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昔日孩童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中。

陈宫听着斥候的汇报,脸色微变。

他挥手让斥候离去,而后急忙召集并州文武前来议事。

待众人齐聚州牧府以后,陈宫谓众人曰:“袁本初尽起冀州大军,兵分三路攻入并州。”

“第一路由颜良为主帅,审配为军师,兴兵两万攻入上党;第二路由沮授为主帅,文丑为先锋,领兵两万攻入雁门郡;袁绍亲率七万人马,星夜兼程往太原郡杀奔而来。”

“并州守军加在一起不过三万,袁军来势汹汹,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陈宫话音一落,并州文武脸色全都一变。

以三万之众抵挡十一万冀州大军,无论如何看并州都处于绝对劣势。

更为重要的是,袁绍此次倾巢出动,冀州谋士猛将全都随军出征。

反观并州境内,将不过张辽、王延,谋士不过陈宫一人,双方势力相差实在太大了。

或谓陈宫曰:“贼军势大,使君不妨派人向主公求援。”

此人之言得到许多人认可,面对实力强大的冀州军,哪怕并州将士再如何骁勇善战,心中也难免有些畏惧。

陈宫却是眉头一皱,说道:“主公率领大军南征益州,关中守军本来就不多。这些士卒还要防备其余诸侯来犯,如何能够派出援军前来并州?”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

陈宫看见众人露出怯意,当即拔剑在手,厉声喝道:“主公将并州这等紧要之地,都交由我等手中,我等又岂可心怀恐惧?”

“自主公纵横天下以来,攻必克,战必胜,威震天下,诸侯闻主公之名当即丧胆。”

“尔等都乃最早跟随主公之将校,见证了主公之辉煌,主公之崛起,又岂可贪生怕死,在此弱了主公名头!”

诸将听闻陈宫之言羞得脸色通红,一人当即抖擞精神,愤然喝道:“纵然战死,亦不足惜!”

“纵然战死,亦不足惜!”

并州将校全都大声怒喝。

这些将校之中,有许多都是以前的黄巾军将领,这些年来文昭让他们帮助陈宫驻守并州。

有很多最早跟随文昭的黄巾将领,都先后战死沙场,文昭如此安排,未尝没有让他们安享余年的意思。

毕竟,相比起跟随文昭征战四方,驻守并州显得要安全许多。

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事,已经使得这些当初无比热血,悍不畏死的黄巾将校,失去了往日锐气。

这也是为什么,才开始听见袁绍大军来犯之时,这些将校会有些胆怯了。

可是陈宫三言两语,却让他们想起了往日金戈铁马的岁月,想起了自家主公对于他们的器重,这才纷纷表明心迹。

见众人士气被挑旺起来,陈宫心中常常舒了一口气。

未战先怯乃兵家大忌,若是并州诸将都没有战心,又如何守得住并州之地?

环顾众人,陈宫喝道:“上党有王延将军领军一万驻守,颜良、审配纵有通天之才,也休想从此地攻入并州。”

“雁门郡有张辽领军五千驻守,张辽将军乃是主公麾下少有之良将,据城抵挡两万冀州军也不在话下。”

“只有太原郡面临压力极其庞大,以一万五千之众抵挡七万冀州军,稍有不慎都可能会丢城失地。”

“而整个并州战事之成败,也都将在太原见分晓。”

一个将领说道:“虽然我等并不惧死,然而冀州军毕竟实力太过强大,纵然兵败我等亦死不足惜,可若是未能替主公守住家业,也会死不瞑目啊。”

这员将领隐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倒也颇有道理。

并州虽有八百里太行山为天险,可是比起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却又相差甚远。

假如袁绍分兵攻打太原县城,凭借太原郡现有之守军,根本没有办法守得住各个城池。

陈宫说道:“尔等休要担忧,吾自有主张!”

由于并州乃是文昭起家之地,是一个极其紧要去处,故此文昭才会将并州牧之职交给陈宫,让他驻守此地。

这么多年以来,其余关中谋士都已经闯下了赫赫威名,只有陈宫默默驻守在并州,不为众人所知。

也许很多人都并不认为,陈宫之才能够与李儒等人相提并论。这一次袁绍领兵来犯,正是陈宫展示自身才华的时候。

并州境内,这几天信使四处奔波,太原郡各个县城都张贴了官府公文。

一座小县城城门口,许多百姓聚集在一起,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比起以往不知好了多少。

由此可见,这些年并州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一个不到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站在人群之中,静静看着榜文里面里面的内容,眉头越皱越紧。

“冀州袁绍无故犯我城池,不日即将攻入城中,由于太原兵力太少,治下县城根本不能分兵一一把守。”

“为了太原百姓安危着想,州牧有令:晋阳以东县城之内百姓,当迁徙往晋阳以西躲避战祸,并且要把家中粮食全部带走,不得拖延!”

读到这里以后,青年就默默往家中走去。

他推开房门,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奶奶,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

老妇人见孙儿回家,疑惑的问道:“今日城中十分嘈杂,伯德方才出去观看,可曾探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年轻人说道:“祖母,袁绍兴兵攻打并州,由于并州境内兵力不足,是以使君下令将各县城守军抽调往晋阳,并且让百姓们往西边迁徙,以免招致战祸。”

老妇人心中一惊,说道:“冀州军要打过来了么,使君能不能守住城池?”

