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我叫牛金,我要当将军

甄尧坐在一旁听田丰两人闲聊,直到一个时辰之后,才开口道:“二位先生,如今袁绍已败,你等皆成白身。本初虽为名门之后,但绝非当世英主,以二位先生之大才,不该愚忠于袁绍一人。甄尧不才,愿请两位先生助我。”

田丰、沮授听罢纷纷闭口,两人都不是今日才被抓住的。这些日子即便是跟着甄尧一同赶路的沮授,在途中都没听到甄尧一句劝降的话。

甄尧不说,沮授却不能不想,自学成出仕以来,效力于韩馥时,韩馥被甄尧击败。效忠袁绍,本以为可一展宏图,却又处处受制,如今袁绍亦败给了甄尧。

这几日白日夜间,沮授时时都在想,自己的命是甄尧救下来的,是就此隐居山林还是出仕毋极,但一直没有决定。而田丰,被张飞等人抓来以后,也没人问他降不降,知道甄尧今日前来,才有此一问。

没有正面回答,田丰反而问道:“敢问州牧,如今既已得司隶,若再用兵,会向何处?”

对于田丰的问题,甄尧不需要太过考虑,就明白了这老头的用意。前世记忆中,这老头应该是忠于大汉而非忠于袁绍,否则也不会几次三番的驳袁绍的面子。

而他既然这么问了,甄尧也就清楚该怎么去回答:“以先生之间,西进乃一朝一夕所能成?”

已经占有了洛阳,马上就能拿下潼关,再往西,那可就是长安了。长安城虽然也只是一座城池,但因为城内有天子,它就变得不同了。甄尧这话的意思,在田丰的理解下,就成了攻打长安,迎回我朝天子。

田丰刚要说话,甄尧却摆手道:“元皓先生先别说话,不防将你心中所想写下来。沮先生,你以为西进如何?也请用笔墨记下。”如此说着,甄尧对一旁侍卫摆手示意,后阵很快便走进屋,并把笔墨纸张都拿了出来。

田丰很快取过一只笔杆,而沮授在百般思量之后,也将毛笔捏入手中。两人都是当世大才,自然不屑于去偷看对方,简简单单写下几字,也就收笔了。

只是当两人看向对方所写时,都不禁摇头。田丰所写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沮授所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两人的心态与谋划的差异,从文字表面就能看的出来。

田丰摇头,是因为自己这位挚友似乎对大汉真的死心了,记得数年前二人相谈时,对方虽然不如自己这么明确的要还朝于天子,但也不至于说出纸上所写的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有了分歧,以后这挚友恐怕就做不成了。因为从写下这两句话开始,一层透明却又存在隔阂,已经在两人之间展开。

沮授摇头,是对田丰的脾气而感到无奈,性子太直,做什么都直言直语,就连这么一句话,都写的思想露骨。这让在旁边看着的甄尧作何感想?

摇头之后,两人却有对甄尧此举颇为惊异,简简单单两张纸,不但试探出了他所要知道的,还将同为袁绍帐下的自己二人,制造出了分歧。

沮授和田丰的表情,甄尧都看在眼底。这个结果,在他开口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倒不是他能掐会算,而是这两位的心性,他甄尧都很清楚。

如同前世历史上记载那般,沮授还是提出了‘挟天子’的政治意图。只不过对象变了,不是袁绍,而是自己。而田丰,就如曹操帐下荀彧一般,虽然会帮助大汉诸侯征讨天下,但他们骨子里还是深深刻下了大汉印迹,这种印迹不是人力能抚平的。

曹操能用荀彧,甚至将之比为王佐,甄尧自觉容人之量不会比曹阿瞒小,当即满意的收下两张纸条,笑道:“不论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罢,尧首先要面对的,是大汉其余诸侯。”

“战火纷争,野心、欲望能够让一个草民发家,同样也能让人毁灭。二位先生,尧要走的路还很长,望二位先生助我一臂之力。”说罢,躬身相拜。

“授,拜见主公”到了这一步,发而是沮授快田丰一步,躬身向甄尧臣服。

田老头嘴角闪过若有若无的苦笑,在沮授起身后同样拜道:“丰,参见主公。”

