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庙小妖风大

赵岐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看来,在襄阳侯的心中,大汉的国祚远比天子重要啊!”

刘奇伸出手掌,轻轻翻了翻,轻描淡写的说道,“赵大人切勿信口雌黄才是,国祚乃是我大汉立国之本,天子父死子继,我大汉自高祖以来,天子更替数代,可大汉的国祚要是断了,那我大汉就要易主了,赵大人你觉得,我大汉宗亲不应该盼着国祚绵延么?”

赵岐呵呵一笑道,“侯爷高论,可侯爷别忘了,大汉,不仅仅是你刘氏的天下,更是这天下世家大族的天下,要是没有士族支持,这大汉天下,恐怕会轰然倒塌。”

“老大人可否听闻,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奇仿佛再说一件和自己无关的事情,语气平静的有些出奇,“在我看来,这大汉的世家豪族,就是我大汉的蛀虫,他们是在啃噬我大汉的血肉,吸食我大汉的气血,让我大汉天下变的腐朽不堪,摇摇欲坠。”

刘奇的语言中多了几分冷漠,“最主要的是,这些人还不知道知足,到了这个时候,不想着让这天下太平一点,反而想着权势,想着将我刘氏取而代之,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若是天子在那些真正的乱臣贼子拥戴下,将这天下平定了,不知道这天下,又能太平多久呢?”

赵岐含笑问道,“那襄阳侯的想法呢?”

刘奇顿了顿,满是豪情的开口说道,“本侯曾言自己志向,这也是我在襄阳开办学宫的初衷,不知道老大人可愿听上一听?”

赵岐轻咳了一声说道,“愿闻其详!”

刘奇朗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刘奇毕生之愿,不知老大人以为如何?”

赵岐含笑问道,“那不知侯爷这四大愿,如今完成几愿了?”

刘奇眯着眼睛说道,“算是完成了三愿吧!万世太平,如今还遥遥无期,不过某家如今年方二九,有的是时间为子孙后代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赵岐笑道,“襄阳侯倒是有志气,你就不怕天子听到这句话,对侯爷心中生出芥蒂?”

刘奇笑着偏了偏头问道,“那就看赵老大人会不会对天子说了,我曾读先贤典籍,听闻先贤之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道赵老大人觉得先贤所言是否在理?”

赵岐不动声色的说道,“我听闻襄阳侯率着大军将半个颍川的百姓都携裹到了南阳,颍川治下,鸡犬之声几近绝迹,莫非这也算是为生民立命?”

刘奇毫不犹豫的说道,“乱世当用重典!要是本侯不用一些特殊手段,怎么让这些人来荆州?更何况,赵老大人也应当听说了,南阳不久前才遭到吕布大军的袭击,要是这些百姓还在颍川逗留,这会恐怕早已沦为吕布麾下士卒的刀下亡魂了吧!”

赵岐听着刘奇信誓旦旦的话语,开口问道,“襄阳侯此举虽好,恐怕也让民心尽失啊!老夫现在有些担心,天子来到南阳,能不能收拢民心,若是民心向背,恐怕到时候荆州会从内部先乱起来啊!”

刘奇摇了摇头说道,“某家有自信,这荆州的民心,还是心系本侯!不说本侯在南阳颁布的律令,单凭本侯麾下大军军法,那些百姓或多或少都会动容。”

“哦?”赵岐带着几分诧异开口问道,“我倒是很好奇,侯爷颁布了何种军法,竟然有如此自信?”

刘奇笑道,“不过是约法三章耳!一曰一切行动服从指挥,二曰一切缴获需得归公,三曰不拿百姓一丝一缕。”

“嘶……”赵岐倒吸一口凉气,缓缓开口说道,“侯爷这约法三章,看似简单,实则严苛的有些过分了,如此举动,就不怕军队……”

刘奇开口说道,“老大人只想着本侯麾下军法严苛,就不想想本侯为何能够领军,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如今这天下大势中,士族尚且能够自保,可这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呢?他们只能向蓬草一样在九州之内飘荡,只为了活下去,本侯不仅让他们衣食无忧,最主要的是,本侯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到了这一步,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本侯卖命呢?”

赵岐缓缓说道,“侯爷好大的手笔,可侯爷不想想,如今荆州军队不多,侯爷尚且能够支撑的下来,可侯爷要是想要为万世开太平,这手段怕是行不通吧!”

刘奇摇了摇头说道,“赵老大人,活下去,是每个人的本能,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本侯给他们的,是一个往上走的阶梯,是让他们像个人一样活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活的还不如一条畜生。”

赵岐也不见外,笑着问道,“不知道侯爷有何妙招?”

刘奇眯着眼睛说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本侯的军中,比勇力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会读书写字,平日里训练不单单是让他们训练,还会抽出时间来让他们读书识字,要是不识字,哪怕军功再高,也不能担任曲长以上的职务,不知赵老大人以为,本侯这一招如何?”

听到刘奇平淡的话语,赵岐心中满是惊骇,这襄阳侯,所行所想,皆异于常人,自己真恨不得扒开这小子的脑子看看这脑瓜子里装了什么?

