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可莽撞

屯中各家俱是难眠,屯长薛戎夜里走访各家,确定服役人选,服役职务。

他带着两名荆州老兵,似乎也有防范屯中移民逃遁的用意。

田氏家族聚居的破落庭院里,田信如愿以偿拿到想要的服役名额,不是他想要的护兵,是普通的辅兵,每月只拨给家属一石麦做口粮的辅兵。

一石麦子一百二十斤,小妹怎么也能分到六十斤做口粮。

乱世磨难下,屯中各家虽有哀声,但总体情绪还算稳定,田信也在忐忑中入睡,清晨时饿醒。

醒来时,伯母等几个长辈正蒸煮杂粮菜团,捣碎的野菜混合石臼捣碎的麦粉揉成团,这已是家里能拿出最好的东西了。

田信要应征,除了小妹田嫣不舍外,余下人从理智来看,这都是一个好选择。

有文化素养的成年男丁折损过半,家中所藏书籍尽数丢失,现在每一个成年男丁都是希望。

若都折损,田氏一族将会沦为真正的农民,难以再起。

五个拳头大的杂粮菜团淋了盐水,热滚滚的分到田信手里,沉甸甸也就一公斤重,大约四汉斤多一点点。

伯父田睿还送来两双新编的草鞋:“薛屯长使我留守屯中做书吏,你虽不能做护兵,也能分到一些闲散工作。多些眼力,薛屯长平日有许多跑腿的差事,别让别人占了。”

“是,侄儿明白。”

田信郑重点头,田睿笑着摆手:“不要这么严肃,你性格不该沉闷。军里跑腿的人要胆大心细,还要乐观开怀。”

田信抱着草鞋、杂粮菜团回屋子,屋内两张低矮竹床,八岁的小妹在被子里缩成一团。

拍醒她,田信递出热滚滚杂粮团:“快吃。”

田嫣揉揉眼睛,还在犹豫,见田信已抓起一个吃了起来,田嫣双手捧着闻了闻,就是一口咬上。

表面淋了盐水的菜团,内心里吃着却清甜无比,田信吃下一个菜团后强忍着渴望,取来夜里浸泡的稻草,给自己搓编了一条新的草绳腰带。

多出的稻草编织细草绳,将自己芦苇絮填充的棉被打捆,连同两双草鞋一起背在背上,还编出草笼装了个菜团挂在腰间。

等田嫣细嚼慢咽将三个菜团吃完,田信才一言不发走出屋舍,金色阳光罩在脸上让他不由眯眼。

可见院门外许多应征辅兵正与家眷告别,细心嘱咐,恋恋不舍的样子。

田信牵着小妹到祖父面前:“爷,孙儿去了。”

田维用深深凝望这个孙儿,强忍着悲怆冷淡点头,嘱咐:“多听薛屯长号令行事,凡事不可莽撞。”

“孙儿明白。”

不必说什么慷慨豪言,老人想要的只是儿孙平安而已。

日头渐高,屯中校场人员聚集,排成三个阵列。

田睿开始履行他的书吏职务,铺开竹简录写此次应征的辅兵籍贯、家室资料,一式三份。

一份留在屯里由他保管,一份随辅兵屯移动,一份会上交到荆城荡寇将军府,由主簿廖化负责落实后续的家眷口粮发放工作。

田信也得到了身份符节,是一枚悬挂在腰间的木牌,前后两面分别写着‘糜城前山屯’、‘左队辅兵田信’。

指认了什伍长,又给护兵发放长矛,这支辅兵就向着东边升起的太阳开拔。

土路两侧田野间麦苗浅浅一层,身后是驻步观望的家族妻小,队伍行进速度缓缓,不时有人回头,得到的却是什伍长的呵斥。

什伍长有资深服役经验,呵斥的同时,也有人用余光去看身后的人群。

田信目不斜视,隐约在遥遥呼喊声中听到小妹的嗓音,可还是没有回头。

约四个小时后,队伍行进三十里,抵达荆城外的军营,入驻其中得到两座营房。

虽是辅兵,但其中大多都是服役经验丰富的老兵,入住后先给田信这样的新兵再三重申日常中可能触及的军法。

例如白日里不准大声喧哗,不能胡乱走动,不能与其他屯、队的人攀谈;夜里大声长啸会砍头,出逃被抓住砍头之余还会牵连家小,不服军令会砍头。

另外还有患病不报、知情不报、偷盗、斗殴等等之类,都会受到严重的惩处。

中午时,大营拨发的口粮运抵,军粮官监督,由屯长薛戎发放。

辅兵一律每人一斗两升粟米,这是三日的口粮,每日四升,一月口粮一石两斗。

护兵是粟米、米对半,共有一斗五升,每日口粮五升,折合六斤。

除口粮外,每人还有盐一升,做十日之用。

整个下午,营地内弥漫熬煮粟米粥的糊香味,自到这个世界以来的十几天里,这还是第一次吃饱肚子。

久违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抚着微微臌胀的肚皮,田信隔着栅栏观看对面营地里操训的荆州军,研究他们的技击技巧。

自黄巾之乱以来已有三十余年,天下动荡,各处武学蓬勃发展。

军中武技都已成熟趋于圆满,田信暗暗计较彼此实力……以目前自己的体力、爆发,根本挡不住两名荆州老兵的合击。哪怕面对一个荆州老兵,同样的装备,自己也占不到便宜。

如果押解物资途中遇到曹军精锐袭击,还是不要莽撞为好。

想到曹军,田信眉头浅皱。

别说现在荆州军怀疑北方难民的忠诚,就是关羽把自己引为心腹,邀请自己磋商国家大事……自己也是个瞎子、哑巴。

就接下来的荆州军北伐战役来说,谁能打的比关羽更威风?

应该龟缩起来,吃军粮调养身体,尽量不要干扰这个世界,保证水淹七军能顺利达成。

水淹七军后,再想办法稳住荆州局面,那季汉阵营就稳了。

荆州不丢,关羽不死,张飞就不会暴死,刘备也不可能打夷陵之战,季汉阵营势头将持续高涨,曹操病死时,曹丕稳不住局面,那时候最差也能夺走陇西诸郡,获得陇右产马地、天水产粮地。

荆州方面也能夺回湘水以东的郡县,最好能恢复荆州全部版图,在江夏郡设立军事据点,堵死孙权西进荆州的野心。

第六百六十四章 宝藏青年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谋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九章 局势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八百零八章 死结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准备第七百章 抉择第一百零二章 太极三巴第五百六十三章 应对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后续第五百零九章 分别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制第四百九十五章 进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吴质的愤懑第六百三十四章 杨公三成第八百八十五章 关羽渡河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六百零九章 钱与要害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七百六十二章 钓鱼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图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二百六十章 方圆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论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坚第五百零八章 孙权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应对第七百七十八章 齐王之变第二百五十章 台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二百一十四章 备羽飞第六百九十一章 夺门第七十章 贯甲驰一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阳陵前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八百七十一章 虚实之拳第五百八十一章 胶着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择第一百五十九章 将战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六百三十一章 画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掳之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进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条生路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澜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七十二章 势不集第一百四十九章 护食第四百一十章 直阁计较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九十一章 诸葛亮第八十七章 编制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十一章 贯甲驰二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惫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五十章 计较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游说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咬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岗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迪智慧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八十四章 蛹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药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十七章 试刀石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应对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