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给诸葛亮上一课

孙绍一笑,也不客气,迅速的在帛上划了个草图,然后推到诸葛亮夫妇的面前:“将军,夫人,你们看,这条线表示水与虚空的交界之处,这条线表示光线。光线是直线前进的道理,墨经上已经说过,二位精通机关之术,想必是能理解的。”

诸葛亮夫妇不约而同的点头,这一点他们确实都能理解。

“光在经过这个面的时候,会发生改变。”孙绍对他们的理解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着说道:“光在经过不同物质的界面时,就会改变方向,这就是水中的发簪看起来象是折断的原因。这个道理和光线直线前进一结合,便是水珠能够使头发看起来更粗的道理。”

这个对诸葛亮和黄月英来说有点难度了。他们看看孙绍,又互相看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光会发生折射虽然匪夷所思,但是毕竟亲眼所见,勉强还能接受,可是水珠能使头发变得更粗,却不是仅凭想象就可以理解的。

孙绍见他们不理解,又在帛上画了一个扁圆形,然后画了两条线:“琉璃珠之所以能聚火,就是因为光在透过琉璃珠前后,两次改变了方向,原本不相干的光线聚集成一点,所以能生火。而水珠和琉璃珠类似,但是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光线发生了变化,但是眼睛却不能感觉到,所以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自己看到了一个更大的物事。”

孙绍一边说一边画,好一通说,他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不时的还要解释一下,脑门上都快出汗了,诸葛亮才点了点头:“这么说,似乎有些道理。”

孙绍很气馁,我嗓子都快冒烟了,你却只是似乎有些道理?他失望的看着还在琢磨的诸葛亮,又看看含笑不语的黄月英,暗自叹了一声,黄月英看起来比诸葛亮还要聪明一些,她已经理解了,但是顾着丈夫的面子,却一直不吭声。好媳妇啊。

诸葛亮捻着胡须,目不转睛的看着孙绍:“要是照校尉说的这个道理,光在经过两个不同的物体时都会转弯,那么水和油也不相同,难道也会发生变化不成?”

孙绍一愣,随即大为感慨,这个学生太聪明了,举一反三啊。他胸有成竹的笑了笑:“将军为什么不当场一试?”

试验的结果让诸葛亮目瞪口呆,心悦诚服。正确的理论不仅仅是能解释现有的事物,还能用来推测未知的事物,得到又一次验证。眼前这个结果,明确完误的证明了孙绍所说的道理虽然离奇,却是正确的。

如果说孙绍开始要和诸葛亮谈天道时,诸葛亮还有些敷衍的意思,那么现在他已经不再抱有这种想法了,他觉得至少在某些问题上,孙绍的确有过人的见识。

“闻君一语,令人茅塞大开。”诸葛亮轻轻的拍着大腿感慨道,眼睛还盯着那个看起来折成三段的竹箸不放。

“哪里,哪里。些许小道,何足挂齿。”孙绍谦虚还了一礼,又诚恳的说道:“绍生也幸,仰先父遗荫,承叔父照顾,衣食无忧,才可以静观天地,略有所得,将军公务繁忙,却有这样的造诣,实在令绍汗颜。贤夫妻悟姓过人,虽粗衣蔬食,却能坐而论道,亦人生一快也。”

诸葛亮看了一眼黄月英一眼,心有灵犀的笑了。孙绍说得虽然不尽然,但是他们互相欣赏,却是一点也不差的。

经此一试,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诸葛亮夫妇对机关术的研究非孙绍能比,但是孙绍在理论上的认识高度,也非他们能及,而且和葛衡那样的技术能手呆在一起那么久,孙绍多少对机关术还有一些了解的,同样的东西,他理解得要比诸葛亮夫妇深得多,偶一语及,便让他们惊为天人,叹服不已。

诸葛亮学问好,但是他对世人所崇尚的经学并不推崇,在读经这个问题上,他和孙绍有相近之处。除了平生几个好友,他并不被大部分人能认同,就连刘备在内,只是认为在他政事上比较勤勉,在计算之术上有过人之处,但并不认为他是如何的出类拔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死去的庞统相比,可能还不如庞统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他重视技术,在别人看来是沉迷于小道,却忘了圣人的教诲,而他对那些动辄圣人如何如何的儒生——比如许靖也是十分反感,虽然不会表现在脸上,但也是很少交结。今天难得遇到一个和他在技术上有共同语言的孙绍,他顿生知音之感。两人相谈甚欢,直到诸葛均提着酒肉回来,他们才意犹未尽的打住了话头。

同样听得入神的黄月英这才发现午时已到,可是自己的午饭却还没有准备,连忙告了罪,赶到厨房去安排。孙绍也不介意,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诸葛亮扯着闲话。

