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这六百石的官缺你也要和我争?

解决了这些世家豪族的问题,关中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搞定,朝廷公卿百官,也都沿着武关道,有序的向着南阳出发。

长安城头,看着独自一人吹着风的刘奇,戏志才也不做犹豫,沿着筑道伤了城头,看着面上带着几分纠结的刘奇,戏志才轻声问道,“主公,看什么呢?”

刘奇瞥了一眼其他三面城墙上热火朝天劳作的百姓,抬头向西北看去,叹了一口气说道,“遥想汉武当年,大汉强盛,凉州、并州皆是我大汉兵锋所指之处,可如今,凉州羌贼并起,并州羌胡横行,就连左冯翊、右扶风,也面临着羌人的不断袭扰,我大汉,却无能为力,看到我大汉的关中故土,残破如斯,本侯,心有戚戚。”

戏志才抿着嘴角说道,“主公,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有主公重整河山,于我大汉来说也是好事,最少,百姓不必再如此辛苦了。最重要的是,从主公的举措中,属下看到了,我大汉百姓心中被激起的那抹壮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刘奇没有接戏志才的话茬,反而看着城下忙碌劳作的人马,含笑问道,“志才,本侯准备将这些悍卒全部收编,不知道你以为如何?”

戏志才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主公,这些人,看起来强大,可不少人都身怀暗伤,或者年纪偏大,最重要的是,如今,我荆州,养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以属下之见,主公不妨让这些人如同昔日收缴的袁术麾下败军一般,作为屯田兵,择其优者,收编入伍,足够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队伍了。”

刘奇叹了一口气说道,“本侯也想啊!可如今关中残破,这十余万人,个个都是青壮,本侯就是想让他们在关中逐步安家,也缺少足够的妇女啊!”

戏志才嘴角轻抿,随后挑了挑眉头说道,“主公,如今关中缺少妇女,可周边羌人、胡人,不缺少妇女啊!普通百姓震慑不住这些异族妇女,可这些人,主公还怕他们震慑不住羌胡妇女么?”

刘奇含笑问道,“志才,计将安出?”

戏志才也不犹豫,含笑说道,“上策,自然是主公用钱粮从羌胡手中换取妇女,如今北方大旱,关中、河北、中原都饱受灾难,我就不相信,羌人、胡人的居所,没受到影响,那些羌胡之间,对自己部落的妇女可能保护的严密一些,可为了粮草,主公还怕他们相互之间抱成一团么?”

戏志才顿了顿说道,“下策,当然是主公动用大军清扫,留下羌胡妇孺,其余人马,就看主公如何处置了。”

刘奇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事情,我等不适合出面,到时候你给钱铜和蔡瑁打个招呼,让他们进行操办,到时候那些人闹腾的厉害了,大不了朝廷出面,斥责一番,要是朝廷出面,那些人反应过来,到时候事情反倒就对我等不利了。”

戏志才颔首道,“主公,属下省得。”

就在这个时候,韩暨匆匆的从城下奔了过来,开口说道,“主公,黄老将军传信,说司马德操命人占了陈仓,黄将军奉命接受陈仓,那家伙率着人马驻扎在陈仓不愿离去。”

刘奇开口问道,“汉中兵马是谁领军?”

韩暨稳重的说道,“主公,黄将军信上说是一名叫魏延的将军,属下却未曾听过此人。”

戏志才撇了撇嘴说道,“原来是这家伙。”

刘奇听到魏延的名字,倒没有多少意外,魏延本领不弱,自己整编新军之后,有本事的人自然都会缓缓露出头来,自己没听说过这家伙,还以为这家伙年纪还小,可能没参军,可戏志才知道这个名字,倒是让刘奇多少有些意外。

看到刘奇错愕的神色,戏志才含笑说道,“主公,这家伙是文仲业从南阳军中提拔出来的,跟随文仲业征讨汉中,立下不小功勋,就是性子,多少有些桀骜不驯,被德操先生看中,留在了汉中听用。”

刘奇稍稍犹豫片刻,开口问道,“魏延率领的队伍是何处的队伍?”

韩暨开口答道,“主公,军报上说是主公亲定的军队,唤作山地军。”

刘奇点了点头,“传令魏延,率军入长安,随本侯回南阳去,听候任用。”

等到韩暨离去之后,刘奇这才开口问道,“子初和徐荣等人到了什么地方了?”

戏志才稍稍思虑一番,开口说道,“主公,要不了多少时日,刘子初也就能到长安了,如今朱儁请缨留在长安,在主公看来,是好是坏?”

听到戏志才的话,刘奇稍稍侧过头,带着几分无赖看向戏志才,“志才,依你之见呢?”

