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益州定

沫水水流本来就比较平缓,如今正值冬季,更是如此。

河流旁边水底的泥沙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寒风吹过,一道道波纹随风扩散。

“踏踏踏!”

沉闷的脚步声从远处来,震得大地瑟瑟发抖,道路两旁枯萎的干草,此时也剧烈摇晃着。

一杆‘陈’字大旗随风飘扬,为首一员大将正是陈旭。

“牦牛急报!牦牛急报!”

就在陈旭率领大军向前疾行之时,忽然从对面飞来一匹快马,隔着很远就大声喊话。

陈旭闻言一惊,急忙让大军止步,等待信使的到来。

信使脸上带着兴奋神色,大声说道:“主公,甘将军尚且没有兵临城下,刘璋就已经愿意投降。”

“只待主公率领大军抵达牦牛,刘璋便会率领益州文武奉上印绶。”

信使一番话,使得陈旭以及身后诸将都呆愣当场,继而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别看关中军一路势如破竹,可是益州之地仍旧有好几个郡城,至今仍旧没有被攻克。

只要刘璋一日不投降,这些郡城一日都不可能被陈旭所掌控。

刘璋投降就好像一个催化剂,也是一个重大的标志,从今以后,整个益州都将纳入陈旭囊中。

“传我军令,全军急行!”

陈旭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下达命令以后,就迅速往牦牛赶去。

大军再次往前行了半日,就已经抵达牦牛管辖范围之内,远处一彪人马林立,正是甘宁率领的关中水军。

甘宁看到陈旭过来,急忙率众上前施礼,陈旭摆了摆手,道:“军旅之中,无需多礼,刘季玉愿意献城投降之事,是否属实?”

甘宁笑道:“末将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也觉得有些不可置信,但是见到元皓先生之后,才知道其中不会有假。”

骤然听到田丰的名字,陈旭情绪激动异常,急忙上前抓住甘宁手臂,说道:“元皓在哪里?”

甘宁早就料到陈旭会有这个反应,笑着说道:“先生挂印而走以后,直接前去投了刘璋,此次说服刘璋献城投降之人,正是先生。”

陈旭闻言仰天大笑,居然笑出了眼泪,继而欣慰的对众人说道:“我就知道,元皓必不会负我。”

随后陈旭翻身上马,扬起了手中长枪,喝道:“前往牦牛!”

却说田丰向刘璋献上三策以后,刘璋虽然一开始非常愤怒,可是考虑再三,也知道大事去矣。

思来想去,在许多人的劝说下,刘璋最终还是准备投降。

然而,自从下定决心直到今日,刘璋心中一直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命运。

哪怕有田丰的再三保证,刘璋在没有见到陈旭之前,始终难以心安。

“使君,大将军已经进入牦牛境内了。”

田丰走到书房内,看着正坐在那里发呆的刘璋,不由轻声说道。

刘璋闻言,顿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说道:“先生,我,我……”

田丰见状不由暗暗摇头,想道:“空有巴蜀之地这等天府之国,本人却是如此不可造就,哪怕主公不攻打益州,巴蜀之地早晚也会易主。”

心中虽然这样想,田丰表面却仍旧不动声色,说道:“大将军领兵到来,使君何不出城相迎?”

刘璋急忙点头道:“都依先生之言!”

此时牦牛城中反对投降的人,几乎都在田丰的鼓动下,被刘璋清扫一空。

哪怕刘璋现在想要反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牦牛城中其余文武,都已经有了投降之心。

牦牛东门大开,刘璋率领众人出城十里纳降,他自己捧着印绶站在最前面,强行忍住心中的不安情绪。

没过多久,远方当即灰尘大作。

陈旭率领关中大军呼啸而来,只见旌旗遮天蔽日,甲胄、武器反射之光,几乎照耀天空。

“踏踏踏!”

脚步声越来越近,刘璋心中却是越来越紧张。

哪怕是在比较寒冷的冬天,刘璋手中亦是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却仍旧强忍着保持镇定。

为了表示投降诚意,刘璋早已让麾下文武全都轻装上阵,并且没有携带武器。

来到距离刘璋不远的位置,陈旭急忙止住大军,翻身下马往刘璋那里走去,典韦以及黑甲卫自然是紧随其后。

刘璋看着气势非凡的陈旭,心中更是忍不住一颤。

他急忙上前一步跪在地上,双手捧着印绶说道:“罪臣刘璋,不识天时,不遵皇命,贸然与大将军为敌,罪该万死。”

虽然这些都不是刘璋心里话,可是落得如今地步,他也不得不将罪过揽在自己身上。

陈旭见状却是急忙跨步上前,一把扶起了刘璋,挽着他的手臂说道:“并非吾欲夺使君家业,奈何天子有命,才不得不如此。”

“使君今日既然愿意开城纳降,使得益州数郡之地免受战祸之苦,吾定会于陛下面前为使君美言。”

陈旭说这话倒也不是故意打脸,只是时至今日,坏事虽然做了,但是牌坊还是要立起来,要牢牢占据大义名分。

哪怕众人都知道这只是借口,可是又能如何?