诸葛亮感慨不已,他自幼聪明过人,不屑于做一个读死书的人,而是以经世致用的心理去读书,他从书里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普通人。虽然说书上得来的东西和实际还有一些距离,但是他的距离要近得多,所以他能很快的熟悉了政务,以最短的时间成为一个优秀的内政人才,朝着他出将入相、功比管乐的目标迈进了一步。他觉得自己是脚踏实际的,不是儒家经典里那样虚无缥缈的道,他觉得自己领悟到的道,是超人一等的。

可是今天他面对着孙绍,却发现自己的信心有些动摇。

一滴水中,居然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道理,居然和琉璃珠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居然和墨经上的两句话有些如此奇妙的联系。他自认思维精微,可是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校尉见识过人,亮自愧不如。”诸葛亮举起酒杯,笑道:“请以薄酒一杯,谢校尉点拨。”

孙绍连忙谦虚了几句:“岂敢岂敢。贤夫妇智慧过人,如果将军不是为俗务所扰,又岂有我置喙的机会?将军有理政之才,又有务实之心,假以时曰,功德不可限量,必将留名青史,光彪千秋。如果孙绍有幸,得附将军骥尾,为后人所知,岂不快哉?”

诸葛亮摇着头笑了,孙绍说的话正说他的心窝,脸上却不能太过直白,连忙谦虚了几句,又似乎很遗憾的说道:“校尉如此年轻,就有了这样的成就,以后又岂是我敢望项背的?我当附校尉骥尾才对。”

“哈哈哈……”孙绍大笑,举杯道:“我们这么说,是不是有些肉麻了?来,将军请满饮此杯。”

诸葛亮见孙绍避而不答,滴水不漏,有些遗憾,只得放弃了刺探孙绍心思的打算,转而又谈起治学之道。当然了,他们说的治学,可不是治经学,而是他们现在正在谈的自然之道。诸葛亮总觉得孙绍看问题的深度有些可疑。大汉不是没有出过精通自然之道的大学者,比如张衡,比如王充,他们在自然之道上都有过人的见识。可是他们成名的时候是多大?而孙绍才多大?就算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研究这些,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啊。

“其实也简单。”孙绍轻轻的放下酒杯,若有所思,仿佛正在斟酌用什么字眼来表达。

诸葛亮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他感觉到,孙绍接下来说的每一个字,都将让他受益非浅。

孙绍很深沉的看着有几分紧张的诸葛亮,一字一句的说道:“静能生慧。”

————————————————

第70章 挖坑第36章 欺负你是为你好第80章 步步紧逼第93章 穷天子第13章 狂士第92章 万国来朝第33章 浑天仪第97章 下马威第96章 忠奸莫辨第91章 先下一城第80章 一个不如一个第81章 击掌第7章 马中赤兔第34章 请君入瓮第16章 不战而胜第2章 小周郎第83章 挑战第24章 谁忽悠了谁第4章 横起风波第103章 大海无疆第54章 兵不厌诈第6章 满意一笑第44章 老虎要嫁人第50章 一举两得第5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99章 大婚第98章 天子第5章 随遇而安第35章 一石三鸟第75章 近在眼前第61章 甩手掌柜第6章 大任第36章 示巴公主第79章 鹰扬周郊第96章 忠奸莫辨第74章 掺沙子第56章 盛宴第35章 一石三鸟第20章 玄武论四王第92章 各怀鬼胎第31章 泳衣第82章 奉子成婚第4章 横起风波第62章 酒逢知已千杯少第58章 老将出招第19章 休养生息第59章 跟我混吧第42章 守城专家第94章 震天雷第69章 山阴贺家第36章 示巴公主第5章 随遇而安第48章 持剑经商第68章 印刷术第96章 迁怒第89章 大虎归来第77章 声东击西第10章 辽东公孙第11章 浑水摸鱼第41章 伏火诀第73章 掩耳盗铃第24章 女仆装第78章 意外收获第86章 勾心斗角第52章 海盗出击第8章 安排第18章 羊祜第65章 海盗总动员第46章 内鬼第17章 物以稀为贵第83章 军备竞赛第25章 交州土霸王第25章 交州土霸王第36章 示巴公主第1章 初肇王基第94章 润物细无声第48章 罗马军团第24章 太守朱治第6章 满意一笑第16章 生财有道第83章 摧锋第83章 水淹七军第98章 百川归海第51章 跑路将军第84章 卖方市场第2章 小周郎第85章 天文数字第43章 我是风筝你是线第59章 私心重重第74章 魔鬼的汗珠火,到处是火。第78章 功败垂成第16章 不战而胜第59章 私心重重第66章 神迹第11章 野调也堪听第2章 说客蒋干第22章 世界大战第57章 锋芒毕露第33章 冒牌货第96章 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