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蔡琰端着饭食,走入书厅,将饭食放到案上,开口说道,“父亲,吃点东西吧!你这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蔡邕沉默着叹了一口气,开口问道,“琰儿,你说说看,为父是不是真的贪慕虚名?”

蔡琰也是满面悲容,听到蔡邕的话,沉声说道,“女儿不敢置喙大人。”若是之前,蔡琰一定会好生劝慰老父,可是刘奇一番话,句句都让蔡琰感同身受,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你永远也觉得非常遥远,可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很难体味这种感受。

如同刘奇所言,自己被卫氏逐出家门,说自己是丧门星,自家父亲也只是派人将自己接到长安,没有丝毫言语,作为名士的蔡邕可能是不屑争辩,会觉得谣言止于智者,可在当时只有十五岁的蔡琰看来,就连父亲在外也是认同了别人对她的指责,出门被人指指点点,什么“八字克夫”,“丧门星”,各种言语不堪入目,使得自己都不敢出门。

外界流言已让蔡琰烦闷不已,可对这些闭口不言的蔡邕,让蔡琰心中更是多了父亲已经认同外界说法的错觉,心中更是苦不堪言。

蔡邕如何会不了解自己的女儿,昭姬的聪慧可不比寻常男子差多少,要是女儿不认可刘奇的说法,肯定会劝慰自己,可听到蔡琰的回答,蔡邕如何听不出来,女儿如此这般冷淡的说自己不敢评价长辈,内心多半是认同刘奇的说法的,或许,刘奇的每一句喝骂,道出的都是自己女儿的片片心声。

蔡邕沉声说道,“如今长安,迟早会乱,借这刘奇的掩护,我等确实可以从容离开长安,可如此一来,虽让王粲那小子心无牵挂,却欠下了刘荆州父子的人情。你若不愿,为父就再想他法。”

蔡琰开口说道,“女儿愿随父亲去关东,如此一来,也免得那些市井流言扰人心思,至于如何去,女儿全凭父亲大人安排。”

“唉!”蔡邕颇为惆怅的开口道,“你觉得这刘奇刘子瑾如何?”

听到蔡邕问话,蔡琰心中含羞道,“女儿觉得,此人颇为风趣,与其他男子大有不同。”说完又带着几分埋怨的口吻道,“就是此人,太过狂悖。”

蔡琰的小女儿态落到蔡邕眼里,蔡邕自然听出来女儿对刘奇颇有好感,可想到刘奇的身份,再想想自家女儿,蔡邕心中惆怅更甚,开口说道,“这小子虽然敢骂为父,可为父却是颇为欣赏他的年少轻狂。”

蔡邕眼中尽是愁意,缓缓开口说道,“我是替你担心啊!以这小子的家世,你想要嫁给他,只能为妾,不可能成为正妻,为父怕你日后受到委屈啊!”

“谁要嫁给他了!”蔡琰红着脸轻轻一跺脚说道,“女儿与他不过第一次见面,父亲就相信那登徒子的鬼话了。”

看到女儿的姿态,蔡邕清楚,这小子已经将自家女儿的心弦勾动了,也罢!那就先如此,凭着自己的名望,自己日后威逼也要逼这小子给自家女儿一个说法。

“哈哈!”蔡邕一扫脸上愁容,老怀大慰,开口取笑道,“既然这样,那等到了关东为父就给你找一户门当户对的年轻才俊。”

蔡琰听到蔡邕的话,心中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被浇灭,脸上不由的多了一丝冷淡,有些意兴阑珊的开口说道,“全凭父亲做主!”

蔡邕端起案上的饭食,将碗中稀粥三两口喝了个干净,也不顾及礼法,开口说道,“好了,你去将子羽唤来,我同他商量一些事情,你也回去收拾一番,我等可能不日便要出关。”

戏志才从外边走近,就被周仓一把拉住,只听周仓焦急的嚷嚷道,“戏先生,你终于回来了!赶紧劝劝主公吧。主公都发了一天的呆了。”

戏志才开口问道,“主公不是去拜访蔡中郎了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仓一脸郁闷的开口道,“主公和蔡家小娘子相谈甚欢,后来蔡大人到了,两人不知道起了什么争执,主公怒骂了蔡大人一通,回来就呆坐在房中,到现在连口茶水都未喝。”

戏志才脚步匆匆,迅速走到刘奇的屋子里,一把关上门,看到刘奇魂不守舍的瘫坐在榻上,双目涣散无神,当即开口问道,“主公,不知发生了何事,竟让你如此颓废?”