她没有考虑自己安危,反而担心陈宫能不能守住太原。

年轻人沉吟半晌,而后说道:“从双方兵力来看,冀州军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去岁主公派兵劫掠冀州,使得袁本初元气大伤,冀州存粮必定不多。”

“使君将百姓迁往西,就是想要坚壁清野,而后集中兵力死守晋阳。”

“如今秋季已经将要过去,寒冬也快要来临,只要战事能够拖上一两个月,冀州军必定不战自退。”

陈宫若在这里,必定会为这个青年之言而感到震惊,可是老太太却好像已经感觉习惯了。

她听闻孙儿之言这才放下心来,说道:“只要使君能够守住城池,让俺们迁徙就迁徙吧。”

看着露出笑脸的老妇,青年挣扎了许久猛然跪在地上,说道:“话虽如此,然则兵战凶危,稍有不慎整个并州都会丢失。”

“吾家深受主公恩惠,如今正值并州生死存亡之际,孙儿想要前去投军!”

说到这里,青年双目含泪,额头紧紧贴在了地面,不肯抬起头来。

父母在,不远游。

这个青年天资过人,虽然出身贫穷却也满腹才华,可是因为家中老奶奶之缘故,既没有去太学读书,也没有参军报效国家。

老太太听见青年之言先是十分愕然,而后大笑着说道:“别看我年龄很大,可是也已能照顾自己。”

“几年前我就劝你去太学读书,可你这孩子一直执拗,不肯离开我老人家。今日纵然你不肯前去投军,老妇也要赶你过去呢。”

“不然的话,如何对得起主公大恩?”

青年没有接话,只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满脸泪水。

青年本来是东郡人氏,年少时分便父母双亡,只与奶奶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

后来天下大乱,百姓生存极其艰难,青年妹妹也在饥荒之中死去,老奶奶只得不远千里带着青年来到太原避祸。

直到来了太原以后,两人生活才好过了许多。哪怕是青年后来习武学文,也得到了官府的接济。

所以说,陈旭这个并州之主,对于他们一家有大恩。

更为重要的是,若没有陈旭,恐怕青年与他妹妹早在孩童之时,都已经死去了。

直到现在,青年还记得当年在东郡城门口,三匹快马急速向他和妹妹冲来,差点就将两人践踏而死的画面。

那个时候,陈旭宛若天神降临,喝退战马将他们兄妹两人救了下来。

这种恩情哪怕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青年仍旧未曾忘却,这些年他更是一直刻苦习文学武,想要日后为陈旭征战天下。

其实他虽然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自身却十分有才华。

若非无法舍弃自己家中的老奶奶,恐怕青年现在早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陈旭这个蝴蝶恐怕并不知道,当初自己一个下意识的举动,居然会改变青年的一生,并且为自己以后带来极大益处。

老太太扶起了自己的孙儿,说道:“你要记住,你小时候虽然居住在东郡,可我们家祖地乃是颍川。”

“他日你若能够闯出一些名堂,还是应当回归故里。”

青年抹了把眼泪,狠狠点了点头。

老太太抬起了头,望着南方自言自语的说道:“你阿翁死得早,伯父一家不知道怎么样了,我记得你还有个堂兄呢。”

“他的名字,叫徐庶。”

第3章 阿虎之勇第350章 怒第691章 火烧张任第699章 计赚冷苞第18章 神勇第978章 联军崩溃第390章 清洗第624章 斗智斗勇第175章 推测第44章 一病不起第28章 返乡第976章 曲有误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858章 大战落幕第515章 刚直县令第568章 生死斗第873章 胜者第517章 蛛丝马迹第107章 身亡?第538章 张飞激将第543章 反常举动第364章 赦令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558章 张松第259章 黑云压城第185章 高顺第242章 出塞第771章 擒张任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342章 斩郭汜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59章 诬陷第967章 相互算计第760章 阵斩文丑第507章 求助第746章 离别第265章 惊变第566章 刘袁之战第91章 包办婚姻第621章 设伏第188章 依附第486章 授课第233章 斩将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215章 并州平定第501章 为父触法第884章 决定第138章 当王天下第643章 纵论天下第531章 惊天之言第344章 追杀李傕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85章 张角第848章 连斩两将第662章 操纵舆论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50章 东阿对第237章 借贷第220章 徐晃第979章 追杀孔明第710章 阴雨将至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522章 文昭论法第791章 入敌营第23章 击贼第85章 张角第5章 卧虎岭第506章 太学改革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86章 邓艾据辽东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289章 疑惑第957章 斗阵(下)第375章 形势逆转第968章 不好预感第323章 出兵关中第640章 聆听第594章 豫州剧变第342章 斩郭汜第534章 忧虑第919章 云长战子义第267章 捷报第911章 劝诸葛第369章 粮草被劫第1000章 天旋地转第224章 袭城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496章 家宴第85章 张角第981章 殒命第617章 谗言第452章 杨定之谋第657章 问计司马懿第771章 捉邓贤第275章 出巡第717章 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