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小甄昂初献策

“教学分层?”甄尧眉目微挑,若不是郭嘉提醒,他都快要将这些记忆给遗忘了。

记得自己和郭嘉说这些的时候,毋极学府也才刚刚成型没多久,那时郭嘉并不赞同将学府分为低级与高等不曾层次。但是现在,时机却是成熟了。

学府分层的念头,自然是脱胎于后世的教学模式。小学、中学、大学,在前世是大部分学生都得经历的一个过程,想躲也躲避不了。

而现在,甄尧想做的,就是把这样的教学模式稍作改动,运用至眼下汉代。乡学,县学,郡学,州学,甄尧当年连等级名称都已经想好了。

见贾诩、胡昭对此并不是十分明白,甄尧便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因为有后世的教学制度可以借鉴,所以整个框架还算完整,胡昭两人认真听着,也是可以听明白的。

“若以此分层,恐天下士族不允。”贾诩老头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甄尧的心思,但困难就更多了,士族与寻常百姓间的矛盾,会因为此事剧化。

大汉的先进科技,或者是入仕之道与求学之道,一直都是被各大士族把持,就算有名儒开设学园,收的也大家族子弟,这之间并没有任何不妥。

可一旦让下层百姓也掌握了先进的知识,那对士族可谓是最大的冲击。眼下虽然各地县城内都有学府,但因为身处战乱,官员变更本就很快,人才凋零的快,就显现不出这种矛盾,或者说矛盾被暂时压下,可一旦战争结束,开始大治之世,矛盾将不可调和。

州学、郡学要实施,反弹不会太大,因为天下州郡不多,十三州,百余郡,至多也只能教万余学生。而其中肯定是以士族子弟居多,所以高端学府,要办起来难度还不算太大。

但县学、乡学就不行了,可想而知,到时候入读乡学的,除去少部分士族子弟,更多的将是寻常百姓。而大汉有多少乡县?百千之数,不可计也。

大汉各士族,绝不会允许过多的‘文盲’百姓,忽然有一天能看得懂檄文了,能够张口闭口之乎者也了,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衅。

甄尧也知道,自己如此做是在走钢丝。历史上,曹操办设‘招贤馆’,就已经惹得士族不满。而现在,自己不但大半学府,还想让士族失去他们数百年来所掌控的知识力量,那几乎是要断他们的根,结果很有可能是天下士族群起反抗。

但甄尧更清楚,若是不拉近中下层百姓与高高在上的士族的距离,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而且将知识力量禁锢于最顶层的人群中,本来就是一种浪费。

现在甄尧行事阻力不大,一是因为乱世尚未结束,各士家主要的注意力还是瞄着乱战的局势。并且甄尧自己本身的实力与人脉也足够,寻常家族想要跳出来找事只是寻死罢了。

“主公,嘉以为,其细节还是要再做变更。”作为寒门的代表,郭嘉虽然是荀爽的徒弟,但他却从没忘记自己的身份。他希望教学政策能够执行下去,这是有利大汉千万年的决策。

甄尧略微皱眉,开口问道:“如何变更?”

郭嘉虽然希望下层百姓与寒士也能饱读诗书,但眼下局势还是要注意,当即抱拳道:“主公若要另设乡学,所教内容还需考校,短时内,文字是万万不可的。”

甄尧眉头一皱,沉声道:“不教习文字,那要县学、郡学何用?”

“此事急不得。”郭嘉摇头苦笑:“主公可使人开办乡学,教化乡间百姓。以故事之说,如毋极幼儿课本那般,口头传教。”

“而县学,所教内容也要删减,只教习简单短文,与寻常儒文。同时,学费也要再加重,入学百姓,不宜太多。”

“郡学,主公可细分各类学科,不过以大汉目前形势而言,郡学中几乎都是各地士族子弟,也就不必删减,只需要做出侧重。”

“最后的州学,嘉记得主公曾说过,可进行考校测试,便从郡学中选出优秀学子,送入各地州学。州学内有名儒教导,肯定不少人打破脑袋都想进去的。”

郭嘉说了这么多,甄尧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实就是把前世的‘幼教’给搬出来取代‘小学’。先行教化,缓缓图之,日后再从乡学中加入‘小学’部分。

