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建安六年的灾荒,华夏大地的人口足足损失了十分之一上下,注意,这是直接死于冻饿的人数,并其中并不包括因为参战,疾病而死的百姓。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能尽快结束战争,将华夏的力量放到休养生息上,一旦再次发生同样规模的灾荒,华夏人口至少要减少一半以上。战争和灾荒,已经让华夏虚弱到极致。

按照常例来说,任何诸侯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动兵的,但事情就偏偏出乎意料之外,李重开始大规模调动兵力,声势之大、振动九州。

这种毫无顾忌的调兵当然瞒不住天下诸侯了,第一个得知消息的就是曹操,谁让曹操距离李重最近呢。

不用太仔细的调查,曹操就知道李重绝对不是虚张声势了,这一点也不难猜,如果是在好年景,李重还有百分之一虚张声势的可能。可如今的形式谁不知道,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次大规模的兵力调动需要多少粮草,那是个天文数字,李重就是脑袋进水了也不会干这种傻事。

怎么看,李重也不是周幽王那种脑残人士不是。

很自然的,李重这种疯狂的调兵就牵动了天下局势,孙策和刘备这两个潜在盟友自然要配合李重的军事行动。

这不是他们真的就齐心合力,看曹操不顺眼,实际上李重现在的实力并不比曹操差多少,顶多是底蕴稍有不足而已。可谁让曹操倒霉呢,换做谁占据中原,也要扛过各方诸侯的围攻才行。

虽然大家都差异李重的神经病举动,但真正有见识的人物并不认为李重脑壳坏了,不可否认,现在就是曹操最虚弱的时候,李重的用兵有些出其不意的味道。

但却没人知道,这是李重难得的发了一次善心。

于是孙策和刘备也立即调动兵马,准备参战中原。

但是,这两个人却并没有穷兵黩武,每个人只是聚集了四五万人马而已,相比李重召集的八万大军,两个人确实有点寒酸。

原因很简单,李重要保证足够的实力,才能保住到手的胜利果实,也就是说,在击败曹操以后,李重还要做好和孙策交手的准备,盟友这东西,就是用来背叛的,无论是孙策还是李重都懂的这个道理。

说实话,李重现在有点后悔了,他当初用一封书信救了孙策的性命,是因为李重认为孙策就是一介匹夫,要比孙权好对付的多,但是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大败笔。

孙策和周瑜配合默契,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确实是李重的劲敌。

对天下局势的判断,要走一步看三步,按照李重的分析,做好的情况就是大家联手击败曹操,瓜分中原。但是想要彻底消灭曹操那是不现实的,曹操在中原之战中失利,一定会退守关中,重演董卓当年据守虎牢关的局势。

到那个时候,还指望能和孙策刘备保持密切关系,无异于痴人说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自己的实力就是天下最大的了,很有可能会遭受三方夹击,不能不早做防备。而正是因为如此,青州和兖州一定要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不然的话,李重的后勤力量根本跟不上。

初春,青草刚刚抽出嫩芽,李重的大军就聚集到历城。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出兵的原因是,李重在草原和辽东搜刮了大批战马牛羊,这些牛羊在冬季宰杀了一部分,但还有一些存活到现在,也是李重储备的军粮,没有青草,军粮就要饿死了。

节省点算,这些劫掠而来的牛羊在加上李重储存的粮食大约能让李重的八万大军坚持到五月份。

实际上李重算错了,他剩余的粮食至少能挺到六月,打仗是要死人的,几次大战下来,八万人就剩不下八万了。

李重作战的方法也很出乎意料,八万大军,只有三万留在历城,剩下的五万人分别由赵云,高览,太史慈,高顺,甘宁带领,兵分五路,杀进青州,先合力攻下临淄,在杀进青州腹地。

这是闪电战的翻版,打的就是曹操准备不足,实际上曹操也不纯在准备充足的情况,现在曹操的大军都聚集在兖州任城,现在青州的兵力根本就非常空虚。

所以李重的军事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太史慈等人就横扫青州全境。当然,李重也不是单纯的占据青州,那不但不会缓解粮食压力,有可能还会增加自己的负担。

将青州的百姓有计划的驱逐到徐州和兖州,这就是李重减缓压力的方法,至于青州治下百姓要在路上死多少人,这就不是李重所能控制的了,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做圣人。

