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六章 三里挑一

六九六章 三里挑一

“主公,前面就是乐成城了……公孙将军虽然心高气傲,但比张燕更有自知之明一些,知道自己在内政方面有所欠缺,故而冀东三郡也是亦步亦趋。两年下来倒也有了些模样,但比起咱们青州,终究还是差得远……”

带着满满的自豪,向导尽职的说明着沿途的地理人文,换成其他时间,王羽肯定会听得津津有味,但现在他却有些心不在焉。

现在正是离开平原城的第五天,沿途上,王羽已先后接到了魏延、徐晃和太史慈的回报,幽州战局的急转直下,说是触目惊心也不为过。

公孙瓒太急了,敌人也太过狡猾。

鲜卑三部联合的事,历史上应该没发生过,否则这样的大事肯定会有记载。历史上没发生,很可能和曹操的对外策略有关;现在这件事则很可能和刘虞、许攸的策动有关。

阎柔、鲜于辅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曹魏的高官。曹操亲征辽东,剿灭了袁尚、袁熙之后,就把北疆留给了这些地方势力,鲜于辅就是刘虞之后的幽州牧,阎柔是什么官职,王羽不太记得,但比起刘虞、公孙瓒时代,肯定是只高不低就对了。

因为是怀柔政策,所以鲜卑人就感觉不到迫在眉睫的危机,依然沉浸于自相残杀。而鲜于辅、阎柔等人掌控了实权之后,也得以更深入的参与草原上的争霸,故而曹魏时代的北疆,没受到过太严重的威胁。

等到后来曹彰成年。出镇北疆,边境就更加安稳了。曹操也得以专注与孙、刘两家争夺霸权。

现在呢?公孙瓒是有名的强硬派,自己虽然只和外族打过一次交道,但高唐那座得胜山却早已名震天下了。便是当年的霍去病,手段也未尝如此狠辣过,封狼居胥的同时,他没少抓俘虏。

所以,鲜卑人会感到惧怕,采取自保措施也是有情可原。

当然。以鲜卑人的智慧和信息量,很难把握住事情的重点,但许攸可以!此人行走于中原各路诸侯之间,对中原形势的了解,不在任何一家诸侯之下,再加上他从中平年间就练就的阴谋策划能力和口才,说服头脑简单的胡人自然不会太难?

单凭许攸一个。肯定没有行走于鲜卑各部,串联勾结的本事,但刘虞在草原上是很有名望的。年年送钱送粮,还帮忙压制了公孙瓒这头恶虎,如果这样还得不到鲜卑人的友谊,那鲜卑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了。

王羽叹了口气。某种程度上,倒是自己帮了许攸的忙。

他倒不会因此而懊恼,幽州问题迟早要解决,宜早不宜迟,拖着反而夜长梦多。至于被敌人利用什么的,那也是无法可想。

战争的最大特点和魅力。就是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是兵圣他老人家,也从未留下只言片语,教后人如何完全把战局掌控在自己手中,因为那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一件事。

拿这场幽州之战来说,自己也没想到赵云、魏延在中山打的那么顺手,同样也控制不了公孙瓒的情绪,只能看着他一头冲进了陷阱。

现在的问题不是总结经验教训,而是如何解决难题。

目前的形势是这样的:公孙瓒在居庸城战败,却没有全军覆灭,公孙瓒在激战中受了重伤,在残军的护持下,避入居庸城坚守待援。

一部分突围求援的骑兵,将居庸城的消息传递给了蓟县的单经和涿县的邹丹,二人集中了手上不多的兵马,一边向青州军求援,一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救援之路。

以两千多骑兵,七千左右的步卒,向刚取得一场大捷的十万胡骑发动进攻,可谓以卵击石。但无论是私心很重的单经,还是邹丹,都没有丝毫的犹豫,二军在昌平会师后,压根没等徐晃的回信,直接就北上了。

很显然,魏延的劝说失败了,不但失败,而且还令得邹、单二将意识到,青州军不可能跟他们一样,不顾一切的救援公孙瓒,所以二将才走得这么干脆。

他们离开昌平时的心情,想必也不是对胜利的憧憬,而是怀着和老兄弟们死在一起的决心吧?

