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七章 有所不为

四九七章 有所不为

历史上高唐一直被称为中原衡衢之地,在春秋时处于齐国与晋国交接处,在战国时则作为齐国与赵国的分界线。而在初平三年的这个春天,高唐第一次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早春二月,黄河两岸已经恢复了生机,高唐这个曾经的大战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说是工地可能还不是很准确,因为这里的各种工程和生产工作都是同时开展的。

新城已经见了雏形,一片片方方正正的区域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扇面,在每个区域当中,一簇簇房舍也是同样方正。

在城头登高临望,扇面向西,向北无限延伸,直到与那天地交接处的一片青绿色紧紧相依,如水交融。

“恭喜主公,都会平地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起如此繁华大城,不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是确定无疑了。当年秦皇嬴政一统六合,重修咸阳城,单是民夫就动用了五十万,耗时、耗费的材料更是难以计数,今日主公建的高唐城,胜其何止一筹?”

王羽摆摆手,打断了贾诩滔滔不绝的恭维:“好了,好了,文和,你就别虚情假意的恭维我了,不少人不是说,这么简陋的城市,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那是他们没眼光。”贾诩不以为然的晃晃脑袋,晒道:“让他们去田元皓、国子尼跟前说说看?不被喷死才怪呢!主公在高唐兴建新城,不重外表的奢华,只重内在,尽收人口大量聚集带来的各种利益,却不多费一钱,即便古之圣贤,又焉能比肩?还有……”

“打住,打住!”王羽终于将眺瞰新城的视线收回来了,无奈的看向贾诩。道:“文和,你有事就直说不行吗?非得让我盯着你说话,你才有成就感?”

“主公言重了,诩安敢如此孟浪?”贾诩敛身肃容,但发自内心的那股子惫懒劲,却怎么也遮掩不住:“河东有消息了。”

“这么快?”王羽有些意外。

“事态紧急,元直冒险动用了信鸽。”贾诩点点头。

“这个元直。胆子是越来越大了……”王羽摇摇头,信鸽传递信息极快,但也容易发生意外,用以传递军情是很危险的,徐庶的行为确实冒险了些。

“除了河东局势之外,机密消息。他用的都是暗语。”王羽剽窃后人搞出来的军事密码,不仅征服了张颌,贾诩对之也是赞叹不已。

王羽不觉得有什么可得意的,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是后人认识不充分,当时人的心思也没放在这上面罢了。他叹口气道:“上得山多毕竟容易遇虎,还是小心点为妙。不过。既然元直不惜冒险,看来河东的局势真的是很糟糕?”

“主公英明。”说到正经事,贾诩就没那么多废话了,他表情严肃的将河东局势,以及徐庶拟定的对策说了一遍,继而叹道:“元直的计划确有可行性,缺陷就是计划环环相扣,扣的实在太紧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恶果……”

贾诩对徐庶计划的分析很精辟,韩暹一直觉得徐庶的计划有问题,但又说不出反驳的话,其实他担心的就是贾诩所说的这些。

徐庶的计划不但环环相扣,而且将人力也使用到了极致。他带到河东的人手还勉强够用,但在河内的人手却少得可怜。在河内主持大局的是周毅——与李十一一样,他也是从最初就跟随王羽。后来得到重用的河内郡兵之一。

河东的局势未明,贾诩还不好判断,但徐庶计划中的河内,绝对是个薄弱环节。偏偏河内的作用又很大。

夺城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的话,白波军来不及赶到预定地点,停驻在清水河口的船队很危险,后面的孟津更是要面对张扬的全力反扑。太晚的话,白波军会被困死在河岸边上,恐慌之下,发生什么事都有可能。

而两处战场相隔极为遥远,就算用信鸽传信,也很难统一协同作战,另外,周毅执行计划的能力还不错,但他的指挥手段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武艺更是寻常。孟津是河内的重要港口,几百条战船对张扬来说更是很宝贵的一笔财富,他很可能会派遣重兵驻守。