戏志才含笑看着说道,“主公,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当今天子是汉室正朔,主公也是汉室宗亲,若是辨明正朔,主公的血统,怕是比当今天子还要纯正哩。”

刘奇微微眯着眼睛说道,“志才,你这话,要是被那些老学究听到了,怕是接下来些许时日弹劾你的奏章表文,都够本侯府中一月引火了。”

戏志才眼观鼻,鼻观心,丝毫不以刘奇的话语为忤,淡淡的说道,“戏忠,是主公的家臣,不是大汉朝堂上的公卿。如今太仆朱儁请缨留在长安,庙堂上公卿空缺,再不济主公也要将庙堂上光禄勋和太仆的位置补上,要不然,怕是会受到天下人的嗤笑,最重要的是,主公,是时候在朝堂上留一些自己的人手了。”

刘奇眉头微微抖了抖说道,“听闻颍川荀爽恪守颍川荀氏旧宅,隐居山野,本侯听闻,如今颍川荀氏,学识名望,以荀悦为最,本侯欲召荀悦为太仆,不知志才以为如何?”

戏志才稍稍犹豫片刻,开口说道,“主公征召人才之举,确实用心,只是,主公需得清楚,荀悦虽然大才,可从未曾在官场任职,若是主公召其为议郎、侍郎、逐步升迁还好,可这一步登天,却是有些不妥。”

刘奇含笑道,“荀仲豫至诚君子,这事情要是妥了,才是坏事哩!”

听到刘奇的话,戏志才稍稍愣了愣,随后才反应过来,指着刘奇说道,“主公,你,你这是要逼死荀仲豫啊!”

刘奇看着戏志才,含笑说道,“志才,今日本侯此举,看似将荀仲豫逼到了绝路上,实际上却是为了荀氏好,荀公达亦是谦谦君子,胸中自有丘壑,若是本侯与陛下起了争执,这叔侄二人定然胸中不畅,不若今日本侯断了荀仲豫念想,也免得本侯难做。”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道,“太仆一职,除却虚衔,如今主公若是不打算养马,并无多少实权,可这光禄勋一职,不知主公意中何人?”

刘奇叹了口气说道,“天子身边有虎贲王越,本侯最初的意思,是想让那人出任光禄勋,有贾文和出任执金吾,内外兼顾,如此,京中大事,本侯就没什么忧虑了,只可惜……”

之前商议,刘奇心思已经定了下来,由甘宁出任执金吾,那依着刘奇的意思,这光禄勋的位置,就是贾诩的了,戏志才也没多问,点了点头说道,“贾文和运筹帷幄,不在属下之下,有良、平之奇谋,又对主公忠心耿耿,最重要的是,这家伙狡诈如狐,知道如何明哲保身,将它放在这个位置上,确实是个好主意。”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贾文和老成持重,进退有序,将这家伙放在光禄勋的位置上,确实能为本侯干一些实务。”

戏志才看着刘奇淡然的面庞,开口问道,“主公,如今尚书令尚缺,不知主公准备举荐何人为尚书令?”

戏志才这一句话算是一针见血,将刘奇给彻底问住了,自从汉武帝以后,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汉武帝便将朝官分为“中朝官”和“外朝官”,发展到了东汉以后,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吸取西汉教训,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对功臣、外戚防范更严,不允许他们进入宫禁,外朝的三公九卿成为备员,中朝尚书地位便更加重要。

自从汉章帝以后,女主、幼君相继,依靠宦官、外戚治理朝政,这也是为什么东汉宦官、外戚交替治国,难以将权利揽到自己手上的原因,虽然中朝尚书已经名存实亡,可如今刘奇已经清理掉了宦官干政,刘奇想要借机掌控朝政,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借此,举荐自己的人为尚书令,如此,内朝在刘奇掌控之中,想要如何左右天子意见就很容易了。

至于三公九卿的录尚书事,不过是协理处理政务,士孙瑞霸者大司农的位置不动弹,无非就是身上有个中朝二把手尚书仆射的官职在身,要是升任三公,录尚书事,那就得丢了尚书仆射的官职了,别看这官职不大,可手中权力,却着实不小,士孙瑞舍不得,也情有可原。

刘奇皱了皱眉说道,“士孙瑞占着这尚书仆射的位置,这尚书令,本侯还真没有个合适的人选哩。”

听到刘奇的话,戏志才稍稍也有些愣住了,自己确实没注意到这个事情,看来,刘奇考虑的事情,远比自己考虑的多。

戏志才也皱起了眉头,正在思绪纷乱之时,耳畔就传来刘奇带着几分质询的声音,“志才,本侯欲将尚书仆射一分为二,分坐左右仆射,不知你以为如何?”

听到刘奇的话,戏志才稍稍顿了顿,随后便明白过来刘奇的想法,含笑看着刘奇,“主公想好让谁担任我大汉的尚书令了?”

刘奇含笑说道,“陈公德才高绝、名满天下,想必,担任这尚书令,没有一点问题,我想,朝中公卿,必然不会反对。”

听到刘奇的话,戏志才含笑道,“属下还以为,主公会将伯喈公推到尚书令的位置上呢!”

刘奇摇了摇头说道,“伯喈公为人,却是太过刚直了些许,坐在尚书令的位子上,并不是一件好事,张元节的性子,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倒是最好不过,只可惜,有些太过老迈了。”

戏志才皱了皱眉说道,“陈公名望满天下,怕是没心思去按照主公的意思去处理那些事务!主公既然将尚书仆射一分为二,如今士孙瑞占据其一,那不知道,另外一个,主公打算交到谁手中?”