这不失为一个缓解自己与士族间矛盾的办法,毕竟识字的百姓不会因此多多少,而就算县学可以学到系统知识,那高昂的学费也能让众多百姓望而生畏。

甄尧右手轻点案桌,片刻后开口道:“奉孝、贾诩,此事便由你二人琢磨,若可行,便整理成册递交与我。孔明兄,还望你在此事上,多多相帮奉孝二人。”

胡昭、贾诩都是士族大家之后,郭嘉现在也算是士族新贵,但他们有共同点,那就是没有那些老牌士族的守旧与自私,能够于天下有益的事,他们也乐意去推行。

“诺(昭省得)。”三人相视颔首,或许心底也有小小的兴奋,毕竟这件事的难度不可谓不大,但要是真的能够在他们手中完成雏形,那他们的大名,一定能够流传千万年而不衰。

说完这事,甄尧才回过头来琢磨田丰提到的司马懿,以甄尧前世对司马的记忆而言。这家伙就是那种闷头发财的主,从来不喜欢在人前出风头,老老实实的呆在洛阳学府几年,怎么这时候突然来个一鸣惊人。

相比甄尧的猜疑,胡昭就是完全欣赏这复姓司马的年轻才俊了,笑着说道:“恭喜伯高,帐下又将多出一位智囊,以此人思虑之远,恐怕非奉孝、文和不可敌。”

对于胡昭的恭喜,甄尧不知是该应承还是该苦笑,司马是他的一块心病,因为历史上这家伙可是把魏蜀吴挨个收拾了,并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晋朝。

这或许就是穿越而来的不好影响,总会被一些大事件所羁绊。甄尧眉目深思,而一旁贾诩忽然停下了拨动短须的右臂,低声道:“主公,司马仲达出此策,应当与司马家有关。”

“此话何解?”甄尧眉目微动,不明所以。

贾诩眯着的眼睛露出一条缝隙,就如一把横卧的利剑,闪烁着亮芒:“主公,少主此番随军出征,被许多人看在眼里,有所动作也属应当。”

“而以少主眼下年纪看来,远不到出师入仕的岁数,还需要多学、多想。司马懿在洛阳执教学府多年,而又有卓绝的眼光,让他教习少主倒也不是不行。”

“司马懿是冲着昂儿来的?”甄昂之前被甄尧所看重,也只是在毋极文武间流传,但现在已经岁军出征,并且还是去辽东,打高句丽、三韩等非大汉治土。

在不少有心人看来,甄昂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位置,已经是坐稳了,这时候若不上去抱住大腿,等以后甄昂长大了,那效果可就差了不止一截。

“司马懿是想抱我甄家的大腿,还是想借此影响、控制我儿?”甄尧食指轻敲,眼下他还无法做出判断。但甄尧相信,若是自己给了司马懿机会,让他能够控制甄昂,那这家伙是绝对不会客气的,就像历史上,曹家三代过后,人才凋零无内臣可托一般。

“主公不妨先招他来毋极,此等妙人,岂能让他赋闲在家。”郭嘉嘴角上扬,司马懿的打算他也能摸清楚,不过就是因为清楚,才更想见见他,这年头,才俊、心气均不小的人越来越少了。

贾诩同样颔首:“奉孝所言有理,主公尽可将其招至毋极为官。”老家伙能从点点文字中,就看穿司马懿的算盘,自然不会对一小辈有何忌惮。

“如此,便依你二人之言。”甄尧自己也有思考,与其让司马懿远在司隶呆着,还不如将其招来眼皮底下,至少有自己看着的话,他想有什么小动作都很难。

当甄尧的征召文书从冀州飞至司隶时,司马懿已经从学府那回了自己老家。他离开学府的那一日,据闻整个学府所以教师,无不欢笑称道。这是一次寒门对士族大家的逆袭,并且成功了,司马懿被他们赶回了河内老家。

而实际上,司马懿是从来没想过与学府内的儒士讲师相斗,大家下棋落子根本不是同一局,这时的司马懿正优哉游哉的躺在自家床榻上,手捧书卷,口中还不住嘀咕着。

司马懿一点不急,但司马家其他人可是焦急的很,至少司马朗就没办法做到如自家弟弟这般淡定:“仲达,这已经是毋极来的第二封征召令信了,你还这般托大,连传信使者也不见。”

“懿不是病重吗?如何见?”司马懿抬起头,露出一副‘这都不懂’的表情,却是让司马朗好气又好笑。就这样一副高卧床榻,品茶修身的模样,还重病?自己是真的要被他给弄出病来了。