就算有内应配合,周毅也不是一定能拿下孟津。

当然,除了河内之外,徐庶在河东的计划也有很多让人担忧的地方,他要同时算计郭太和李傕,只要任何一方做出他预计之外的动作,那就危险了。

贾诩忧心忡忡,王羽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走神了。

王羽想起当年在河东的往事,稳重的韩暹,官迷杨奉,豪爽仗义的李乐,胡才的音容甚至有些模糊不清了。但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好人。

王羽清楚的记得这些人历史上的下场,历史上的白波,卷入了长安的那场大乱,花费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从李傕、郭汜手中夺回了天子,然后被曹操轻易的攫取了战果,最后几个首领人物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些人不该死,至少不应该那么死。所以当年王羽离开河东的时候,很是向几人叮嘱了一番,努力让他们避过那场大乱,不要自不量力的试图和乱世的野心家们斗智谋。

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他们最终还是被卷了进去,并且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即便以徐庶之能,也只能制订一个险象环生的计划尝试营救。

计划很险,贾诩随意指点,就指出了几个相当致命的破绽。此刻的徐庶,应该是比不上贾诩的,但两人的差距却也不会这么大,这么一想,徐庶冒险传信回来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他是在求援。

徐庶传信时,想必身处白波军中,要表现得很有信心,因此不能明着求援。只能用暗示的方式,他相信自己和贾诩一定能看出问题。

事实上,以贾诩洞彻人心的本领,八成也看出徐庶的目的了。他之所以喋喋不休的说了这么多,无疑是要暗示自己,与其勉强相救,不如干脆放弃白波。

白波军最重要的作用。只是破坏曹操的战略部署而已,让他无法快速攻略关中,算不上多重要。即便没有白波的牵制,曹操西进,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平定三辅。

反过来,为了救白波。青州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到了最后得到的,最多也不过是对曹操的些许牵制,和几万兵源以及人口罢了。

现在的青州可不是刚起兵那会儿了,青州旧辖如今就已经有了近两百万人口,再加上冀州以及琅琊,如今王羽辖下的人口接近四百万!以户论都接近百万。贾诩对救白波的那点好处。确实有点看不上眼。

见王羽面色如常,似乎没领会到自己的意思,贾诩干脆放开了些,直白道:“左右郭太和董卓都是一丘之貉,如果主公仍然担心曹操,大可手书一封,令韩暹等人向李傕投降,如此一来。岂不两全其美?”

王羽心中暗叹,贾诩毕竟是贾诩,纯粹从现实出发,绝对不被感情蒙蔽双眼。放弃鞭长莫及的河东战场,以自己的威望为筹码,令白波做出对己方有利的选择,无疑是最理智的选择。

只是。就算身为诸侯,毕竟也是人,有些事终究还是不应该纯粹从理智出发。

“文和,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时隔两年,白波众将依旧视我为主,只是一声‘小天师’,竟使得全城欢声雷动,你让我如何忍心弃之?”

投靠郭太,白波会走上历史的老路,最终覆灭;投靠董卓也好不了多少,以西凉军的残暴,就算董卓不死,等待白波的也只有凌虐屠杀和横征暴敛。

贾诩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没忍住,劝道:“主公,您毕竟要考虑大局啊。如今河北初定,虽然通过会盟震慑住了各方势力,但其畏惧的毕竟是我军的军势,一旦大军离开高唐,甚至卷入缠战,局势恐有失控之嫌。”

见王羽依然不为所动,贾诩向四周看看,见左右无人,这才低声道:“北方有报,公孙将军北上之后,命单经为渤海太守;令法式将军回返幽州,镇守渔阳;邹丹率部进驻安平,自己则统军在文安以西,巨马水东岸筑易京城,对蓟县虎视眈眈,显然有打落水狗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王羽微一皱眉。

公孙瓒的意图很明确,田楷的步卒跟着自己打完了河北大战的全程,原来的乌合之众,已经变成精锐部队了。田楷在渔阳,公孙瓒自己在河间郡最北面,对蓟县的刘虞形成了包夹之势,看起来,他很有算算后账的意思。

