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兴灭继绝

白日清冷,刘备躺在暖融融的床榻上不愿动弹,腰以下盖一条蚕丝锦被。

李严上表的《忠奸论》更像是《忠奸赏罚论》,立意很明确,也说到刘备心坎儿里了。

自策立卫公姬氏以嗣周祚,策立宋公孔氏以嗣商祚以来,这两个家族清贵异常,历经王莽之乱而不倒。

再看看五世而斩的宗室子弟,未免有些优渥的过分。

特别是曹丕篡汉,这两个家族若是绝食自杀几个人做做场面也是不错的,可一个都无。

心安理得接受曹丕的策封,由大汉卫公、宋公,摇身一变成了大魏卫公、宋公。

东征之役时虚惊一场,许多内臣、重臣都已经知道了原版遗诏的底线,是以边郡封刘封、关羽、张飞、田信四支为王,非常优厚,打破了非刘氏不王的传统。

传统还是不要打破为好,现在李严是对症抓药,可以解决当下许多问题,更能为后世树立极好的榜样。

百余年过后,天下若乱,刘氏子弟登高一呼,自然群雄响应,以成为新的三恪为人生目标,奋斗动力。

自小穷惯了的人,要么很吝啬,要么很大方。

刘备很大方,因为大方接纳吕布吃过大亏,可他依旧大方,也收获了厚利。

现在北伐在即,前线大军尽数握在手里,改封未来的三王爵为眼前公爵,自然是敢封的,就怕关羽、张飞不敢接。

张飞家族谱系简单明了,以分家小宗继嗣姬周没有问题;田信家族继嗣虞夏也不存在障碍,唯一障碍是关羽,怎么才能让关羽的家族跟殷商联系起来?

上古之事谁能说得清楚?

刘备传来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学士胡潜进行咨询,原本这个礼仪相关的咨询集团里还有来敏的一席之地。

现在就等来敏扫墓后早早回益州去,看诸葛亮怎么处置,反正刘备不想动手。

许慈是南阳人,师从大儒郑玄;魏郡人胡潜是野路子,记忆力超群,记住了许多礼仪章程;孟光是雒阳世家出身,对礼仪精通。

再加上来敏,这四个人是筛选、重订官方礼仪规章的负责人。

不做掩饰,刘备先声明大义:“曹丕篡逆,宋公、卫公二族不思报效国恩,却积极从贼,令朕痛心疾首。”

这两个家族道德有严重缺陷,不能继续做树立起来做榜样。

又说:“今炎汉三兴,宜立三恪以敬先王。朕欲使武当侯嗣虞夏,西乡侯嗣姬周,汉寿侯嗣殷商。三位爱卿,朕所为难者,在于汉寿侯谱系。可有良策?”

孟光、许慈、胡潜三人四十多岁,自然听明白这番话。

不是来找你们问合适不合适,也不是来听你们意见,或让你们推举更合适的继嗣家族,就是来解决关羽家族谱系问题的。

所以开口前一定要想明白关键,不要自讨没趣。

许慈头始终垂着,抛弃卫公、宋公家族,这是要跟中原世族一刀两断。

清贵如卫宋公族在刘备眼里都是从贼的逆臣,那中原世族就没几个干净的。

也意味着明年北伐,几乎不会主动策反北方世族……不接纳北方世族,那荆益二州世族岂不是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哪怕合情合理解决关羽的谱系问题,也会遭到中原世族的耻笑……只要这些世族还存在,就会反对、抵制刘备要立的三恪公族。

孟光也垂头不语,这是要一棍子打翻关东世族,还将宋公孔氏家族打翻在地,狠狠在脸上踹了几脚。

这个行为本身就很恶劣,就跟前段时间田信指着来敏鼻子骂‘丧家之犬’一样,是打人打脸的行为。

曹丕篡逆期间,大家都恨不得遗忘卫宋二公族,现在刘备提起来,岂不是让天下儒生脸上无光?

要知道,孔氏有两个爵位,一个是宋公,一个是襃圣侯;大汉时生效,大魏时也原封不动。

如果是立这两个家族的旁系……那还能勉强做交待,以田信继嗣虞夏反倒不存在障碍。

可张飞、关羽的家族跻身三恪,怎么看怎么荒唐,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气象。

许慈、孟光爱惜名声,不愿意开口揽事,刘备将目光看向胡潜。

胡潜哪怕礼仪的理论知识再丰厚,地位也不如许慈、孟光、来敏,就因为胡潜是野路子,没有师承关系做背书。

刘备对胡潜说:“卿虞舜之后,武当侯嗣奉虞舜之祚,乃卿族百年以来之大事。”

奉祀后,每年最少也有一次祭祀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交际机会。

对虞舜各分支家族之间的合作有十分重要作用,可以扩展人脉,能聚起一股强大力量。

为了今后,还管什么脸面不脸面?

