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

大将军府,关羽深夜未眠。

他侧躺在闷热暖阁矮榻上长吁短叹,手里依旧紧紧攥着新誊抄出来的起居注誊抄副本。

是自己害了阿斗,如果早早息了那么多心思,严格约束宫廷,将孙大虎、孙小虎交给孙夫人管教,也不会引发这场伤筋动骨,令绝大多数天子近臣、未来的朝廷栋梁身死。

风暴过后,阿斗身心深受摧残。

出于某种顾虑,关羽有气无力说:“细细嘱咐诸位博士,越二三年后,就使诸位博士外迁益州,或迁职齐王府、代王府。”

暖阁推拉门外,老搭档王甫应一声,也是没什么精气神。

不能太过明显处理这四位知情的博士,要逐步处理交给诸葛亮去安置;等下一轮诸葛亮执宰时,再调回来由诸葛亮盯着,再出事情的话,也跟宋公国无关了。

就刘禅辱骂田信的那些话,肯定有他原来老师来敏的影响因素在。

来敏现在还流放建宁郡,整天自己种菜种瓜过苦日子。

不提田信可能的报复,光是那小心维护,多方一起呵护的信赖,也会就此荡然无存。

“车架……不,王君一同入宫,禁其足,另罚抄经典,抄不完,就不给饮食。”

关羽想起来说话,可实在是没力气翻身,语腔干哑:“最好,让他每日一餐,每餐不过两合米,好好饿一饿。这事儿,我会另遣人监督。”

“大将军,何时为止?”

“就等大朝会后,恢复日常餐饮。我也会嘱咐有司,使有序恢复,使他能适应。王君去吧,今夜实在累了,明日再与王君细细计较。”

“是,大将军珍重。”

王甫从椅子上站起来,白天忙活皇帝的婚礼,公卿百官哪个不忙?

这边王甫深夜入宫,那边赵云、陈到、田豫也一并被失眠的关羽喊回来。

同样的暖阁,不同的是赵云、陈到、田豫就坐在关羽睡榻前,距离的更近。

赵云、陈到观看誊抄本默不作语,不能把皇帝当小孩子了,十四五岁上战场的例子比比皆是。

皇帝,毕竟是个没有年龄要求的职业,担任的时候,就要负责任,一个十八岁的皇帝,不能以‘失言’作为借口。

一时失言,意味着心里常惦记、思索这个事情。

皇帝一句话,做好事效果不大,可有人要借此做坏事,那真的会死很多人。

这个事情很严重,这一句话,仿佛刺在了关羽胸口,扎破了肺叶,让关羽太多想要规劝田信的话……说都说不出来。

赵云、陈到因为性格问题,此刻神色木然,仿佛没有意识到事态的重要性。

关羽也不是来咨询他们的态度,他们要有个知情的权力,以免发生致命的误会。

听到府外渐渐传来的打更声,这打更的梆子声又渐渐远去,关羽半眯的眼睁开:“国让,是何看法?”

“此一时气话,不该小题大做,又不可不防。”

田豫身子微微前倾:“就是不知,陈公父母、兄长遗骸如何处理?若经妥善处理,告知陛下,其中误会自解。此外,我以为陛下左右侍从之臣,有匡正君上言行之意。而陛下久居宫中,怎会知陈公家事?我以为,有贼子居中挑拨,用心险恶。”

“嗯。”

关羽抬手抚须,肯定是有人教坏了阿斗,怎么看都觉得孙大虎嫌疑很大。

只恨动手晚了,让孙大虎牵连了太多人。

而董允、费祎这些人又没有尽到拾遗补缺、匡正言行的责任,所以死的也不冤。

顺着田豫回答的思路,关羽沉重的心绪稍稍好转,有了更多说话的心思:“孝先家事也曾与我说过,当时与孙朗一起走南阳入江陵。途中饥民甚多,又有盗匪掠老弱病人。而行程匆疾,又不敢就地掩埋,田氏及其同行避难之人无奈之下,只能夜中沉尸湖泽中。”

逃难的百姓队伍里,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哪有时间、力气、工具去挖掘坟坑?就是把人卖了进去,也会被其他人悄悄扒出来。

火葬也不可取,深怕被南阳的魏国官吏察觉,越少生火越好。

回答了田豫问题,关羽又看赵云:“子龙,皇帝尚年青,尚能改进。子龙多盯着向朗,别让其他不知底细、优劣的人接近皇帝。”

“是,云明白。”

赵云也是心累,拱手郑重施礼。

天子近臣是杀不完的,只要光禄勋这个职能复杂的宿卫、近侍、谏官、亲兵综合机构存在,再加上三署年年增补的郎官,皇帝随时都可以从光禄勋里抽取看中眼的官吏,引为臂助、近臣,进行培养。

赵云也只能从宫城宿卫着手,盯着向朗,别让向朗搞小动作。

让向朗担任光禄勋,也等于把皇帝日常生活的安排管理、照料,交给了丞相。

再出问题,就是丞相这边的管理问题了。

对于自己对皇帝的教育能力……关羽是彻底放弃改进了,索性找专业的人来。

关羽说着闭上眼睛:“田老太公的丧事不急,槐里侯昨夜就与我讨论过。虽说陈公已析分出继大宗,但终究是血亲,就让他在南阳待几天,就直接回关中去,我不想再见他。”

对此其他三人都没有异议,如果为了奔丧,田信再跑回江都,皇后田嫦受了委屈,再添油加醋那么一说,那事情就没了回旋的余地。

见三人没有异议,关羽就说:“丧事就定在正月下旬,葬在麦城即可。我会遣太常卿前往麦城周边搜寻一处好地,由朝廷拨款,我再捐助一些,以县侯之礼出殡。”

“还有,大朝会时,我听闻有人欲上奏,使前军、中军、右军更易府兵军制。此提案关系国本,要细心辩论,不可再走错了。”

田豫三人警醒模样,施礼辞别。

府兵制度的好处,是士家士户制度的完善版本,从许多方面是可以看得见的。

不提朝廷各军的养兵耗度,仅仅是目前天下将定,太多成家吏士抵触服役,想要回家过太平日子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若不管这些正常的诉求,那么汉军也会如魏军那样低士气、多逃兵、易溃败。

可府兵制度,真的就那么好?

这是个大议案,必须要讨论,这也是明年大朝会时最重要的议案。

第八百五十一章 陈氏第八百三十二章 转变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价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满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第四百一十七章 谨慎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三章 向导官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谋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二十六章 战后第二十九章 白马将冖车第五百七十二章 鹅鹅鹅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无鹿第七百九十一章 谋算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二百章 遗憾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迪智慧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百一十七章 烂摊子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五百四十章 商谈甚欢第五百六十八章 尽在掌控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七十六章 关羽与貂蝉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诧第五百二十四章 瞒报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动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适的人选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静制动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六百一十六章 风口的姚氏第二百九十五章 获麟儿陈公信施背水计第六百七十四章 满宠之计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务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见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约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圣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三百二十五章 双亡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零一章 又见断发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为了稳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馆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第三章 向导官第七章 夷营督第十二章 将相本无种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声士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一百四十四章 关中都督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满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计较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动员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错第四百三十三章 无心第六百一十章 钉子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二百五十章 台第五百七十九章 进退之际第六百四十一章 对话第三百一十六章 斩第六百七十七章 问心无愧第八百三十一章 麦城旧政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张第六百三十四章 杨公三成