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

中军帐内,诸将神情各异,却都是紧紧皱着眉头,保持着安静,静听着王羽的策略。

“……大抵上就是这样。”将与贾诩商议的结论讲述完,王羽环视一圈,轻声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某不赞成!”他话音未落,黄忠已经站起身来,看老将脸膛发红,声音颤动,强自压抑情绪的模样,就知道他已经忍了很久了。

“所谓: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百姓为兵役岢税所害,已经苦不堪言了,将军以一己之胜败,将手无寸铁的民众拉上战场,这等行径,与国贼董卓何异?将军当日以仁德说某,今日却……道不同不相为谋,将军若执意若此,某这便告辞了!”

“且慢。”

王羽赶忙拦住,正色道:“汉升真以为羽会为了一己之私,将万千百姓推向死路么?羽若真有此意,何必召集各位前来商议?未免走漏风声,暗中行事岂不是更好?你不会想不到,万一走漏了风声,后果有多么严重吧?”

名声,尤其是伟光正的名声,确实无法做到一劳永逸啊。一边说话,王羽心中也是暗叹:黄忠因仁义而来,自己若是用了贾诩的计策,倔老头八成是要和自己翻脸的;

徐晃因忠义而来,自己若是和孙坚一样,无视大义之名,依仗武力到处抢地盘,八成会再损一名大将。

三国时代是乱世不假,但越是在这样的乱世中。信念就越发的耀目,只有拥有强大信念的人,才会变得真正强大起来。

一如自己麾下的两员上将,同样亦如徐荣。

于禁和贾诩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行事原则,其实深入了解过,就会知道,这两个人也是有着各自的信念的。

贾诩信奉的就是自保,只要能保住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哪怕全天下都洪水滔天。他也不会在意,他就是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

而于禁的信念就是军队,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学习兵法,学以致用,打造出最强的军队,这就是他的理想。

相对而言,后面这二位比较容易伺候,前面那二位就很麻烦了。好在,这二位是将道理的。就是得多费点唇舌才行了。

听了王羽的话,黄忠果然迟疑起来:“将军的意思是……”

“集思广益罢了。”

王羽按着黄忠的肩膀,道:“兵者,死生之事也!面对强敌,找出对方的弱点,并加以利用,这本就是兵法正道。目前,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徐荣的弱点只有这一个。也就是他的仁义心!如果视而不见,对全军将士公平么?对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公平么?”

他自问自答道:“不,当然不公平!这场战争,不是某挑起的,意义也与诸侯互相攻伐,争夺地盘不尽相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董贼继续祸乱天下。让司隶州恢复安宁,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所以,这一仗必须得赢!哪怕为此要付出一定的牺牲。”

“汉升兄,你须得知道。如果百姓一直流离在外,饥寒疫病同样会夺走他们的性命,很多人会死,客死他乡,这同样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最直截了当的法子,就是打败徐荣,夺回洛阳城!”

王羽用的,是后世常见的一种诡辩之术,不论是什么话题,做了什么事,只要最后神情的表一下决心,说自己是多么的爱国,就能将听者的注意力转移开。

这招在后世被人用得太多,已经不太好使了,不过在三国时代,还是有些效力的。

黄忠开始还站的笔直,没有丝毫要妥协的意思,等王羽几句话说完,手上再微微用力时,感受到的抗力就没那么强了,黄忠被他按坐下来。

“可是,让百姓做前驱冲阵……”

王羽抬手指天,一脸庄肃道:“本将对天起誓,就算山穷水尽,也不会用这么残忍的手段来求胜,否则,天地共厌之!”

指天立誓,在后世同样没有市场,在这个时代则是很庄重的许诺。用了这招,黄忠的气彻底平了,他再次站起身,满面惭然的拱手道:“某曲解了将军的意思,多有得罪,请将军海涵。”

“无妨,本也是本将说的不够清楚。”王羽松了口气,总算是周全了名声,可以开始推敲计划了。

“本将认为,放出风声,携民众北上有很多好处,其一就是可以壮大声势,我军兵少,若是孤军北上,不但声势不足,而且在一马平川的司隶州,也难以遮盖后路,徐荣军中骑兵不少,其用兵的手段又高,万一被他劫断了我军的粮道,就是灭顶之灾了!”