甄尧闻言大笑,随即提到要带两人离开,哪想田丰却摆手拒绝,只道把门口那些监视的兵卒撤掉,让他能够自在一点,就行了。至于住处,田老头子不是很讲究。

田丰住这,沮授作为田丰好友,本来也该留下来陪着。不过他家中还有母亲、儿子、妾室在家中,能回家自然是回家住。而在他还没有拜甄尧为主之前,他家也是被监控起来的。

对于二人的决定,甄尧表示赞同,留下一个下人任凭田丰使唤,甄尧便与沮授走出了院门,一起离开的还有周围十数兵士。

将沮授送回家,同样亲自下令撤销对沮家的监控。这种举措让沮大军师颇为意动,又是一番道谢后,才回家与妻儿老母同聚。而甄尧,顺利收下两位大汉谋士,这让他十分满意,早早的回到太守府,把高览叫了来,一起小酌小宴。

洛阳战事已停,甄尧首要任务就是为袁绍下达的一系列政令买单。很难想象,昔日的繁华帝都,没有像历史上那般被焚毁,却也凄凄惨惨。

人丁不旺只是小事,苛捐杂税也比较容易摆平,但治下田地荒芜,马上就入秋了,粮食能有多少?百姓该如何过活?

因为手中只有半个司隶,而实际上在袁绍控制下的仅仅河南河内两地,是以想要保证自己武力的袁绍,做了和他那族弟袁术一样的事情。大肆征召男丁,许多家庭皆是妇孺,连个男孩都没有。这让见惯了冀州各家各户都有男人当家的甄尧,大感无奈。

想要让洛阳重新恢复至黄巾战乱以前的水准,甄尧自觉这浩大工程,不是一两年能结束的。而因为最近一年内扩张太快,冀州老本也是快见底了,这就说明甄尧是真的不能再起刀兵。

“打下潼关,让文远镇守关隘,自己也该回毋极了。”甄尧心底默叹,想到了毋极,脑中自然而然的出现家中娇妻的面孔,而其中,吕玲绮现在的‘臃肿’模样,更是让他期待。

且不提甄尧整日忙于洛阳的恢复工作,单说潼关下,当赵云和张辽一同领兵来援后,张飞、张颌两人均是神情振奋。

张飞一人难挡潼关与张济叔侄两面夹击,张颌领着兵马来援后,已经能分兵作战,并且不落下风。如今又有上万骑兵来援,众将心底都有念想,这潼关要不了多久就能拿下。

“叔父,南阳送来急报”而在这一夜,潼关东南方的张济大营中,张绣火急火燎的跑进大帐,并将张济叫醒:“曹孟德趁我们叔侄领兵在外,派麾下大将夏侯惇攻打南阳。这是胡车儿送来的求援急信,若无援兵,仅靠城内八千兵卒,甚难守住宛城。”

原本还瞌睡不醒的张济听到这话,立刻慌了神:“曹操?他攻打我南阳了?”

张绣苦笑点头,将手中的急信递上去:“这是胡车儿的亲笔信,他写字都是叔父教的,绝对假不了,传令兵卒亦是宛城亲卫。”

“该死”张济狠狠捶地,他倒不是担心其他,只担忧家中美妻是否会被曹家大将掳了去。有小道消息称曹孟德最喜人妇,他张济是万万不愿戴这个绿帽的。

“叔父,如今我等该如何应对?”张绣眉头紧皱:“据麾下哨探来报,甄尧又派遣两位军中大将驰援而来,一人是白马赵云,另一位是并州张辽,都不是易于之辈。”

这么几年过去,赵云的名头已经渐渐闯出来了。而张辽,对于当初同殿为臣,都在董卓手下效力的张绣,虽然没有正面接触,但也是听闻此人名号的。

“侄儿以为该当如何?”张济摇头苦叹:“传令下去,即刻退兵。”

虽然知道如今退兵是最好的选择,但张绣也没想到自家叔父会下达这么急的命令。这都三更半夜的,不点火把,路都看不着。

似是看出了侄子的困惑,张济无力道:“张飞既有援兵,明日必来寻衅。若我等今夜不走,明日就走不脱了。”说罢下床穿衣,一点也不拖拉。

正如张济叔侄所想,第二日张颌、赵云来到张济兵营外,一番叫骂后才发现对方早就开溜时,脸色变幻精彩十分。在张济营内搜了搜,发现对方是匆忙离开,留下了不少粮草与辎重,两人一合计,将城内所有能用的打包装回了自营。

两人领兵回营,张飞还在潼关下攻战,只有张辽,被留下守营。当得知张济叔侄已经领兵离开后,张辽也摇头失笑,这战事似乎也太过顺利了。

潼关是由牛辅本人镇守,而牛辅因为与袁兵交战就已损失了不少将士,之后能勉强抵挡张飞攻势,皆靠张济叔侄从旁牵制。如今张飞能够全力攻城,威势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仅仅攻城半日,潼关就已有小半失守。