徐晃的应对中规中矩,他分兵四路,遣关平的三千军进驻泉州,协防漂渝津,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东面的敌人潜越东路防线,攻入冀州。

胡才率三千兵留守雍奴城,保护漂渝津往蓟县的粮道,同时作为关平的后备军;李乐率两千军西进范阳,与魏延汇合,压制麴义和范阳地方势力;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进驻蓟县,兼顾各条战线的安全,根据战局的进展,采取必要行动。

没有奇谋,也不需要奇谋,这个时候就是要求稳,无论如何,阵脚不能乱,这就是所谓的大将之风。

相对而言,魏延和太史慈就显得有些激进了。

早在与李乐汇合之前,魏延已经将矛头对准了涿县。

麴义也是一员上将,邹丹围城,魏延窥伺在旁,他自然不敢轻动,但邹丹一走,他若是还意识不到战局有变,采取果断行动,那他也不过是个只会红着眼拼命的庸才罢了。

魏延的计划,就是预测麴义的动向,然后在他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待其经过时,全军暴起突袭。

计划不能算差,但不确定性太高,一旦预测不准,或者被麴义窥破,加以利用,魏延的处境就很危险了。情报显示,幽州杂胡领袖之一的齐周,在蓟县之战后,率余部进入了范阳境内。

王羽没听过这个人的名字,但既然能和鲜于辅、阎柔并列,势力肯定不容小觑,一旦齐周和麴义合流。那魏延即便伏击成功,恐怕也无法扭转强弱之势。反而会把自己送入仙境。

但魏延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冒险的是太史慈。

东路是否会有警讯,现在还不确定,所以徐晃统共只部署了六千兵马在东线。王羽估计,徐晃应该是觉得右北平还有田楷挡着,就算挡不住,至少也能传个消息过来,到时候再做调整也来得及。

徐晃的处置毋庸置疑。

现在幽州战线全线告急。处处捉襟见肘,兵力要保持机动才是最安全的,构筑防线,处处被动防御,只会彻底将主动权拱手相让。

不过,王羽觉得,以胡虏和许攸联合之后的狡猾。乌丸若来,也不太可能摆明车马的来,应该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太史慈似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把漂渝津的防务丢给了副手李斌,自己带着五百海军扬帆东进。准备狙击东来的乌丸大军。

王羽揉揉眉心,搞不好啊,这又是一场几百对几万的悬殊战斗,这个太史子义,怎么就不能让人省点心呢?

王羽皱眉苦思的时候。诸葛亮这个参谋也没闲着,他一面拿着舆图仔细研究。将战局和地理状况一一对应上,一面向几个向导请教,避免纸上谈兵。向导有关乐成的介绍,倒有大半是说给他听的。

远远已经望见了乐成城的棱廓,诸葛亮终于理出了头绪,提醒道:“主公,到了乐成,就必须要决定前进方向了,是沿着清漳水东北而进,去支援漂渝津?还是沿着沠水继续北上,去范阳支援文长将军?亦或走滹沱河路线,去蓟县主持大局?”

这是个很艰难,也很重要的选择,三路都有必须要去的理由。

魏延和太史慈不用说,他们面对的敌人都很强,自身的兵力却很有限,徐晃那里看似安全,其实也挺危险的。

一方面徐晃要决定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规模支援同僚的分战场,另一方面,他还随时有可能直面乘胜而来的十万胡骑。把这么重大的决策交付在部将手中,这也是一种风险。

“不等羽林军和疾风骑兵的回报再决定?”王羽还在思考,未及答话,吕绮玲心直口快,插嘴问道。

王羽摇摇头:“子龙出关后,一直行踪飘忽,现在具体在什么位置都很难讲,给他下指令,还不如指望他自行判断呢。其实,我现在倒是希望信使找不到他,如果能被信使找到,他的处境恐怕也很危险了。”

