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等人降于钟会后,钟会大喜,迫不及待地上表向司马昭表功。
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元帝曹奂下诏书,褒奖邓艾的功绩,书曰:
“邓艾张扬武力,振奋国威,深入敌人腹地,斩将拔旗,消灭敌首,使得伪称帝王的人引颈自杀,通缉多年的罪人,一朝之间就给平定了。
“打仗不超过预定的时间,战斗很快结束,席卷西部,平定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强大的楚国,韩信奋力打败强劲的赵国,吴汉擒捉公孙述,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若论功绩,他们都还比不上邓艾。因此策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
统帅钟会也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
…… ……
当邓艾灭蜀之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兵家讲究先树立声威,尔后才真正以实力进攻。今凭借平定西蜀的声威,乘势伐吴,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时机。
“但是大举用兵之后,将士都已感到十分疲劳,不能轻易动兵,暂且缓缓再说,先留陇右兵二万人,巴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为军事和农业作准备,同时建造船只,事先准备日后沿江讨伐东吴的事宜。
“做完此事后,布告天下,让东吴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局势,明白利害关系,吴国一定归顺。这样,就不用征讨而可以平定东吴了。而今当厚待刘禅,以便招致吴景帝孙休归顺;安抚士卒平民用来招致远方的人。
“如果将刘禅送到京城,东吴的人认为这是软禁流放,这对于劝他们归附之事实在不利。应当暂且留下刘禅,等待明年秋冬,到时东吴也完全可以平定了。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资财,派人服侍,让他享受。
“郡内有董卓坞作为他的宫室。封赐他的儿子为公侯,分郡中一县为食邑,用以显示归顺朝廷所获得的恩宠。设置广陵、城阳为王国,以待吴主孙休投降。那样,东吴就会畏惧威德,望风归顺了。”
邓艾一心筹划灭吴之策,他的种种建议实具远见卓识。然而他擅自承制拜官,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
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
邓艾的再次上言,说:
“我受命征讨,有皇帝的符策。敌人首领既然已经投降,应当按照旧制予以官职,以便安抚他们,这是符合时宜的。而今蜀国全部归顺,我们的疆域已经到了最南端。
“东边与吴会接壤,应当早日平定。如果等待朝廷命令,往返道路,耗费不少时日。《春秋》有这样的话,‘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卫国家、有利国家的事,专断是可以的。’
“而今东吴未平,地势与巴蜀相连,不应当拘泥于常法而失去时机。《孙子兵法》说道:‘前进不是为了名誉,后退不怕罪责。’我邓艾虽没有古贤人的风范,但还是想不自我嫌弃以损害国家的利誉。”
而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了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邓艾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
这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钟会排除了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又掌握庞大的远征军,遂密谋反叛,拥蜀自立。
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
钟会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蜀降将姜维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
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十八日中午,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
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斩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杀蜀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子。魏军大肆掠劫,据说,宫中除了刘禅的正妻张氏没人敢劫(张氏是张飞的女儿,怕张飞的阴魂报复)其余,无一幸免。
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因卫瓘参与诬谄邓艾,遂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
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妾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独独克夫女被杀,理由不详。
克夫女后来虽然没有“克夫”,却把自己克掉了。
…… ……
泰始元年(265年),晋王朝取代了魏。
司马炎下诏书说:“从前太尉王凌阴谋废齐王,而齐王最终不能保持帝位。征西将军邓艾,居功自傲,失去品节,应处死刑。但下达诏书之日,邓艾遣散人众,束手受罪,与那些贪生作恶的人,确有不同。今大赦可以还城。如果没有子孙的可以为之立嗣,使祭祀之礼不绝。”
泰始三年(267年),议郎段灼上书,替邓艾不平。
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下诏书说:“邓艾创立功勋,束手受罪而不逃脱处罚,他的子孙也沦为奴隶,我常常同情他们,可任命他的亲孙子邓朗为郎中。”
算是为邓艾平了反。
…… ……
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末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中对此作了客观的评论:“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自论者也。”
另外,他占领成都,惑乱宫廷,致使局面不可控制,作为主帅,亦是不可为也。
…… ……
邓艾在公元243年左右任征西将军参军事,不久担任南安太守(四千户)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直到他平定蜀国时,历时二十年,其中前十年都是太守,前五年曹爽执政,他是司马氏集团的,没指望升迁,嘉平元年开始崭露头角,说话开始受重视,有战功封关内侯。
从司马师辅政开始邓艾迅速高升,他从司马懿辅政时的讨寇将军、城阳太守(万户),转任汝南太守(两万户),向司马师谈论诸葛恪,建议多被司马师采纳,提升为兖州刺史,以后追随司马氏兄弟东征西讨屡立战功。
在十年中从太守升迁长水校尉、安西将军、镇西将军、征西将军直至太尉,可以说是升迁速度惊人,对于他这样没有豪强背景的“素微”之士,能有这样的成就,同司马氏的信任、提拔重用是密不可分的,他主要是靠军功,为人公正,治军严厉,是司马氏集团的重要成员。
后世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太尉邓艾”。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邓艾。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邓艾亦位列其中。
…… ……
有关邓艾的轶事典故:
邓艾出兵蜀汉前,曾梦见自己席坐于山上,眺望着流水,于是找来殄虏将爰邵,问梦境的暗示。爰邵以“即使能取胜蜀汉,恐怕将军也难以返国”相告,后来果然一如所料。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有一则关于邓艾机敏的故事,记曰:邓艾有口吃,每次说话提到自己时老是“艾、艾”连呼,司马昭故意戏弄他,便问:“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啊?”邓艾回答:“所谓‘凤兮凤兮’,还是只有一凤而已。”
…… ……
后世纪念:
邓艾墓在蒲城县洛滨镇后阿村附近,墓冢封土呈覆斗型,坐北朝南,原墓基封土高6米,底边长15米,宽13米,墓前曾有祠堂一座(现无),墓冢上留有碑石两通:一为前秦苻坚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碑文魏书,有一定艺术价值,于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墓冢上现仅留碑石底座);
一为大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于字迹剥蚀,年号不确),现仍耸立墓上。两块碑文均为重修《魏邓太尉祠记》。
祠后封土即为邓艾墓,现存高约3.5米,底周约10米,夯土层可见少许残存瓦片。1983年7月被公布为蒲城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