看看田信,差点当众一拳打死来敏,就单膝跪了跪刘备,转身就走了,来敏当众没了衣物遮丑哭哭啼啼的,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就这样了,田信还觉得自己委屈,看看回封国路上唱的诗,仿佛没杀来敏,来敏似乎占了天大便宜一样。

现在又要继嗣虞夏国祚,这样的同祖大腿不抱,岂不是糊涂的无可救药?

胡潜略作考虑,说:“陛下,夏商周皆轩辕黄帝后裔,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乃虞夏之先。颛顼从侄高辛氏帝喾有子四人,大子名鸷,是为帝鸷,早崩,又帝喾四子尧继位,是为帝尧。帝喾二子名弃,是姬周之先;三子名契,是殷商之先。”

“故姬周、殷商皆帝喾后裔,兄弟邦国也。”

“高阳氏有后裔名董父,善养龙,遂世居河东为豢龙氏。”

这个时候刘备开口:“朕知道这些,我刘氏之祖随豢龙氏学养龙,是为御龙氏。”

“是,豢龙氏后为关龙氏,同音异字而已。汉寿侯大将军乃关龙逄后裔,有族谱为证,当世共知之事。”

胡潜讲明白谱系,遂说:“故,关氏亦轩辕黄帝之后,嗣奉殷商国祚并无不妥。”

绕了这么远,引了司马迁的《史记》,只用一个同为黄帝之后的理由嗣奉殷商……让胡潜也有些不好意思,垂着头。

孟光、许慈有默契互看一眼,眼眉含笑,仿佛看了一场幽默喜剧。

“嗯,看来朕前后得云长、翼德、孝先辅佐,乃系天命。”

刘备一本正经说:“拟诏。”

外围旁听这一切的尚书令刘巴上前施礼:“陛下,臣以为不妥。”

刘备只是瞥一眼刘巴,去看刘巴身后的邓芝、蒋琬:“拟诏。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

邓芝、蒋琬两人一人研墨,一人提笔书写,听刘备口述,酝酿文字,制成策封诏书。

这是策封,不是册封。

“汉寿侯羽,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羽为宋公,兴灭继绝,以承殷商宗庙,为汉三恪,亦宾亦辅,休戚与共。策羽长子平商侯,次子兴袭承汉寿侯国如旧。”

“西乡侯飞,朕承天序,继统大业。今以飞为卫公,兴灭继绝,以承姬周宗庙,为汉三恪,世为藩辅。策飞次子绍周侯,长子苞袭承西乡侯国如旧。”

“武当侯信,朕统汉序,膺顺天命。今以信为夏侯,兴灭继绝,以承虞夏宗庙,为汉三恪,世为藩辅。领武当侯国如旧,待卿子袭承夏侯,再行迁拜陈公。”

食邑多少已经不需要计较,这都是封国,能养民多少全靠如何治理。

不是单独给一个公爵,而是一公两侯。公国可能三五个县,侯国则是一县。

仅仅这道策封诏书,关张田三个家族会稳稳裂土割走十五个县为封国,再算上两位公主割走的封邑……

不管是孟光、许慈,还是蒋琬、邓芝,此刻心里都有些酸酸的。

可以预料的是,明年北伐战役期间,魏军要倒霉了。

第四百一十章 直阁计较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蝉入京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为了稳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问题第五十五章 丘八临城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敌手进退两难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张俊义阻流第三百二十七章 变数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五百二十二章 执宰之难第五百零二章 陈乃新国第四百七十一章 账目第七百零二章 反转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六百九十二章 斗兽第十三章 画龙不点睛第四百五十四章 专断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国之相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务第三百四十四章 调整第四百二十六章 轻重有别第八十六章 互赠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国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调整第三百二十七章 变数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七百七十八章 齐王之变第五百一十章 再呕血第四百一十章 直阁计较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八百三十三章 总理第八十二章 猫第二百三十六章 财富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七百九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风雨第三百八十二章 联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录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诞生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七百一十八章 筹划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四十三章 关姬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们是亲戚第七百零二章 反转第一百零九章 主动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质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因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论第五十七章 污蔑第二百一十章 变法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计第三百四十一章 总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戏荒唐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国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一百零五章 遣归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无可退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车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团队第九十七章 乐乡翁主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处理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