可司马懿自弱冠之后,就不是司马朗能说得动的,就如这次一般,自己特意去洛阳劝说,想让他赶紧去毋极。他倒好,收拾铺盖回了老家。

不过奇怪的是,回来还没几天,就有毋极使者前来相请,但这个行事从无常理的小弟,又开口说什么染了重病,不能见任何人。

如此毋极来人便离开了,而今日,使者再次造访司马府,而司马懿更是不用找其他借口,直接说病还没好,经把毋极使者交给自己来应付。

大哥当到这份上,司马朗也是无奈的很,奈何家里头老爷子都没去管,自己又能拿他如何。

“大哥莫急,若再有毋极使者前来,便将他请来内院吧。”见大哥面色愁苦,司马懿只能摇头叹道:“若没来,那就罢了,小弟刚好在家养养身子。”

“随你,随你。”司马朗也看出来了,自家小弟肯定是有了什么动作,所以现在有恃无恐,就等着甄尧一请再请,摆谱嘛,不外如是。

暂且不提在家悠闲的司马懿,且说小甄昂如今随军出征,也有月余。这段日子里,甄昂的表现可以称得上完美。没有摆架子,也没有因为自己而耽误整只兵马,所以此时此刻,赵云、阎柔大军,已经到达了辽东,并且准备兵发玄莬,在那,有四处骚乱百姓的高句丽兵马。

“少主,玄莬五郡,有半数正遭兵祸,当先往哪出救援。”既然带着甄昂出征,主公也交代了要在这一路上教点实际的东西。对甄昂很是满意的赵云,在大军离开辽东平囊城后,不禁笑着问道。

甄昂与赵云也算熟识,因为其武艺很多就向赵云学的,听得自己的‘师傅’问话,甄昂面色一红,犹豫片刻才开口道:“父亲让昂儿随军出征,是来向两位将军学习的。有两位将军在,昂,不敢胡言。”

这只是官场话,绝对不是甄昂的本意,赵云、阎柔都是几十岁的‘老人’了,如何听不出来。阎柔当即大笑道:“少主莫忧,子龙仅是随意问问,少主也随意说说便是。”

“这,”甄昂听罢,脸上露出兴奋之色,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战事部署,现在自己居然能够谈这些了。当即不再犹豫,把自己这几日心中所想说出来:

“玄莬一地,以‘西盖马’城最为接近高句丽。若能以奇兵先将此城控制,然后再驱散郡内敌兵,或许能有助力。此乃甄昂胡乱猜测,错了两位将军别笑话我。”

“嗯?”赵云眼中精芒闪烁,甄昂这话并不简单,听上去感觉一般,也只是他没有表述完整。若对这句话加以补充的话,那就应该是,奇袭‘西盖马’,断敌军后路与援兵,围困入境敌兵,可有屈人之效。

“好。”相比赵云,阎柔就简单多了,大笑一声给出自己的评价。的确,以十二小童的身份,能够想出死板推进以外的战事安排,很不容易的。

“子龙,我看少主此计便是上策,你以为如何?”阎柔许久未逢战事,这种领兵插入敌兵后阵的战事,是他最为期待的。

与阎柔相比,赵云性子就沉稳多了,颔首道:“坚正有此意,云便与少主于辽阳一地,替你掩护牵制。”

“好,那某家明日便领兵前行突袭。”阎柔咧嘴一笑,其实对付所谓的高句丽兵马,并不需要如此。但这计划是甄昂提出的,即便没必要,阎柔也会执行。

“两位将军,用了自己的计策?”小甄昂现在满脑子都是星星,不可思议的话语充斥着他的大脑。他可没想过赵云二人会按照他说的去做,不过现在看来,这感觉真的很好。

玄莬的战事无甚出彩的,若不是因为突袭包夹之策,是从一个十二岁小孩口中道出,这一战赵云、阎柔根本不好意思拿出去上报。杀敌不过千余,斩将似乎仅一人,这点战功,够干什么呢?连一坛酒的赏赐,也未必捞得着。