而当正午过去,张飞准备歇息片刻继续攻城时,营内传令兵突兀出现,把张济叔侄离开的消息带来,以及张颌、赵云等人让他暂且退兵,回营商议。

张飞当即下令回营,让关头的牛辅大口喘气不止。而回到兵营,看着一车车刚拉来粮食与辎重,不禁笑骂:“张济叔侄实在胆小,一听子龙、文远前来,就吓的溜走了。”

“我看未必,”赵云二人刚来,对这里的战事并不清楚,倒是张颌有充足的了解,听到张飞这么说,却是不住摇头:“料想应该是南阳发生了变故。益德不妨派出哨探,外出打探南阳之事,或许几日后就能知晓张济叔侄为何退兵了。”

张飞对此倒是报无所谓的态度,在他看来张济退不退兵都一样,不过张颌开了口,也就点头答应。之后四将就开始商议该如何攻取潼关,关隘兵卒虽少,守将亦非能人,但总归是有阻碍的,能将损失降至最低,就是他们需要做的事情。

四日后,出营南下前往南阳方向打探消息的探哨回来了,并且把曹郡攻打宛城的消息说了出来。闻得此消息,张飞等人才暗道难怪如此。不过这消息对于他们而言并无太多用处,因为此刻潼关已经被四人攻克,而守关将士只有牛辅只身狼狈逃回长安。

不过旬月,甄尧的诏令便从洛阳传来,留张辽领一万骑兵,五千步卒镇守潼关,以防长安。其余诸将,即可回师洛阳。

对于甄尧的诏令,张辽欣然接受,虽然他如今依旧是并州战将,但甄尧信中已经写明,张辽作为甄尧向吕布‘借用’的将军,暂时听令于毋极。

这只是一个形式,不论张飞三人还是张辽自己都明白,自从他跟着甄尧离开晋阳后,就不单是吕布帐下健将了。

转眼间,大汉就迎来了新一轮的夏末初秋,张飞、赵云、张颌三人也遵照甄尧的军令,领兵回到洛阳。而此时甄尧已然归心似箭,将洛阳大小事务都交予田丰,任命其为司州州牧,留下高览镇守虎牢一地,以防兖州曹操后,自己就带着张飞几人轻骑北上。

从洛阳往毋极赶,自然不可能一日就到,当夜晚露宿村落时,甄尧笑问:“公允,可是许久未归冀州了?”

沮授身为文士,虽然会耍两下宝剑,但身子骨和甄尧等武将出身的人,还是有极大的差别。骑马奔走一整日,刚坐下地,整个人都要瘫倒了。听到甄尧问话,却又不能不回答,只得勉强露出笑意,点头道:“主公治理冀州,较之他人,实是百姓之福。”

“百姓总是容易满足的,”甄尧右手指了指附近的炊烟:“只要他们能够生活下去,每日都能吃上一口饱饭,再添一些菜食,有没有肉都并不苛求。农耕尽兴时,回屋能喝上两口小酒;刮风下雨时,有结实的房屋可住。简单而淳朴,耿直而勤劳。”

沮授默默听着,身为谋士的他,对于民生问题并不是很看重,但也知道百姓若能归心,对自家主公自然是好处多多。

在屋内歇息一会,一个穿着草鞋的小孩突然推开门:“两位叔叔,爹爹给你们做了‘煮饼’,让牛娃给你们端来了。”小孩身后,一个和比他稍大,身子也要粗壮不少的少年,手中就拿着几张烤饼。

乡村的吃食,不用考虑它的美味,因为唯一的调味用品就是盐,没有鸡蛋,也没有肉,就一张用小麦磨成的面粉而烤制出来的烧饼。

甄尧还能走动,自然不会让小孩自己端着走进来,起身迎了上去,将吃食接过后,笑问道:“你叫他牛娃,他叫你什么?”

“我叫他赖猴。”推开门的小孩有些怯生没开口,反倒是他身后的‘牛娃’嚷声道:“在林里戏耍,就像一只猴子,喜欢到处爬。”

听到身后人开口,小孩立刻不干了,转身说道:“你抓不到我,你这牛也上不了树。”

“我为什么要上树,等我长大,肯定能撞断树干”边说着,‘牛娃’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模样,无比相信自己以后会有这份能耐。

“牛蛙?赖猴?”甄尧嘴角轻笑,带着两小孩走进屋内,把吃的往沮授身边放下后,又转身问道:“你们都姓什么?叫什么?就是父母给你们取的名字。”

“我叫牛金”少年不怕生,粗声粗去的开口,顺便把自己的志向也说了出来:“以后我要成为一名将军,向高将军一样”因为身处魏郡地界,这些小孩子知道的最多也就是高览了。

孩童似乎就要和少年赌气一般,咬牙道:“我是牛埌,以后我,我也要当将军。”

