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史老夫人

李重和王管事谈完买粮食的细节,让廖化交了一些定钱。李重告辞离去,和廖化找了一间客栈,准备休息。

刚一进屋,廖化就急不可待的提醒李重:“李大哥,咱们哪有百万钱买粮食啊。”

“笨蛋!”李重笑骂道:“我什么时候说要买粮食了,元俭啊!你要记住,我们现在是贼,贼怎么能买粮食呢,你真咱们给强盗界丢脸。”

廖化闻言,眼睛瞪得跟蛤蟆似地,磕磕巴巴的说道:“强盗界……还有脸面吗?”

“正所谓盗亦有道,就是这个意思!”李重低声做深思状。

廖化登时无语。

李重躺倒榻上笑道:“逗你玩呢,我跟王管事商量买粮,其实就是想确定一下是否真有糜家运粮一事,另外还能确认一下粮食到达东莱的时间,你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廖化眼睛一亮,又不解的问道:“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啊,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问呢?”

李重没好气的回答道:“怎么问?难道我们直接说,是不是有糜家运粮来了,几月几日能到啊!人家会告诉你吗?”

廖化顿时有茅塞顿开的之感,十分佩服的说道:“李大哥真聪明,怎么就能想到这办法呢,还不叫人怀疑我们。”

李重顿时没了答话的兴趣,喃喃自语,是啊!我怎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李重一只认为自己很纯洁,但现在自做得每一装事都和纯洁相去甚远,来到汉末自己算计糜家,算计太史慈,手段都不怎么光彩。

都是这个乱世逼的啊!李重很无耻的给自己找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纯洁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

吃过晚饭,由于没什么娱乐措施,众人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众人收拾一番,便起身前去太史慈家中拜访。临去之前,李重详细的问了一番太史慈家中状况,廖化派去送米的亲兵随从很精明,回答的头头是道。

李重惊讶的发现太史老夫人已经年过五十了,太史慈今年才二十四岁,也就是说太史老夫人属于晚婚晚育的代表性人物,要知道在古代人们都奉行早婚的,这女人也不会是穿越人士吧?李重很不厚道的想到。

到了街上,李重大肆采购一番,什么糕点、衣物、米酒等中老年妇女喜爱之物一应俱全,讨好太史老夫人的重要性廖化也很清楚,倒也是尽心尽力,大包小包买了一大堆,可是苦了背包的战马。

太史慈家住在东莱城外,策马而行,只有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路边尽是断壁残垣,战火荼毒的景象,李重不由得心生感触。

来到太史慈家门前,李重围着院子看了一圈,太史慈的住处是一间独门独户的院落,估算一下,方圆有数十丈,李重一边敲门一边暗自点头,果然和自己猜想的差不多,太史慈家中既不贫寒,但也算不上富裕。

太史慈一开门就见到李重那张微笑的脸,脸上先是一愣,这才笑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李公子驾到,快请进。”

嘴里招呼着李重,太史慈心中却在暗赋,不就是收了你一袋米的学费吗,至于第二天就堵人家门口吗?

太史慈请众人进到厅堂,生起炭炉、奉上茶水,几个人了寒暄几句,李重叫亲兵收拾酒菜,太史老夫人这才出来打招呼。

老夫人身穿着一件羊皮袄,头戴布巾,脸上布满皱纹,一双眼睛却明亮异常,脸上微微带笑,看上去即苍老又显得有几分慈祥。

“晚辈李重、见过太史老夫人!祝老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李重连忙起身施礼,借机会活动一下跪酸了的膝盖,这该死的古代,李重发誓有机会一定把沙发做出来,太遭罪了。

谁都愿意听吉祥话,老夫人闻言笑容更胜一分,转向太史慈看了一眼,打趣道:“这就是李重李子悔吧!慈儿昨天屡次提到你呢,说公子为人豪爽,怎么今日一见,却如此唯唯诺诺呢。”

李重连忙赔笑道:“晚辈见到长辈自然要唯唯诺诺,尊老爱幼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要做出个样子来,不然在下岂不是白读了诗书。”

这货纯属吹牛,要说李重度过不少书是真的,小学、中学,再加上大学,李重算的上知识分子,可要说李重饱读诗书,那真是笑话,李重连这个年代的字都认不全。

三国时代用的可不是简体字、繁体字,而是小篆。

太史老夫人扫了一眼李重带来的礼物,眉头微微一皱,嗔道:“李公子真么带了如此多的礼物,老身可愧不敢当,慈儿千万要记得,等李公子走的时候还给人家。”

太史慈自然是满口答应,不敢有半点异议。

李重连忙说道:“老夫人何处此言,昨日在下说要拜太史将军为师,学习些武艺护身,子义嫌小子资质低下,学艺不精,怕坏了……名头。只愿以兄弟相称,既然是以兄弟相称,那太史老夫人自然是在下的长辈,晚辈孝敬长辈的礼物,哪有再拿走的道理,岂不叫别人笑话。”

陪坐的廖化闻言心中大感佩服,心道李公子这张嘴真是太厉害了,送礼送的这么理直气壮。

老夫人拿李重没办法,只能转而叮嘱太史慈教授武艺一定要用心,不可耽误人家时间之类的话语。

寒暄一阵,亲兵端上酒菜,李重陪着老夫人喝了两杯米酒,老夫人忽然说道:“李公子现在只是做些生意吗?”