不过,公孙瓒可能是无意,但他把与冀南五郡交界的渤海郡留给了单经,而后者对青州的态度,一直是抵触情绪最大的。

如此一来,一旦幽州有事,自己想加以干涉,就变得很麻烦了。

公孙瓒若顺利攻破刘虞,他的势力会得到大幅增强,万一有人居中挑拨,两家的关系就会面临严峻考验。如果公孙瓒输了,事情更糟,自己即便有心救援,也不敢放心将单经留在身后。

实际上,高唐会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限制公孙瓒和刘虞开战,那边赢了,对青州都不是利好消息。只有河北保持和平,对青州才是最有利的。

就像徐州正在进行的战事一样,陶谦和袁术谁赢了,对青州都算不上有利,最好就是两家握手言和,止息兵戈。

就像后世很多理想主义者期盼的那样,敌人的实力最好永远不要增长,而是像npc那样,就保持等级在那里呆着,等着自己这个主角去打杀。

其实,若有可能,王羽也希望如此,但现实永远不可能出现那种情况。

“我军主力若一直留在平原,对南、北两方都有震慑作用,一旦有事,也好迅速反应,可若是我军骤然西进,恐怕……”贾诩语重心长的说道:“主公,须防一发动全身呐!”

“嗯。”王羽很清楚,军队没动之前,震慑力是最强的,所以兵圣才说:上兵伐谋。用强势震慑敌军,然后通过谋略和外交谈判巩固优势,慢慢削弱,乃至蚕食敌人,这才是最高明的境界。之前的高唐会盟,就是遵循这个套路的。

可还是那句话,人脑不是中央电脑,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抛弃感情因素,完全根据利弊得失采取行动。

“文和,你的意思,吾尽知之,然而,人生在世,终究有所为,亦有所不为!不需多说,某不会抛弃任何一名麾下的将士,也不会抛弃任何一名治下的百姓!”

王羽旋风般转过身,舌绽春雷,大喝道:“传我将令,令子龙、文则、子义、元福四将来见!”

“诺!”

二六二章 界桥之战八八九章 淮南军溃灭五零一章 从林王者五一七章 因缘际会二零九章 神兵自天降三七零章 全面发动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谋四六六章 再见麹义七二零章 马踏胡营八八一章 忽闻故人来五一二章 声东击西二九九章 一发动全局七五零章 死战不退第56章 联营剑弩张二七三章 弱点击破七一六章 逆袭落空第27章 再会吕温侯四一零章 力量与技巧一九八章 确立权威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第27章 再会吕温侯二二二章 攀龙附凤一八一章 马踏连营第10章 汉魂永不死五六八章 幕前幕后七四四章 锦囊妙计一三二章 棋逢对手四一五章 杀机毕见第91章 兵临城下二零一章 王羽的杀招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二九零章 龙凑之战第65章 要战便战一五五章 军心尽收五三五章 找茬与反制三二三章 化整为零三二零章 先拔头筹八五九章 激流勇进四九八章 武装大游行第47章 千军共一呼第74章 高调潜入五一九章 联姻之议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九二三章 江东分裂二二四章 冀州兵锋七四四章 锦囊妙计六五二章 激斗与胜负三五五章 筹谋贵深远七四二章 赵云的思考六八五章 佳话良缘七三四章 马蹄梁惨案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九二六章 曙光乍现时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第70章 英雄谁属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五九八章 摸石过河四二五章 身前身后名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六六七章 海阔天空二七六章 再战先登五九一章 为战而生六二七章 单挑或群殴一七六章 东莱太史慈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第100章 烽烟处处八四一章 货币战争八一九章 态度的转变第71章 兵分三路九一一章 纸甲灭连弩现二六四章 阵曰玄襄三九二章 幕后英雄三五三章 弓刀皆称绝第85章 情场如战场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八二七章 妙笔陈琳九零六章 龙山会战四二六章 招降纳叛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第46章 不负霸王名四九九章 知己之敌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五零二章 挑衅与暴怒二五四章 狭路相逢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四六三章 名将养成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七一四章 正名之战一二三章 最强的对手七八四章 缓兵之计二五零章 实力为本五七七章 曹豹逆袭九三八章 可进岂言退三一五章 程昱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