“牛金?将军?”这两个词随便一个甄尧都不会有反应,但放在一起,却让他想到了一个人:历史上魏国后期,战功赫赫,官至后将军的牛金。而比较印象中牛金出道年龄,再看看眼下的少年,似乎有不少地方是吻合的。

心中即便有些猜测,甄尧也不准备对此作出什么举动,只是对两个孩童勉励一番,让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向前走。待两个小孩蹦蹦跳跳的离开后,甄尧不禁暗想:“不管你是不是那个连司马懿都忌惮到非得鸩杀的牛金,既然你崇拜高览,日后肯定会去寻他的。”

而一直在甄尧身后的沮授,似乎看出了点什么:“主公可是觉得这两个孩童有为将的潜质?何不将其带回毋极悉心辅导?”

甄尧闻言摇头:“他们若在将来真能为将,那不管是在这偏僻小山村,还是毋极繁华之地,并没有太多差异。但更加贴切自然,没有城池的束缚,他们的成长也就没有限量”

从甄尧口中,总是能听到这些稀奇古怪的言论,但这些话又仿佛都有它的道理,沮授自知辩才不是甄尧的对手,当即不再多嘴,一口咬下面饼,然后用力咀嚼。

第二日天亮后,甄尧几人纷纷从屋室走出,解开绑着战马的绳索,与收留他们过夜的百姓道谢后,悄悄留下小块碎金,便准备继续上路。

牵着战马走出村落,甄尧刚要翻身上马,却听到后面响起一声呼喊:“几位叔叔、伯伯再见。牛金以后当上了将军,会去看你们的”略显稚嫩,但却有充满坚定的话语,让翻身上马的甄尧,嘴角露出丝丝笑意。

“驾~~”催动胯下坐骑,甄尧右手高举半空,对着后方不住挥动。

第388章 他尿床了第89章 矿山下战斗响第273章 望风而降第30章 情愫第382章 贾诩一语扰群雄第416章 演戏、看戏第365章 吕玲绮有孕第1章 临汉末逢大乱第85章 铁矿山第250章 游侠第198章 张颌败颜良第71章 笑料罢了第115章 胜利的天枰第192章 混账太守第92章 祸从内起第440章 好酒岂能独饮第317章 送公孙度‘平州牧’第106章 算计与被算计第209章 战前第197章 慧眼辨人第272章 嘉省得第394章 泰山上第437章 火烧藤甲兵第337章 学府再添大贤第191章 奉孝之谋第299章 两难断第191章 奉孝之谋第248章 何谓倚仗第416章 演戏、看戏第219章 王追之名第79章 甄逸之死第349章 甘兴霸第110章 万马奔腾乌桓骑第12章 为何不敢种地第408章 汜水关内高览不屈第52章 太监来了第87章 金矿守卫第119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207章 二乔避战离家乡第389章 不招待见第184章 纳良将千金赏第260章 有‘教师瘾’的甄宓第271章 不世功勋第145章 论盟军第348章 李典身陨夏侯逃第39章 甄尧自省第29章 大胜第151章 甄尧怒第73章 兄弟相商第407章 灰影助辽三崤山第378章 炒作之‘咏鹦鹉’第433章 嘉陵有南蛮第77章 田埂间放风筝第347章 荆州算计第268章 子义赴冀州第60章 军演,军事演习第269章 秋试第238章 又是官匪合谋第40章 城下斩将第139章 四城战事第388章 ‘兄妹’新婚夜第405章 声东击西第438章 斗智,亦斗险第114章 步卒VS骑兵第9章 都是善心惹的祸第64章 父子语第112章 连斩五人第11章 粮食啊粮食第269章 秋试第378章 炒作之‘咏鹦鹉’第181章 又是送女儿的第350章 宿命之战第107章 再破贼军第184章 纳良将千金赏第304章 踏平草原第441章 隐患尽除只待天时第132章 都给我滚第1章 临汉末逢大乱第339章 宜春院的故事多第385章 战局转,恶来殒命第84章 士子与荒民第197章 慧眼辨人第85章 铁矿山第131章 潘凤为媒第262章 细划学府第370章 再战汜水关第87章 金矿守卫第43章 夺城第325章 西都与夏侯第162章 断崖挡路第368章 晋阳乱,高顺化险第366章 灰影赠张辽第359章 小凤雏计赌周瑜第249章 古之恶来第145章 论盟军第185章 张氏议提亲第85章 铁矿山第71章 笑料罢了第239章 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