刘奇长吁短叹的开口道,“志才,你说我怒斥的蔡中郎,和蔡姑娘还有戏吗?”

戏志才笑道,“我当时什么大事呢?原来却是主公害了相思病。”

刘奇开口说道,“志才,别闹,细细与我分析一番,我如何才能将蔡姑娘娶进家门。”说完自言自语道,“都怪我一时冲动,狠狠地将蔡中郎训斥了一番,这下子好了,蔡中郎还能待见我就怪了。”

看到刘奇的模样,戏志才开口说道,“主公,此事还得细细筹谋,日久天长,蔡中郎肯定会同意。”

说完戏志才开口说道,“实在不行,公子不妨学一学昔年司马相如风流韵事,日后说不得也是一段佳话。”

蔡府之中,那看门的阍人闭了大门,朝着室内走去,到了蔡邕书厅门外,敲了敲门说道,“老师,是仪来了。”

蔡邕正在闭目沉思,听到是仪的话,开口说道,“子羽,进来罢!”

是仪推门而入,进来后缓缓闭上书厅的门,走到蔡邕书案之前,朝着蔡邕行礼道,“不知老师有何教诲?”

蔡邕开口说道,“坐,最近也是忙于事务,今日有遐,考究一番你的学问。”

是仪盘腿坐下,恭恭敬敬的开口说道,“先生,学生为了提高修养打磨禀性,日日揣度《汲黯传》,《捭阖策》也在研习当中。”

“嗯!”蔡邕点了点头问道,“不知你读《捭阖策》多久了。”

是仪开口说道,“去年年节之后,老师命我研读《捭阖策》,到如今已是一年半了。”

蔡邕叹了口气说道,“逝者如斯!既然已经研读了一年半,不知你学的如何了?”

是仪开口说道,“学生天资驽钝,不能揣摩其中真意,只是略微窥得皮毛。”

“我且考考你。”蔡邕开口说道,“不知你以为长安局势如今如何?”

是仪开口说道,“学生窃以为,董卓骄纵跋扈,目无天子,迟早酿成大祸。朝中百官心思各异,狂澜已非人力可挽,董卓身死之日,便是乱象生出之时。”

“唉!”蔡邕心中满是怅然,缓缓开口说道,“董公刚愎自用,而身边无能断决大事之人,昔日董卓以族人威逼,一日三迁,我自忖有此礼遇,当可规劝董公,谁曾想,我多次规劝,董公竟一次不曾纳言,我虽有心挽大汉将侵之颓势,怎奈何无力回天!”

是仪开口说道,“此非老师之罪也!老师有此心,是仪钦佩非常,然仪自知才学粗浅,以仪只能,若能使得一方百姓安居乐业,不流离失所,仪心自安。”

“唉!士人如果都像你这样,那选拔官员也不用发愁了,百姓也都能安居乐业,四民各司其职,大汉的律法也就可有可无了。”蔡邕长叹一口气道,“子羽你本是三公之才,只可惜,生不逢时,如今天下离乱,没有用武之地啊!”

是仪开口说道,“老师太高看我了,纵然不是乱世,以老师的才学尚且不能得到重用,是仪才学尚且不及老师十分之一,怎么敢窃据高位。”

蔡邕开口问道,“子羽,依你之见,如今天下纷乱,何处可以避祸?”

是仪开口说道,“依学生愚见,避祸之所,首推益州,蜀中天府之国,物阜民殷,加之道路艰险,易守难攻,刘君郎有自保之力,无进取之心,乃是避祸首选之所。其次当属交州,交州地处天南,中原兵祸难以波及,虽远离中原,但避祸无虞。”

“还有呢?”听到是仪开口分析,蔡邕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学生,已经可以粗窥天下格局了。

是仪顿了顿开口说道,“其次当属辽东,听闻辽东地广人稀,太守公孙度优待士人,也可作为避祸之所,但辽东天寒,加之北地民风彪悍,故处于交州之下。最末,荆州亦可作为避祸之所,荆州虽为四战之地,却是世祖{刘秀}发迹之地,坐拥江汉,富足之乡也!加之刘景升乃是仁义君子,天下初乱,则荆州可以坐观。”

是仪的话很明确,辽东虽然可以避祸,但是接壤异族,容易出事,荆州这个地方,现在避祸没有问题,以后却随时有可能发生兵祸,所以不是个避祸的好地方。蔡邕听的明明白白,对这个学生更加满意,开口问道,“那依你之见,为师若要避祸,当去往何方?”