赵岐抓着刘奇的手臂说道,“侯爷好大的手笔,等到侯爷大势养成,恐怕这大汉十三州,无人能挡得住侯爷开创太平盛世的步伐了。”

刘奇摇了摇头说道,“赵老大人说笑了,这些人,顶多算是粗通文墨,可以为吏,但不足以为官,诚如圣人所言,任重而道远啊!”

赵岐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侯爷这大手笔,等到大势畜成,足以震惊天下,可如今侯爷此举,将天子迎入南阳,却是一手臭棋啊!侯爷这可是自断手脚。”

刘奇不紧不慢的开口道,“老大人多虑了!天子入不入南阳,于我而言并无影响,可天子要是落入他人手中,袁本初曹孟德之流与董卓一介草莽不可同日而语,到了那个时候,反而会陷本侯于不义之中,本侯不得不防啊!”

“更何况……”刘奇咬了咬牙,带着几分冷冽说道,“在朝堂之上瓦解了那些公卿大臣的势力,等到日后这天下世家大族的实力最少会减去一半,本侯的赢面就更大了,要是直接将这中原的世家大族全部推到本侯的对立面,成败还不一定呢!”

赵岐缓缓开口说道,“侯爷好长远的目光,好大的算计!果真当得起天下英雄这几个字,可侯爷有没有想过,打江山易,而守业艰难,高祖四十起兵,半生大汉雄踞九州,可经历了文景之治,集数代之功,方才有了大汉盛世,有了武帝的煊赫功业。”

刘奇笑着说道,“老大人所言不错,所以,我想请老大人移步襄阳黑白学宫,着书立说,开坛授课,为我大汉培养能够治理天下的人才,不知老大人以为如何?”

赵岐不动声色的说道,“是为了侯爷培养能够治理天下的人才吧!”

“都一样,老大人何必和我这个晚辈如此计较!”刘奇哈哈一笑道,“老大人别忘了,本侯也姓刘,更何况,这天下,不仅仅是我刘氏的天下,更是百姓的天下,百姓比我刘氏更需要天下太平!”

赵岐含笑说道,“侯爷想让老夫去学宫未尝不可,只是不知道,侯爷能给老夫什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侯爷总不可能让我这把老骨头两手空空的为侯爷所用吧!”

刘奇含笑说道,“老大人放心,绝对少不了你的俸禄,本侯手头虽然不甚宽裕,可给老大人俸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赵岐笑着说道,“老夫要是贪图那一点俸禄,早就留在袁本初或者曹孟德麾下了,他们也绝不会少了老夫的俸禄!”

刘奇开口问道,“那老大人想要什么?”

赵岐缓缓开口说道,“老夫别无所求,只是放不下我那侄儿赵戬。”

刘奇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本侯麾下并无这种先例,不过看在老大人的份上,也未尝不可,不过老大人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说一说,朝堂上那些位置,都有什么人在斗法,是谁人那么有信心,将这天下群雄都算计进去?”

赵岐含笑道,“太尉舒县周忠、太常皇甫嵩、司徒济南淳于嘉、司空赵温、少府弘农杨彪、卫尉张喜、大司农士孙瑞、执金吾伏完、长水校尉种辑、大鸿胪韩融等等,哪一个是易与之辈?不知道侯爷想听听赵岐说哪位?”

刘奇听到赵岐的话,才意识到朝堂上并非只剩下三两人开口,看来,这背后的利益仍旧错综复杂,顿了顿,刘奇开口说道,“那赵大人不妨就先说说马日磾马老大人的事情。”

赵岐笑着说道,“原来周忠是大司农,士孙瑞是尚书仆射,而皇甫嵩之前也曾被推举为太尉,更何况王允与马日磾不合,这是朝廷上下皆知的事情。”

刘奇颇为玩味的说道,“看来王允死得很不是时候呐!说不得,朝廷中有人对本侯也是恨之入骨!就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哪位主导的!”

赵岐伸出枯瘦的手指,往堂外指了指,缓缓开口说道,“侯爷,你能看到门庭,可门庭之外的东西,现在谁也看不见不是,就是有人知道门庭外有什么,怎么可能让别人知道呢?更何况,老夫也和你一样看不见门庭之外的风景!”

刘奇理了理思绪,开口说道,“那赵司空呢?想必这家伙能回到朝堂之上,手段也不少吧!”