暂时李重还不想和孙策发生利益冲突,于是李重在拿下青州之后,立即将青州府库的余粮运回历城,准备西进,和任城的曹操一决雌雄。

这是关系到李重生死存亡的一战,也可以说是决定天下局势的一战,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孙策和刘表、刘璋等人也将注意力放到任城,他们不约而同的放缓了进兵速度,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昭然若揭。

其实几个人还有这样一个心思,他们都心知肚明李重和曹操早晚会发生一场大战,尽量不打扰两个人的决战,置身于战争漩涡之外,也是这些人的心思。

用好点的词说,现在曹操和李重紧绷精神,专心准备一战。用坏点的词说,李重和曹操就像两只疯狗,谁碰咬谁,还是远离为妙。

无形之中,刘备和孙策就相互配合起来。

这很正常,因为刘备很孙策都很清楚,单论实力,他们绝对不是曹操和李重的对手。

…………

战马嘶鸣,烟尘滚滚,李重的八万大军驱赶着无数牛羊,沿着官道南下,直奔巨平县,曹操现任已经放弃了巨平县,所以巨平县的兵力并不多,也没什么粮草,被李重一鼓而下。

而曹操也没在任城死守,将大兵调到瑕丘和鲁县之间,依着泗水安营扎寨,摆开背水一战的架势。

曹操好楼层心里都很清楚,这一战必定是非常快速,惨烈的一战,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都拖不起。

李重败,则无力进取中原,曹操再无敌手,可以借机南。

曹操败,则天下霸主之位易手,占据地利的李重有很大的可能一统中原。

第327章 碧水东流至此回1第105章 张彩提亲第235章 进退两难的曹操第409章 糜芳反复藏玄机第320章 假到真时真亦假第61章 大杀四方第173章 全不好过一百一十八章 运气而已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377章 百里追杀大耳贼第32章 曹操中伏第322章 意料之外的胜利第43章 广武之战第106章 攻克榆次第221章 屠城灭族第38章 张彩设宴第393章 月色下江边鏖战第447章 伏兵乍现斧光寒第491章 欲求之必先予之第26章 人中吕布4第184章 袁尚逆袭第43章 广武之战第112章 与虎为邻第191章 斩将杀敌第29章 悲催的夏侯惇第167章 你要倒霉第215章 为人作嫁第160章 连夜追杀第215章 李儒的战略眼光第122章 巅峰之战1第237章 半仙出手第385章 魏延挽弓射曹操第168章 悲催甘宁第85章 蛛丝马迹第226章 谋士VS奸雄第246章 亡命之徒1第24章 人中吕布2第456章 进退两难的儒门第459章 纵马横矛斗千军第414章 连弩之间的对决二百二十二章 中原中原第12章 好人糜芳第448章 虎豹骑踏月而来第137章 水淹下邳1第458章 赵云意气丢青釭第386章 洛阳之战的前奏第212章 南皮战役第262章 狗急跳墙第160章 连夜追杀第344章 小人物扭转乾坤第367章 黄忠无奈投河北第69章 李傕破长安第310章 退避三舍难曹操第408章 车到山前必有路第435章 风雪满天的战场第223章 主动出击第228章 老将VS猛将第170章 胜胜负负第127章 因果循环第409章 糜芳反复藏玄机第432章 芜湖百姓誓相随第435章 风雪满天的战场第216章 按兵不动第207章 赵云走马刺文丑第460章 古来英雄今何在第18章 夏侯惇邀战太史慈第23章 人中吕布1第7章 太史老夫人第357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3章 造反的学问第78章 到底帮谁?第318章 一将无能累千军第474章 万箭齐发射雄兵第362章 近乎化境的射术第336章 炽焰千里化浮屠第234章 火烧曹仁第479章 下策中策和上策第217章 刘氏联盟第28章 联手破虎牢第231章 为将之道第55章 贪婪无耻的李重第493章 赵云诈取阳平关2第209章 悲愤二人组第221章 屠城灭族第85章 蛛丝马迹第380章 屁民的幸福生活第65章 貂蝉的报复第94章 郝昭献策第186章 斩杀袁尚第322章 意料之外的胜利第426章 大型水战的惨烈第276章 横扫千军如卷席第37章 入主广武一百一十八章 运气而已第209章 悲愤二人组第66章 董卓之死第195章 田丰定计第7章 太史老夫人第79章 出卖盟友第472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