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章 无题

明德书院,董明正在上课。

“惜粪如惜金,积地莫如积粪。大家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董明敲了敲讲桌,大声问道。

在场有经常在肥料房当值的学生,闻言立刻举手,董明点头之后,站起来解释道:“农业生产一定要使用肥料。就目前来说,五谷轮回之物是效果最好的肥料。同时肥料的来源也不复杂,只要有人就有。”

“施肥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亩产。”

其实大家都知道,同时也知道,董明抛出来的这个问题是为了后续的课程做准备的。

董明示意学生坐下来,然后道:“五谷轮回之物无法直接用来施肥。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晒干。而且在晒的同时,产生的蛆虫还可以用来喂养家禽,或者鱼类。除此之外,今天还要教大家另外几种处理方法。”

“蒸粪法、煨粪法、酿粪法、窖粪法等四种处理方法,我们一个一个来仔细说。”董明清了清嗓子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诸山、陵、近邑高危倾孤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董明拿着系统整理好的材料,一点儿一点而讲给学生们听着。

事实上,华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技术上的探索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不遗余力。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用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提升亩产,扩大耕地面积。

至明朝中后期,华夏大地上已经有超过8亿亩,到了清朝这个数字直接提升到11亿亩左右。

如今的大汉朝,一半的耕地亩产三石,复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三点五石左右。而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因为是粗放式耕种,亩产两石多不到三石。

但是也有例外,上面董明所说的区田就是例外。区田的亩产非常高,但是董明没见过。不过水利灌溉田和“代田”的亩产都可以达到十石。区田的产量要比他们还要高。

当然了,区田也好,代田也罢,都是极为稀少的。

大汉朝如今大多数耕地面积,平均算一下,也就亩产三石不到的样子。尤其是经过黄巾兵乱之后,耕地破坏,劳动力减少。大多数地方的亩产也就两石出头的样子。

这里的石并不是后世一旦上百市斤。

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也就是说,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但是汉朝的一斤相当于后世的二百二十六克,也就说不到半斤。相当于现在一斤的百分之四五点二,咱再送他零点八,凑成百分之四十六。

汉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五十五斤多一点。

一石粮食如果省着吃,大概够一个成年人吃两个月的,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吃不饱的。也就说一个成年人在省着吃的情况下,一年要吃掉将近六亩地的粮食。一家五口的话,小孩子的口粮减半,光是吃饭就硬生生吃掉二十亩地左右的收成。

可是一家五口一共才几个劳动力?顶多也就两到三个劳动力,他们一年到头能种多少地呢?更不要说,如果干重体力活的话,一石粮食顶多够他们吃二十天的。

所以眼下,董明所讲的如何提高亩产的课程,可以说是每一个学生都关心的。不管是寒门出身还是世家出身。在这个年代里,没有谁会嫌弃粮食多的。

学生听得专心,董明也讲的专心。

眼下所讲的都是当前的生产条件可以做到的,短时间内就提高亩产。除了肥料之外,还有一些先进的耕种方式,包括复种、种子的优选、灌溉的方式等等。可以说光是这一部分,董明就可以将一个月不带重样的。

时间流转,进入九月份。

八月份也发生了不少琐事。飞虹的伤势见好,又投入到了火药房的工作当中。当然了,眼下火药房已经改成了烟花房。

明德书院在这期间又招收了几个学生,都是周边县城的。除此之外,刘备也送来了一批学生,一共二十多个。他们都是刘备资助的寒门子弟。说起来这还是董明给他出的主意。

同样的,八月份洛阳的邸报刘备也抄送了一份送了过来。

整个八月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司空张温率军征讨北宫伯玉了。眼下两军已经接战,具体战况如何,犹未可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官员调动,这些董明并不是很在意。不过曲辕犁的事情,董明就比较在意了。

在刘宏的暗中相助之下,蔡邕推广曲辕犁的行动进行的很顺利。如今已经从司隶地区慢慢向三辅地区和冀州扩散。

生产力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劳动力过剩问题也逐渐尖锐。对此,洛阳的做法是扩充三河五校,让这些有精力没出发的年轻人应征入伍。

对此,董明不置可否。

按照董明的想法,这些人就应该组成开垦团、边疆建设团,天南海北的去开发边疆去。也需要花多少钱,直接免他们三五年的税就行。国人对于土地的渴望,绝对能够超过对背井离乡的恐惧。

