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晋阳王氏

预料中大动乱没有出现,虽然有很多大户,都不愿意借给官府钱粮。但是最终,还是将家中的钱粮借了出去。

陈旭规定,各个郡县的豪族,至少要借给官府百分之七十的钱粮。

但是这些人的家中,到底有多少钱粮,除了他们的家主,没有一个人知道。所以在这个方面,那些大户人家,却是可以做些文章。

当然,陈旭也没有太过强硬,非要详细计算各家财产。只要每家借给官府的钱粮,跟他们家族的势力相匹配就行。

至于到底有没有百分之七十,陈旭却是不得而知。

后来,据程昱推测,这些家族,他们最多,只借贷给了官府两层的钱粮。

饶是如此,集合整个并州豪族家中两层的财物,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当陈旭看到府库中,聚集来堆积如山的钱粮以后,久久不语。

向豪族们的借贷,虽然缓解了并州钱粮匮乏的事情,但是现在的陈旭,却是债台高垒。仅仅每年是要支付的利息,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一次,陈旭是真心向这些人借贷,他可没有赖账的心思。

若是他真的敢不还并州豪族们的钱粮,恐怕就连他这个并州牧,也不可能继续当下去了。

对于那些豪族们的势力,永远也不要低估。

这一次,那些豪族之所以如此爽快的借粮,未尝没有投石问路的心思。他们知道,陈旭想要安顿两百万人口,除了向他们借粮,就没有别的办法。

若是他们执意不借,必定会招致陈旭的怒火。既然如此,他们就开始配合陈旭的借贷,顺便向陈旭释放一个友善的信号。

毕竟,陈旭在诸侯之中的实力,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强大了。而并州的强大,也是这些并州豪族愿意看到的。

天下乱象已显,这些豪族不会不知道。他们若是想要,让自己的家族经久不衰,就必须依靠一方诸侯。

陈旭虽然出身贫寒,对豪族的印象也不算好。但他毕竟是个有实力的诸侯,并且为人还比较讲信用。陈旭当黄巾贼的时候,也不是瞎抢一气。

而且并州很多的地方官吏,还有着大量的空缺。若是能够与陈旭打好关系,那么他们本族优秀的子弟,都很有可能会被选中,牧守一方。

这一次的借贷,虽然绝大多数的豪族,仍旧藏了很多钱粮。

但是有几个比较看好陈旭的豪族,却是倾尽家财,借贷给陈旭。他们这是在押宝,若是陈旭能够成事,对于这些全力支持他的人,陈旭自然也不会亏待。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面对那些人释放的善意,陈旭自然不会看不到。对于他们,陈旭往往都是亲自上门道谢,并且询问他们家中,是否有子弟愿意为官。

并州的豪族,虽然比不上中原的州郡。但是他们族中的子弟。所接受的教育,仍旧远远要超过普通百姓。

而且那些真正的大族子弟,他们并非像电视中,那些纨绔子弟一般。不但无才无德,还喜欢惹是生非。

相反,真正的世家子弟,都是才艺双全之辈。在并州,这些大族子弟,往往还拥有一身不错的武艺。

这些人,身为一县县令,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们这些家族,向陈旭推荐的族中子弟,都是家族的精英。

陈旭正在考虑这段时间的事情,忽然听到一阵急促脚步声,他抬头看去,才发现是陈宫。

“叔父,何事如此慌张”

陈宫面带喜色,对着陈旭说道:“主公,大喜事啊。王叔优前来拜访主公,说是愿意将家中财物,尽皆借贷给主公,并且不要利息。”

“王叔优”

陈旭才开始听到这个名字,还有些疑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陈宫急忙说道:“就是晋阳王氏,他以前担任过使匈奴中郎将。”

听到陈宫的话,陈旭这才猛然打了一个激灵。虽然前世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字,但是他却知道,晋阳王氏,那可是真正的豪门望族。

可以说,晋阳王氏只要跺跺脚,整个太原郡都会抖上三抖。

王叔优的名字叫做王柔,陈旭没来并州之前,他才是使匈奴中郎将。

后来陈旭忌惮王氏势力,并且希望安插亲信,这才封了陈静为使匈奴中郎将。至于王柔,却是挂印辞官。

王柔还有一个弟弟,叫做王泽,担任代郡太守。王氏一族,世代为官,是当之无愧的大族。

前面的晋阳豪族聚会,那个为陈旭说好话的老人,就是王泽、王柔的父亲。

说起王柔、王泽两人,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王泽的儿子王昶,却是非常出名。

王昶是魏国名臣,文武双全,后来官拜司空。就连他个人流传于后世的书籍,都有五眷,其中一部分收录于全三国文。

自王昶以后,王氏历经七代,全都入朝为官。其中最差都有一人,位居一州刺史职位。甚至还有好几人,曾经担任过三公的职位。

王氏的强大,以及他们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初陈旭占据并州,虽然王柔挂印辞官。但是陈旭却也不敢,对这个庞大的家族,有丝毫不轨的心思。

可以说,王氏不仅是晋阳的第一大族,亦是整个太原郡的第一大族。他们家中的钱粮到底有多少,谁也无法知晓。

说富可敌国,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要说,王氏比一个郡城都富裕,却没有人会反对。