刘奇微微眯着眼睛,含笑说道,“诸葛玄在江夏郡丞的位置上呆的也够久了,我看此人能力不错,我想,朝廷不会吝啬将一名地方上的六百单官吏平调到朝中任职吧!”

尼玛!郡丞和尚书仆射都是六百石没错,可这能比嘛?郡丞不过是一郡的二把手,协助太守处理一郡政务,可这尚书仆射,虽然官职小,可也是三独坐的尚书令的副官,掌握着天下大势的走向,这,能比嘛!

戏志才轻轻颔首道,“主公所言有理,我想,朝中百官,不会吝啬到连这个六百石的位置都要和主公争一争。可主公想好了,一个尚书仆射的位置用掉这人情,那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的位置,主公让何人出任?”

刘奇开口说道,“御史中丞,有监察百官之权,廷尉宣播、伯喈公都是不错的人选,到时候就看陛下的决断了。”

戏志才稍稍愣了愣,随后嘴角才露出一抹笑容,“看来主公不光看中这两个位置了,就连廷尉的位置都看上了,只是不知道,主公中意何人出任廷尉?”

刘奇含笑说道,“廷尉一职,掌天下讼狱,非同小可,要我看来,如今廷尉左监法衍更进一步试一试,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道,“主公,别忘了,司隶校尉一职,才是重中之重呐!”

刘奇偏过头看了戏志才一眼,“志才,你觉得,益州刺史扈瑁如何?”

戏志才开口问道,“主公和那家伙搭上话了?”

刘奇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那家伙,本事不小,就是——时运不济!”

扈瑁作为酷吏,昔日的名声戏志才也略有耳闻,这家伙就是一条疯狗,弹劾百官,监察京师贵族,用这家伙,确实不错。

戏志才稍稍犹豫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主公,可别忘了蜀中王商,这家伙,本事也不小呢!”

第五百三十三章 桀骜潘璋反被戏第六百四十一章 寿春波涛岂等闲?第六十四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寿春波涛岂等闲?第三百五十五章 吕布破茧第一百九十五章 第一夜第二百一十四章 同类第六百零六章 纵横江左美周郎第八百二十六章 决定孔明生死的时刻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允观星诓董卓第八百三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威逼灈阳侯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会荀正第九百一十九章第四百七十章 英雄不问出处第四百二十一章 天真的梁习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败亥下,袁术殒命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乱局第八百七十四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这是那位的意思第八十五章 公子三策第八百零七章 太史慈的威名第四章 征服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甘心的蔡瑁第三百四十三章 黄巾来袭第六百三十九章 后知后觉曹孟德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二百零五章 冯同司马第七章 冷箭第六百四十九章 张勋的最后决断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允观星诓董卓第五百九十九章 云遮月影水更浑第七百一十一章 辛毗仗剑欲西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庙堂黑手与司空赵温第四百九十九章 扑朔迷离,天子搅局第六百二十章 可怜鼠辈殊轻敌第七章 冷箭第五百五十八章 羌人白骨筑高楼第四百八十三章 剑神之殇第四百四十八章 陛下,莫非要走先帝的老路不成?第六百八十三章 傲骨铮铮田元皓第一百二十八章 化胡第五百零六章 天子击钟,甘宁鸣金!第八百七十二章第五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八十一章 荀文若舌战群儒第九十四章 颍川陈氏第七百三十三章 西凉豪强最后的峥嵘第三十一章 小手段第六百一十章 九州道路有豺狼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曾杀人先折戟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和计兵逼长安第五百四十九章 待子期于局上销第六百七十三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第二个穿越众八百一十四章 右军师荀攸第七百三十四章 水镜先生的冷水第八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二百零二章 马生与异端邪说第七百九十一章 黄忠挂帅,各自算计第一百一十三章 心动的感觉第二百二十九章 神秘水云寨第一百零三章 王凌第二百零六章 张俭的教诲第五百二十三章 杀马日磾,孙策南奔第八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七十七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孙伯符死于此处第一百二十三章 食灵第七百八十三章 刘表的退意第八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胭脂血色琉璃篆第三百九十七章 仗势压倒益州众第七百七十四章 郑玄赴死奔沙场第五百二十一章 曲径通幽处,铁杵磨成针!第一百一十一章 貂蝉第一百六十八章 蛮人攻略之湘乡之战第四百一十七章 本侯与你,相见恨晚!第五百四十一章 义不掌财钱通天第五百一十二章 医国医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发飙的郭嘉第二百一十二章 只言片语压三贤第八百六十一章第七百四十九章 奸黠人人常不逊第四百八十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第六百零四章 养晦北疆藏春秋第六百八十八章 平羌自有平羌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刘备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第八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第二个穿越众第六百零一章 风卷江湖雨欲来第五十一章 荀正第六百一十三章 人道如天可长存?第八十七章 整军(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凉搅屎棍第八百七十六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义斩人不见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麻翻张辽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