不像他这支亲卫,赵云的轻骑机动力超强,就算明知他的行军路线,信使都未必追得上,更别说在兵荒马乱的代郡了。所以,王羽给赵云的命令是最模糊的,甚至可以说,那不是命令,只是提供了军情分析供对方参考而已。

吕绮玲回头看看自己的队伍,倒也理解。

名义上都是骑兵,但以烈火为名的亲卫重骑行军速度并不很快,因为这是一支武装程度极高的重装骑兵。

别看表面上只有一千五百人,但随行的扈从却足有两三倍于此!换乘的战马,驮马,再加上马夫,上路后吕绮玲才发现,这支一千五百人的小军,实际规模却已经超过了五千人的雷霆军,远远看着行军的队列,说是一万兵也有人信。

所以,风火骑兵的行军速度,特别是战略行进速度,其实是差了好几倍的。信使能准确找上王羽,找赵云却是千难万难。

“那羽林军呢?”想了想,她又问道。

“文则啊,”王羽呼出一口气,形成了一条长且粗的白雾,看着白雾渐渐消散,他的思路也开始清洗起来:“只要有命令,文则肯定能执行得完美无缺,他那边不用担心……”

说着,他一欠身,在诸葛亮手上的舆图上指了指:“我决定,咱们就走这条路!”

“这条?”看着王羽指点的地方,诸葛亮等人都吃了一惊,这个选择,着实有些不靠谱啊。

六一四章 兵不厌诈三九零章 八门金锁八零三章 连环中计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六二七章 单挑或群殴七七五章 两个消息四三零章 徐庶弄险六六三章 调整部署一二六章 仁勇双全三九九章 单骑催锋一一四章 力战吕布八四五章 形势与变局四三二章 针锋相对一零六章 救国救民六二六章 孙策的挑战七二八章 救援之议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二一二章 小天师张宁八一三章 公孙度认输八二五章 定北诸事四三八章 看谁人更多二七七章 计谋与鏖战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四七二章 煊赫军威七六八章 所谓教化二六五章 白马之殇九六七章 奇兵突出五一九章 联姻之议八六三章 吕布的执念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第91章 兵临城下四五六章 一语破迷津八二九章 事难兼顾三零八章 大战在即四九六章 连锁反应四二五章 身前身后名六一八章 猛将对猛将三三六章 刘岱溃灭第90章 驱狼搏虎六零五章 凄云惨雾八九九章 梗阳攻防战一一一章 威逼利诱五一七章 因缘际会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九六六章 抢滩登陆战四七一章 辕门射戟一四七章 一线之间八零五章 赶尽杀绝四六二章 营建亦为才六七一章 泰山压顶六三二章 场上场下七零六章 所谓霸气第58章 亮剑谁争锋六八四章 运筹千里外七七四章 闻风丧胆五九七章 求和与契机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八零四章 智勇双全四二九章 强弱之势一四零章 能战方能和四零二章 克敌之谋九二三章 江东分裂九四二章 进退失据三零七章 情报战精要第76章 惊变陡生五五八章 高调南下六二七章 单挑或群殴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三零七章 情报战精要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五三八章 一并解决一五四章 好自为之八五零章 波澜渐起五九六章 装备换命六九二章 穷途末路第200章 以正对奇第44章 连环计中计三三七章 浮华一梦五九七章 求和与契机七三四章 马蹄梁惨案七零三章 利矛与坚盾三三一章 临危谁不乱六五六章 异变陡生三一五章 程昱之谋五一五章 危难之际第10章 汉魂永不死第89章 请命攻卫六四七章 直取中宫三七九章 隔河相对峙九五九章 白马为名七五二章 鼓作破阵鸣八九七章 如释重负八九四章 连营夜战八三二章 当头一棒九七零章 岁不我与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计二八二章 曹操东进五二二章 一纸胜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