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李儒的战略眼光

在这个时期,如郭嘉、荀攸、周瑜、贾诩,荀彧等人都已经各为其主了,不可能出现在李重的帐下,而没出名的谋士就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了。

再刨去年龄不符的,可以选择的人就很少了,也就在有限的几个人之间选择了,其中嫌疑最重的就是徐庶和李儒了,徐庶有过改名的经历,但李儒自己说了,他是西凉人,军中的兵卒可以证明这一点,毕竟人的口音是不能变的,徐庶是河南人。

最然李重有信心的是这个敌我不分的计谋,三国时期能用的出这么毒辣计谋的也只有贾诩和李儒了,简单的一个排除,那就李儒的嫌疑最大了。

以上的推断有些漏洞,毕竟李重读的不是史书,而且史书也不一定正确。

(书上记载李儒出生在144年上下,但推算一下,董卓是在192年死亡的,按照当时的描写,董卓死的时候应该40岁以上了,也就是说董卓应该在152年以前出生的,不然怎么收吕布当义子呢,同样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应该不会比董卓大吧,所以推断一下,李儒怎么的也应该在152年以后出生,也就是顶多40多岁,三十多岁也是有可能的,蜘蛛认为李儒应该和吕布差不多岁数。)

总之李重很幸运的,连蒙带猜的猜中了李儒的身份,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儒、董卓这个名字太容易叫人联系到一起了,不说也罢,李重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

既然李儒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么李重就要详细问问李儒所图为何了,李大官人自认为自己还没修炼出王八之气这种东西。

结果李儒的回答却叫众人嘿然不语,李儒投靠到廖化的手下第一是为了隐姓埋名,第二是为了复仇。

没错,李儒就是为了帮董卓复仇。

杀死董卓的是吕布,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李儒却知道,吕布也就是一把刀而已,真正置董卓与死地的是王允和献帝。

而李儒最恨的人就是王允,所以李儒一直在打听王允的下落,等到确定王允投奔了曹操之后,李儒就投奔了李重,李儒此人眼光长远,在他的设想里,能跟曹操一争长短的也就是李重和袁绍了。

不过袁绍和董卓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自然不能投奔,那么李重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本来南方的孙策也是一个好人选,不过李儒认为南方氏族林立,实在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路诸侯对献帝的态度,其中最不拿献帝当回事的也是李重,李儒眼光毒辣,当然看得出这一点来。

至于李重也曾经攻打过董卓,那在李儒眼里真不算什么事,要按这么说,全天下谁没打过董卓呢。

所以李儒很明确的表态了,我可以效忠李重,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杀王允,至于高顺等人,我可以和他和睦相处。

李重立即就答应下来,在他的眼中,王允真算不上什么忠臣烈士,充其量就是一个用女人成事的小人。

本来李重只是对王允不待见而已,绝对算不上鄙视,但是别忘了,很王允的不止一个人,还有一个绝世美女貂蝉呢,虽说貂蝉现在还没跟李重发生什么暧昧关系,但是色艺无双的貂蝉却是李重内府的常客,经常和蔡琰、甄宓等人聊天。

言语之中自然要提及王允了,可想而知,貂蝉口中的王允自然是卑劣不堪了。

同样是女人的蔡琰、甄宓对王允能有好印象才怪,能不再李重耳边递小话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枕头风了。

很可惜,李重这人的革命立场不怎么坚定,对王允的态度从不褒不贬逐渐转变成鄙视,说这一切还为之过早,李重还没抓到王云呢。

但这不妨碍李重答应李儒的条件,对于李重来说,能收到一个顶级谋士有那么容易吗?我管你王允死活呢,你又不是我老丈人!