赵岐开口说道,“赵温先是接替其兄为司徒,后来杨彪被罢免,才转任司空,王允死后,淳于嘉被提为司徒,暗中觊觎司徒、司空之位的人可不少,就老夫所知,卫尉张喜酒后多次扬言自己不登三公之位誓不罢休。”

刘奇没有再追问下去,含笑说道,“三公已是位极人臣,朝中公卿百官眼热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老大人连续被逼出朝堂,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

赵岐的身子陡然一僵,压下心中的怨气,开口说道,“侯爷别忘了,太仆是天子近臣,赵岐深受先帝器重,位居太仆之位数年,如今年岁已高,恐怕再难以为天子驾车了,不知道挡了多少人的路,别人嫌我这个老头子在朝堂上碍眼也是正常的。”

听到赵岐如此说,刘奇细细一琢磨,登时明白了赵岐话中的意思,深受先帝器重?年岁已高?赵岐这是再告诉自己,他这太仆,是被天子逼着离开长安的啊!想到天子如今方才十三岁,不想着如何拜托李傕郭汜等人的指掌,反而要将赵岐这等老臣往外赶,想到此处,刘奇不由得心中发寒,暗自对长安城中这位多留了个心眼。

刘奇缓缓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大人见多识广,当懂得人心薄凉,不知道老大人想要让赵戬在本侯麾下担任何职?”

赵岐听到刘奇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置信开口说道,“老夫想让侄儿在侯爷府上谋个掾吏,我这侄儿跟在老夫身边时间久了,给侯爷跑个腿传个信够用了,可没有出任一方的经验,不足以主政一方,还请侯爷三思而行。”

刘奇淡淡的说道,“别人都想给子孙后代谋一个高位显职,偏生老大人给后辈谋一个小吏的位置,就不怕后辈心存芥蒂。”

赵岐缓缓说道,“有多大的能力,处多高的位置,老夫让他跟在侯爷身边,多学习一番,他要是有能力,侯爷自然不会放任人才流失,他要是没有能力,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侯爷也能让他有温饱之姿,不至于饿着肚子,老夫要真的让他处于高官显爵,那才真是害了他哩!”

刘奇笑道,“老大人高义,只要赵戬好好做事,再不济本侯也不会亏待了他!”

赵岐长长舒了一口气,开口说道,“那老夫就不操心这天下大事了,明日我就启程去襄阳,找个好地方养老,免得这些俗务让老夫早死,以后老夫就静听襄阳侯的捷报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第七百一十章 凉州旧事惹纷争第四百三十八章 太平不毁,大汉必亡第一百七十四章 混乱朗陵第六百七十二章 欲谋天下,先收西凉第四百一十七章 本侯与你,相见恨晚!第七百五十二章 腹黑胡孔明,黑锅侠于禁第五百二十一章 曲径通幽处,铁杵磨成针!第五百九十五章 闾里比夕多狗盗第一百五十八章 蛮人攻略之零陵乱象第九十一章 裴元绍第七百九十四章 绝望的左伯第一百五十三章 蛮人攻略之窦衍回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藏拙许褚,天真赵云第八百二十五章 疑点重重复重重第九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牛辅秦琪夺金珠第三百八十九章 这是没反应过来?第七百七十一章 梁王之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七百五十七章 洒脱的管宁第四百五十三章 忘了告诉你,我叫裴元绍第六百五十七章 算计刘备,调教曹操第八百三十三章 京畿琐事非小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终战第八百八十二章第五百零五章 还请元常救我!第七百章 回阿阳马超遇刺第四十七章 娄圭第四百六十五章 将军,你莫不是个傻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九十九章 楚墨钜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云际会起屠钓第一十九章 暗流第三百八十五章 吾乃道门泠寿光是也!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甘心的蔡瑁第六十四章 攻城第七百四十八章 鱼鳖虾蟹俱露头第七百五十八章 虎豹骑的末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刘备手书退孟德第四百五十一章 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蔡李氏的算计第七百一十四章 惊恐马腾终归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剑指关中第一站第八百三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扑朔迷离,天子搅局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无奈云山遮望眼第八章 凤林关第七百二十八章 刘奇的疯狂谋划第一百零四章 应对第八百零五章 大计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九百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长剑杀人得太平第八百零四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第六百五十章 养虎荆州无人知第五百三十七章 魏桀请辞,种辑出局第八百一十八章 荀彧的自救第六百一十八章 未立功先谋后事第七百三十六章 戏志才的一级警戒第五百一十九章 袁绍谋?袁绍无谋?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通复仇第八百二十八章 公审与诱饵第八百四十一章第六百九十二章 阳谋堂皇行大事第八百六十七章第一百章 庞门第六百零九章 有刀名曰定乌蛮第八百一十章 胡娘子,我等来接你回府啦!第五十七章 治伤(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臣请陛下另择贤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甘心的蔡瑁第一百九十五章 第一夜第四十八章 智取浚仪第六百七十二章 欲谋天下,先收西凉第一百八十六章 线索第二百零七章 侠以武犯禁当诛?儒以文乱法可恕?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下万事一秋毫第七百零七章 黄忠大败马孟起第一百零五章 长安夜第八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君可愿为我诸逆贼?第四百六十一章 这是那位的意思第七百五十六章 曹操无所谓,郑玄必须死第七百六十二章 被逼无奈小天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奸黠人人常不逊第六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豪言镇蒯越第四百零五章 会巴人张权逞凶第五百三十二章 明日之星徐公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门两侯第八百四十章第四百八十七章 无双权术第四百七十五章 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来自晚辈的插刀第七百七十三章 夏侯渊兵败小沛第五十一章 荀正第八百六十章第二百三十章 谲诈水壹反被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