是仪嘴中轻轻吐出了两个字,“荆州。”

“哦?”蔡邕开口问道,“子羽你就如此笃定?”

是仪开口说道,“荆州有人能助老师写成汉史,别的地方却没有这样的人才。”

蔡邕轻轻捋了捋胡须,开口说道,“既然子羽如此笃定,那我等便前去荆州,一路上事务就交给你来处理了。”

是仪轻轻颔首道,“学生知晓了。”

蔡琰闺房之内,蔡琰捧着一块布发呆,心中满是刘奇留下的那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脑海中充斥的全是刘奇吹笛的身影。

第四百二十六章 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第四百零七章 作死的袁约第五百七十六章 长恨人心不如水第四百六十五章 将军,你莫不是个傻子?第五十八章 治伤(下)第七百一十章 凉州旧事惹纷争第五章 黄忠第五百零一章 站在风口浪尖,猪都能飞起来第一百八十八章 戏志才言语吓张允第三十七章 交锋第八十六章 黑白学宫第六百二十章 可怜鼠辈殊轻敌第五百六十七章 善我者善恶者恶第一百八十二章 马允意动第七十四章 神仙说,你命不该绝!第八百四十六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严象告密,天子心思第六百零七章 十万蛮军一战收第五十九章 云动第六百三十六章 鲁肃挽弓取敌首第七百五十三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第三百七十三章 吕布伏兵击曹操第一百四十二章 荆南乱起第七百零七章 黄忠大败马孟起第二章 初遇刘巴第五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三十四章 水镜先生的冷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途第一百六十二章 蛮人攻略之长沙事变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四百零二章 惊天图谋的序曲第八百九十八章第三十章 刘巴用计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乱局第四百一十四章 荀攸的反击第六百七十四章 口藏利剑祢正平第四百三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八十八章 戏志才言语吓张允第四百七十五章 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第五百六十三章 老境方知世事艰第八百一十五章 仗义执言是刘巴第八百七十六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藏拙许褚,天真赵云第七百七十七章 九大军师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一章 蛮人攻略之徐庶归来第一百七十五章 李儒孤身捉吴霸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会荀正第四百二十九章 给个甜枣,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但有猛将与州郡共存亡第七十四章 神仙说,你命不该绝!第八百章 失东郡曹洪亡命第八百章 失东郡曹洪亡命第七百六十六章 屈服的伏完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子交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法正献策定西凉第六百一十七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第四百零九章 成都事变第五百零八章 事了拂衣去第四百六十七章 请问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第五百七十一章 茶寮对言分胜负第一百九十章 回襄阳第七百五十一章 火烧博望——绕不过的宿命第八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蔡邕服软第五百三十六章 自作自受小天子第五章 黄忠第一百二十一章 夜客接踵来第九十章 戏周仓第二百一十章 周瑜现身第一章 一回首已千年前第五百零二章 锦衣卫初露峥嵘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门两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豪言镇蒯越第二百一十四章 同类第六百二十六章 逸士自有投名状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八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夜第三十三章 袁术计第九百零八章第四十七章 娄圭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年公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途第四百五十一章 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第四百二十三章 汉中战定第一百七十章 蛮人攻略之大败零陵蛮第四百三十七章 发飙的郭嘉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通复仇第六百二十一章 硕儒心思显万端第四百七十八章 刘备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第七百八十三章 刘表的退意第五十五章 张机(上)第五百九十章 廊庙谋深匹夫忽第八章 凤林关第四百九十二章 荆州刺史的布局第六百四十八章 会曹操言语争锋第七十七章 算计第一百三十五章 贾诩单身说四将第七十四章 神仙说,你命不该绝!第二十九章 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