洛阳自古就是四战之地,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除了其地理位置正处中原的中心之外,周边的地势也很成问题。

这里地势平坦,水网密集,黄河、伊水、洛水、谷水……称得上是大河的河流就有七八条之多,哪怕只是一条战线上,可以采用的进兵路线都远不止一条。

所以,洛阳很容易就会陷入被围攻的境地。防守一方无法预知敌人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处处布防,将实力分散开,很容易就会陷入窘境。

地势没有偏向性,谁利用得好,就能给敌人制造麻烦。

眼下联盟的围攻之势已经瓦解,西凉军在其他方向只需少量兵马驻守即可,可以集中全力来对付王羽,于是,地利就变成对徐荣有利了。

如果王羽轻率进军,光是维持补给线,就是个大问题。于禁将郡兵当成战兵操练,固然增加了泰山军的实力,可是,泰山军也就此没了辅兵。

“辅兵不足就得征发民夫,与其强征民夫入伍。莫不如激发民众的回家欲望,让他们主动加入,我军亦可以此为由,酬百姓以粮草,免得产生大股的饥民,这不是一举两得之法么?”

辩论确实能出真知,军议刚开始的时候,王羽也没想到这么多,只是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把贾诩的计划拿出来。看能不能启发众人,产生点新的火花。

结果,在说服黄忠的过程中,别人还没说话,他自己就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先把自己给说服了。

“如果徐公卿确实是个以仁为先之人,我军这样做的好处还不仅如此,主公的仁行也许可以对他的信念产生冲击,让他动摇。就算效果没这么理想。也能让他有所顾忌,不忍突袭我军粮道。我军从而可以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放在前线。此外……”

于禁到底是王羽的老部下,第一心腹,节拍跟的很紧,他接着王羽的话头,说了一大堆好处出来,有些甚至是王羽都没想到的。

不过,说到最后,他话锋一转,问道:“可是主公。徐公卿存仁义之念,顾及百姓安危,因此才受董贼的挟制,这仅仅是胡令君的转述,真实情况如何,尚未可知,万一其中有谬误……”

“文则说的不错。”

徐晃出声附和道:“主公此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徐公卿一念之间,若是传言有误,我军行此策,将会是一场灾难。依胡令君所言。那徐公卿的性格难明,相互冲突之处甚多,晃观其先前的数战之中,体现出的只有杀伐果断,用兵迅猛,并无宋襄之仁……会不会是皇甫将军的判断有误?”

说着,他有意无意的看了黄忠一眼,在他看来,这位上了点年纪的同僚,才是正宗信奉仁者无敌的武将。

不得不说,这种观念相当不合时宜,所以,黄忠到了这般年纪,也才是个屯长。

而徐荣用兵,又狠又稳,一点都看不出迂腐和犹豫。

他在梁县全歼孙坚,距今已经有三个月了,可直到现在,孙坚连一成的残兵都没收拢到,这说明什么?徐荣的追杀很有效率,直到彻底把孙坚的部队打散后,他才收兵,这个过程中,孙坚军的伤亡率可不是一般的大。

在成皋击败曹操后,徐荣的追杀也全无手下留情的意思;奇袭虎牢关,豫州军在城内就已死伤过半,若非如此,孔伷这个刺史也不会死在乱军之中。

“公明,文则,你们的顾虑,本将也考虑过……”

按照贾诩原先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不大,贾诩的计划,不是携百姓进军,而是在百姓聚集的地方迎战,然后出其不意的发动百姓冲阵,让徐荣避无可避。

若是徐荣的性格果如皇甫嵩所言,不对百姓动刀兵,泰山军就可以趁着徐荣军阵势被冲乱的时候发动猛攻,一举击败敌人。

若是皇甫嵩判断有误,趁着对方和百姓纠缠,泰山军大可全身而退,再觅良策。

这才是毒士的风格,不留余地,没有破绽!

但王羽实在做不出这种事,他并不迂腐,可眼睁睁的驱使百姓去送死,确实已经越过他的底线了。

这种事太残忍了,就算徐荣不肯动手伤害百姓,但泰山军杀上之后,激战一起,就算孙武复生,也不可能控制得了局面。不论两军胜负如何,百姓都会死伤惨重。

所以,他改变了计划,之保留了心理战的一部分,去掉了最残酷的另一部分。

严格来说,这招不是他的独创,在前世的三国时代,就有人这么干过。

没错,首创者正是刘皇叔!