李重点头称是,老夫人接着说道:“士农工商,商人只是贱籍,难以光宗耀祖。要不这样,我家慈儿过些时候要到江东刘繇处为官,李公子要不嫌弃,和慈儿同去如何,想来以李公子学识,定能入得刘繇法眼,还可和子义有个照应。”

老夫人的话不光有照顾李重的意思,也有对太史慈的爱护之意,如果两人同到刘繇处为官,二人熟识,受到排挤之时也好有个照应,从这一点上来看,老夫人还是精通权谋之道的,不然的话,太史慈从何处学来兵法武艺,想来也是家学渊源。

实际上太史慈自到刘繇处为官,还真受到排挤,没有出头的机会,在刘繇和孙策争斗之时,太史慈给刘繇献计,但刘繇并不采纳,导致刘繇兵败,拱手让出江东,而太史慈也投降了孙策。

李重熟知历史,自然不会采纳老夫人的意见,更何况他的本意也并非给人打下手,李重沉思一下,说道:“多谢老夫人好意,但刘繇并非明主,小子不想前去江东,另外奉劝太史将军,如今天下大乱,认主公千万要小心,免得遭到杀身之祸啊!”

老夫人心疼儿子,闻言大惊,连忙问道:“子悔此言何意,刘繇为何不是明主?又何来杀身之祸呢?”

李重非常肯定的说道:“刘繇本是扬州刺史,但扬州被袁术占据,刘繇无处安身,于是定居曲阿。但江东也不是安定之地,孙坚、刘表、袁术竭有觊觎之心,万一发生争斗,谁知结果如何,不过小子不看好刘繇。而且,在下也有不便之处,太史兄可知道廖化是何人?”

太史慈闻言一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米酒,这才缓缓说道:“廖化身上有肃杀之气,想来是上过战场吧!既然上过战场,那么不是兵,就是贼了,既然子悔有此一问,那我估计廖化本来是黄巾教众,不知道对也不对?”

李重先是一愣,这才苦笑道:“我还以为能瞒过太史兄能,没想到啊没想到!不知道太史将军怎么看黄巾?”

太史慈长叹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黄巾除了张角几人,剩下的那个不是贫苦百姓,从贼也是为了一碗饭吃,哪有对错之分。与之为敌,也是为了报答孔大人的恩德。”

李重蔚然一叹,转头看着廖化,这才说道:“就算我们投靠了刘繇,可这些人怎么办?说来我和元俭也算是有缘,无论投靠与谁,在下都要带着这些人,刘繇刘正礼本是汉室宗亲、孝王末裔,投靠了他,这些人也绝对没什么好下场。”

廖化眼圈发红,它也听得出李重说的是心里话,按李重的见识,到哪里混口饭吃都不是问题,而自己和管亥那就难说了。

太史老夫人听了李重的话,不免有些忧心忡忡,埋怨道:“早知道还不如答应孔大人呢,去江东不光路途遥远,而且前途未卜,这是何苦来哉。”

第463章 三分天下已成空第23章 人中吕布1第447章 伏兵乍现斧光寒第375章 凌驾于战术之上第230章 可笑的弱点第454章 先杀卧龙诸葛亮第464章 乐进拦河败魏延第214章 离心离德第15章 数典忘祖第121章 爪黄飞电第441章 闻君有白玉美人第455章 再斩武圣关云长1第75章 冤假错案第183章 人心浮动第82章 李重与赵云的赌约第148章 将星陨落9第296章 以卵击石的选择第72章 转攻阴馆第97章 征粮手段第87章 损失惨重第403章 仁慈的刘封将军第284章 按兵不动待战机第29章 悲催的夏侯惇第26章 人中吕布4第141章 将星陨落2第393章 月色下江边鏖战第219章 无解乌龟流第351章 野心勃勃的李重第205章 袁绍突围第238章 用空间换时间第240章 毒士VS毒士第219章 无解乌龟流第308章 我的眼里只有你第455章 再斩武圣关云长1第474章 万箭齐发射雄兵第314章 曹孟德困龙入海第29章 悲催的夏侯惇第119章 互不信任第99章 破城之计第457章 扑朔迷离的战场第453章 江陵城破关羽逃第19章 酸枣会盟第449章 马超的嘲讽技能第398章 李重渡江迫刘备第214章 离心离德第52章 寒冰守城第385章 魏延挽弓射曹操第53章 离间计第213章 兄弟离心第94章 郝昭献策第356章 三闷棍打晕刘备第189章 曹操败退第454章 先杀卧龙诸葛亮第42章 报应来了第314章 曹孟德困龙入海第320章 假到真时真亦假第146章 将星陨落7第296章 以卵击石的选择第50章 张燕压境第220章 终得一胜第33章 悍勇曹子廉第75章 冤假错案第91章 围点打援第133章 攻城略地第255章 一切为了时间第389章 两个狐狸的陷阱第88章 李重大婚第410章 调虎离山计中计第262章 狗急跳墙第72章 转攻阴馆第486章 言辞能抵十万兵第64章 孙策的死因第311章 曹洪今日赴黄泉第211章 猪一样的队友第385章 魏延挽弓射曹操第139章 水淹下邳3第5章 三国时期的武艺第265章 血腥大屠杀第270章 曹魏英才今早逝第393章 月色下江边鏖战第151章 将星陨落12第456章 进退两难的儒门第68章 疯魔吕布第119章 互不信任第396章 自古忠义两难全第217章 刘氏联盟第342章 小霸王末路穷途第236章 赵云卸甲战夏侯第109章 斩草除根第52章 寒冰守城第287章 设下香饵钓金鳌第173章 全不好过第120章 李重的信第457章 扑朔迷离的战场第74章 一郡之地第474章 万箭齐发射雄兵第436章 古来义士有几人第429章 马超的血腥投名第340章 孙仲谋祸乱江东第157章 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