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是南阳盆地南缘的一条山脉,宽约两百里,向南越过这条山脉,便是沃野千里,水泽密布的临江国江夏郡。
此时,有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兵马,正沿着桐柏山的山脚前进。这正是周瑜所率领的吴国大军,他们自然不是为了翻越两百里桐柏山进入江夏,那样做只怕还未到江夏的平原地带与刘备军接触,便要全军葬身于桐柏山的原始森林中。
周瑜的想法是顺着桐柏山山脚,向东经平氏县进入汝南。之所以顺着山脚走,一是为了防备遇到魏国战骑。山地地形更有利于反骑兵作战。二是在这南阳盆地的边缘地带,魏军屯垦据点稀少。也方便他们摆脱魏军的追踪。
但实际上,就在两天之前,新野东南郊野五十里外,一个魏军屯垦村寨发现了这支吴军。张郃的游骑得到消息后,迅速的追了上去,并很快再次找到了吴军的踪迹。
位于周瑜大军后方,负责清除尾巴的吴军骑队已在数日和魏军游骑斥候的缠斗中,所剩无己。他们对这次再次跟上来的吴军尾巴竟无所察觉。而张郃根据游骑们报上来的信息情报,早已判断出吴军的走向。
……
周瑜在道路旁立住坐骑,眺望着长长的行军队伍,一骑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正是他正焦急等待的令兵。
那令兵飞骑驰近,立马拱手报道:“启禀大都督,前方就是通往平氏县的入口峡谷。我军斥候已将此地反复探查,并无敌军踪影。平氏县城内,只有一些老弱屯垦役兵屯守,并无魏国常备战兵!出口峡谷也不见有敌军驻守。”
周瑜脸上露出数日来难得的欣喜之色,说道:“好!传我军令,全军加速前进,攻克平氏县。另外在这入口峡谷中屯守一支精兵,堵截魏国的大军。”
桐柏山脉是一个从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不仅将南阳盆地与江夏郡所在的江汉平原隔绝开来,也将汝南与南阳隔绝开来。但是起源于桐柏山的淮水,在汝南与南阳这段桐柏山中,开辟出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
这个河谷两头窄,中间宽敞,从四周山岭上流淌下的溪水汇集成淮水的上游源头,从东面那个狭窄的出口奔涌流淌而出。平氏县便位于这河谷之内。
周瑜的打算是自己进入这河谷后,便用少量精兵封堵住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西面峡谷入口。魏军的虎豹骑在这种地形下也发挥不出优势。
张郃的数千铁骑若不强攻这个峡谷,就必须向北绕过南阳盆地东北角上的方城缺口,进入汝南才能继续追击周瑜。那个时候周瑜的大军早就进入淮南境内,距离吴境已是近在咫尺了。
周瑜这个算盘打的相当精妙,但他却知道自己在进行一场颇具风险却又不得不进行的赌博。因为魏军拥有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这些骑兵何时出现在什么地方,是无法用斥候获得的情报来研判的。
……
吴军毫无意外的就轻易攻克了平氏县城,实际上那些驻守城池的老弱魏卒,在吴军刚开始攻城时,便举白旗投降了。
随后,一支两千余人的吴军精锐步卒开始在西边那条入口峡谷内构筑工事营垒,准备在此堵截张郃的铁骑。同时,他们开始大量制造竹筏。这些竹筏将用来运载辎重顺淮水而下,这样可以极大的加快行军速度。
吴军仅仅在平氏县逗留休整了一个晚上。他们在七个时辰的时间内便打造出数以百计的竹筏。
拂晓时分,太阳刚刚升起,吴军便水陆并进向东边的峡谷行去。竹筏在水中漂流,步骑在宽不到数仗的两岸边沿石滩上鱼贯而行。
周瑜策马行在河滩上,仰头看着两边陡峭的山崖。郁郁葱葱的林木中可以隐约看到吴军岗哨的旌旗,周瑜早就派人将这条峡谷打探的一清二楚,并在险要的地方设岗屯兵。
“这等险要之处,山崖上设个数百人的营垒便足够扼守要冲。可惜魏国竟然无人能明白这一点。看来这张郃也不堪大用。”周瑜此时感叹道。
周瑜不知道的是,这里以及那个西边的入口峡谷,张郃都曾在山崖上设有据点营垒,只是担心会被周瑜的斥候发现,所以提前拆除了它们。所以一切都是为了让周瑜走进平氏县这个口袋。拥有大量骑兵的张郃根本不需要再峡谷这样的地形设伏,也能将以步卒为主的周瑜大军封堵在这口袋之内。
周瑜策马一路前行,前方突然豁然开朗,他已出了峡谷,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周瑜位于中军,所以他出了峡谷代表至少接近一半的兵士出了峡谷。他的心情顿时愉悦起来,若是再前行十几里,便证明他成功的将部队带出了险地。
几骑向周瑜这边疾驰而来,他们边策马疾奔边呼喝道:“大都督,魏军战骑在前方出现,正在冲杀我前军部队!”周瑜又向周边扫视一眼,他看到的何止是前方出现了魏军,而是成千上万的战骑从三面向吴军袭来。现在即使吴军的两条腿跑的比对方战骑快,也无济于事了。唯一能暂时躲避魏军的办法是原路退回平氏县。可是一但退回平氏县,很可能就是永远的被困在其中了。
吴军的正前方,两千虎豹骑列为四排,沿着淮水两岸直冲而来。那些吴军步卒无不是被骑枪挑翻,就是被战马冲倒,一层接着一层的被扑倒在地。淮水中,那些本被两边岸上兵士牵引的竹筏失控的向下游飘去。两翼,各有三四千战骑列成鹤翼阵向吴军侧后压来。
周瑜心想,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则下一个时辰便会全军覆没。
他对左右嘶吼道:“传我军令,全军后撤,按原路撤回峡谷,在峡谷中结阵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