赤壁前夕,曹操大举南征之前,刘备放弃新野,携百姓南逃。刘备当时究竟是如何考量的,王羽无从知晓,但效果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尽管曹军没有仁义之念,也没有心慈手软,但新野百姓依然成了刘备的掩护,让他成功的拖延了时间,等到关羽带江夏水军来支援,最终逃离了险境。

刘备只能用百姓打掩护,因为曹操本就心狠手辣,屠城、坑俘这种事他没少干过,自不会为了区区百姓,就放过全歼刘备的机会。

不过,徐荣若是真如皇甫嵩所说,百姓的用处就大了,就算不用来冲阵,也能形成取胜的契机!至于说皇甫嵩的判断到底正确与否,其中的互相矛盾之处到底怎么解释……

王羽已经有了推断,不敢说百分之百,但也应该和事实相当贴近。

“本将认为,皇甫将军的判断没错,关键还是在于信念,以及传承!”

“传承?”众将皆是愕然,只有贾诩笑而不语,不是非常熟悉他的人,根本无法发现他眼中一闪而逝的惊讶神色。

“对,传承!”王羽很兴奋,他终于将所有的线索整理清楚了,那位迷一样的强敌的庐山真面目,已经露出了冰山一角!

“奉行仁念,在战场上却用兵如神,杀伐果断……嗯,视某,以及孙、曹二位将军,以及孔豫州为生死之敌……华夏诸多传承中,有且只有一脉符合这些特征……没想到,先秦百家的理念居然能传承至今!”

“难道……”黄忠骇然起身,双目圆睁,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答案。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明鬼,天志!”

一连串的名词,如同晨钟暮鼓中在中军帐内响起,这是王羽所知的,先秦诸子中,有着举足轻重之地位的一脉传承!

“以战止戈,所以,他才视本将为生死之敌!因为,他认为本将掀起了战乱!”

王羽眼中异芒连闪,一字一句道:“非攻之墨,只有他们,才能造就出徐公卿这样的名将!”

他举手一挥,扬声传令道:“传我将领,全军即刻开拔,依计行事,会战徐荣!”

“喏!”众将再无疑虑,轰然应命!

七五零章 死战不退二七八章 孰胜孰败第69章 豁然开朗八零二章 不祥的预感一五三章 煮酒论英雄七五二章 鼓作破阵鸣六五零章 处处针对八二三章 新品发布会第44章 连环计中计六二五章 顺天者昌一四五章 凤凰涅盘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九零三章 大战之前八一二章 强者为王八四二章 决战之期五五八章 高调南下六五二章 激斗与胜负一九零章 幕后推手五七四章 不谋而合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四七三章 得势不饶人八九八章 筹谋破敌策五零六章 步步占先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八一七章 前因后果第66章 激战大河畔第98章 万众皆欢腾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八六五章 江上首战七五五章 如墙而进五三二章 龙凤齐至六一三章 一语服群儒四五九章 追悔亦难及四九一章 昨日重现一二九章 岂不惮艰险六百章 谁坑了谁二四五章 生机勃勃八四一章 货币战争三七六章 提前决战八五三章 贾诩论势二五零章 实力为本六五八章 当机立断八二三章 新品发布会九六二章 不战屈恶来七九二章 不变应变五二二章 一纸胜万言二二五章 田丰治政八零七章 分歧与对峙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一五三章 煮酒论英雄五五零章 汉末纵横家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二零二章 战略部署七一三章 夜袭与破袭一三五章 天下瞩目七一七章 冰上激战三六六章 反贼须专精二三二章 顺水推舟一五五章 军心尽收第48章 陷阵亦无悔三三四章 夜战八方一五九章 兵者诡道也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三二四章 忠言与阴谋四八五章 派系与权术第89章 请命攻卫六一零章 袁术的筹码四零三章 曾经的战法二一六章 态势与忧虑二二七章 搅动局势第75章 顺风顺水七二九章 孔明之谋三九五章 袁绍的后招五八七章 谁是大草包一七零章 风云变幻七二五章 三家分荆第43章 人皆有所长四一一章 为国羽翼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四零一章 战场态势四七七章 高唐得胜山二七零章 且看马如龙二七五章 决胜一着六一四章 兵不厌诈六八五章 佳话良缘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来八六九章 遇强更强二零九章 神兵自天降六零八章 错综复杂五一五章 危难之际三六七章 理论连实际七九一章 轻骑袭扰四四八章 青州阴符九三九章 破敌有良策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第93章 剑指何处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五三三章 各有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