不过这一战,对于毋极,对于甄昂却是意义重大。就是从这一战开始,甄昂对兵法韬略就更上心了,以往他可是更喜欢舞枪弄棒的。

当然,这不是说小甄昂就彻底放弃武力,以赵云递去毋极的信报上的话而言,少主练武的勤奋并没下降,但看书的时间却在增多,平时也会问一些战场上的事情。

接到前线传回来的信报,甄尧摇头失笑,自己只不过是想让儿子领略下战场的魅力与残酷。没想到这小家伙适应能力挺强,不但没有被整垮,反而还能出谋划策了。

虽然这个‘出谋划策’很有些水分,但夸自家儿子嘛,总得往大了说。心底一喜,便安排了一系列赏赐,只等赵云、阎柔二人回来,就能领取。

若说小甄昂的表现让甄尧感到意外惊喜的话,司马懿的两次不理征召,就让他面色不悦了。虽说你是俊杰,大汉最顶尖的那一批人,但也不能拽成这个样子。

心底一怒,甄昂直接下令,让使者带着麾下亲卫前去,若司马懿再唧唧歪歪,就给我把他绑来毋极。胆敢反抗的话,就地格杀。

这是使者第三次往司马家跑了,领着一干兵卒来到府上,还不待他拿甄尧的话出来恐吓一下司马家人,就被司马朗给请进了内院。在内院中,司马懿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裹着厚衣,真难为他这么卖命的演戏了。

使者毕竟是普通子弟,比不得大家族,虽然心底恨极了让他折腾来折腾去的司马懿,但面对他,还是恭敬开口:“仲达先生,这回可该领召了。”

“咳咳~~抱歉,懿风寒得厉害,近日才有所好转,还请见谅,见谅。”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演技是到家了。踉跄着起身,还浑身哆嗦,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人。

这种可以在后世拿‘奥斯卡最佳影帝’头衔的表演,让使者也不禁疑惑,难道这家伙真的是病了?没有故意整自己?带着这种疑问,使者很是礼貌的问候两句,并且双方约定在两日后一同启程,转往毋极。

第27章 有计破敌第164章 合而击之第58章 回毋极第80章 远游拜访第375章 以发代颅,沮授归心第215章 方圆一里的决战第297章 枪神第18章 第一次出征第98章 往事回忆第136章 李儒应对第272章 嘉省得第171章 翁婿对第262章 细划学府第79章 甄逸之死第192章 混账太守第46章 曹、袁第402章 汉中定第401章 法正的谋略第179章 勾栏门前是非多第412章 中山公,酒后乱事第410章 将计就计第235章 有子名‘甄昂’第165章 毋极战事了第43章 夺城第362章 鲁肃至第251章 烧死曹孟德第38章 攻坚战第158章 甄宓请胡昭第396章 破西羌,马孟起之威第18章 第一次出征第320章 西凉变第201章 红麻与竹子第369章 汉末的人工饲养鹦鹉第382章 运筹帷幄436章 破蛮兵须火计第112章 连斩五人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84章 士子与荒民第12章 为何不敢种地第357章 委任糜贞第152章 李儒再出招第329章 貂婵教舞姬第349章 甘兴霸第375章 刘备营内第360章 糜贞动,陆家双子星第26章 益德终有主第253章 献琴献舞第142章 文采好也是弊端第238章 又是官匪合谋第388章 他尿床了第337章 学府再添大贤第304章 踏平草原第195章 众女的小心思第8章 责骂中的关怀第412章 中山公,酒后乱事第212章 倒打一耙第127章 洛阳迷雾第22章 大耳贼与红脸男第182章 山道诡异第430章 蓬莱水军第165章 毋极战事了第354章 陈家元龙第5章 箭殇第74章 展望第121章 肉汤第127章 洛阳迷雾第216章 不失忠义第58章 回毋极第213章 威武的大戟士第332章 又是兔子惹出来的事第20章 轻松取城第318章 与我较量一番第93章 惊蛇第374章 袁绍败,并州战终第404章 欠债还钱,概不拖欠第376章 精锐尽出第41章 再战第411章 议称公第119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9章 都是善心惹的祸第310章 血染成河第98章 往事回忆第438章 斗智,亦斗险第391章 甄家的童养媳第58章 回毋极第228章 身孕第114章 步卒VS骑兵第35章 出兵过常山第394章 泰山上第229章 乱乱乱第313章 小女人的计较第218章 万军闯第353章 江东再尝败绩第69章 天妒?天定第247章 别来无恙第118章 三策平乱第81章 语说胡昭第72章 甄俨回毋极第390章 历史往往掩盖真相第27章 有计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