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胜负迷云

南山降雨时,邺城晴空万里。

铜雀台,曹丕懒洋洋躺在宽大太师椅上,他正晒阳光,神情惬意,心神安宁。

新式椅子是南阳地区最先流行、推动的产业,椅子的大规模推广又影响了房屋的建设,以及草席的生产。

但凡体面一些的人户,家里庭院总有一些半悬空木地板的屋舍,用来防潮,也方便打扫。

铺设草席、竹席装饰房屋,是一种生活必然,就如楼房要贴地板砖一样。

而椅子的推广,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就不用坐在冰凉、潮湿的地上,也不用压迫双腿……这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帮助。

此刻曹丕左右立着香炉,不论风向怎么变,都会有淡淡熏香缠绕在椅子周围。

就好像如今的天下形势,自己已然处于不败之地。

不论吴质把关中之战打成什么样,大魏都赢了。

不敢想象吴质打赢关中防守战会发生什么,可能吴质自己也没有去想这个问题。

关中之战没有平局的说法,只有胜败,对参战的双方来说,谁拿到关中,谁胜。

可对于大魏、大汉来说,这场战争从爆发时就已经决定了胜败,大魏赢了!

吴质以血腥残酷手段挑起战争,成功瓦解北府与汉室继续合作的可能性。

哪怕今后北府与汉室朝廷继续合作,也只是联合统治广袤区域,而军事、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会陷入停顿。

关羽还在,不会爆发什么内战……可关羽之后呢?

心中想着未来可能看到的一些景象,曹丕嘴角翘起,阳光落在脸皮上暖融融的,仿佛光点融入肌肤、血肉,修补、强化着身躯,隐隐有一种修行、汲取日月精华的舒适感,这种错觉也带来的满足感、安全感。

又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中,惬意无比。

铜雀台下,郭女王乘辇来此,她白纱遮面……这种素纱遮面防止晒黑的爱美风俗已流传到洛阳,又从洛阳传到邺都。

抬撵沿着阶梯而上,郭女王上下轻微颠簸。

没有宦官敢打扰曹丕此刻的宁静享受,没有人敢礼唱通报,不通报就无法得到曹丕允许,因此其他侍中都在外围等待,无法靠近。

郭女王自行上前,脚步声飒飒,曹丕抬头半睁开眼确认是她,又重新躺下有些败兴:“究竟何事?”

“是母后遣臣妾来的,据报,子廉叔父病故。”

“我知此事,昨夜就知道了。”

曹丕懒洋洋:“子廉叔父吝啬不愿吃亏,可不想刘阿升战殁,这么大一个亏,他哪能忍气吞声?可他又老了,无力复仇,这才积郁愤懑。原本汉室三兴有望,今季重舍身为国,逼迫北府进击关中。”

稍稍停顿,曹丕略有伤感:“现在汉室三兴无望,叔父这一场豪赌输尽了一切。北府又有《分户法》,叔父半生积攒的家业,也将消解九成。种种算计到头一场空,遗笑于人,叔父哪能长寿?”

“还以为陛下不知,母后欲遣人吊丧,陛下以为何人可做使者?”

“由母亲决定,宗室中我以为元明可堪此行。”

曹丕不愿起身、动弹,又说:“子建欲为汉室守忠,文烈又与田孝先有旧,传告元明,使他吊丧时告诫子建、文烈。”

郭女王欠身施礼时,就听曹丕突然说:“一些话我不适合向母后说,母后宠爱阿芳,这对阿芳并非好事。我以为,当封阿芳做秦王,就藩关中为妙。以我看来,这也是阿芳的福分。”

“是,妾身向母后细细阐述,避免母后不快。”