现在,王柔居然说,要把家中的所有财物,尽皆借贷给陈旭,并且不要利息。这如何不使陈旭不欣喜若狂

当然,一方面,陈旭欣喜于王氏借贷的财物。另一方面,却是为王氏所释放的善意,而感到振奋。

王氏不同于其他的家族,陈旭若是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那么至少整个太原郡,已经完全处于陈旭的掌控之中了。

太原郡其余的豪族,大多数也都唯王氏马首是瞻。

现在,王氏不但派遣王柔过来,而且还愿意将家中的所有财物,都借贷给陈旭。这就是表明了态度,会全力支持陈旭。

怪不得一直沉稳的陈宫,居然会高兴得有些失态了。

陈旭回过神来,急忙说道:“快请王叔优进来。”

刚说完话,陈旭就急忙改口,说道:“不,不,我亲自前去迎接”

陈旭虽然占据了并州,但是并州境内的大族,几乎都还没有表明态度,说要支持陈旭。说到底,陈旭毕竟出身黄巾,与这些大族,天生处于对立面。

若是能够得到晋阳王氏的支持,其余的豪族,也会纷纷效忠陈旭。

这些人,虽然往往都是以自己家族的利益为先。但是他们中中的人才,却也不在少数。

只要这些人支持陈旭,那么日后,陈旭就不用为自己帐下,没有人才而担忧了。

至于他们,会不会把持并州的军政大权,陈旭却是并不担心。陈旭有自信,只要活着一日,这些人都只会是他手中的爪牙。

得到并州以后,陈旭才深切的体会到,无法得到豪族的支持,根本不可能争霸天下。

东汉末年,正是豪族、世家势力最强大的时候。就连曹操、刘备、孙权,也都不能不在这种大势面前屈服。

曹操的一生,既要重用世族,又要打压他们。他活着的时候,还能搞好平衡,但是他死去以后,曹魏没过几代,就被司马家族篡位。

至于刘备,若非得到荆州士人,以及益州大族们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割据一方了。

三人之中,只有孙权活得最憋屈。因为南方本来就是大族林立,可以说,孙权的一辈子,都在与这些人争斗。

整个东吴的军政大权,几乎都被江东四大家族所把持。一方面,孙权要防备这些人,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倚重他们。

三国时期的诸侯,家家都有本年念的经。

就像徐州的陈登父子那样,他们将曹操、刘备、吕布全都玩弄于鼓掌之中,一直都是两面三刀,叛而复降。

但是由于陈氏,在徐州强大的影响力。所以就连曹操,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想到这些,陈旭不敢怠慢,急忙拉着陈宫,就去迎接王柔。

王柔身长一米七五,英俊挺拔,虽然是个文士,却有着武将的英气。

陈旭见到他以后,急忙上前行礼道:“某尝闻叔优大名,威震匈奴。自从某取得并州以后,恨不能邀请叔优替我镇守边关。”

“奈何一直与叔优无缘相见,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今日叔优前来府中,某必定要与叔优不醉不归。”

王柔听到陈旭的话,脸上没有丝毫得以的神色,反而恭敬的向陈旭行礼道:“柔,见过使君。”

陈旭跨步上前,托住了王柔的双臂,颇为怪罪的说道:“叔优何故如此多礼”

王柔却是说道:“某现为一介布衣,使君却是一州之牧,更是领了征北将军的头衔。我为使君治下百姓,于情于理,都应该向使君行礼。”

陈旭看到王柔不卑不亢,言谈之间颇为洒脱自如,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第498章 各为其主第452章 杨定之谋第783章 十日之约第47章 黄巾再起第20章 重逢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226章 百态第292章 汤陈逞威第263章 心忧第405章 轩辕关第2章 救人第122章 自乱阵脚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488章 博浪沙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229章 交易第796章 复仇之始第6章 虎啸第151章 兄妹相见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46章 大雪将至第459章 庞德之请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820章 庞统之谋第168章 改良马具第129章 东风乍起第169章 赵煌回归第776章 解惑第392章 刘备告密第421章 攻心为上第414章 伤亡惨重第511章 关平认主第822章 齐聚江东第129章 东风乍起第480章 欣欣向荣第771章 捉邓贤第68章 欲投黄巾第620章 追与逃第291章 战鼓响第118章 敲晕第740章 战毕第847章 诸侯尽离去第914章 三请诸葛亮第282章 图谋陈旭第604章 喜得麟儿第258章 吃嫩草第329章 虐吕布第511章 关平认主第593章 程昱进谏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469章 欲擒故纵第436章 伪造书信第44章 一病不起第725章 千钧一发第317章 谋关中第575章 游说阎圃第707章 洪水滚滚第876章 死士入荆州第668章 各有算计第552章 韩莒子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256章 无家可归第528章 安置第830章 夜袭白帝城第813章 婚事(上)第572章 超级云梯第146章 大雪将至第287章 厚葬之第244章 碰撞第628章 有鬼第940章 谷城截杀第19章 名扬州郡第394章 被围襄城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538章 张飞激将第751章 叛徒第668章 各有算计第961章 张辽败亡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225章 招贤纳士第676章 义释严颜第340章 见过将军第710章 阴雨将至第955章 斗阵(上)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551章 凯旋第699章 计赚冷苞第485章 家事第995章 袁谭人头第811章 灭族第769章 诡异第364章 赦令第305章 谋划第134章 褚燕第224章 袭城第201章 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