既然李儒投奔了自己,李重也不吝啬,当即就封了李儒一个郡掾祭酒的官职,这是一个主管教育的官职,不过李儒也就是挂个名字而已,李儒需要做的还是参议军事。

在李重所知道的历史中,嗯……或者说是历史游戏中,李儒的智力是很高的,就是消失的太早,所以李重也有心试探一下李儒这个人的能力到底如何,设计水淹乌桓骑兵那是战术,李重想要知道的是李儒的战略水平如何。

所以李重先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说了一下,然后就等着李儒发表看法了。

李儒想了好一会,这才措辞道:“主公,属下认为主公有些操之过急了。”

“怎么说?”李重饶有兴致的问道,一直以来,大的战略构思都是李重一手制定的,虽然李重的战略眼光不算出色,但依靠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李重的战略构思还没出现什么纰漏,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改变,李重也会逐渐失去这种优势,那么李重自然也就急需这种人才和自己商议了,拾漏补缺等等。

强如曹操也需要郭嘉荀彧辅佐呢,就别说半路出家的李重了。

李儒缓缓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和曹操争夺南皮,扼守曹操北进的门户,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李儒认为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官渡,界桥两次大战,曹操出力甚多,所以曹操绝对不甘心幽州、冀州都落入主公之手,那么如果曹操不能再幽州分一杯羹,曹操会不会立即对主公用兵呢。”

想了想,李儒又接着说道:“虽然主公并不惧怕曹操,但李儒认为现在绝对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

“何时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呢?”李重问道。

李儒沉吟一下,缓缓说道:“这个属下也不清楚,但属下认为,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迟早要和曹操一战,待到曹操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南方,才是主公进攻中原的最好时机。”

李儒这句话就是说:待到天下有变!

第139章 水淹下邳3第152章 战后余波第187章 邺城到手第399章 三国的隐藏boos第190章 一决胜负第219章 无解乌龟流第154章 货比两家第471章 汉水河畔的厮杀第362章 近乎化境的射术第277章 赵云跃马伤虎痴第187章 邺城到手第201章 张颌甘宁第146章 将星陨落7第二白六十三章 三个良心狗肺之徒第199章 三条战线第86章 烈火烧营第302章 奸雄今日入瓮来第306章 赵云再战许仲康第398章 李重渡江迫刘备第12章 好人糜芳第209章 悲愤二人组第213章 偷袭和反偷袭第338章 挑风云兄弟相残第448章 虎豹骑踏月而来第27章 狠辣的袁绍第358章 传说中的反偷袭第267章 郭嘉为饵钓诸葛1第138章 水淹下邳2第126章 三光政策第440章 茫茫雪原葬雄兵第408章 车到山前必有路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89章 赵云来投第296章 以卵击石的选择第80章 一石三鸟第305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2第330章 周公瑾只手遮天第442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第342章 小霸王末路穷途第368章 关羽怒提青龙刀第323章 徐庶来投藏玄机第141章 将星陨落2第26章 人中吕布4第396章 自古忠义两难全第96章 攻心为上第406章 马超枪挑关云长第154章 货比两家第432章 芜湖百姓誓相随第294章 骑兵的绝杀战术第188章 计划破产第312章 杀气弥漫的战场第382章 曹操刘备分西蜀第275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64章 孙策的死因第44章 进退两难的王当第346章 三分天下势已成第394章 赵子龙横加一击第192章 实力对比第453章 江陵城破关羽逃第273章 谁对谁错天知晓第343章 天意如刀命难逃第205章 袁绍突围第433章 怒火滔天势掩城第187章 邺城到手第439章 徐公明雪中藏兵第411章 诸葛连弩射雄兵第127章 因果循环第229章 被低估的蔡瑁第340章 孙仲谋祸乱江东第3章 造反的学问第41章 东汉第一萝莉第40章 强抢民女的严重后果第246章 亡命之徒1第424章 挟天子弊端初现第418章 烽烟再起采石矶第409章 糜芳反复藏玄机第404章 关羽弃马逃生天第239章 暗度陈仓第47章 神池到手第142章 将星陨落3第144章 将星陨落5第248章 亡命之徒3第255章 一切为了时间第149章 将星陨落10第19章 酸枣会盟第19章 酸枣会盟第121章 爪黄飞电第407章 刘备暗恨马孟起第456章 进退两难的儒门第109章 斩草除根第二白六十三章 三个良心狗肺之徒第59章 败走阴馆第141章 将星陨落2第171章 虎豹骑VS先登营第390章 因为你人品不好第31章 传国玉玺试人心第406章 马超枪挑关云长第430章 刘备兵败退江陵第166章 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