郭女王深深作揖,后退三步,才转身离去,坐上抬撵,顺着台阶离开铜雀台。

曹彰破家出征,临死都不知自己会有个孙儿,所以也没留孙儿名字相关的遗言。

皇太后卞氏心疼这个曾孙,期望他效仿曹彰做一个方正、刚直的人,就起乳名阿方;曹丕不喜欢这个名字,就强行在宗谱上直接起了名字,就叫曹芳。

加了个草字头,取兰芳品德之意,规劝这个侄孙今后向道德、修养、文化方面发展,不要去参合什么正义、黑白、对错,好好活着就行了。

作为强制改名字的代价,一岁半的曹芳已经就封秦公爵位,曹丕诸子目前除了曹叡平原王外,余下都是侯爵。

一个秦公的爵位,是弥补曹彰,也是弥补曹植,也是对皇太后的退让。

郭女王走后,曹丕躺了会儿,宁静的心绪已被破坏,很难再沉定心绪,恼怒呼喝:“传。”

宦官层层清唱传声,等候已久的门下省、秘书省、尚书省的一些重臣捧着奏疏排组班列,鱼贯而来。

太多的事情,必须曹丕点头,三省才能完成最重要的签发工作。

因为边塞旱情持久,今年幽州极有可能爆发一场战争。

放弃洛阳,带着中军回河北,就有集中兵力打幽州战争的用意。

三省重臣何尝不明白吴质进献的‘双马镫’的意义,今岁鲜卑不打,明年幽州边军也要打出去。

掠夺更多的人口、牲畜,减少边防压力,增加己方战争潜力、畜力资源;甚至可以定期收取牛羊马匹这类税租,也能按着属国那样征发义从骑士参战。

汲取整个边塞部族的战争资源,再以绝对骑兵优势打垮、干扰关东四州的休养。拖得越久,己方优势越大。

因此,魏国朝堂一扫阴霾,人人也能挺直腰杆说话,对未来充满了干劲、希望。

巨大生存危机面前,希望又在前往不远处。

此刻大魏朝廷可谓君臣和睦,万众一心……除了曹丕偶尔兴致来了,会暂时搁置政务。

也不需要曹丕亲批阅奏疏,很多事情需要他盯着,由三省重臣当面合议,拿出决定后,就会施行。

议论有争执时,曹丕的作用就是快刀斩乱麻,选一个;免得扯皮拖延政务施行。

这种气氛已经让三省重臣们非常满意……如果能引进陈国制度,君臣都坐在椅子上谈论的话,那就更美妙了。

至于陈国岭南三司重臣撇开田信独自运转这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悄悄想一想就好,没必要跟人谈论这种离经叛道的事情。

还有田信授予陆议的独断大权,更是让人羡慕的很。

到底是田信成就了陆议大贤之名,还是陆议成就了田信贤君之名?

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不能期望。

虽说大魏有帝国双璧,吴质总督雍凉,司马懿总督河北军事,实际各有地理、形势方面的因素,而非皇帝真正放权。

不过总的来说,关中之战的爆发,大魏君臣算是一举革新颓态,振奋不已。

就连铜雀台的台阶,都是越爬越精神。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兴洲第一百六十八章 烂仗第七百九十八章 军令状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四十八章 应对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满第三百四十一章 总攻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国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为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径第一百二十四章 为难第一百四十三章 谈判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八百四十六章 杀手第八百零七章 司马计谋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继第三十二章 贪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机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七十四章 进退两难第七百七十六章 关羽与貂蝉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诧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诱第二百五十三章 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兴洲第七百七十章 瑞兽第四十五章 千鸟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张第五百四十三章 败者无人权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弹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二百零一章 又见断发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十九章 再进冖车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礼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园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二百五十章 台第六百五十四章 权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战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动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六百二十八章 钱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七百九十一章 谋算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第三百九十七章 怄气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八十三章 没有马的步行骑士第五百三十二章 决意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号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三章 向导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议第七百二十五章 体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后发制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七百四十八章 钱窝第一百四十三章 谈判第七百五十二章 变故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七百七十五章 关键与枢纽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五百零九章 分别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五百零七章 清账第五百三十八章 饭还得吃第八百一十六章 为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