乱世之中靠的终究还是实力,陈旭实力强大,把黑的说成白的别人也不能奈他何。

刘璋听闻此言,脸上更是露出了极其难看的笑容,说道:“多谢大将军。”

就在此时,刘璋身旁的一位将校,忽然从怀中抽出了一柄利刃,直接扑上去刺向陈旭。

陈旭尚且没有任何动作,典韦当即跨步上前,空手夺下那人武器,而后反手将其生擒。

后面的黑甲卫见状,更是齐齐抽出了武器,将陈旭死死保护了起来。

吕布等人更是厉声大喝,让关中士卒准备冲锋。

至于吕布自己,更是催马上前,对着陈旭说道:“贼人居然敢趁着这个时候刺杀,主公何不下令杀入城中,再屠一城?”

吕布这一番话,更是让许多人差点吓得昏迷过去。

这场突变吓住了所有人,刘璋更是脸色苍白无比,再次跪倒在地说道:“大将军明鉴,此人绝对不是我所指使。”

其余益州文武亦是惶恐无比,他们真的害怕陈旭一怒之下,下令将自己等人屠戮殆尽。

而此时,那个被典韦反手生擒的人,扭了扭自己身体,却是痛得青筋暴起。

可是他倒也硬气,毫不畏惧的破口大骂:“旭贼挟持天子,羞辱公卿,无故犯我城池,又何必做出这样一副嘴脸?”

“巴蜀之地自有忠义之士,吾只恨未能将你击杀在此,天命如此,徒呼奈何?”

典韦闻言大怒,双手猛然用力,就将那人肩膀生生扯了下来,血淋淋的场面使得益州文武心惊胆战。

“啊!”

那人虽然硬气,可是被人活生生撤掉手臂,亦是痛得大叫了起来。

陈旭脸上却仍旧带着笑意,可是眉心之间却有一丝掩饰不住的戾气,宛若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

陈静之死对他打击太大了,哪怕此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他心中戾气仍旧未能完全消散。

“杀了!”

仔细打量了那人一眼,陈旭脸上笑意始终没有消散,随后只是淡淡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殊不知,他这种不悲不喜的姿态,威慑力要远远超过勃然大怒,使得益州文武更加惶恐。

典韦却是没有想太多事情,拔出腰中佩剑,一颗硕大的头颅冲天而起,直接滚落到了刘璋身旁。

血液从脑袋里面缓缓流出,刺客仍旧虎目圆瞪,脸上带着痛苦与愤怒的神色。

刘璋见此情形,更是吓得瘫软在地,随后急忙爬起来说道:“大将军明鉴,此事真的与我无关。”

其余益州文武亦是纷纷出言应和,只有田丰一动不动。

环视众人一眼,陈旭看到了立于一旁的田丰,眼中这才闪过一道温情,却并没有上前叙旧。

只见他大笑两声,亲自将刘璋扶了起来,道:“吾固然知道,此事与使君并无关系。”

笑过之后,陈旭当即接过印绶,而后对刘璋进行好言抚慰,并且任命其为振威将军、顺侯,就连刘璋的几个儿子也都有封赏。

接管了整个牦牛,得到了刘璋其余麾下的效忠以后,陈旭当即让刘璋书写文书,帮助关中军招降其余郡县。

纵然有人死忠刘璋,可是听闻陈旭并未虐待刘璋,反而对其封官封爵之时,亦是纷纷投降。

却说陈旭领军进入牦牛,安排好城内一应事务之后,就让人将张任放了出来,并且待其甚厚。

待张任洗漱换过衣服之后,陈旭诚恳的问道:“如今刘季玉已经投降,将军愿降否?”

张任因为刘璋之事,早已心灰意冷,推迟道:“败军之将,难以担当重任,只愿归隐田间。”

陈旭早有准备,继续说道:“将军之才我自知矣,何必如此自谦?剑阁失守,非战之故也。”

说到这里,陈旭语重心长的道:“可能将军还有所不知,贵师名下三位师弟都在关中任职。”

“将军若是愿意助我成就大事,师兄弟四人聚集一起,岂不会成为一桩美谈?”

张任此时却惊讶了,问道:“我还有三位师弟?”

