖到又一个新年之后,那些已经在波斯有了封地的将士们陆续带着家眷开始集结,孙绍安排在成都、豫章、青州、钱唐的大船接上了他们,趁着北风陆续南下,赶往特牧城集中。二月,孙绍父子辞别了天子,赶往特牧城。

四月,迪石港旌旗招展,三百多艘楼船将迪石港挤得满满的,孙奉带着庞大的船队即将离开特牧城,启程赶往波斯湾,这一去不知哪一年才会回头,从太后大桥到王后关凤都依依不舍,送了又送,将随行的王妃张瑜、夫人羊徽瑜怎么劝都劝不住。

只有孙绍很淡定,站在不远处静静的等着。

孙奉费了老半天力气,最后保证每两年回来看一趟,大桥和关凤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松了手。

孙奉小心的将她们送下船,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到孙绍身边,躬身说道:“父王,儿臣要起程了。”

直在看远景的孙绍应了一声,过了好一会,才转过头来,看着孙奉道:“一路顺风。”

“多谢父王。”孙奉张了张嘴,似乎有话要说。孙绍看见了,笑笑:“有什么话你就直接问。”

孙奉尴尬的笑了笑,挥手让身边的人退下,偌大的甲板上只剩下他们父子两人,他才轻声说道:“儿臣敢问父王,如果罗马人知道菲力普不是亚历山大之子,又当如何?”

孙绍无声的笑了,他背着手,慢慢向前走去,孙奉拱着手,亦步亦趋。两人谁也不说话,一时只听到脚步声在甲板上回响。孙绍慢慢的走到跳板边,抬起手,轻轻的扶着孙奉的背,将他推到跳板边,孙奉不解其意,却也不敢违拗,犹豫着一只脚已经踏上了跳板。

“奉儿。”孙绍忽然开了口:“你知道吗,我之所以没有在拿下泰西封之后立即进军罗马城,不是因为菲力普是你的弟弟,而是因为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拿下罗马。不错,我们有世上最强大的战船,我们有世上最好的武器,我们还有世上最善战的战士,可是你要记住一点,仅凭武力,也许能征服象鲜卑、匈奴那样的蛮族,也许能征服象萨珊、贵霜这样同样以武力立国的国家,但是却不能征服罗马这样立国数百年的泱泱大国。记住,打败不等于征服,就和罗马人打败了希腊人,不等于征服了希腊,安提帕打败了波斯,不等于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一样。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行使武力的权利,但是,如果以为武力万能,那你就离失败不远了。”

孙奉静静的听着,这样的道理孙绍已经给他讲过好多,这个时候再老调重谈,似乎有些多余,可是他知道,孙绍这么郑重的说这些,绝对不是因为分别在即,一个父亲忍不住再对儿子啰嗦几句那么简单。他仔细品味着孙绍的话,忽然之间,他明白了孙绍的意思。

是否进攻罗马,绝不是因为菲力普,而是要真正征服罗马的时机有没有到来。

孙绍见孙奉的眼光一亮,知道他应该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他笑了笑,伸手扶正了孙奉已经戴得很端正的冠,轻轻的抚了抚他被西亚的风吹黑的脸庞:“唯强者能容人,我相信你不会容不下你的兄弟,你好好的去做,我相信你能做出最确当的选择。”

奉躬身应命,再拜了两拜,吞声道:“父王保重,儿臣去了。”说完,向后退了两步,一撩大氅,踩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楼船。

关凤走到孙绍身边,眼巴巴的看着扬起了风帆的楼船,忍不住又流下了泪水。孙绍回头看了她一眼,笑了,他伸出手拉着关凤的手捏了捏:“有这样的好儿子,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应该高兴才是。”

“可是……”关凤抹了抹红肿的眼睛,抽噎道:“这一去又不知哪天才能回来,你让我如何不想。”

“他没时间回来,你去便是了。”

“这倒也是,我也想看看罗马是什么样子,他那个罗马兄弟又长得什么样,还有那个罗马皇后,究竟是何等的女中豪杰……”

孙绍眼睛一翻,下意识的松开了关凤的手,转身冲着站在远处的儿女们大声叫道:“孩子们,有谁想和你们的兄长一样去远航的,我带你们去啊。”

“我要去我要去”一帮大大小小的小子、丫头七嘴八舌的叫了起来,五岁的孙小蛮健步如飞,抢先扑到了孙绍的怀里,一把揪住了孙绍颌下的短须,嘎嘎的笑道:“父王,我要去猎北极熊我要去美洲”

“父王,我也要去”年方七岁的二公子孙承有板有眼的行了一礼,一本正经的说道。

“都去都去。”孙绍哈哈大笑,手一挥,豪气如云的大声说道:“孩子们,去征服——”

“哦——”丫头、小子们都兴奋的叫了起来,“去征服啰——”

夏侯徽瞟了关凤一眼,掩着嘴,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

(全完)RO~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91章 先下一城第17章 所谋者大第66章 张昭第99章 大婚第33章 雌威第17章 物以稀为贵第31章 阴谋第60章 骑虎难下第8章 单挑张辽第22章 世界大战第15章 有财大家发第77章 声东击西第11章 摸错了第97章 破局第11章 野调也堪听第74章 魔鬼的汗珠火,到处是火。第51章 跑路将军第73章 僵局第5章 连云港第54章 兵不厌诈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3章 人书俱老第81章 击掌第28章 丧家狗第15章 打劫第66章 策反第12章 第三条腿第91章 一试诸葛亮第5章 随遇而安第59章 无声的较量第21章 武器的批判第18章 羊祜第52章 海盗出击第25章 青出于蓝第81章 难以承受之重第88章 凯旋第42章 以一当千第59章 跟我混吧第69章 山阴贺家第25章 横财亦横祸第20章 女刺客第59章 无声的较量第61章 兄弟之国第17章 物以稀为贵第13章 罗马太后第85章 棋逢对手第100章 共赢第83章 水淹七军第25章 国之利器第22章 学问第14章 女人是老虎第28章 无欲则刚第100章 比丘尼第1章 红颜薄命第45章 机会送上门第1章 红颜薄命第40章 重心第25章 青出于蓝第49章 噩耗第61章 小桥流水第74章 掺沙子第17章 侯官船厂第90章 渔翁得利第3章 纯属误会第8章 单挑张辽第92章 组团去打劫第86章 心怀叵测第53章 吕壹第38章 忘忧草第76章 罗马银行第83章 挑战第16章 不战而胜第15章 烈酒第29章 足衣第39章 有容乃大第8章 单挑张辽第3章 示敌以弱第46章 内鬼第82章 以步破骑第48章 欲擒故纵第3章 英雄还是懦夫第97章 绣衣直指第22章 投降第4章 讹诈无止境第85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27章 四国联军第15章 打劫第47章 月上柳梢头第15章 烈酒第73章 僵局第32章 落水狗第77章 虚名与实利第92章 万国来朝第45章 愿望第31章 阴谋第10章 捧杀第5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1章 好大一个坑第27章 十年一梦第15章 雇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