漫说是边疆了,如果大草原上能种地,那游牧民族早就凉透了。比方说此时的东北地区,在汉人的眼里就是个苦寒之地,也就是那些未开化的游牧民族当个宝贝似的占领着。

可那是因为汉人不知道那里有着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如果知道的话,那不用说,盘桓在那里的游牧民族可以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董明倒是知道,可是他并不打算现在就说出来。这块地,他又更为重要的安排。还是那句话,世家大族可以铲除,但是眼下这个时代不需要。只要他们捣乱就行了。如何让他们不捣乱呢?很简单,喂饱他们就行了。

没有比耕地更能够喂饱这些人的东西了。

收回自己的飘远的思绪,继续回到邸报上来。董明详细的读完了剩下的内容之后,揉了揉眉头。

除了上面提到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个信息让他很是在意。整整一个八月份,刘宏只上朝了三天。平常的时候,几乎都是何进和三公共同主持朝政。

“看来刘宏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啊。”董明心里叹息着,同时也有些着急:“一定要再多撑几年啊!等我养足了资本能够上台主政之后您再挂啊。不然你前脚一蹬腿,后脚大汉朝就会乱的。到时候难度系数激增了。”

“系统有没有办法延长刘宏的寿命?”董明想到自己的咸鱼系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了一句。

“没有。”

嗯,果然是个咸鱼系统。

“伤势可以恢复,断臂也能重生,但寿命不行。”系统又补充了一句,大概是想要解释一二?不过它那个毫无感情的电子合成音时刻提醒着董明,这就是一个傻瓜式系统。

有些时候董明都在想,自己这个系统简直弱爆了。除了整理资料,灌输知识之外,他几乎没怎么用过它。

虽然不能延长刘宏的寿命,但是董明却也没那么担心。他虽然历史学的不咋地,但是恰巧知道,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刘宏还活了几年才驾崩。眼下才中平二年,刘宏还有几年的时间呢。

当然了,几年时间也很紧张,至少不够董明养足资本,同时也不够刘辩成长为一个合适的皇帝。

但是,鲁迅先生又说了人死X朝天,不死万万年。担心这些没有用,干就完事了!

290章 一团乱麻352章 多了一个刘岱267章 左右为难(二合一)201章 科学司选址184章 改除鄙陋,革故鼎新200章 皆大欢喜349章 司马防很有趣102章 邸报083章 溃败的董卓189章 董明刘宏,各得其利112章 中平三年三月191章 惊蛰(祝大家中秋节快乐)069章 奔赴冀州(上)167章 中平五年,春正月304章 建春门,破了343章 还有谁!386章 该有的体面得有174章 一切都需要时间013章 刘威受伤143章 基建!407章 遇刺219章 张让觉得自己太难了256章 家事难断,国事艰难173章 最后一颗续命丸279章 劣势194章 乱麻007 水车336章 荀爽懵圈,刘辩的小动作284 不愧是你289章 一张大网149章 明心见性006章 诸葛珪420章 五万万亩183章 朝堂上的争锋232章 变法(三)285章 朕这一辈子096章 曲辕犁和刘琦162章 青铜遮面125章 战前011章 返回402章 注意身边的人129章 韩遂和董卓的逆袭018章 袁家兄弟179章 明德书院,没了.....344章 一场胜利122章 抢!抢!抢!(感谢风雪·银城的打赏)005章 眼力387章 教育司262章 钱庄开业,糜竺来见340章 身在局中190章 王韦个浓眉大眼的背叛了?297章 起火了171章 雷管268 军屯出问题(二合一)386章 该有的体面得有089章 石灰岩和飞虹084章 董明的决定177章 益州黄巾360章 让我来讲一讲洛阳的变化吧020章 再加一个弟子157章 董明归宗,李通入学166章 看云识天气066章 进击的刘宏087章 作坊303章 乱战311章 私盐泛滥的原因是什么?368章 人跟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352章 多了一个刘岱265章 荀攸和健康理财084章 董明的决定067章 周福346章 董明的反应188章 何进请立国本311章 私盐泛滥的原因是什么?313章 渤海高氏412章 变化423章 年终274章 争论175章 某家给你们做一朵云彩出来吧196章 除了董伯照383章 刘辩掏钱154章 明德书院新专业426章 周福和张宁022章 惊变305章 杨隆...好像赤化了?388章 泡澡152章 徐庶的自由恋爱303章 乱战295 洛阳的动静274章 争论105章 炸炉了191章 惊蛰(祝大家中秋节快乐)132章 救下胡车儿348章 洛阳反应101章 南阳世家099章 推广244 状元郭嘉、榜眼高尚294章 给你讲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