不外乎张任感到惊讶,他年龄最大,离开童渊最早,也算不上真传弟子,自然不知道其余几位师弟的事情。

陈旭见张任举动,当即心中暗喜,急忙将张绣、赵云、徐贤的事情道来。

虽然陈旭也十分疑惑,徐贤到底是何方神圣,可是陈宫发来的战报,却绝对不会有假,他也只能将这种疑惑压在心底。

张任想念自己师傅,还想要与师弟们相聚,又耐不住陈旭以及益州降将纷纷来劝,最终还是投降了。

可以说,若不是刘璋将其囚禁,恐怕就算刘璋投降以后,张任也绝对不会投降。

刘璋先伤其心,陈旭再夺益州,才为劝降张任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被留在成都的邓贤,得知刘璋、张任先后投降的消息以后,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投降了。

大势如此,哪怕邓贤有满腔忠义,又能如何?

只有严颜一人,却是站在成都城墙上面,任凭寒风吹乱了自己的衣襟,却也没有丝毫动作。

过了许久,他才忍不住悲泣道:“若非因我先丢失巴郡,主公又怎会落得此等下场?”

哭过以后,严颜当即面朝南方跪在城墙上面,自刎而死。

当陈旭领兵回到成都,得知严颜自刎的消息以后,又是唏嘘又是疑惑,刘璋亦是暗暗垂泪。

至于其余关中将领,对于严颜更是敬重有加。

陈旭随后来到严颜坟墓前面,看着那个光秃秃的坟头,怅然叹道:“严老将军何至于此?”

他想不通,在历史上投降张飞的严颜,在这个时代为何会如此刚烈。

其实陈旭所不知道的是,严颜到底有没有投降张飞,却是一件很有争论的事情。

虽然演义中如此记载,可是南宋文天祥,在元朝统治者要其投降之时,写下了一首浩然千古的《正气歌》。

其中有这样四句诗:“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这四句诗,分别讴歌了四位忠义烈臣,为首的就是严颜。

不仅如此,严颜的出生地在后世被称为忠州,实际上也是因为严颜与巴曼子而得名。

巴曼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为了平定巴国的内乱,请楚国出兵帮忙,答应事成后以三城相谢。

后来,巴将军对来讨城的楚国使者说:“巴国国土我无权给你们,巴国百姓也不愿做楚国奴隶,我有一个更贵重的东西,请你拿去酬谢楚王吧。”

话毕,巴曼子自斩首级,血喷三丈余高,身子久久不倒。

楚王得知实情后,长叹一声:“如此忠臣,惜不忠于我。”

正是因为这两个忠臣,李世民才会将此地赐名‘忠州’。

苏东坡也写过一首与严颜有关的诗,其中说道:“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能被李世民、苏东坡、文天祥三人,认为乃是忠臣表率的严颜,又岂会真的投降刘备?

其实后世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张飞感念严颜恩义,没有杀他,而是以客卿之礼待之,可严颜也没有投降。

后来刘璋兵败,成都易主,严颜自刎而死。

历史到底如何,陈旭自己也并不十分清楚,他只是静静站在严颜的坟头,看着那些新堆上去的泥土。

而他的思绪,却飘向了凉州,想起了战死的陈静,指甲也是深深陷入手掌之中。

第785章 背水一战第239章 杳无音讯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681章 形势危急第821章 诸葛亮第636章 无奈第849章 虚位以待第116章 很年轻第309章 刘备第532章 争论不休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825章 巧舌战群儒第649章 以进为退第235章 鲍信第147章 黄巾弊端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36章 赏赐风波第876章 死士入荆州第346章 以陈代汉第336章 李儒献策第72章 华雄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289章 疑惑第304章 曹嵩第830章 夜袭白帝城第179章 毛遂自荐第185章 高顺第627章 葫芦谷第458章 大逆转第242章 出塞第178章 三日余粮第451章 马玩第222章 吹捧第336章 李儒献策第229章 交易第225章 招贤纳士第254章 诈死第267章 不可敌第305章 谋划第1005章 回家第796章 复仇之始第963章 联军窘境第789章 屠城第70章 报仇第960章 登岸第57章 惊变第307章 怒斥田丰第24章 国辅第781章 惨烈厮杀第665章 稷下晨报第684章 抛砖引玉第678章 斥徐晃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497章 冲突第760章 阵斩文丑第714章 合纵伐陈第245章 大捷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673章 龚都战死第991章 接见姜维第374章 冰释前嫌第926章 大战将启第152章 田丰激将第955章 斗阵(上)第929章 初战周瑜第134章 褚燕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1009章 天下一统第251章 祭奠第224章 唯才是举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868章 不足为惧第459章 庞德之请第467章 杀羌令第555章 三月之约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95章 江州之战第92章 离去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698章 适逢其会第238章 晋阳王氏第771章 捉邓贤第816章 天子崩第66章 攻破濮阳第84章 水淹第3章 阿虎之勇第74章 满腚伤第138章 当王天下第949章 东风第971章 逢纪身死第257章 欲杀吕布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9章 必败论第946章 各有算计第741章 徐贤来援第63章 不负将军第319章 邀战第893章 英雄相见第901章 张任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